TradingKey - 在美国科技股受到AI泡沫质疑并跌跌撞撞之际,投资机构每季度发布的13F文件即将进入密集披露期,这些报告将揭示“聪明钱”以往的操作策略并可能引导市场未来走向。但鉴于近期华尔街资深人士纷纷发出美股回调的预警,本次13F报告或会“火上浇油”。
依照美国SEC的规定,管理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投资机构,如对冲基金、共同基金、养老金、信托等,必须在每个季度结束的45天内提交持仓明细报告,这便是13F文件。
被称为“聪明钱快照”的13F报告是大型金融机构与普通投资人沟通的重要窗口,它们的持仓变动可能会预示着一段时间内的投资策略。
按照以往惯例,投资人将会在本周五左右陆续看到诸如伯克希尔、桥水基金、Ark Invest和索罗斯基金等顶级投资机构三季度的持仓变化。投资人届时可通过TradingKey明星投资者进行查阅。
与二季度13F报告呈现的大量机构加码科技股的情况可能不同的是,三季度是关税政策反复、政治因素扰动、AI货币化持续受到市场考验等风险因素更具不确定性的一季。
叠加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持续的谨慎投资、《大空头》原型Michael Burry狂喷科技巨头、桥水基金CEO达里欧屡次警告美股集中风险和科技股泡沫等聪明钱逆风信号,三季度13F文件出现的股票抛售可能较容易被过分解读,从而放大AI估值担忧。
要深入地读懂13F文件透露的机构动向,除了关注新进、增仓、减仓和清仓,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关注,以免落入过度解读信号的陷阱。
13F文件具有滞后性,本月即将看到的一些报告只记录截至9月底的持仓变化。当我们得到这份季度“化石记录”,机构投资人可能早已逆转了策略。因此,13F文件无法直接告诉我们“现在或未来该怎么办”。
13F文件只披露股票、ETF、看涨期权等多头头寸,不包含空头头寸、卖出期权或场外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因此这不是聪明钱一份完整的对冲策略交易记录。
此外,投资人需要理解持仓操作的“短期波动”和“趋势转变”。虽然并未阐明具体原因,但伯克希尔多个季度对苹果和美国银行的抛售可能会提供某种启示。
举一个不完全符合但有相似之处的例子。日本软银集团最新透露对英伟达股票的清仓虽然被视为出于获利了结或为更广泛AI投入融资的目的,但这仍拖累英伟达等科技股走弱,尤其在AI交易情绪变得更加脆弱的背景下。
说巧合也好,说精准操作也罢,巴菲特在二季度抄底的联合健康在近一个季度股价飙升接近50%。
因此,在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结束后、投资人等待更清晰AI盈利和降息轨迹的当下,13F文件能够提供机构的投资动向,但需要提防过度解读和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