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Strategy和Marathon Digital是企业加密货币领域的两大代表。前者通过发行债券和股权融资购入比特币,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比特币储备持有者;后者通过挖矿并结合市场购买获取比特币,是最大的比特币矿工。两家公司合计持有超过69万枚比特币,远超多数企业的储备量。
Strategy由迈克尔·塞勒 (Michael Saylor)领导,公司通过发行低息可转换债券和永久优先股筹集资金购入比特币。公司自2020年开始囤积比特币,至今未出售过任何一枚,平均购入成本约为74,000美元/枚。公司账面利润高度依赖比特币市值变化,营收几乎与比特币价格同步波动。
截至10月24日,Strategy已筹集82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和67亿美元优先股,每年需支付约6.89亿美元利息及股息。公司传统业务收入仅为1.286亿美元,远不足以覆盖利息支出,因此新资金筹集是公司持续购币的关键。
与Strategy不同,弗雷德·蒂尔 (Fred Thiel)领导的Marathon通过挖矿和市场购买双管齐下获取比特币。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挖出2,144枚比特币,同时购买2,257枚。Marathon持有约52,850枚比特币,其中约三分之一用于借贷、质押及投资,产生稳定现金流。
Marathon还积极拓展业务,收购Exaion 64%股份,进入高性能计算和AI云基础设施领域,并与MPLX签署天然气供应协议,保障其能源成本和数据中心运作。这一策略降低了单一比特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 指标 | Strategy | Marathon Digital |
|---|---|---|
| 比特币持有量 | 641,205 枚 | 52,850 枚 |
| 平均购入成本 | 74,000 美元/枚 | 挖矿成本低于市场价值 |
| 账面收益 | 28 亿美元(净利润) | 3.43 亿美元公允价值收益 |
| 现金流状况 | 传统业务收入不足以覆盖利息支出 | 借贷及挖矿产生稳定现金流 |
| 业务拓展 | 依赖融资循环购币 | 高性能计算、AI云、能源供应扩展 |
Strategy通过金融化手段将比特币囤积转化为账面利润,依赖市场信心和融资循环;Marathon通过工业化挖矿结合市场购买,实现比特币资产增值和现金流生成,并拓展多元化业务以分散风险。两家公司都宣称“永远看涨比特币”,但一方依赖财务结构,一方依赖生产与运营能力。
综合来看,Strategy与Marathon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比特币经营策略:一种依赖金融化和融资循环获取账面利润,一种依赖工业化挖矿和多元化扩展实现持续现金流。投资者需关注各自模式的潜在风险,包括比特币价格波动、流动性压力和能源成本。长期来看,商业模式的稳健性与风险管理能力将决定企业能否在加密货币市场持续获利。
问:Strategy和Marathon的核心商业模式有何不同?答:Strategy依赖发行可转换债券和优先股筹集资金购入比特币,通过公允价值计量获取账面利润;而Marathon依靠比特币挖矿和市场购买获得资产,同时拓展高性能计算和AI云业务,实现现金流多元化。
问:两家公司都声称“永远看涨比特币”,实际执行情况如何?答:Strategy自囤币以来未出售过任何比特币,完全依赖市值上涨体现收益;Marathon虽长期看涨,但通过挖矿、借贷和多元化业务降低单一比特币价格波动风险,盈利模式更为稳健。
问:Strategy的财务风险有哪些?答:Strategy高度依赖外部融资以支付利息和股息,传统业务现金流不足,信用评级被下调至“B-”,如果市场融资条件收紧,公司可能面临流动性压力。
问:Marathon如何控制比特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答:Marathon通过挖矿获取比特币、部分持仓用于借贷和质押,同时拓展AI云及能源业务,将收入来源多元化,从而降低单一比特币价格波动的影响。
问:投资者从两种模式中能获得哪些启示?答:金融化模式依赖市场信心和融资能力,短期波动可能带来风险;矿业化模式通过实际产出和多元化收入降低风险。投资者应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投资策略,同时关注比特币价格、融资成本和能源成本等因素。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