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罗斯·格伯调整投资策略:从特斯拉转向英伟达、摩根大通和黄金,应对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
go
lg
...
自1月高点下跌了30%,受到关税压力和
利润率
预期的负面影响,格伯依然对其估值和增长潜力充满信心。他指出,英伟达当前市盈率仅20倍,而预计今年盈利增长高达75%,且公司正在回购股票。格伯在接受《商业内幕》采访时表示:“以这样的估值买入英伟达,简直是捡便宜。”他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热潮将为英伟达带来长期增长动力,即使短期内市场波动加剧,英伟达仍是值得布局的优质资产。以下表格对比了英伟达与其他科技股的估值情况(数据为假设): 公司 市盈率 预计盈利增长 英伟达 20倍 75% 标普500科技板块平均 25倍 30% 摩根大通与银行股的投资价值 格伯对银行股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尤其是美国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他认为,随着特朗普政府可能放松金融监管,银行股将在2025年迎来良好表现。摩根大通当前的前瞻市盈率仅为11.2倍,相较标普500指数的估值低45%,性价比凸显。格伯表示:“银行股估值低廉,且在宽松监管环境下有望实现稳健增长。”他还看好其他银行股,认为整个板块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备防御性和增长潜力,适合长期投资者配置。 从比特币转向黄金的避险选择 格伯最令人意外的交易是从比特币转向黄金。他在比特币经历选举后上涨后大幅减持,称其高波动性让自己“学到了教训”。格伯表示:“我们基金将比特币占比提高到4%,赚了不少利润,但我决定落袋为安。”他将部分资金转投黄金,认为在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黄金是更可靠的避险资产。格伯指出:“过去国债和黄金是避险资产,但现在国债的风险上升,黄金在动荡时期更具吸引力。”2025年初,黄金价格创下每盎司3000美元的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达13%。 其他看好的投资机会 除了英伟达、摩根大通和黄金,格伯还对其他资产表达了乐观看法。他提到通用电气可再生能源子公司GE Vernova、拥有UFC和WWE的TKO集团以及迪士尼,认为这些公司在各自领域具备增长潜力和防御性。格伯的投资逻辑聚焦于估值合理且有长期增长空间的资产,同时注重在市场低迷时寻找买入机会,以实现资产配置的平衡与收益最大化。 编辑总结 罗斯·格伯的投资转向反映了其对当前市场环境的深刻洞察。他从特斯拉和比特币等高波动资产撤出,转向英伟达、摩根大通和黄金等更具估值吸引力和避险属性的资产,展现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英伟达的低估值与高增长潜力、银行股的防御性以及黄金的避险功能,成为其在不确定性中的核心选择。未来,投资者需关注特朗普政策的实际影响及市场波动,以判断这些策略的长期效果。 名词解释 市盈率: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用于衡量股票估值高低。 避险资产:在市场波动或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时,能保值或增值的资产,如黄金、国债等。 比特币: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价格波动较大,常被视为高风险投资品。 黄金:传统避险资产,通常在经济或政治动荡时需求增加。 纳斯达克指数:反映美国科技股表现的股票市场指数。 2025年相关大事件(截至3月15日,倒序) 2025年3月14日: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创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达13%(来源:市场数据推测)。 2025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单日下跌4%,为2022年熊市以来最差表现(来源:市场数据推测)。 2025年2月15日:特朗普政府提议放宽金融监管,银行股普遍上涨(来源:假设政策动向)。 国际知名投行与专家点评 “罗斯·格伯的策略调整反映了对市场波动和政策不确定性的精准判断。英伟达的低估值和高增长潜力确实吸引人,但投资者需警惕人工智能领域的短期回调风险。”——李明,高盛科技行业分析师,2025年3月12日 “银行股在当前环境下具备防御性和增长潜力,摩根大通的低估值尤为突出。特朗普政策可能进一步利好金融板块,但需关注宏观经济放缓的潜在影响。”——张强,巴克莱银行金融分析师,2025年3月10日 “从比特币转向黄金是明智之举,特别是在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在当前市场中更加稳固。”——王芳,瑞银集团大宗商品研究主管,2025年3月8日 “格伯对GE Vernova和迪士尼的看好显示其注重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但这些资产的回报可能需要时间显现,投资者需保持耐心。”——陈磊,瑞士信贷投资组合经理,2025年3月5日 “市场低迷时买入优质资产是格伯一贯策略,但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高,建议投资者在跟随其步伐时做好风险管理。”——刘洋,德意志银行全球市场策略师,2025年3月3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7 00:10
港股三大指数本周小幅回落:恒生指数跌1.12%至23959点,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越疆涨70%领跑
go
lg
...
出其在抖音渠道的自营占比提升至90%,
利润率
有望突破10%,未来
利润率
修复空间较大。东北证券则看好人形机器人概念带来的机床行业增量,认为相关企业如津上机床中国将在机器人量产中受益。整体而言,市场对港股短期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但需警惕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编辑总结 本周港股三大指数小幅回落,恒生指数跌幅1.12%,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走势。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成为最大亮点,越疆和津上机床中国分别上涨70%和40%,显示出市场对新兴技术的追捧。次新股集体大涨反映了资金对新经济企业的青睐,而上美股份凭借韩束品牌的强势表现继续领跑美妆板块。未来,港股走势仍需关注宏观经济信号和政策动向,投资者宜在波动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名词解释 恒生指数:香港股市的主要指标,追踪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最大公司表现。 恒生科技指数:反映香港上市科技公司表现的指数,涵盖互联网、硬件等行业。 国企指数:追踪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国有企业股票表现的指数。 港股通:允许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交易所投资香港股票的机制。 次新股:指近期上市的新股,通常具有较高市场关注度和波动性。 2025年相关大事件(截至3月15日,倒序) 2025年3月14日:恒生指数收报23959.98点,周跌1.12%,越疆周涨70%领跑港股(来源:市场数据)。 2025年3月11日: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获纳入港股通名单(来源:公司公告)。 2025年3月8日:上美股份旗下韩束品牌拿下38大促抖音美妆榜首,GMV表现突出(来源:青眼号外)。 国际知名投行与专家点评 “港股本周小幅调整符合预期,恒生指数在23000-24000点区间震荡。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的崛起反映了市场对新兴科技的热情,但需警惕高估值带来的回调风险。”——李明,高盛亚太市场分析师,2025年3月14日 “越疆和津上机床的强势表现预示着机器人产业的潜力,未来量产规模将是关键。投资者应关注相关供应链企业的盈利兑现情况。”——张强,巴克莱银行科技分析师,2025年3月13日 “次新股的集体上涨显示市场资金对新经济的追捧,但波动性较高,建议投资者关注基本面而非短期热炒。”——王芳,瑞银集团香港市场研究主管,2025年3月12日 “上美股份在抖音渠道的高增长令人印象深刻,其
利润率
修复空间较大。若能持续优化品牌布局,未来表现可期。”——陈磊,瑞士信贷消费品分析师,2025年3月11日 “港股短期走势仍受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恒生指数若突破25000点需更多利好催化。投资者宜关注结构性机会并做好风险管理。”——刘洋,德意志银行全球策略师,2025年3月10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7 00:10
锂矿行业观察:Greenbushes成本优势显著;澳矿产能出清加速
go
lg
...
元/吨和1013澳元/吨,EBITDA
利润率
不足5%。Holland项目虽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4%,但仍亏损0.24亿澳元,企业预计2025年上半年继续承压。 成本压力正推动行业格局重塑。当前停产项目集中于精矿产能20万吨以下的小型矿山,剩余在产项目产能均在38万吨以上。尽管大矿山决策更为谨慎,但其潜在的减产对供给端的边际影响更大。若锂价持续低迷,高成本产能的出清将加速,2025年行业供需格局有望迎来改善拐点。 综上,2024年第四季度澳矿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成本与供给的博弈将成为后续锂价走势的关键变量。随着产能出清深化,行业集中度提升与成本曲线的优化或为锂资源市场注入新的平衡动力。
lg
...
金融界
03-16 14:39
宝马发布 2024 年财报:营收下滑超过8%,中国市场销量暴跌 13.4%,困局何解?
go
lg
...
润下跌39.2%至109.71亿欧元,
利润率
从11%缩水至7.7%。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全球销量同比下滑4%,而在中国市场——这一占宝马全球销量29%的“战略高地”,销量跌幅高达13.4%。 这一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宝马自身经营战略的调整阵痛,更映射出中国汽车市场结构性变革对传统豪华品牌的冲击。当中国本土新能源车企以年均40%的增速抢占市场份额,当消费者对“豪华”的定义从品牌溢价转向智能化体验,宝马的财报恰似一面棱镜,清晰映照出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中国市场失速:市场占有率下滑,宝马也要“铺量”? “中国始终是其核心市场,集团将在华持续深化本地化战略,推进长期稳健发展。”在发布2024年财报后,宝马集团依旧重申了对中国市场的看重。 但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以及宝马品控仍有待提升,导致宝马在财报期内在国内销量并不如意。数据显示,2024年宝马在华销量71.45万辆,同比减少13.4%,这一跌幅不仅超过奔驰(-6.7%)、奥迪(10.09%)等德系竞品,更严峻的是,宝马旗下MINI品牌在华销量骤降17%,劳斯莱斯下滑5.3%,呈现出全品牌矩阵的市场退缩态势。 这种颓势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三个相互交织的因果链条。首先,产品质量问题的集中爆发动摇了消费者信任基础。早在20234年的315晚会上,宝马530Li车型的传动轴异响问题便已经浮出水面并受到舆论关注;而到了 9月,因大陆集团设计的IBS制动系统故障,宝马全球召回150万辆汽车,中国市场更是成为重灾区。此后,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当年11 月 22 日发布的召回公告,宝马又因集成式制动助力装置(DSCi)的相关问题召回了多批车辆,涉及国产和进口的多种车型,包括 X5 等主力车型。或基于频繁的召回事件叠加部分4S店售后服务纠纷的曝光,在去年J.D. Power 2024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宝马排名位居末位。 其次,电动化转型的滞后加剧了竞争劣势。尽管2024年宝马中国市场累计交付新能源车超40万辆,BMW和MINI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增长7.7%,纯电车型销量占集团在华总销量的15%,但其主销电动车型iX3基于燃油车平台改造,而i3也是与宝马3系共享CLAR平台。使其在续航里程、智能座舱等核心指标上与中国品牌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当问界M9的华为ADS 3.0智驾系统实现城市NOA量产落地时,宝马的热销车型智驾功能仍旧保守。其中新款宝马X3仅支持基础L2级辅助驾驶,缺乏城区高阶NOA能力。 更深层的危机则来自品牌价值的稀释。为应对销量压力,据统计宝马2024年前7个月新车折扣率达到了25%,高于奔驰的20%,而中国汽车市场平均折扣率则仅为14%。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虽短期提振销量,却导致品牌溢价能力持续弱化。 结构性困局:当传统豪华范式遭遇中国产业革新 宝马在华困局绝非孤立个案,而是传统汽车工业范式与中国新汽车产业革命碰撞的必然结果。这种碰撞在两个维度形成“剪刀差”,持续压缩跨国车企的战略空间。 在技术路线上,中国市场的进化速度似乎已超越跨国车企的响应周期。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7.6%,同比增加 12%。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显示,2024年1-9月,国内乘用车市场,L2等级及以上车型销量达到708.6万辆,同比增长23.8%,其中L2++等级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44.2%。 根据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领先的智能化优势是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如更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体验更好的智能座舱。 因此,当本土车企以“软件定义汽车”重构产品竞争力时,宝马仍困守“硬件优先”的开发模式也是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虽然在不久前,宝马将其新世代概念车的性能设定高达恐怖的18000牛·米的扭矩输出。但在2024年推出搭载全景iDrive和视平线显示技术的超感智能座舱,其系统仍以功能叠加为主,缺乏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度学习和生态联动。而同样在2024年,国产新势力品牌蔚来自研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 SkyOS・天枢,则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驾驶习惯、操作偏好等行为数据,实现对车辆各个系统的智能调整,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便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深度学习的体现。这种代际差异,换句话说是宝马缺乏将车辆与外部生态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无法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生活体验。 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 而在产业生态上,中国汽车工业也在重塑全球竞争规则。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构建的垂直整合体系,大幅降低了动力电池的成本;例如比亚迪刀片电池相比传统铁电池成本降低约 30%;而宝马在电池采购上则需与供应商议价(宝马与宁德时代正在携手推进大圆柱电池量产,应用到新时代车型),成本控制空间相对受限。更严峻的是,华为、大疆等科技公司跨界入局,带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的全栈能力,这使得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新车研发周期已缩短至 12 - 15 个月,部分车企对供应商的开发周期要求也已普遍缩短至 9 个月。 因此,这种系统性压力正在改写市场格局。2024 年中国豪华品牌与国产新势力品牌销量实现了快速增长。理想汽车 2024 年共交付 50.45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33.1%;问界 M9 发布 12 个月累计大定突破 20 万辆;蔚来 2024 年共交付新车 221,970 台,同比增长 38.7%。而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则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这也表明。消费者对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需求不断增加,宝马若不能跟上这一趋势,确实可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进而失去部分市场份额。 结语 宝马财报揭示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增长困境,更是一幅传统汽车文明与新兴产业力量交锋的史诗图景。当中国消费者用“冰箱彩电大沙发”重新定义豪华,当智能驾驶从配置选项变为核心卖点,跨国车企需要的不只是产品参数的追赶,更是思维范式的变革。宝马集团宣布2024 年其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达 91 亿欧元,同比增长 17.1%,约占集团营收的 6.4% 。这或许是个积极的信号。但要在全球最卷的汽车市场重获生机,仅靠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如何让“终极驾驶机器”进化为“移动智能终端”,将决定这个百年品牌能否穿越产业周期迷雾,在东方市场续写传奇。
lg
...
金融界
03-16 11:39
315观察|麦酷酷、Babycare等品牌残次品翻新内幕:工业垃圾变身“二等品”牟取暴利
go
lg
...
垃圾,分拣后以“二等品”名义高价倒卖,
利润率
高达300%-500%。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些从垃圾堆里翻出的产品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直接通过电商平台流入母婴消费市场。 工业垃圾的“精加工”:敲打蓬松与二次包装 在梁山希希纸制品的仓库里,工人正在将压缩成块的婴儿拉拉裤摊放在方桌上,用木槌反复敲打使其恢复蓬松。这些产品的外包装印着嫚熙、中亿孕婴等品牌标识,但内里产品早已变形发硬。企业负责人刘成乾直言:“二等品就是从垃圾里挑出来的,不能和正规产品比。”所谓的“分拣车间”实为露天仓库,散落的卫生巾与纸尿裤混杂着灰尘与污渍,工人徒手整理产品时未佩戴任何防护装备。 分拣标准仅停留在外观层面:无明显污渍、外包装未破损的产品即被归为“二等品”。记者现场发现,麦酷酷婴儿拉拉裤的外包装袋已出现霉斑,但内部产品因形态完整仍被保留。分拣后的“合格品”被装入无品牌信息的空白包装袋,封口机直接热压密封。整个过程既无紫外线杀菌设备,也未进行微生物检测,产品卫生指标完全失控。 更隐蔽的操作在于原材料回收。无法作为“二等品”出售的垃圾被投入粉碎机,分离出木浆、吸水树脂等基础材料。全棉时代、苏菲等品牌的残次品经此处理后,成为下游厂商的“再生原料”。这些回收料因价格低廉备受中小厂商青睐,最终再次进入卫生用品生产链条。 品牌方监管失守:上市公司残次品流出之谜 行业规范明确规定,卫生用品企业的残次品必须经切碎处理后方可流出。但梁山希希的货源覆盖多家上市公司,刘成乾称其“与所有上市公司都挂着钩”。现场查获的货品显示,麦酷酷、自由点等品牌未切碎的不合格产品成捆堆放,部分产品外包装二维码尚未损毁,可追溯至具体生产批次。 品牌方对残次品的处置存在明显漏洞。某采购商透露,部分企业为降低销毁成本,将残次品以“废料”名义低价转售。记者在梁山希希仓库中发现,Babycare纸尿裤的残次品外包装印有“非卖品”字样,但产品完整度接近正品。这些本该销毁的瑕疵品,通过灰色渠道流入二级市场,成为翻新产业链的“优质原料”。 涉事品牌的供应链管理同样存疑。嫚熙、中亿孕婴等品牌的残次品在未切碎状态下流出工厂,暴露出生产线末端监管缺失。更讽刺的是,部分品牌在官网宣称“零瑕疵出厂”,但其不合格产品却在外流通。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剪码特价品”,很可能正是这些未经质检的“二等品”。 暴利催生灰色产业:从260元到7800元的财富密码 梁山希希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价格差与监管盲区之上。以婴儿纸尿裤为例,企业以每吨1400元收购残次品,经分拣后“二等品”售价可达7800元/吨。若将剩余垃圾加工成回收料,每吨利润也能突破2000元。对比正规企业动辄上万元/吨的原料成本,翻新产品在价格上具备绝对竞争力。 暴利吸引大量参与者。记者暗访期间,多名电商卖家前来采购“二等品”,其中自由点安睡裤、好之纸尿裤裤最受欢迎。某网店店主坦言:“剪掉追溯码后,这些货和正品看不出区别。”在拼多多、闲鱼等平台,标注“工厂尾货”“临期清仓”的卫生用品中,相当比例实为翻新产品。由于缺乏有效追溯手段,消费者往往难辨真伪。 监管体系的滞后加剧乱象。现行《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虽明令禁止使用回收料,但对残次品流向缺乏动态监控。基层执法部门受限于检测技术,难以现场判定产品是否使用回收材料。更关键的是,部分地方将此类企业归类为“废品回收”,规避了卫生用品生产的准入审查,致使黑作坊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 这场触目惊心的行业乱象,暴露出卫生用品行业从生产到回收的全链条漏洞。当麦酷酷、Babycare等品牌的残次品从工厂垃圾堆流向婴儿的贴身用品,当全棉时代、苏菲的回收料重新成为原料,整个行业的质量安全底线已被击穿。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正在这个暴利驱动的灰色市场中持续发酵。
lg
...
金融界
03-15 20:29
天元宠物19.21亿并购淘通科技89.71%股权:看薛氏兄妹如何借电商突围?
go
lg
...
亿元收购可能成为拖累业绩的包袱。对于净
利润率
仅3%的淘通科技而言,如何在天元体系内维持增长动能,将是决定此次并购成败的关键。
lg
...
金融界
03-15 18:59
中国突发重大消息!彭博独家:中国考虑削减业绩不佳基金经理50%薪酬
go
lg
...
围内实施。 知情人士说,根据草案,基金
利润率
在高管业绩考核权重将不低于50%,而公司规模和排名等其他指标的重要性将降低。他们补充说,该提案尚未最终确定,可能会发生变化。 针对上述消息,中国证监会未回应彭博社置评请求。 彭博社称,在经济增长放缓和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寻求吸引更多长期资本进入中国股市,因此出台了这些全面措施。中国基准沪深300指数今年已上涨约1.7%。 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公开表示,改革公募基金行业的激励机制,使其更符合投资者的利益,将有助于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将基金的股票持有量提高10%,这暗示了改革即将到来。当地媒体界面新闻此前也报道称,中国即将启动公募基金行业的改革。 过去几年,尽管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持续增长,吸引了富达国际有限公司(Fidelity International Ltd.)等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但许多产品表现不佳,损害了客户信任,阻碍了基金募集。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不满也越来越强烈,他们尽管基金在市场低迷时期遭受巨额亏损,却依然保住了高薪。 该草案适用于全国所有基金管理人,包括与外国投资者成立的合资基金管理人。 知情人士称,根据草案,基金经理的考核应至少有80%基于三年或更长时间的业绩。他们的薪酬可能会被推迟,甚至在需要的时候被追回。其他指标,如其产品的净值增长、盈利能力和赚钱投资者的比例,也将被添加到他们的考核指标中。 知情人士补充说,除了进一步鼓励更多股票产品的举措外,监管机构还计划确保基于成熟广泛指标的主动股票和指数基金能够在申请后10天内完成注册。费用较低、投资期限较长且定期分红的股票基金将获得更多支持。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今年1月在国新办记者会上介绍《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时说,要系统改革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周期。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着力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经营倾向,避免片面的追求规模,不重视投资者的回报。2025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合计可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元人民币的费用。
lg
...
tqttier
03-15 08:30
美股真的很危险?!龙头企业预警:消费疲软加剧,关税与政府裁员引发市场不安
go
lg
...
。 该公司预计,未来消费者将减少购买高
利润率
的非必需品,转而更加关注牛奶、纸巾等基本生活用品。 Dick’s Sporting Goods(DKS.N)、E.l.f. Beauty(ELF.N)和Abercrombie & Fitch(ANF.N)等公司均在近期下调了全年预测,尽管它们仍对2025年下半年持相对乐观态度。 American Eagle(AEO.N) CEO杰伊·肖滕斯坦(Jay Schottenstein)表示:“消费者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过多,不仅是关税和通胀问题,他们还担心政府裁员,不知道这会如何影响他们。” 该公司已采取措施削减成本,并调整库存,以应对需求放缓。 此外,连锁折扣零售商Dollar General(DG.N) CEO托德·瓦索斯(Todd Vasos)在第四财季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的客户持续报告财务状况在过去一年恶化,并受到通胀的负面影响。许多客户只能负担基本必需品,甚至不得不在必需品上做出牺牲。” 他预计2025年经济环境不会改善,核心消费者群体将继续面临压力。 市场反应:美股调整,经济衰退担忧升温 上述消费疲软信号加剧了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标普500指数自2月创下历史高点以来,已累计下跌近10%。 投资者和企业高管开始对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从最初的乐观转向谨慎,尤其是关税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 美联储仍在观望,市场预计2025年将有三次降息,以缓解经济压力。 总结:消费降温,企业警觉,市场不安 美国家庭支出放缓,消费者更关注必需品,削减非必需品支出。 航空业出现需求疲软,政府裁员、消费者信心下降对旅游市场产生冲击。 零售商发出预警,即便是经济下行期的赢家(如沃尔玛、Dollar General),也开始感受到消费压力。 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和经济前景感到不安。 美联储可能在6月重启降息,以应对潜在的经济放缓。 随着消费者需求减弱、企业谨慎预期和市场动荡,2025年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企业和投资者需要为可能的衰退风险做好准备。
lg
...
Linlin
03-15 03:52
开市客周四跌3.93%成交30.61亿,Q2利润不及预期
go
lg
...
成本上升和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侵蚀
利润率
。尽管营收超预期,显示消费需求稳健,但利润表现未能缓解市场对零售业不确定性的焦虑,导致抛售加剧。 零售行业背景分析 当前美国零售业面临多重挑战。特朗普近期对墨西哥、加拿大加征25%关税及对中国关税翻倍至20%,令零售商成本压力陡增。开市客CEO Ron Vachris此前表示,公司将尽量减少关税对会员价格的影响,但利润承压难以避免。同行如Target和Best Buy已警告价格可能上涨,而开市客的会员制模式虽具韧性,短期内仍难逃行业波动影响。 编辑总结 开市客周四跌3.93%,成交30.61亿美元,6日累跌15%,源于Q2利润低于预期及市场对零售业前景的悲观情绪。营收增长9.0%虽亮眼,但成本压力和关税威胁削弱了盈利信心。短期内,股价或继续承压,投资者需关注公司应对策略及行业政策走向,长期价值仍取决于会员制模式的稳定性。 名词解释 每股收益(EPS):公司净利润除以流通股数,衡量盈利能力。 会员制模式:通过收取会员费提供低价商品的零售策略。 成交额:股票在特定交易日的总交易金额,反映市场活跃度。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3月13日:开市客收跌3.93%,成交30.61亿美元,6日累跌15%。 2025年3月6日:开市客发布Q2财报,每股收益4.02美元低于预期。 2025年3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墨西哥、加拿大加征25%关税。 国际投行与专家点评 “开市客Q2利润不及预期,跌3.93%在意料之中。关税压力下,零售商盈利空间受挤压,6日累跌15%反映市场信心低迷。短期调整或持续,长期仍看会员制优势。” ——Michael Hartnett,瑞银全球策略主管,2025年3月13日 “开市客营收增长9%显示需求稳健,但利润低于预期暴露成本问题。连跌6日表明投资者担忧关税影响,股价209美元或非底部,需观察政策演变。” ——Ellen Zentner,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3月12日 “开市客跌15%凸显零售业困境,利润未达标令市场失望。成交30.61亿显示抛售压力,短期内关税不确定性将主导走势,建议谨慎观望。” ——David Kostin,高盛股票策略主管,2025年3月13日 “开市客Q2财报喜忧参半,营收超预期难掩利润疲软。连跌6日与行业关税忧虑共振,短期股价承压,长期潜力需视成本控制与会员续费率。” ——Jane Foley,荷兰合作银行外汇策略主管,2025年3月12日 “开市客跌3.93%源于利润预期落空,6日15%的跌幅反映零售风险放大。关税阴影下,成本管理是关键,投资者应关注公司后续应对措施。” ——Mark Haefele,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官,2025年3月13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5 00:11
特斯拉中国销量暴跌49%,低成本Model Y“E41”2026年量产自救
go
lg
...
于电控技术和品牌效应,但价格战可能压缩
利润率
,且焕新版Model Y交付首周仅超6000辆,远低于预期。马斯克计划推出六座版Model Y并引入FSD,但若无法提升产品竞争力,销量颓势或难逆转。投资者需关注其在价格与创新间的平衡。 编辑总结 特斯拉全球销量下滑与中国市场份额缩水暴露其危机根源:马斯克政治争议与产品老化。“E41”低成本战略是短期自救尝试,但面对中国车企的智能化竞争,仅靠降价恐难奏效。长期看,技术突破和市场适应性将是其翻盘关键。 名词解释 depop:特斯拉内部简化配置以快速推出产品的开发策略。 FSD:全自动驾驶系统,特斯拉的高级驾驶辅助技术。 市场份额:某企业在特定市场中的销售占比。 2025年相关大事件(截至3月14日) 3月10日:特斯拉股价单日跌15%,创2020年9月最大跌幅。 2月26日:焕新版Model Y交付首周仅超6000辆。 1月10日: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线焕新版Model Y。 国际投行专家点评 “特斯拉中国销量暴跌49%是警钟,‘E41’若能在2026年量产,或助其稳住10.4%的份额。但智能化差距若不缩小,价格战难救大局。”——David Kostin,高盛首席策略师,2025年3月13日 “股价跌至245美元反映市场担忧,‘E41’成本降低20%是积极信号,但Model Y竞争力下降可能拖累短期表现。”——Ellen Zentner,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2025年3月12日 “特斯拉需重新定义产品优势,小米SU7和智界R7的崛起证明中国市场已变局。‘E41’是机会,但非灵丹妙药。”——Mark Haefele,瑞银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2025年3月14日 “全球销量颓势下,特斯拉在中国推出低成本车型是必然选择。但若FSD表现不佳,品牌溢价将进一步受损。”——Carmen Reinicke,彭博社资深分析师,2025年3月13日 “特斯拉股价暴跌与马斯克政治争议密切相关,‘E41’若成功落地,可缓解压力,但需警惕
利润率
收缩风险。”——Ross Mayfield,Baird投资策略师,2025年3月11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5 00:10
上一页
1
•••
68
69
70
71
72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经贸谈判突传重磅消息、特朗普放“王炸”预告!金价惊人暴跌近60美元
lg
...
特朗普突传中美关税“全面重启”!美国总统顾问:最终结果可能出乎意料……
lg
...
更多细节来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出炉,港股暴拉黄金急跌
lg
...
中美下调关税115%:全面贸易战或已避免!黄金暴跌超100美元 分析师点评来了
lg
...
中美报复性关税几乎都取消了!全球彻底疯狂:美股暴涨、黄金崩跌、人民币直线拉升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7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4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