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应用扩展至生态合作伙伴模式,向更多中小企业推广,助力其建立智慧水利事业部,提升市场覆盖和技术渗透。在数字孪生流域方面,公司具备全产业链优势,涵盖数据底板支撑、模型库、知识库及应用系统,且产品自主可控。未来将推动产品通用化,拓展至水网、客服监测等更多应用场景。关于市场空间,目前水利信息化占水利总投资的比例与其他基础设施领域项目仍然较小,预计随着水利行业对信息化要求的提升,未来信息化业务占整体水利投资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而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市占率也有望稳步攀升。 Q6、姚总好,请问公司对于“软建设”怎么理解?对民营企业以及对我们未来几年的订单获取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回复:“软建设”的提出,对于民营龙头是巨大的利好。发改委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领域“软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将给行业内带来深刻的变革。《通知》提出要着力从项目组织实施、水价、投融资、建后管护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两重”项目落地:组织实施要体现整装推进,“两重”项目必须按照整体谋划、整合内容、整装推进、整周期维护的要求推进;大型灌区与高标准农田衔接。水价要突出需求牵引,探索实行供需双方协商定价。健全以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牛鼻子”的灌区分类型政策供给体系。投融资方面要注重发挥市场作用,破除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通过募、投、建、管一体化推进参与工程建设运营。建后管护方面要聚焦构建长效体系。形成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到位、职责明晰。“软建设”的提出对行业如久旱逢甘霖,民营龙头的竞争优势将得到充分释放。我们坚信,凭借公司的雄厚实力与前瞻视野,定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大放异彩,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谢谢。 Q7、公司财报中国际业务的体现似乎并不显著,国际化在公司未来蓝图中的定位是怎样的?目前拓展国际市场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公司有何差异化优势? 回复:公司坚定国际化战略,目标成为灌溉领域的百年名企。国际业务始于十年前的外贸,因特殊原因停滞了两三年,自去年起重新启动全面出海战略,出海方式由产品营销转向整体解决方案营销。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品牌建设和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的构建,尤其是海外经销商体系的逐步积累。去年相当于是市场初步调研阶段。今年战略更为明确,谋定比如中亚、东南亚、非洲等等一些重点区域/国家,在这些区域/国家进行深耕。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差异化优势明显,不同于国外以产品组装为主的解决方案模式,公司不仅具备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设计能力,还具备从产品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稀缺性;另外,公司提供ETC、ETCO及成熟商业模式的整体市场化方案输出,既可以解决政府的难题,也可以解决种植园主的难题,甚至面向一带一路国家,也为一些小种植户做package产品。事实上,各个区域的推进方式也会不同,比如说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会从示范项目入手进行项目开展;在东南亚,比如柬埔寨,我们会和跟央企合作;另外像一带一路的巴基斯坦,以销定产,对方市场空间和销售渠道是确定的,我们出技术和生产线,也不排除会在海外建厂的可能等等。下半年整体海外比较乐观,海外团队也是比较有信心的。国际业务每年都会有一个相对应比较大的增长,而且未来我们的人员也起来了,市场也更熟悉了,拓展起来会更容易。现在我们在海外跟央企的合作也是非常非常紧密的,多管齐下,对于订单预期比较好。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