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Nike,代码:NKE)周二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和利润“双超预期”,显示其转型举措开始发挥作用。尽管中国市场持续低迷、关税压力仍在侵蚀利润率,但库存消化取得进展,批发渠道重现增长,刺激股价在周三上涨逾3%。
耐克首席执行官埃利奥特·希尔(Elliott Hill)自去年上任以来,推动公司重新聚焦跑步等核心运动领域,并力求恢复创新优势。希尔在财报电话会上坦言,公司“仍在复苏初期”,面对审慎的消费环境、关税不确定性,以及团队磨合等挑战,转型之路并不平坦。
财报显示,本季度耐克营收同比增长1%,达到117.2亿美元,远高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110亿美元跌幅。批发业务在不变汇率下实现5%的增长,带来部分提振;但受关税推动的成本上升影响,毛利率下降3.2个百分点至42.2%,延续了此前一个季度4.4个百分点的下滑趋势。耐克每股收益为0.49美元,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0.27美元。
不过,公司同时上调了全年关税成本预估,从原先的10亿美元提升至约15亿美元。耐克主要依赖越南等国家生产鞋类,而这些产地正受到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冲击。
展望未来,耐克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将小幅下降,幅度在低个位数区间,优于市场预估的3.1%跌幅。批发业务有望在2026财年恢复全面增长,但直营渠道(DTC)的复苏仍需等待。
作为耐克全球第三大市场,中国依然是最大隐忧。最新季度,大中华区销售额已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耐克在中国不仅面临安踏、李宁等本土品牌的强劲竞争,还被On、Hoka等年轻运动品牌分流市场份额。2025财年,中国贡献了耐克约15%的总销售额。为了重振在华业务,耐克近期派遣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和贾·莫兰特前往中国,担任品牌大使。希尔表示,跑步与篮球项目将是推动该地区增长的重点。
Zacks投资研究的股票策略师大卫·巴托西亚克指出:“耐克的确在批发业务和每股盈利上表现超出预期,但直营渠道疲软、毛利率承压,以及中国市场的持续下滑,都提醒投资者耐克基本面仍然存在隐忧。”
公司首席财务官马修·弗兰德(Matthew Friend)也确认,直营业务最快要到2026财年才会恢复增长,其中北美市场将率先企稳,而中国恢复速度将相对落后。
整体来看,耐克的转型已初见成效,但全面复苏之路仍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