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平均每车价值量1500元。 激光雷达中国市场空间:最后在中国2700万辆新能源车,智驾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100%,平均每车搭载激光雷达颗数为3.4颗,激光雷达单颗价值量445元,平均每车价值量1500元假设下,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到2030年达到了400亿元。 b. 海外市场:激光雷达可以成为中国供应链全球化突破的关键赛道 激光雷达本身作为具备强制造壁垒(考验量产能力)+ 技术迭代速度快,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的感知器来说,非常适合走出海路线。 从目前激光雷达的海外玩家法雷奥,Innoviz来看,海外激光雷达的性能仍然大幅落后于禾赛的新一代产品(测距距离,点云密度),但终端售价却非常昂贵。 而禾赛凭借其独特的 "技术迭代速度快+量产壁垒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双属性,使激光雷达相比国外竞品具备 "高性能+低成本"的优势,使激光雷达可以再次成为中国供应链全球化突破的关键赛道。 从禾赛自身来看,禾赛已经拿到了欧洲顶级车厂的独家合作,覆盖了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多款车型, 是一个跨越2030年的多年长期合作项目, 也是至今为止海外前装量产激光雷达领域规模最大的订单, 海外也即将在2026年底及2027年开始放量。 公司本次取得欧洲顶级主机厂全球定点意味着中国激光雷达真正进入全球汽车工业的核心供应链,打开了市场对于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出海销售的定价空间。 同时欧盟的政策法规也催生激光雷达的上车:根据2027年欧盟强制实施的UN-R157标准,要求L3车辆必须具备"失效可运行"的冗余能力,传感器及系统的冗余设计和故障处理必须保障整车安全运行,需独立冗余传感器系统确保单一故障不导致事故,也进一步催生激光雷达在欧洲的上车。 而由于海外市场本质上无真正意义的竞争对手(性能低成本高),海豚君假设欧洲市场平均每车激光雷达价值量是中国的3倍,其他市场是中国市场的1.5倍,美国市场因政策敏感性因素,处于谨慎性原则暂不纳入考虑 最后根据假设,海豚君预计到2030年全球车载ADAS总市场规模718亿元,预计25-30年5年复合CAGR增速高达73%,激光雷达仍然处于渗透率腾飞,或者说渗透率从“0-1”走向“1-10”的渗透率拐点阶段。 c. 机器人赛道-向上期权属性 激光雷达与芯片行业一样,都具备强场景扩展性,虽然机器人场景目前出货仍以割草机先行,但由于激光雷达本身具备定位与建图、障碍物感知、导航路径规划、环境理解等功能,在各种机器人场景下仍具备大规模应用解锁的潜力。 因为这个场景还在“0-1”的起步阶段,海豚君只做简单假设: 2030年全球机器人出货量429万台,假设激光雷达在消费/工业机器人上平均ASP 2250元,而在人形机器人平均ASP 4000元的情况下,预计激光雷达2020年在机器人应用场景下市场规模达119亿元。 四、 对于禾赛的投资,还有空间吗? 海豚君认为,激光雷达的技术迭代速度快,规模效应强且与主机厂的生态绑定构成激光雷达赛道的护城河,头部玩家能实现“强者恒强”效应,激光雷达赛道的集中度仍然会很高,且头部玩家形成“强者恒强”趋势。 海豚君预计禾赛因为技术迭代快,且技术具备领先性,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从目前的约33%左右继续提升到2030的44%,在国内与速腾形成龙一龙二格局,在海外加速替代量产能力弱,性能弱且价格昂贵的海外激光雷达玩家。 而在利润率方面,海豚君预计激光雷达在2030年跨入成熟期后在中国的利润率可以类比中高端制造业,而在美国和欧洲玩家由于量产困难,且产成品性能又低,其实几乎无真正意义的竞争玩家,出海的利润率会更高,假设禾赛在激光雷达ADAS赛道中国市场利润率15%,在海外市场综合利润率20%。 而在机器人赛道,由于需要相比乘用车赛道更高端的激光雷达出货,且机器人赛道尚处于发展期,下游应用的成本敏感度不如乘用车赛道高,假设机器人场景的利润率为25%。 最后海豚君给与禾赛在ADAS乘用车赛道2030年20倍PE,以及机器人赛道25倍PE的估值,给与10.8%的WACC折现率,最后预计禾赛市值815亿元,相比当前300亿元市值还有172%的上行空间(等于把全场景都考虑进去下的终局乐观估值)。 但由于机器人和中欧之外其他国家新能车市场中,激光雷达大规律量产出货前景的确定性还相对低了一些,因为在把这两个场景去掉之后的中性市值大约是450亿,仍有50%的向上空间。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