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直冲3600点!牛市板块大爆发
go
lg
...
O概念因为龙头公司业绩好,带动整个板块
股价
走高。 特别要提到的一个方向,是科技创新,以创业板、科创板、北证50等为代表的,都是国内创新科技股集中地。 虽然今天科技指数的表现,要低于雅下水电概念,但7月至今,科技指数的表现是较为强劲的,例如创业板指,又如锂电、CPO、半导体、机器人等板块,表现也都相当抢眼。 回顾前两轮牛市期间,创业板表现也非常突出,创业板指在此前两轮牛市涨幅均超过100%,自去年924以来涨幅超50%。 如果结合目前全球的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中长线的投资逻辑,科技创新这个方向,毫无疑问是值得重点考虑,而创业板指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指数,同样值得高看一眼。 同时,创业板指最新市盈率34.39倍,处于上市以来19.23%分位,意味着比过去80%的区间便宜。此外,其估值低于成长类宽基。 历次牛市创业板都表现非常好,成长空间巨大。 02 科技行情再起? 先不说美股那边,天天创新高的,正正是以AI、btc为主的科技板块,推动纳指、标普的力量,也全靠科技股。虽然年初有过一轮资金逃离科技股,但现在的情况证明,全球资金对于科技资产的热情依旧,甚至有可能比过去更强烈。 这个热潮也有机会,或者说已经在A股这边复制,实际上,A股这边的预期还要更高一些。 原因何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倒回去,看看今年年初发生的事。 2025年初,不同于海外科技股被抛售,以DS、宇树科技为标志的中国科技资产重估潮,轰轰烈烈地展开,很多科技股
股价
大涨,翻倍翻数倍的,都不在少数,全球投资者都见证了这一盛况。 虽然后面行情进入调整,军工、银行、保险等板块成功接力,但这个科技股重估潮并未结束,调整更像是中途休息,为日后的新一轮上涨行情蓄力。 经过几个月的调整,估值已经重新具备性价比。此外,压制科技板块的因素,基本都已大幅改善。 首先,是宏观层面的。例如对等关税问题,7月9日暂停期结束后,非但没有出现像数月前的再次挥刀大砍的情况,反而出现了持续向好的情况,多个国家陆续达成协议,今天又传出日本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其他大国虽然尚在谈判,但进展良好,包括欧盟和中国。 这一向好态势有望继续下去,这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是一个从不确定性逐步转为确定性的过程,有利于改善资本市场的预期。 其次,流动性层面。海外距离降息越来越近,先别管是不是人为因素干扰(特朗普),只要降息,所释放出的流动性,是非常利好科技板块的。 即使不算降息,现在日均过万亿的交易额,市场的高活跃度,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持续涌入股市,也是利好科技板块的。 最后,回归到基本面。科技板块的业绩预期,并没有原先市场所担忧的,诸如增速放缓,投资回报率过低等问题,相反,从各个机构的调研、行业数据以及公司自身公布的信息,科技行业的投资热潮得到延续。 最典型的,如各大科技公司对于AI算力的投资,继续维持高增长,已经打破了算力需求放缓的担忧;而H20恢复供应,则使得市场对于海外科技限制的担忧进一步接触,这不仅明显利好像AI算力的板块,也为后面更大的AI应用提供了想象力。 因此,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指数,值得投资者高看一眼。 除了科技板块,牛味浓烈市况下的另一个确定性较高的板块,就是有着“牛市旗手”之称的证券板块了。 从具体行业板块来看,回顾A股历史牛市行情演绎,大多都出现券商股带领市场突破。 券商引领市场突破是一个有力的信号,自4月7日底部,本轮证券公司指数已经上涨超22%。 历史上,券商引领市场突破后,风险偏好会提升,市场倾向于到创新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偏成长的行业找寻结构性机会。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行情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是一个便捷的投资工具,通过一揽子股票为投资者提供布局股市的渠道,没有证券账户的投资者,也能通过支付宝、天天基金,京东金融等渠道购买。 上支付宝APP搜索“天弘创业板(A:001592;C:001593)”、“天弘中证全指证券公司(A:008590、C:008591)”等了解详情。 03 结语 多重利好因素的合力共振,市场持续上行,而这些利好因素也并没有消退的迹象,所以展望后市,可以乐观一些,下半年市场冲击新高的概率是有的,而且不小。 当然,即使是上涨行情,也不可能从头到尾一直涨,中间也难免会有波折,何况接下来会出现会有什么消息面的冲击,没有人知道。 比较确定的,是目前处于业绩期,投资者需要更多地关注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披露,也可以藉此机会,去验证究竟哪些公司,尤其是科技板块,是真正有能力兑现业绩的公司,哪些只是靠故事支撑的公司。 从这个角度上看,财报期就是一次去伪存真、去粗留精的过程。 如果用更加长远的眼光看,从去年“924”开始,市场行情就已经正式从政策驱动逐步转向基本面与流动性驱动,中间有过一些波折,甚至一度被全球负面的宏观因素带到坑里去,不过很快就走出深坑,恢复上涨。 实际上,目前的行情走势,还有今年初的重估潮,一直都在去年“924”以来的大逻辑框架里,具体就是结束数年的调整,进入新一轮的复苏、转型、重估,以及高质量新成长周期。 在这个长期逻辑框架下,尽管目前市场可能仍然存在一些预期差,中间也会有一些走势波动,但胜在持续向好的趋势是没有变的。 至于哪些是主线? 内需、消费、科技、红利等等,都可以考虑,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线,以及不同的市场风格偏好。 如果既要确定性,又要考虑成长性,证券板块、科技板块,尤其是AI科技,是始终无法绕开的。(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7-23 19:57
Monster:手撕红牛,20 年 100 倍 “怪兽” 如何练就?
go
lg
...
nster Beverage,20 年
股价
翻了百倍,年复合收益高达 25%。要知道,同期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年化收益率也仅有 10% 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Monster 为何能有如此惊人的投资回报?海豚君这次就带大家一起复盘学习下能量饮料品牌 Monster 的成长密码,投资价值判断,也方便接下来与即将港股上市的中国同行东鹏饮料做跨市场比较分析。 对于 Moster 的分析,我们从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Monster 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2、在红牛占据美国能量饮料统治地位的当年,Monster 凭何能 “撕碎” 红牛帝国? 3、站在当前,如何看待 Monster 的投资价值? 一、Monster 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1、从濒临破产到能量饮料 “二哥” 红牛很多人都很熟悉,但对这个品类的老二 Monster,可能很多人并不是耳熟能详。海豚君先简单对 Monster 做个介绍,以便后文展开深入分析: Monster 的前身是一家濒临破产的软饮公司——Hansen Natural,1992 年 Monster 的 CEO-Rodney 将 Hansen 收购。最初的 10 年 Rodney 主要干了两件事:1、砍掉亏损业务(传统果汁),聚焦高利润的健康饮品;2、削减债务,优化现金流。 后续 1997 年,能量饮料红牛进入美国,直接从 0-1 开辟了美国的能量饮料赛道,完成第一步消费者教育。Monster 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机会,两大关键点: 1)切对赛道:2002 年全面切入能量饮料赛道,找到了赚钱密码。伴随能量饮料在美国加速渗透,Monster 也享受到了行业高增的红利,业绩快速提升。 2)抱对大腿:2015 年Monster 与可口可乐达成战略合作、借助可口在全球的分销渠道开启全球化扩张。抱对了渠道大腿,让 Monster 轻松迎来增长第二曲线——国际化。 截至目前,从份额上看,Monster 在全球能量饮料的份额接近 40%,仅次于红牛,是全球第二大能量饮料品牌。 从业务上看,不同于可口可乐这种综合型软饮巨头,Monster 专攻能量饮料。从 2024 年报可以看到,Monster 的营收分为三个部门,其中怪兽饮料是公司自己的能量饮料品牌,营收占比在 90% 以上,是公司收入的基本盘。 除此之外,战略品牌业务主要是从可口可乐收购的能量饮料品牌(NOS、Burn、Relentless 等),营收占比在 5% 左右;酒精饮料业务则是 2022 年收购的 CANarchy 旗下的精酿啤酒和含酒精苏打水等酒精饮料品牌,目前占比不足 3%。 从区域上看,借助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分销网络,Monster 的业务遍布全球,随着公司近年来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从下图可以看到海外地区业务占比在逐步提升,贡献接近 4 成收入。 2、极致轻资产:低 Capax,高 FCF 商业模式上,不同于海豚君看的产品研发、生产、品牌运营、销售、运输一把抓的重资产消费品模式,Monster 把轻资产发挥到了极致。 首先,Monster 将生产&分销这种 “脏活” 全部外包,自己专注于品牌管理、产品研发等的高附加值环节。 从下图可以看到,Monster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普遍在 10% 以下(近两年为了应对全球供应链扰动,公司开始搞了一些仓储、生产设备的投资),远低于传统饮料巨头(固定资产占比 30% 以上)。 轻资产模式使得 Monster 的资本开支较低,避免了大额厂房、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更新费用。从下图可以看到,Monster 的资本开支占自由现金流的比例普遍低于 20%,且拥有充足且稳定的自由现金流。 从负债端看,Monster 的资产负债率仅为 2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 60%-70%)。此外,从结构上看,负债端主要由应付账款等短期经营负债组成,2023 年以前 Monster 的长期有息负债始终为零,各项业务全部依赖公司的内生现金流。 2024 年公司为了回购以最大化股东回报,首次借入一笔有息负债 3.7 亿美元,但也仅占公司总负债的 20%,说明公司拥有在经济下行期拥有极高的抗风险能力。 3、高毛利,品牌溢价能力强 从盈利水平上看,正常情况下Monster 的毛利率接近 60%(近年来受到供应链影响,原材料和运输成本大幅上涨毛利率有所回落),在软饮料行业里属于顶尖水平的存在,仅次于可口可乐和农夫山泉。 一方面作为能量饮料的头部品牌,Monster 拥有极强的行业定价话语权,无需通过低价竞争获取市场份额。 另外,从软饮料各品类横向对比来看,能量饮料由于功能属性明显,产品本身定价较高,本就属于高毛利品类。 从下图可以看到 Monster 的毛利率有两次明显提升,第一次是从果汁切入能量饮料赛道,第二次是通过和可口可乐进行业务置换,将自身的非能量饮料业务和可口可乐的能量饮料业务交换,两次都是通过能量饮料占比的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 4、业绩持续增长,高额股东回报 从营收上看,从 2002 年公司切入能量饮料赛道至今 Monster 连续 20 余年保持正增长,这一点在所有美国上市的消费品公司中属于 “打着灯笼也难找 “。 要知道,哪怕是可口可乐这种强品牌力、高粘性的消费品公司在金融危机、疫情期间收入也出现了负增长。 这种罕见的抗周期性说明 Monster 做的能量饮料生意不仅拥有极高的消费者粘性,还同时拥有多个维度的增长引擎驱动公司不断成长。 最后,从股东回报上看,Monster 虽然不分红,但持续用自有现金回购。2019 年以来回购使流通股减少 10%,被动增厚每股收益(EPS),这也是 Monster 估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体现股东回报最重要的指标——ROE 来看,从下图可以看到除了极个别年份外,Monster 的 ROE 普遍在 20% 以上。 从以上财务视角,我们可以初步判定 Monster 是一家极为优质的公司,问题是 Monster 如何做到的?为什么可以成功?我们后文展开深入分析: 二、后来者居上,Monster 如何做到的? 1、第一步——差异化的产品源于深刻的消费者洞察 要分析 Monster 如何从能量饮料的无名之辈发展到全球第二品牌,我们首先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在《可口可乐上:快乐肥宅水何以成 “股神” 最爱?》提到过,21 世纪以来,伴随居民消费力提升,健康意识觉醒,美国消费者逐步减少了碳酸饮料的消费,进而转向瓶装水、功能性饮料、即饮咖啡等健康品类。 彼时 “能量饮料一哥”——红牛在欧洲大获成功后,向美国市场进军。和欧洲市场的打法一致,红牛定位高端市场,聚焦夜生活爱好者、商务精英&创意工作人员、极限运动人群,主打一个小容量、高溢价(8.4oz,单位容量价格是可口可乐的 4-5 倍)。 红牛在宣传上无论是包装本身模仿药瓶的设计,还是 “Red Bull Gives You Wings” 的经典电视广告宣传,都在突出提神的功能性功效。 很快红牛便被注重运动保健及有咖啡因习惯的美国人接受并流行,再加上能量饮料在美国基本属于空白市场,红牛在能量饮料的市占率一度高达 90%。 在这种红牛具有统治力的情况下,如果 Monster 想要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Monster 的 CEO Rodney 经过大量调研,将目标人群锁定在了更为年轻的 18-25 岁年轻人群(红牛的目标群体年龄段要更广)。 从下图 Mintel 的调研信息可以看到,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是能量饮料消费的最主力人群: 对于 18-25 岁的年轻人来说消费者画像非常清晰:基本以大学生为主,预算有限,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彰显个性、追求身份认同。 所以从产品设计上,首先 Monster 包装上采用了 16 oz 的大包装。包装虽大,但定价和红牛一样,主打一个加量不加价。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更加提神的效果,Monster 的单位咖啡因含量是红牛的一倍,和红牛的 “小罐高价” 形成鲜明对比。这套下来,整个就是国内熟悉性价比打法。 此外,从 Logo 设计上看,猛兽的爪痕配合上荧光绿和黑色背景的搭配,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辨识度,象征着力量和神秘感,个性化十足。 总结一下,无论是量大、劲猛、便宜、有个性,都可以看出,Monster 产品的每个特征都是在围绕 18-25 岁的核心消费群体设计,并且和红牛的产品形成了很好的差异化竞争。 但如果仅从产品本身上来说,不同于可口可乐浓缩液的保密配方,能量饮料的壁垒并不算高,无外乎牛磺酸,咖啡因 + 其他营养成分和口味的组合。 从下图可以看到同时期也涌现了大批能量饮料入局者,在产品本身没有太多壁垒的情况下 Monster 为何最终可以脱颖而出?我们继续分析: 2、第二步——精准的社群营销,绑定亚文化圈层 对于消费品公司尤其是追赶者而言,找到差异化的定位并不断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是核心。海豚君认为 Monster 关键的一步在于找准了差异化的受众群体并针对自己的受众群体进行了一系列精准营销。 在 Monster 刚推出的时候,公司并没有投放大量电视广告,也没有像红牛一样赞助大型的极限运动赛事,而是采用了类似 Lululemon 的社群营销打法,和消费者进行深度但更直接的互动。 首先,对于核心的大学生群体,Monster 在美国超过 1 万名学生的大学里招募校园大使,在学生社团、体育比赛、期末备考等各种需要能量的场景下免费派发 Monster 能量饮料,直接增加品牌认知度。 此外,最关键的一步在于 Monster 通过社群营销深度绑定了一群 “亚文化群体”,包括年轻的极限运动爱好者、朋克摇滚粉丝、电竞玩家、滑板少年、改装车群体等。 Monster 将目标锁定在上述领域中在各地区小有名气的选手,这些人往往在本地社区中拥有一批忠实粉丝,被认为是潮流引领者(Trendsetters),也就是所谓的意见领袖 KOL。 Monster 高强度赞助这些 KOL 参加的比赛和活动,让这些 KOL 在活动中使用印有 Monster Logo 的装备,并免费无限量提供 Monster 能量饮料。活动结束后,KOL 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晒图,进一步扩大了 Monster 的传播度。 一套组合拳下来 Monster 迅速在亚文化小圈层内迅速传播,这种类似于传教士的营销达到的效果就是——喝 Monster 等同于 “亚文化的入场券”。 另外,2004 年 Monster 针对极限运动组建了 Monster Army 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招募 13–25 岁的极限运动选手,入选的运动员不仅可以获得参加各项赛事的现金奖励,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曝光,提升自身的知名度。 作为 Army 成员,除了需要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训练/比赛/演出时喝 Monster 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输出与 Monster 相关的二创内容(改编带有 Monster 的歌词,设计爪痕涂鸦等),参与品牌挑战赛等形式获得更多资源扶持。 可以看出,Monster Army 平台实际上充当了 Monster 品牌私域流量池 ++ 亚文化 KOL 孵化器,这些 Army 成员不仅可以成为 Monster 的代言人,也是 Monster 重要的品牌资产。 相较于红牛重金聘请已经成名的极限运动选手,Monster 的这套打法更像是 “种子工程”,通过培养还未成名的极限运动选手,实现低成本,高回报的长线品牌建设,类似于 Lululemon 品牌大使所扮演的角色。 整体来说,社群营销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深度绑定特定群体的价值观、兴趣,最终让消费者形成身份认同,自发为品牌传播。Monster 就是巧妙地绑定了以极限运动为代表的亚文化群体,收获了一群高粘性的用户群体,为后期向大众传播铺垫。 如果说红牛代表的是 “想要突破极限的精英群体”,Monster 则代表了一种 “叛逆、狂野、不羁” 年轻人群,在定位上也和红牛形成了很好的错位竞争。 另外,和红牛大范围的广告投放相比,Monster 深耕社群营销,效率也要更高。从下图可以看到,Monster 的广告费用投放占比在 7%-9% 之间,而红牛、可口可乐这种大范围、无差别投放广告的费用占比则普遍在双位数以上。 3、第三步——背靠大树好乘凉,借助巨头实现渠道扩张 Monster 通过以上两步完成了差异化产品的推出,并通过深度绑定亚文化圈层培养了一批高粘性的用户群体,最后一步就是通过渠道铺货实现快速扩张。 对于软饮料这种单价低、消费即时性高的产品来说,渠道密度的价值在于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当消费需求产生时,产品的可获得性直接决定了购买行为。 能量饮料也不例外,由于补充能量,提神醒脑这种功能性需求具有很强的即时属性,因此便利店是美国能量饮料最主要的销售渠道。 但由于美国大部分便利店并非连锁,如果自建渠道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根据尼尔森数据,美国的非酒饮料的分销渠道主要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 KDP 三家巨头饮料公司占据(占比接近 80%)。 2002 年 Monster 新品刚推出,公司主要利用前身 Hansen 的经销商资源,通过第三方经销商和代理实现分销,但覆盖区域相对较小。 为了覆盖更多潜在用户群体,2006 年 Monster 与美国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签署了分销协议,快速接入了百威在美国的酒吧、夜总会、餐饮等即饮渠道。 从下图可以看到,2006 年开始 Monster 在美国能量饮料的市场份额开始快速提升: 此外,更为关键的转折在于2008 年 Monster 又和可口可乐签署了全球分销协议,由可口可乐装瓶商负责在北美和海外主要市场分销 Monster 产品。 自此,Monster 开始成功打入便利店、超市和加油站等非即饮渠道,当年 Monster 在美国便利店的覆盖率就从不到 40% 直接提升到 90% 以上,实现了从相对小众的即饮渠道到大众零售渠道的跃迁,正式完成破圈。 得益于可口可乐渠道资源的加持,从下图可以看到,2010-2018 年间 Monster 在全渠道尤其是便利店的增速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红牛则是选择了自建渠道,成立了红牛北美分销公司,负责红牛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分销,虽然渠道把握在自己手上可以更好维护品牌自身的高端形象,但在扩张速度上明显不如 Monster 这种 “站在巨人肩膀上” 的打法。 另一方面,渠道铺货最朴素也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有钱大家一起赚”,渠道利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销商和终端的推力,尤其对于 Monster 这种追赶者而言更是如此。 事实上 Monster 也深谙其道,根据渠道调研信息,Monster 分销商和终端的利润率普遍在 15%-25% 之间,高出红牛 5%-10%,此外,如果完成季度销售目标,还会有额外 3%-5% 的返点奖励(红牛通常只有 1%-2%)。 从结果上看,得益于 Monster 差异化的产品定位、精准的社群营销以及借助第三方巨头实现渠道的快速铺货,Monster 在 2013 年市占率正式超于红牛,在美国能量饮料的市场份额从最初不到 2% 提升至 40% 以上,而同期红牛的市占率从最高 91% 滑落至 35%。 下篇我们将聚焦 Monster 当前的投资价值,敬请期待!
lg
...
海豚投研
07-23 19:50
日股疯涨、日债跌!美日15%关税达成,石破茂难逃逼宫?
go
lg
...
今天,日经225指数大近1400点,
股价
创下1年新高。 截至收盘,日经225指数收涨3.51%报41171.32点;东证指数涨超历史最高收盘水平,收涨3.18%报2926.38点。 自今年4月初以来,日股日经22指数开启了深V大反弹,至今累计涨幅超32%。 日债收益率大幅上升,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日元短暂拉升后又跳水,随后陷入震荡,美元/日元现跌0.27%报146.26。 澳新银行指出,日元不太可能因与美国的关税协议而获得持续的大幅提振,因为关税本身就对日本经济构成了负面增长阻力。 对等关税15% 当地时间7月22日,特朗普宣布美日达成“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协议”: 对日征收15%税率,以及日本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 特朗普文中表示,美国将从日本对美投资的5500亿美获得其中90%的利润,这项协议将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另外日本还将开放其市场进行贸易,包括汽车、卡车、大米以及其他部分农产品和商品。 及此,日本将成为美国目前公布的所有新对等关税税率中最低的一个。 此前特朗普政府原计划从8月1日起将日本对等关税从10%上调至25%。 目前,两国确认将尽快使协议内容生效。 日本首相石破茂今日表示,将听取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的详细汇报,如有必要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电话或当面会谈。 分析人士指出,贸易协议的达成降低了经济不确定性,这强化了日本央行重启加息的理由。 石破茂不想辞职 除了美日贸易谈判外,近期日本首相石破茂辞职的传闻喧嚣尘上。 早前日本执政联盟历史性选举惨败,党内便开始了“逼宫”。 目前,自民党麻生派等势力要求石破茂在9月前辞职,热门继任者包括防卫大臣木原稔和外务大臣上川阳子,两人均主张修复日美关系。 今天早些时候,日媒爆料称石破茂有意在8月底前宣布辞职。 不过,随后石破茂便现身辟谣,称自己从没说过要辞职的话。 今天下午,石破茂在自民党总部与包括前首相麻生太郎、菅义伟和岸田文雄在内的党内高层举行会谈。 他表示,会谈对政权稳定与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在20日的选举失利后,他与三名前首相都感到“强烈的危机感”,一致认为自民党“绝不能陷入分裂”。 他重申,为尽快应对堆积的问题,同时避免出现政治空白,他将继续履行首相职责,并致力于切实实施日美关税协议。 虽然石破茂表态不会辞职,但时下其政权已岌岌可危,日本政坛正面临新一轮动荡期。 去年9月,石破茂当选自民党总裁,任期至2027年9月。 不过当下其支持率已跌至新低。 据共同社21日至22日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民调结果,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为22.9%,跌至新低;51.6%的受访者表示石破茂“应该辞职”。
lg
...
格隆汇
07-23 19:49
海正生材收盘上涨1.98%,滚动市盈率90.62倍,总市值26.13亿元
go
lg
...
,上涨1.98%,滚动市盈率PE(当前
股价
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比值)达到90.62倍,创11天以来新低,总市值26.13亿元。 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化纤行业行业市盈率平均51.96倍,行业中值38.18倍,海正生材排名第23位。 股东方面,截至2025年3月31日,海正生材股东户数6673户,较上次增加220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聚乳酸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纯聚乳酸、改性聚乳酸、初级制品。公司是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聚乳酸商业化生产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等,是首版聚乳酸国家标准(GB/T29284-2012)的第一起草单位,也是2024年最新修订版聚乳酸国标的第一起草单位。公司以科技和产品立身,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多次获评“中国降解塑料行业十强企业”,公司“聚乳酸及制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经过20年发展,公司积累了世界一流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工程力量,同时也形成了独有的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梯级放大的研发平台、中试装备线与大生产工程化能力。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亿元,同比7.00%;净利润23.34万元,同比-96.62%,销售毛利率8.22%。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3 海正生材 90.62 73.58 1.75 26.13亿 行业平均 51.96 67.45 2.22 161.34亿 行业中值 38.18 49.43 1.75 67.84亿 1 华鼎股份 9.01 9.26 1.17 45.27亿 2 海利得 13.81 15.99 1.69 65.66亿 3 恒力石化 16.06 15.86 1.71 1117.11亿 4 新凤鸣 16.49 16.96 1.08 186.62亿 5 华峰化学 18.38 16.90 1.39 375.17亿 6 皖维高新 23.28 27.72 1.21 102.49亿 7 桐昆股份 23.74 24.35 0.79 292.66亿 8 同益中 31.10 37.27 3.51 48.53亿 9 新乡化纤 32.16 27.63 1.04 67.84亿 10 海阳科技 32.56 34.10 4.53 56.55亿 11 优彩资源 38.18 29.07 1.47 24.35亿 12 中简科技 38.80 44.70 3.56 159.17亿
lg
...
金融界
07-23 19:49
卓越新能收盘上涨2.27%,滚动市盈率30.47倍,总市值55.25亿元
go
lg
...
,上涨2.27%,滚动市盈率PE(当前
股价
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比值)达到30.47倍,创11天以来新低,总市值55.25亿元。 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化学制品行业市盈率平均49.84倍,行业中值43.43倍,卓越新能排名第82位。 股东方面,截至2025年3月31日,卓越新能股东户数5156户,较上次减少373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废弃油脂资源生产生物柴油及生物基材料的利用。公司的主要产品是1#生物柴油、2#生物柴油、3#生物柴油、4#生物柴油、生物酯增塑剂、工业甘油、环保型醇酸树脂。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福建省创新型示范企业、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子公司厦门卓越、卓越生物基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9亿元,同比-18.39%;净利润6131.22万元,同比111.22%,销售毛利率8.67%。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3 卓越新能 30.47 37.07 1.94 55.25亿 行业平均 49.84 55.64 3.83 84.72亿 行业中值 43.43 44.14 2.53 45.21亿 1 正丹股份 8.06 10.30 3.84 122.52亿 2 梅花生物 10.56 11.59 2.05 317.52亿 3 星湖科技 11.39 14.08 1.58 132.75亿 4 嘉化能源 11.42 12.16 1.18 122.53亿 5 聚合顺 11.53 11.94 1.86 35.85亿 6 雪峰科技 15.56 14.16 1.90 94.63亿 7 浙江龙盛 15.63 17.16 1.01 348.43亿 8 宇新股份 16.08 14.09 1.05 43.26亿 9 万华化学 16.19 14.85 1.97 1935.57亿 10 江瀚新材 16.83 15.22 1.82 91.62亿 11 建业股份 17.74 16.96 1.66 35.46亿 12 光华股份 18.66 18.54 1.59 27.14亿
lg
...
金融界
07-23 19:49
时代电气收盘下跌1.45%,滚动市盈率16.09倍,总市值607.82亿元
go
lg
...
,下跌1.45%,滚动市盈率PE(当前
股价
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比值)达到16.09倍,总市值607.82亿元。 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交运设备行业市盈率平均25.56倍,行业中值34.27倍,时代电气排名第11位。 截至2025年一季报,共有14家机构持仓时代电气,其中基金14家,合计持股数170.04万股,持股市值0.73亿元。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系统。牵头获批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1项,获工信厅揭榜挂帅项目1项。组织科技成果评价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1项。获省部级、行业级科技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多家子公司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荣誉。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37亿元,同比14.81%;净利润6.31亿元,同比13.42%,销售毛利率33.50%。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5 时代电气 16.09 16.42 1.47 607.82亿 行业平均 25.56 33.22 2.46 151.68亿 行业中值 34.27 40.78 2.55 40.92亿 1 钱江摩托 13.60 12.54 1.74 84.84亿 2 中铁工业 13.73 12.56 0.91 222.38亿 3 爱玛科技 14.63 15.53 3.35 308.66亿 4 中国中车 15.27 17.79 1.29 2204.07亿 6 康尼机电 16.65 16.95 1.50 59.46亿 7 中国通号 17.09 16.88 1.28 589.85亿 8 隆鑫通用 18.80 22.98 2.66 257.72亿 9 春风动力 20.09 21.97 4.80 323.34亿 10 今创集团 24.79 33.50 1.85 101.18亿 11 铁科轨道 25.35 21.42 1.60 45.90亿 12 久祺股份 26.13 30.25 3.08 37.13亿
lg
...
金融界
07-23 19:49
生益电子收盘上涨1.10%,滚动市盈率81.49倍,总市值412.08亿元
go
lg
...
,上涨1.10%,滚动市盈率PE(当前
股价
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比值)达到81.49倍,总市值412.08亿元。 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电子元件行业市盈率平均65.64倍,行业中值57.44倍,生益电子排名第100位。 截至2025年一季报,共有79家机构持仓生益电子,其中基金79家,合计持股数4634.88万股,持股市值23.73亿元。 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各类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刚性板(硬板)、挠性板(软板)、刚挠结合板、HDI板、封装基板。根据CPCA发布的《第二十三届(2023)中国电子电路行业排行榜》,公司在综合PCB100强中排名第26位,内资PCB100强中排名第12位;根据Prismark发布的第四季度市场报告,公司在全球PCB40强中排名第35位。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9亿元,同比78.55%;净利润2.00亿元,同比656.87%,销售毛利率29.84%。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3 生益电子 81.49 124.13 9.11 412.08亿 行业平均 65.64 68.58 5.52 154.46亿 行业中值 57.44 58.46 3.71 60.55亿 1 依顿电子 22.15 22.74 2.40 99.44亿 2 合肥高科 23.01 22.26 2.93 16.97亿 3 伊戈尔 23.27 21.97 1.97 64.26亿 4 法拉电子 23.71 24.82 4.65 257.96亿 5 世华科技 24.52 28.54 3.90 79.81亿 6 中航光电 25.36 24.52 3.38 822.52亿 7 顺络电子 25.86 27.82 3.90 231.49亿 8 海星股份 25.86 27.06 2.11 43.53亿 9 可立克 26.57 28.68 3.22 66.02亿 10 澳弘电子 26.87 27.89 2.25 39.46亿 11 超声电子 27.22 30.31 1.39 65.41亿 12 艾华集团 27.27 32.28 1.70 63.98亿
lg
...
金融界
07-23 19:49
灿勤科技收盘下跌2.23%,滚动市盈率151.49倍,总市值99.80亿元
go
lg
...
,下跌2.23%,滚动市盈率PE(当前
股价
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比值)达到151.49倍,总市值99.80亿元。 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通信设备行业市盈率平均65.58倍,行业中值75.95倍,灿勤科技排名第85位。 截至2025年一季报,共有13家机构持仓灿勤科技,其中基金13家,合计持股数915.80万股,持股市值2.52亿元。 江苏灿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高端先进电子陶瓷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滤波器、低互调无源组件、HTCC、天线、谐振器。公司是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江苏省首届科技创新发展奖优秀企业、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3年,公司的高可靠性介质波导滤波器获得江苏专利银奖;2024年上半年,公司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53.27%;净利润2265.94万元,同比55.48%,销售毛利率31.75%。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3 灿勤科技 151.49 172.68 4.53 99.80亿 行业平均 65.58 81.52 7.72 175.61亿 行业中值 75.95 76.07 4.08 84.29亿 1 亨通光电 13.90 14.12 1.33 390.98亿 2 辉煌科技 15.26 16.06 1.83 44.10亿 3 亿联网络 16.39 16.35 4.55 433.01亿 4 中天科技 17.21 17.16 1.37 487.03亿 5 中兴通讯 19.92 19.24 2.24 1621.14亿 6 通鼎互联 25.51 77.94 2.25 60.27亿 7 映翰通 26.32 27.53 3.35 35.76亿 8 威胜信息 27.34 28.56 5.69 180.10亿 9 移远通信 28.16 35.69 4.94 209.93亿 10 广和通 33.53 30.01 5.38 200.47亿 11 汉朔科技 34.14 33.22 6.06 235.91亿 12 星网锐捷 34.96 37.60 2.26 152.16亿
lg
...
金融界
07-23 19:48
中际联合收盘上涨1.39%,滚动市盈率22.19倍,总市值78.78亿元
go
lg
...
,上涨1.39%,滚动市盈率PE(当前
股价
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比值)达到22.19倍,总市值78.78亿元。 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风电设备行业市盈率平均55.97倍,行业中值35.90倍,中际联合排名第13位。 截至2025年一季报,共有21家机构持仓中际联合,其中基金21家,合计持股数1037.27万股,持股市值2.88亿元。 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高空安全作业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齿轮齿条升降机、大载荷升降机、智能免爬器系统、双机联动登塔解决方案、平台吊机、齿条免爬器、爬梯、牵引式云梯、机舱吊机。2024年5月子公司中际印度获评印度风能展卓越商业奖;2024年12月,公司获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安全管理与机械租赁服务分会授予的“安全解决方案优质提供商”。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7亿元,同比31.71%;净利润9853.60万元,同比68.78%,销售毛利率48.64%。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5 中际联合 22.19 25.03 2.93 78.78亿 行业平均 55.97 70.47 1.98 106.95亿 行业中值 35.90 45.20 1.89 72.12亿 1 日月股份 19.71 20.78 1.26 129.63亿 2 金风科技 19.94 22.46 1.13 417.86亿 3 运达股份 22.08 21.52 1.55 100.02亿 4 三一重能 22.15 16.56 2.21 300.10亿 6 时代新材 25.84 27.67 1.96 123.10亿 7 禾望电气 27.54 30.66 2.92 135.10亿 8 常友科技 29.82 30.34 3.16 31.93亿 9 大金重工 31.10 42.78 2.70 202.74亿 10 广大特材 35.16 56.49 1.99 64.76亿 11 金雷股份 35.24 40.68 1.16 70.30亿 12 振江股份 35.90 24.59 1.76 43.83亿
lg
...
金融界
07-23 19:39
佳禾食品收盘下跌1.22%,滚动市盈率148.10倍,总市值62.39亿元
go
lg
...
,下跌1.22%,滚动市盈率PE(当前
股价
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比值)达到148.10倍,总市值62.39亿元。 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食品饮料行业市盈率平均41.73倍,行业中值31.48倍,佳禾食品排名第112位。 股东方面,截至2025年3月31日,佳禾食品股东户数19615户,较上次增加3744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佳禾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从事粉末油脂、咖啡、植物基及其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非氢化粉末油脂、耐酸粉末油脂、冷溶粉末油脂、低糖粉末油脂、发泡粉末油脂、特殊食品用脂肪粉、速溶咖啡粉、三合一咖啡饮料、冷萃咖啡液、烘焙咖啡豆、研磨咖啡粉以及咖啡浓缩液、椰浆系列、植物浓浆系列、燕麦浓浆、燕麦奶等。在粉末油脂领域,公司已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公司参与研发的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标志着公司创新能力达到新的高度,公司自主研发的粉末油脂包埋微胶囊化工艺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植脂末(粉末油脂)产品也被认定为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PCT国际专利7项,外观专利14项。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1亿元,同比5.46%;净利润390.64万元,同比-91.46%,销售毛利率12.02%。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3 佳禾食品 148.10 74.33 2.17 62.39亿 行业平均 41.73 43.75 5.78 141.47亿 行业中值 31.48 32.92 2.61 53.65亿 1 红棉股份 11.93 11.70 3.17 60.02亿 2 元祖股份 13.18 12.30 1.88 30.60亿 3 中粮糖业 14.85 12.57 1.85 215.38亿 4 承德露露 14.91 14.22 2.61 94.73亿 5 维维股份 15.84 13.69 1.58 56.28亿 6 甘源食品 16.04 14.40 3.06 54.16亿 7 巴比食品 16.26 16.12 1.94 44.58亿 8 洽洽食品 16.57 13.39 2.05 113.72亿 9 安井食品 17.25 16.74 1.86 248.57亿 10 光明乳业 17.26 16.51 1.23 119.24亿 11 天新药业 17.40 19.30 2.60 125.69亿 12 中炬高新 17.87 16.71 2.57 149.25亿
lg
...
金融界
07-23 19:39
上一页
1
•••
583
584
585
586
587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鲍威尔说了什么?!现货黄金较高位回落近60美元、跌破3650美元
lg
...
鲍威尔引发市场巨震!美元大跌后惊人反弹 金价自历史高位暴跌逾60美元
lg
...
【美股收评】 美联储年内首次降息引发市场波动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小盘股结束低迷期
lg
...
美联储批准降息25个基点,并预计今年还将有两次降息
lg
...
重磅!加拿大央行如期降息25个基点、10月或将再降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