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以推动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并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市场应用的集成创新。公司在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具备了全链条自主、高效研发能力,已形成全面、先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可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表前储能、表后储能等领域,以及工程机械、船舶、航空器等新兴应用场景。 行业地位:全球动力电池龙头,连续8年市占率第一(2024年37.9%),储能电池市占率36.5%。 技术壁垒:拥有4.3万项专利,麒麟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领先。客户网络:覆盖特斯拉、宝马等全球前十大车企,欧洲市占率43%。 至2024年末,宁德时代覆盖了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前十名中的九家客户,车企客户包括 $宝马汽车(BMWYY)$ 、 $Mercedes Benz Group AG(MBGAF)$ 、 $Stellantis NV(STLA)$ 、 $Volkswagen AG(VLKPF)$ 、 $福特汽车(F)$ 、 $Toyota Motor Corp.(TOYOF)$ 、 $Hyundai Motor Co., Ltd.(HYMPY)$ 、 $本田汽车(HMC)$ 、Volvo、 $上汽集团(600104)$ 、 $吉利汽车(00175)$ 、 $蔚来(NIO)$ 、 $理想汽车(LI)$ 、 $宇通客车(600066)$ 、 $小米集团-W(01810)$ 等;公司的储能客户及合作方包括NextEra、Synergy、Wartsila、Excelsior、Jupiter Power、Flexgen、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石油等。 业绩表现 在过去的2022年、2023年,宁德时代的营收分别3,285.94亿、4,009.1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34.57亿、473.42亿和552.95亿元。 2024年全年营收3620亿元(同比-9.7%,因碳酸锂降价传导),其动力电池(70%营收)、储能电池(16%营收,增速34%)双轮驱动;毛利率24.4%,境外毛利率29%高于境内,净利润507亿元(+15%)。 2025年Q1营收847亿元(+6.2%),净利润140亿元(+32.9%),现金流充沛(2863亿元)。 行业与宏观简析 动力电池需求增速20%(2025年全球装机量或达1200GWh),储能市场年增30%。 竞争加剧:比亚迪、LG新能源等对手扩产,价格战压力仍存。 政策环境 中国证监会25天极速审批备案,支持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欧美碳关税倒逼中国电池企业本地化生产(匈牙利工厂为关键布局)。 估值与打新 截至5月6日,A股市值为1.02万亿元,PE-TTM 18.8倍,PB 4.2倍。预计港股发行价或较A股折价10%-15%,吸引国际长线资金。 优势方面,宁德时代为港股近年最大IPO,其中的基石投资者(如淡马锡)已锁定20亿美元份额;同时,新能源板块估值修复预期,A/H溢价或带来套利空间。 风险方面,港股流动性受美联储政策影响,长期回报依赖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度)。 从打新角度,建议关注定价折让及国际配售认购情况;以往A+H上市的大公司往往都有较强的估值“锚定”,不太可能出现大跌。且上市后1-2周内如没有宏观上的大变化,也有继续上行的动力。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