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价格战加剧通缩压力,中国二号人物最新发声!
go
lg
...
1.7%,其中一半以上为新能源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
协会今年5月曾呼吁停止“恶性竞争”,称其侵蚀了企业利润,并威胁供应链安全。 疲软的消费者需求也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李强还呼吁加大提振国内消费的力度,取消“妨碍居民消费的不合理限制”,并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周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光伏、建材和汽车行业在缓解降价压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而无需政府干预。 不太可能减产 尽管中国正在调整政策措辞以应对价格战,经济学家指出,北京需要在遏制过剩产能与维持增长和就业之间找到平衡,特别是在中美激烈的贸易战令外需前景蒙上阴影的背景下。 野村银行的经济学家表示,解决产能过剩的举措将要求对那些亏本销售的制造商进行大规模减产。 然而,对工业部门投资和产出进行限制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新的拖累。 Evercore ISI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策略师Neo Wang表示:“减产不可避免地会以牺牲增长和就业为代价。”他指出,北京不太可能大幅削减产能。 “维持增长和保障就业比纠正通缩或通货紧缩对北京来说优先级更高,”Wang补充说,并强调,“到目前为止,这些声音更像是一次短期运动的口号,而不是改革的前奏。” 中国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经济增长超出预期,增长5.2%,使全年5%的官方增长目标有望实现。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Tianchen Xu表示,尽管一些行业的公司据悉计划减产,但这不太可能转化为更广泛的供应收缩。 “总会有人希望通过低价扩大市场份额。即便形成价格联盟,企业也仍可能背叛联盟、压低价格与竞争对手拼杀,”Tianchen Xu说。
lg
...
风起
07-17 16:31
领克收获150万车主认可,以“用户主义”重构高端市场估值体系
go
lg
...
则以更加稳健的表现立足市场,书写了许多
中国汽车工业
的突破性时刻: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零售渗透率在2024年7月首破50%、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等等。 2025年7月16日,又一个突破性的时刻出现,领克累计交付突破150万台,这是
中国汽车
破局高端的里程碑。市场数据更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领克用了8年多时间不断努力向高端进阶,去实现一次又一次更快的跨越。 显然,仅从100万交付迈向150万这一台阶,领克俨然已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且实现正向循环的方法论,其体系化造车的能力将在未来继续兑现成长。而着眼于当下,对其深入剖析,会是探寻
中国汽车工业
发展脉络的关键所在。 01 品牌逆势生长 重塑
中国汽车
价值坐标系 在自主开荒拓土的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在技术上占据主导,国产品牌尝试通过模仿外观和堆砌配置未能真正攻破合资品牌的护城河。 在这个时期,合资品牌的市占率快速提高,
中国汽车
消费规模快速形成,也让消费者在品牌和车型选择上快速形成了较强的思维惯性,比如A级车市场的思域,B级车市场宝马3系、奔驰C等,C级车市场宝马X5等。 因此,当国产品牌和合资品牌在主流与高端市场的交界范围内展开争夺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激烈的“价格战”。叠加汽车智能化下半场比拼加速,行业格局还未定,让“卷价格抢市场”成为近年来行业的必选项,而这也容易让消费者对品牌价值失去认同。 而领克取得150万辆交付的“含金量”由此得到深刻体现,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领克并没有走出纯粹的“以价换量”的路线,而是在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层面实现了逆势生长。 回顾2025年1-5月,根据乘联会数据,全国乘用车的平均销售价格为17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0.7万元,车市价格战持续。而领克品牌加权均价在今年5月达到18.9万元,超过了丰田、日产、大众、本田等众多合资企业。 具体而言,领克EM-P智能电混家族加权成交价超24.8万,稳居高端插混市场前三。燃油车方面,比如领克03(超12.8万)成交价超思域(11.4万),领克06(超11.2万)成交价超XR-V(10.55万)且销量也远远超越,要知道思域和XR-V均是合资紧凑型车的王牌产品。 可见,在销量增长的基础上,领克做到“量价齐升”,验证了产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也让外界看到领克的品牌韧性与溢价能力,不同于其他品牌陷入低价位竞争的泥潭,领克品牌如今已站稳所在的15-25万元核心市场,并且用数据说明,其一直在树立新的品牌价值标杆。 除了价格之外,“保值率”是新能源车用户最关心的焦点之一,也是品牌价值是否收获消费者和市场共同认可的最佳证明。 根据《2025年上半年
中国汽车
保值率研究报告》,领克品牌三年保值率为54.58%,共有9款车进入到榜单前十,位居
中国汽车品牌
前列,其中多款车型(领克03/07/09)分别在细分市场登顶保值率第一。 坚挺的高保值率,是品牌无形资产的“硬通货”,折射出的是对产品可靠性与耐用性、品牌口碑、溢价能力和长期竞争力这些多维度的考量。可见,市场对领克的认可源于品牌全方位的优势,这些优势共同反哺了资产价值。 领克真正做到了,引领市场对国产高端车的价值认可度提升,形成
中国汽车品牌
向上的范本。 02 领克的“上层建筑”: 市场与技术驱动 产业链高度协同 领克为何能够在本田、大众乃至BBA所覆盖的市场“虎口拔牙”,突围中国高端市场?笔者认为,首要的底层原因是领克做到了“市场逻辑”和“技术变革”双重驱动。 领克构建起“燃油+插混+纯电”这样全面的产品阵容,帮助领克在市场需求愈发细分和多元化的趋势下,抓住更为广泛的消费群体。 性能是领克最为鲜明的标签。以领克03为例,这一标签清晰地体现在其产品力上:通过在外观、动力参数、智能化水平与主动安全配置等细节方面建立差异化优势,直接叫板合资品牌的同类运动轿车车型。 销量超40万辆,正是用户对领克03的认可,也是其打破合资品牌的直接证明。领克开创了中国品牌的一个先河,之前还真没有哪个国产品牌敢造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燃油性能车。 从市场角度看,这背后是领克洞察到产品颜值、操控与先进配置是年轻人购车的“最强驱动力”,从而精准渗透消费者心智。在年轻人成长为主流购车群体的当下,领克在该群体中建立品牌影响力,塑造出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 而在插混市场,领克插混车型作为销量增长主力,早已成为领克品牌价值的新名片。有一项数据很有说服力,在领克900的新增用户中,80%为置换客群,其中30%来自BBA车主,足见领克能够直击圈层,对豪华品牌形成有效迭代。而2.0T Ultra版本主销占比达64%,进一步验证了品牌在35万元价位段的高端市场获得用户的价值认同。 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持续迭代的EM-P智能电混系统等,拓宽了驾驶性能边界;革新传统大六座SUV座舱布局,满足中国家庭三代人出行需求;三排纳入整车安全核心防护,安全等级和前排齐平。 领克插混实现了技术代际跨越,这些技术创新打破BBA的“护城河”,更在国产品牌车型中建立了新的话语权,成为领克站稳高端市场的重要基石。 市场机构J.D.Power最新发布的研报显示,2025年以来,插电混动车型用户占比较2024年显著上升了9个百分点,达41.5%。市场对混动技术的接受度呈现持续增强的趋势,领克面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来看,迈向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尤其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加速软硬件技术迭代,汽车产业链和利益链重构,都会让“品牌价值定义”发生转变。 背靠吉利,领克能够在架构、智驾、智舱等多方面持续进化,通过强大的技术体系和供应链体系赋能高端化,支撑领克根据自身战略和市场需求确定技术路径,高效部署、精准卡位市场,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 比如专为大型高端电混车打造,作为领克900技术底座的SPA Evo架构;手握LYNK OS N与LYNK Flyme Auto两套智能座舱系统;整合集团优势,应用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H5/H7方案,城市/高速NOA领航驾驶辅助等功能已在多款车型普及。 在这样一场国产品牌争夺话语权的战役里,新的竞争壁垒和品牌价值正在构建:从三电、车身、底盘等技术创新,到架构、操作系统等底层创新。 而领克正在成为那个比传统车企更懂得品质、品牌,比造车新势力更懂得进化与变革的中国高端品牌,150万交付就是最重要的证明之一。 03 以用户为导向 品牌无限成长的最大底气
中国汽车产业
的价值链正呈现出显著的“微笑曲线”效应,以领克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品牌正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转移,收获更多价值。一端,如上所述,注重创新与研发,这也是中国高端品牌抢占传统合资品牌份额的底气;另一端,是服务和品牌,对领克而言,以用户为导向是一直在做的事情。 数据显示,领克用户的增换购比例超39%,新老用户推荐比例达71%,足见领克拥有极高的用户忠诚度,“用户资产”沉淀出的价值也将会反哺到领克自身的品牌价值提升。
中国汽车
有两个品牌非常会和用户打成一片,领克是其中之一。通过捕捉最年轻态用户族群的生活方式,领克创新了独特的Co客生态,一个融合Co:Club领克官方车主俱乐部、Co客领地、领克App、Co客大会等独特的用户生态体系。 和其他高调的品牌不同,领克的用户运营是平等的、开放的,恰到好处的,创造出品牌与用户之间全新的连接方式。 比如Co客理事会,由领克车主自己来选择车主代表,把真实声音传递给品牌,确保产品贴合真实需求,推动品牌成长的同时,用户也成为最终受益者。值得注意的是,领克携手车主来推动应急救护和AED普及,将守护生命安全延伸至全社会。通过创造情感共鸣,形成切实的公益行动和社会价值,最终品牌价值也得以全面跃升。 一位领克01车主,正是一名应急救援志愿者,也是红十字/AHA/国际野外医学等急救体系认证讲师,荣获过全国防汛救灾先进个人,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自2018年购入领克01以来,这辆车已陪伴该车主参与了数百次的救援任务,成功拯救并转移了数千名群众。 领克第150万位领克车主,也是领克900 2.0T探索版车主,被誉为“中国野生动物摄影第一人”的奚志农。领克900在安全、做工、驾控这些硬实力,则真正去帮助他探索未知,为他和团队完成使命提供坚实的保障。 可以看到,不同的车主让领克的“车”的意义得到了不同方向的延伸,领克品牌的价值也随之不断延伸,不只是停留在技术、产品之于
中国汽车工业
的价值,还有之于责任、成长和社会的更深层意义。领克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生命力、可持续增长的发展路径,从而能够跨越周期。 04 结语 不难发现,领克拥有的不仅是150万辆交付的基本盘,还有在产品定义、智能化、供应链、用户等多层面的“护城河”。领克的成长印证了一套方法论:在变革的时代,懂得用户价值,坚守技术和产品初心。 150万辆只是阶段的里程碑,随着Z10、Z20先后推出,领克在纯电布局上完成了“0到1”,接下来还要继续以全球化视野,开启下一个150万的飞跃,领克释放出明确的企业发展“强周期”信号。 从整体发展质态看,经历几轮价格战,汽车行业在政策调控下掀起“反内卷”浪潮,转向技术竞争,智能化与全球化正成为竞逐关键词,政策预期将推动品牌加速出清。在这样的分化过程中,领克有望继续保持领先,为
中国汽车工业
书写更多的传奇。(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7-16 20:27
ETF甄选 | 三大指数集体回落,医药、汽车零部件、恒生科技等相关ETF表现亮眼!
go
lg
...
构:汽车销量有望继续攀升】 消息面上,
中国汽车工业
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近日表示,截至7月11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达到10%,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1600万辆,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比有望超过50%。 申港证券表示,2025年6月全国汽车销量、库存情况等数据公布,车企新车型持续发布,居民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热度延续,市场表现持续向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伴随各项刺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汽车销量有望继续攀升。汽车板块应关注低估值的整车和零部件龙头企业因业绩改善带来的机会,新能源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优质赛道核心标的。 相关ETF:汽车零部件ETF(562700)、汽车零部件ETF(159565)、汽车零件ETF(159306)、港股汽车ETF基金(159237)、港股汽车ETF(520600) 【机构:四季度港股市场或迎来业绩上修的契机】 银河证券表示,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在全球权益市场中,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水平、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中长期配置价值仍然较高。 中信证券表示,在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预计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将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的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南向资金或将持续流入港股市场。考虑外围市场不确定性尚存,预计三季度港股市场或呈震荡向上的趋势,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的加码,四季度港股市场或迎来业绩上修的契机。 相关ETF:恒生科技ETF嘉实(159741)、恒生科技ETF龙头(513380)、恒生科技ETF(513130)、恒生科技ETF(159740)、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7-16 16:18
一代SUV霸主陨落!长城、比亚迪们挑落欧美“硬汉”JEEP,170亿巨资打水漂,合资车一个一个走下神坛
go
lg
...
AMC在人民大会堂签下一份合同,此后,
中国汽车工业
史上的第一家合资公司诞生。随后大众、丰田、本田等一大批合资企业进入,开启一个轰轰烈烈的
中国汽车产业
时代。 到了2000年,合资车企已经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超80%的份额,仅大众品牌年销量就突破百万辆。彼时"得合资者得天下"成为行业铁律,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常年霸榜纳税百强。然而2014年起,国产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等新势力应运而生。从2015年到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一举从33万辆飙升到900多万辆,全球占比60%。 合资车企困境一再突显,广汽三菱资产负债率一度接近100%,东风雷诺成为首个撤出中国市场的欧洲品牌,武汉工厂成了岚图汽车智造中心,长安铃木销量急剧缩水,日方1元甩卖50%股权离场,北京现代的重庆工厂挂牌流拍三次,起拍价从36亿降至11亿仍无人问津。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主流合资品牌在华市占率跌破50%,而同期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市占率从16%蹿到56%。 去年3月底才上线的小米SU7,第一年就卖出13.69万辆,今年第二款车小米YU7上线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小时后飙升至28.9万辆。18小时锁单24万辆,成为有史以来卖得最快的车,按25.35万元起售价折算,订单价值突破600亿元,超远国产Jeep巅峰时刻。 长城坦克系列、比亚迪方程豹系列的强劲崛起,直接抢食了JEEP的市场,JEEP在华落幕可能只是合资车溃败的开始。
lg
...
金融界
07-16 13:58
吉利汽车官宣:将收购极氪全部股份!港股汽车ETF(159210)冲高涨1.6%,从电动化走向智能化,
中国汽车
驶向尖端创新
go
lg
...
7月16日,港股汽车ETF(159210)震荡上行,持续高位震荡,截至11:19, 港股汽车ETF(159210)涨1.6%。 港股汽车ETF(159210)标的指数成分股涨跌不一,德昌电机控股涨超4%,浙江世宝、力劲科技涨超3%,佑驾创新、京城机电股份、黑芝麻智能、吉利汽车等涨超2%,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涨超1%,比亚迪、零跑汽车等微涨。 【港股汽车ETF(159210)标的指数前十大成分股】 截至11:21,成分股仅做展示使用,不构成投资建议。 消息面上,7月新品密集上市有望提振板块景气,小鹏、零跑、理想均有重磅新车发布。 (来源于招商证券20250713《理想i8即将月底上市,尚界发布首款车型预热海报》) 智能驾驶方面,比亚迪宣布在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并承诺: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产业并购层面,7月15日傍晚,吉利汽车公告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以强化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和成长性。这是吉利汽车合并极氪的实质性进展,也是吉利控股集团推进回归“一个吉利”战略的关键一步。若极氪私有化全部以现金方式
lg
...
有连云
07-16 11:39
零跑汽车H1交付创新高!港股汽车ETF(159210)放量涨1.8%,冲击四连涨!7月新车即将密集发布,港股汽车再迎催化?
go
lg
...
映,协调相关方面推动解决。7月11日,
中国汽车工业
协会有关负责人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为严格防止“内卷外溢”,中汽协正在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尊重当地文化和法律,保证出海有序成长。
中国汽车
在反内卷中持续前行。(来源于国元证券20250713《行业反内卷持续,领先车企表现亮眼》) 【科技属性:智能化引领汽车行业变革】 开源证券表示,智能化将带来前所未有汽车产业变革。特斯拉 Robotaxi 试点顺利并将进一步增加试点城市,华为将在9月首发面向I3架构的高速商用解决方案,国内外玩家争相将更强算力的芯片上车同时探索 VLA等先进模型以期待智驾实现突破性进展;近期 Grok4 发布性能远超现有模型,同期Grok模型在特斯拉车型上开放使用;汽车作为生活的重要场景,AI Agent 与座舱深度结合亦将带来机遇。未来AI 一方面将成为解放人类劳动力的“司机”,另一方面也将成为车上料理人类生活工作琐事的“管家”,将带来海量市场空间。 优质零部件公司国产替代,积极布局海外,转型机器人亦有望迎机遇。受益于国产替代及出海,布局成长性板块广市占率+切入爆款车产业链带来业绩弹性切入机器人亦将帮助零部件公司打开成长空间。(来源于开源证券20250713《汽车行业周报:重磅车型持续发布,关注潜在爆款车型带来机遇》) 中国车企“势如破竹”,从“追随者”到“引领者”华丽转身。汽车行业受周期上行与科技成长双重逻辑驱动,“稳”有坚实的基本面支撑,“进”有智能化的成长动力!看好
中国汽车
“整车成长+智能化+人形机器人”三重催化,认准港股汽车ETF(159210),一键布局港股明星车企,投资智驾大时代,把握
中国汽车
高速成长机遇!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本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港股,会面临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该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本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 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基金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具体发行时间以公告为准。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7-15 10:59
承泰科技冲击港股IPO,专注于毫米波雷达,超9成收入依赖比亚迪
go
lg
...
技是一家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毫米波雷达是
中国汽车产业
变革中快速崛起的智驾核心部件。 历经近十年的发展,公司已打造出毫米波雷达产品矩阵,以满足从L0到L2+的不同智驾需求。其中包括第5代4D雷达、第5.5代4D高分辨率雷达、中央计算雷达等涵盖毫米波前向雷达、角雷达及其他类别的产品。 按业务线来划分,承泰科技的收益主要来自向OEM销售已商品化的毫米波雷达产品,2024年,这部分业务的占比达99.3%,其中,前向毫米波雷达占比63.9%,角雷达占比35.3%。 雷达产品在汽车上的典型配置,来源:招股书 02 超9成收入来自比亚迪,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受新能源汽车和智驾发展的推动,毫米波雷达产品的总销售量稳步增长,承泰科技的收入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报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别为5770万元、1.57亿元、3.48亿元,2022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5.7%。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8.7%、31.0%、34.0%,净利润分别为-7920万元、-9660万元、-2180万元。 当然,如果抛开优先股产生的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承泰科技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7127.1万元、-6295.8万元、1395.3万元,2024年已经实现扭亏。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承泰科技收入的大幅增长离不开核心大客户A的支持。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客户A的收益分别占总收益的81.9%、91.3%及93.6%。 招股书称,客户A在2025年初推出了最新的先进智慧驾驶系统,据公开信息,客户A正是比亚迪,这一智慧驾驶系统是“天眼之神”。7月7日,比亚迪汽车宣布,其旗下“天神之眼”智驾车型已超100万台。 承泰科技搭上比亚迪这一大客户,其毫米波雷达产品的销售量也飞速提升;2024年1-4月的销量约29.3万件,而2025年同期则增至327.6万件,同比增幅高达10倍。 然而,由于承泰科技策略性地推动市场渗透及规模化生产,导致公司的毫米波雷达的平均售价下降。 例如,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前向毫米波雷达的产品价格由255元/台降至223元/台,角毫米波雷达的价格由160元/台降至141元/台。 2025年的前4个月,产品价格的下降抵销了因规模经济实现的平均单位成本下降。因此,尽管公司的毛利增加,但毛利率已出现收缩。 毫米波雷达产品的销售量及平均售价,来源:招股书 当然,承泰科技的亏损还源于较高的研发投入。公司在国内设立了三大研发中心,分别位于深圳、苏州及武汉。目前,研发团队有超过80名成员,报告期内的研发开支分别为4610万元、6440万元、6190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1.7%、59.6%及59.6%。 值得注意的是,受上述优先股所产生的赎回负债影响,2024年末,承泰科技录得负债净额约3.26亿元。 不过,2025年4月,这些赎回权利已经终止,因此所有赎回负债已转为权益。剔除赎回负债后,承泰科技于2024年年末的资产净值转正,为1.78亿元。 尽管如此,承泰科技还是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其2024年年末1.78亿元的净资产中,有1.2亿元应收账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587.5万元。如果不能快速上市融资,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03 毫米波雷达行业竞争激烈,承泰科技的市场份额为4.5% 随着汽车向智能化转型,全球自动驾驶汽车的出货量逐年上升。 2024年至2029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将从3790万台增长至 6570万台,年复合成长率为 11.6%。 感知系统是智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用于智驾感知的主要传感器主要包括: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这几种传感器各有优劣,具有互补性。 随着智驾等级的提高,多传感器融合架构逐渐成为主流。毫米波雷达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低功耗与成本可控性,在恶劣场景下承担关键补盲功能,是目前感知系统中工程落地性最强、性价比最优的传感器之一。 以L2+级别智能驾驶车辆为例,一辆车搭载的角毫米波雷达为2-4个,前向毫米波雷达为0-1个;此外,还需要搭载4-8个超声波雷达,0-3个高清摄像头。 不同自动驾驶等级所需的传感器,来源:招股书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工作频段为10毫米(30 GHz1)至1毫米(300 GHz)。毫米波雷达通过无线电波的信号的发射、接收和处理,发现目标并测定其空间位置、移动方向、速度、相对距离以及形状特征。 毫米波雷达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射频前端组件(MM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FPGA)、PCB板、天线及控制电路等主要零部件生产制造。中游是毫米波雷达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下游主要是在智驾、交通安全、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形成应用。承泰科技位于产业链的中游。 在智驾行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全球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约248亿元,预计将以15.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9年将达501亿元。 2024年,中国的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为98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27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2.9%。 按收入计全球毫米波雷达应用市场规模,来源:招股书 不过,承泰科技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目前,行业内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博世(Bosch)、华域汽车、森思泰克、安波福、大陆集团等。 2024年,按出货量计,承泰科技的市场份额为4.5%,是中国第三大车载毫米波达供应商。 此外,下游车企在作出采购决定时,对性能和价格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车企的议价能力非常强。因此,承泰科技未来面临的价格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2024年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主要供应商排名,来源:招股书 总体而言,承泰科技所处的毫米波雷达赛道前景较好,但是公司超9成的收入来自比亚迪,危与机并存;且公司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未来,公司能否持续绑定比亚迪,开拓其他新客户,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lg
...
格隆汇
07-11 17:09
从佑驾创新(2431.HK)看战略配售背后的价值密码:锚定安全边际与增长弹性
go
lg
...
业趋势:在电动化与智能化并进的背景下,
中国汽车产业
正进入“技术加速迭代、智能规模落地”的新阶段。 这意味着市场对厂商的评估维度正发生根本性转向,迭代能力、规模化交付能力和工程化降本能力将成为核心标尺。换句话说,具备“可迭代、可落地、可盈利”三重特质的硬核玩家有望获更多投资者认可。 目前来看,佑驾创新与上述价值逻辑呈现出极强的契合度。 佑驾创新掌握全栈自研这一核心竞争力,这意味着公司拥有对全链路环节的把控,这确保了领先的产品性能和品质,更赋予了公司强大的算法和产品迭代能力,能够敏锐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 长期来看,佑驾创新提供高质价比的iPilot 4系列等解决方案,将成为主机厂量产汽车智能化的主流选择,而伴随项目定点落地和交付体量增加,规模效应释放,可以确信公司的盈利质量将有望持续改善。 同时,规模化交付已验证了佑驾创新的工程化能力,未来“舱驾一体”不断优化收入结构,L4产品受益于量产投放、运营区域拓展、工程化基础降本,都将给公司贡献可观且可持续的增量利润来源。 佑驾创新的业绩已呈现持续改善的态势,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7.4%,毛利率提升至16%,经调整亏损净额收窄9.8%。本次战略配售所募集的资金,正是强化公司“可落地、可迭代、可盈利”维度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加速基本面向好演进的直接催化剂。 近期中信里昂、光大证券均发布研报,分别给予佑驾创新"优于大市"、"增持"评级。研报中指出,佑驾创新凭借庞大客户群体与丰富的产品线将获得快速增长。 那么,佑驾创新通过资金的有效利用,扩大技术投入强化竞争壁垒,促进产品量产和市场渗透,为战略扩张储备弹药,公司在业绩层面有望给出更多超预期的表现。 结语: 佑驾创新正站在一个关键节点之上,一边是智能化技术红利持续释放的汹涌浪潮,一边是商业化落地全面提速的广阔蓝海。此时,战略配售带来的资金补充,折射出来的意义显然超账面数字所能衡量。 佑驾创新是AI叙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参与者,无论是智驾还是智舱都离不开这个卖铲子的角色。汽车产业的价值逻辑重塑,恰好给佑驾创新这样兼具技术领先与商业务实的玩家铺就道路。佑驾创新仍在不断积蓄力量,其价值增长的浪潮才刚刚升起。
lg
...
格隆汇
07-10 10:48
比亚迪宣布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新能车ETF近一年涨31.96%
go
lg
...
鲶鱼效应或将带动其他车企追赶,正式开启
中国汽车
的智驾平权时代,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截至2025年7月9日 15:00,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930997)下跌0.33%。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亿华通(688339)领涨3.39%,宁德时代(300750)上涨2.84%,亿纬锂能(300014)上涨1.15%;德福科技(301511)领跌4.59%,赢合科技(300457)下跌2.62%,瑞泰新材(301238)下跌2.16%。新能车ETF(515700)下跌0.30%,最新报价1.67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7月9日,新能车ETF近1周累计上涨0.54%,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2。 流动性方面,新能车ETF盘中换手1.23%,成交2757.44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7月9日,新能车ETF近1年日均成交6639.47万元。 规模方面,新能车ETF近1月规模增长3241.34万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2。 份额方面,新能车ETF近1周份额增长700.00万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2。 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新能车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218.35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5423.50万元。 截至7月9日,新能车ETF近1年净值上涨31.96%。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7月9日,新能车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1.51%,最长连涨月数为5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74.13%,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9.55%,年盈利百分比为60.00%。截至2025年7月9日,新能车ETF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4.28%,排名可比基金1/2。 截至2025年7月4日,新能车ETF近1年夏普比率为1.05,排名可比基金1/2,同等风险下收益最高。 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7月9日,新能车ETF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07%,在可比基金中回撤最小。 费率方面,新能车ETF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跟踪精度方面,截至2025年7月9日,新能车ETF近1月跟踪误差为0.021%,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新能车ETF紧密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整车、电机电控、锂电设备、电芯电池、电池材料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930997)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宁德时代(300750)、汇川技术(300124)、比亚迪(002594)、长安汽车(000625)、三花智控(002050)、亿纬锂能(300014)、华友钴业(603799)、赣锋锂业(002460)、国轩高科(002074)、天齐锂业(002466),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74%。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7-10 09:38
伯特利收盘下跌1.58%,滚动市盈率23.45倍,总市值297.61亿元
go
lg
...
、机械转向产品。2024年度,公司荣获
中国汽车
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伯特利电子获得工信部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公司及伯特利电子获商务部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威海伯特利、浙江万达转向通过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万达转向荣获浙江省"浙江制造"认证荣誉。同时入选“
中国汽车
零部件企业百强”企业、“安徽制造业百强”企业。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8亿元,同比41.83%;净利润2.70亿元,同比28.79%,销售毛利率17.97%。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3 伯特利 23.45 24.62 4.36 297.61亿 行业平均 44.40 46.39 3.71 84.57亿 行业中值 35.85 39.45 2.98 49.54亿 1 郑煤机 7.41 7.50 1.31 295.13亿 2 华域汽车 8.61 8.62 0.91 576.63亿 3 模塑科技 10.76 10.83 1.86 67.84亿 4 潍柴动力 11.48 11.59 1.48 1321.30亿 5 常润股份 11.82 12.05 1.75 29.55亿 6 常熟汽饰 12.36 11.87 0.97 50.51亿 7 威孚高科 12.51 11.05 0.91 183.30亿 8 富维股份 13.93 14.07 0.84 71.56亿 9 天有为 13.96 14.08 5.10 160.03亿 10 富奥股份 14.84 14.85 1.24 100.44亿 11 岱美股份 14.96 15.21 2.47 122.04亿 12 宁波华翔 15.37 15.88 1.27 151.29亿
lg
...
金融界
07-09 18:28
上一页
1
2
3
4
5
6
•••
23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重大突发!特朗普:已经非常接近与中国达成协议 习近平提出会晤请求
lg
...
俄乌突传重大消息!彭博独家:俄罗斯考虑向特朗普提出乌克兰空中停火方案
lg
...
美联储突然唱“鸽”几乎坐实9月降息!黄金小幅回落至3365,技术面释放看涨信号
lg
...
美联储极可能9月降息:一轮“压不住”的牛市?警惕特朗普关税新消息
lg
...
中国传大消息!纽约时报:中国限制公职人员出国 幼教、医生也上交护照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