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经济日报: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go
lg
...
挂帅工作,就是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
脑
机
接口
、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发掘培育一批优势单位,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布局未来产业,应加强统筹规划,不能一哄而上。
lg
...
金融界
2023-09-29
国信证券:看好AIGC产业机遇 景气度与长期空间兼备
go
lg
...
领域;3)同时建议关注VR/AR/MR
脑
机
接口
等新交互形态机会。
lg
...
金融界
2023-09-27
脑
机
接口
板块走强 创新医疗涨停
go
lg
...
9月27日消息,
脑
机
接口
板块早盘拉升,创新医疗直线涨停,国际医学大涨6%,三博脑科、冠昊生物、爱朋医疗等跟涨。 消息面上,近日,国际医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旗下医疗机构已组织开展
脑
机
接口
领域的专项课题研究。目前该技术在医疗中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公司将与合作伙伴携手,在符合法规、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推动更多前沿医学研究成果转入临床应用。
lg
...
金融界
2023-09-27
华夏ETF收盘解读 | 指数收跌,题材交易火热
go
lg
...
质生产力,主要包括元宇宙、人形机器人、
脑
机
接口
、通用人工智能等。近期机器人、工业母机等高端制行业不断有利好出台,因此上热度有望持续。长远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数量到质量变迁,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市场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要求,因此题材的空间较为广阔,但近期行情轮动速度较快,参与需把握好节奏。OpenAI昨晚宣布即将开放图生文及语音对话功能,相关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今日AI板块今天受消息催化也有所表现,我们维持前期板块超跌反弹的观点,反弹持续走高的难度较高。 3、 ETF交易洞察: 节假日前最后三个交易日,市场继续以窄幅震荡磨底为主,北向资金的减量流出下,多数行业小幅收跌。不过两市短线交易情绪还算不错,资金近期持续参与主题投资,在“新质生产力”的火爆下,存在10多只相关题材个股涨停,有望带领市场情绪回暖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回升,不过需注意轮动下的交易节奏问题。节后即将迎来本年度第四季度,近20年的历史平均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在四季度表现要大幅优于三季度,权益市场往往在四季度出现估值切换,而部分资金着手布局来年,对来年市场的预期升温,也有利于提升风险偏好进而带动市场回暖,长期回调之后我们不悲观。建议分批均衡增配300ETF基金(510330)、中证1000ETF(159845)、科创50ETF(588000)及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等底仓。 (数据来源:wind,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观点仅供参考,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可能出现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此外,ETF产品特定风险还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等,文中个股不作为推荐。)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g
...
有连云
2023-09-26
奥比中光: 据了解,公司现有产品技术暂未应用到脑机领域
go
lg
...
投资者:请问贵公司的3d视觉,是否介入
脑
机
接口
业务?还有贵公司的3d视觉是否属于工业元宇宙范畴。 奥比中光董秘:您好!据了解,公司现有产品技术暂未应用到脑机领域。近年来,公司持续推动3D视觉感知技术在三维扫描、三维重建等业务场景的市场拓展,基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出的3D视觉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人体、物体及空间的完整三维数据,配合公司自研的AI算法可以生成高精度的人、物、空间的三维模型,可以为元宇宙应用提供数字人、虚拟空间模型、数字孪生等内容。2023年7月,公司上榜《2023胡润中国元宇宙潜力企业榜》之“最具潜力TOP100”榜单。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与支持!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3-09-25
马斯克的
脑
机
接口
获人体试验许可 专家:肯定很贵
go
lg
...
来源:虎嗅 三年前,马斯克的
脑
机
接口
公司Neuralink通过网络直播,向世界展示了三只植入脑部设备的猪的实时神经元活动,掀起了一轮“脑机狂潮”。当时马斯克乐观地表示,
脑
机
接口
的人体试验很快就要开始了。但试验的批准之路比马斯克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图片来源:Neuralink 官网 本周,Neuralink终于获得了人体试验许可,将马斯克的“人机共生”科幻梦想向前推进了一步。 负责医药监管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前官员、神经学研究者克里斯汀•韦尔(Cristin Welle)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一许可说明Neuralink提供了满足FDA安全要求的数据。 那这次试验之后,
脑
机
接口
设备就能马上面市吗?韦尔解释说,“还需要更大规模的试验,随后是关键性试验,然后再申请上市前许可(PMA)。” 马斯克的“人机共生”梦迈出重要一步 当地时间9月19日,Neuralink在官网宣布,将为其
脑
机
接口
设备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招募参与者,用以评估其设备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即瘫痪患者能否用意念控制外部设备。 据悉,这项名为PRIME(精确机器人植入
脑
机
接口
的英文缩写)的试验将使用手术机器人R1把植入物N1放入大脑控制运动意念的区域。N1是一种超细柔性线,可以记录大脑信号并将其无线传输到解码运动意图的应用程序。 Neuralink表示,公司正在寻找因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导致四肢瘫痪、且伤后至少一年未见好转的试验参与者。主要试验将耗时约18个月,若包括长期跟进会诊在内,整个临床试验将耗时约六年。 Neuralink这次临床试验距离首次申请已经过去了四年,期间被FDA拒绝了两次。2022年初,FDA明确表示,Neuralink需要在进行人体试验前解决数十个问题,其安全担忧包括锂电池的安全性、植入物的导线是否会移动其他区域、安全移除问题等。2023年5月,FDA终于给予Neuralink有限制条件的试验许可。 “FDA并不披露对临床试验申请的评审信息,” 前FDA官员、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神经科学副教授克里斯汀•韦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但既然FDA同意开始试验,说明Neuralink提供了能够满足FDA安全要求的数据,而且提供了合适的临床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的初步目的是让瘫痪人士仅用意念就能操作计算机光标或键盘。按照马斯克近年来在多个场合的表述,Neuralink在短期内的目标是恢复失明者的视力,并让瘫痪人士恢复全身运动功能,而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脑与电脑协同工作的“人机共生”,用以抵抗他心目中可能会威胁人类的人工智能。 正如马斯克的移民火星梦一样,
脑
机
接口
也有其科幻来源。据9月份刚出版的《埃隆·马斯克传》,Neuralink的创意受到了伊恩·班克斯的太空旅行小说《文明》系列的启发,其中提到一种名为“神经蕾丝”,当它被植入人体后,可以将人的所有思想活动与计算机相联。马斯克说:“我第一次读到班克斯的作品时,突然觉得这个创意有可能成为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的护盾。” 或需5到10年才能商业化 磕磕绊绊之后,Neuralink在人体试验的进度上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 美国另一家
脑
机
接口
公司Synchron在2021年就已获得FDA的试验批准,并于2022年7月宣布在美国首次植入
脑
机
接口
,并发表了初步试验结果。2023年5月,瑞士一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发稿,称其早在2021年7月就为一名瘫痪男子植入了脑部设备,使其靠助行器的帮助恢复了行走能力。 当然,Neuralink还是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传统的植入式
脑
机
接口
用的是一种叫“犹他阵列”(Utah array)的硬质电极,而Neuralink则是柔性电极,可降低大脑的排异反应,其采集到的神经信息质量也比较高。此外,Neuralink开发了做
脑
机
接口
手术的机器人,在植入和取出设备时都会尽可能减少创面。 要实现马斯克的宏大愿景,本次人体试验只是前进的一小步。“Neuralink在设备研发和商业化的道路上还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现在处在早期人体试验阶段,还需要更大规模的试验,随后是关键性试验,然后再申请上市前许可(PMA)。” 克里斯汀•韦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克里斯汀•韦尔对记者进一步解释称,在本次小规模人体试验后,Neuralink将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申请更大规模的可行性试验;由于脑部植入设备极有可能被归类为最高危险等级(Class III)的器材,因此Neuralink在推向市场前还必须申请上市前许可,这意味着Neuralink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关键性试验(pivotal trial),即证明其设备确实能治疗某种特定症状,且安全可靠。 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克里斯汀•韦尔此前对媒体表示,Neuralink至少还需要5-10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商业化。 另一方面,Neuralink还面临着多重技术和应用前景的挑战。克里斯汀•韦尔对每经记者分析指出,Neuralink需要证明设备能够在大脑里长期放置而不是需要频繁更换,能够捕捉和解读神经元信号,最重要的是要证明这项技术真的对病人有实质性的帮助。 “即使Neuralink能够满足所有这些条件,这个设备肯定会很贵,而且需要对脑部开刀,所以愿意接受植入的病人数量可能会比较少。” 克里斯汀•韦尔说。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9-25
一周财闻: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美国国债总额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欧洲《芯片法案》正式生效
go
lg
...
加快开展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研究,加强与
脑
机
接口
、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技术融合创新。 商务部:将推动出台支持汽车后市场发展等一批的政策举措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前期已经出台的政策,包括家居、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确保这些政策的落地见效。此外,商务部将围绕重点的领域,推动出台支持汽车后市场发展等一批的政策举措,为消费加快恢复增添动力。 首个一线城市官宣!广州优化住房限购和增值税免税年限 广州优化住房限购和增值税免税年限,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不含江高镇、太和镇、人和镇、钟落潭镇)、南沙等区购买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2套住房;将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番禺、南沙、增城等区个人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5年调整为2年。 北京、上海拟允许真实合规的、与外国投资者投资相关的资金转移自由汇入、汇出且无迟延 针对允许真实合规的、与外国投资者投资相关的资金转移自由汇入、汇出且无迟延,北京、上海均在最新发布的文件中表态支持。 任正非: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基础就是大算力 任正非表示,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就是大算力,第四次工业革命波澜壮阔,其规模之大不可想象,今天的年青人是未来大算力时代的领袖,二三十年之内的人工智能革命,一定会看到年青人星光闪耀。 商务部:已批准了符合规定的若干镓、锗相关物项的出口申请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陆续收到企业关于出口镓、锗相关物项的许可申请,已批准了符合规定的若干出口申请,有关企业已获得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 外交部:已有110多个国家代表确认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毛宁介绍,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截至目前,已经有110多个国家的代表确认与会。 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 美联储当地时间20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维持在5.25%至5.50%的区间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如果合适的话,准备进一步提高利率,降息存在太多不确定性,目前只是猜测会在2024年的某个时候。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 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美国国债总额于本月18日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 欧洲《芯片法案》正式生效 欧洲《芯片法案》21日正式生效。在该法案框架下,欧盟计划在成员国和委员会之间建立协调机制,监测芯片供应,预估需求,并在必要时启动应急机制。 俄罗斯宣布对汽油和柴油出口实施临时限制 俄罗斯政府宣布对汽油和柴油出口实施临时限制,以稳定国内市场。 证监会回应金帝股份上市首日战略投资者出借证券:符合当前监管规定 未发现绕道减持利益输送等问题 将进一步论证评估相关规则 针对金帝股份上市首日战略投资者出借证券,证监会表示,根据目前核查情况,融券业务符合当前监管规定,未发现相关主体绕道减持、合谋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将进一步论证评估相关规则。 证监会:对于主板上市公司分红未达到一定比例的 要求披露解释原 证监会近期拟对《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一系列规则进行修改,交易所将同步修订规范运作指引。其中,对于主板上市公司分红未达到一定比例的,要求披露解释原因。 东方时尚董事长涉嫌操纵市场被捕 东方时尚公告,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徐雄先生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批准逮捕。 罚没近5000万!证监会通报我乐家居大股东违规减持案,并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证监会15日通报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违规减持“我乐家居”股票案调查进展,拟依法没收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前述违法所得1653.49万元,并从严处以3295万元罚款。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违规减持行为的打击力度,让敢于违法者受到应有惩罚、付出沉痛代价。
脑
机
接口
公司Neuralink将进行人体试验 已开始招募临床试验患者 马斯克的
脑
机
接口
初创公司Neuralink周二宣布,该公司已获得一个独立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将进行首次人体试验,对瘫痪患者的大脑植入设备。 雪佛龙与工会达成协议,结束澳大利亚关键LNG设施罢工 雪佛龙公司同工会达成协议,结束澳大利亚关键液化天然气(LNG)设施的罢工。这场罢工扰乱了全球天然气市场。雪佛龙和工会方面分别表示,已接受澳大利亚劳动监管机构提出的关于薪酬和工作条件的建议解决方案,罢工行动将暂停。
lg
...
金融界
2023-09-24
脑
机
接口
首次人体试验 马斯克向“超级人类”前进一小步
go
lg
...
马斯克的
脑
机
接口
公司Neuralink终于拿下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人体试验许可。 当地时间9月19日,Neuralink宣布,已获得一个独立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将进行首次人体试验。 Neuralink在官网发布了博文,表示正在招募因颈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也称渐冻症)的患者,并附上了申请成为被试者的链接。Neuralink要求被试者年满22岁,并满足四肢功能均受限、无改善一年以上、身边至少有一位亲友提供照顾的要求。 根据Neuralink官网给出的详情文档,整个试验为期6年,其中有18个月的基础研究,和为期5年的跟访。植入部分名为N1,看起来就像一把小钥匙,包含1024个电极,分布在64根线上,“每根线比头发丝还细”。而植入的操作,则由R1机器人完成。此外,Neuralink还开发了一款App,可以从N1植入设备中解码大脑的运动意图,“让你用思想控制电脑”。 对于Neuralink来说,这是一大步。 马斯克本人一再高喊“狼来了”。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从2019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宣称Neuralink马上就可以进行人体试验了。 据路透社,2022年初,FDA就曾拒绝过Neuralink进行人体试验的申请,并要求其先解决“数十个问题”。其中包括脑机芯片电线可能会移动到被试者大脑其他区域、芯片可能过热而损坏细胞组织等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在不损伤大脑的情况下移除植入物等。 今年5月,Neuralink终于官宣了获得FDA批准的消息,可以进行首次人体临床试验。时至今日,Neuralink开始正式招募被试者。 进行人体试验,意味着Neuralink的
脑
机
接口
终于从一个大胆的想法,走向可用的商业产品。即便前路依旧漫长,但总算有所突破。 但对于马斯克来说,这只是他为Neuralink设想的愿景的一小步——在那个愿景中,目前以“治疗”为目的开展的努力本身,都只是一个短期目标而已。 一 必须强调的是,在整个
脑
机
接口
领域,马斯克的Neuralink并不是先驱。 可以说,马斯克的Neuralink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2019年8月,马斯克就发表文章详细阐述过Neuralink所采用的技术,其中提到,Neuralink是在“犹他阵列”的基础上改进。而“犹他阵列”电极由Cyberkinetics公司研发,在2004年获得FDA的商业许可。
脑
机
接口
(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概念的正式提出在20世纪70年代,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 其实现手段又分侵入式的和非侵入式的,后者因为危险系数低更受欢迎,早在1924年就有记录。 Neuralink采用的是前者,侵入式方案。而在这个阵营,早在1998年,已经66岁的“赛博格之父”菲利普·肯尼迪(Philip Kennedy)在自己脑内植入了“亲神经电极”。2004年,四肢瘫痪马特·纳格尔(Matt Nagle)成为第一位用侵入式
脑
机
接口
来控制机械臂的病人。 图 | Brown University 如今,即便是侵入式的
脑
机
接口
,实现方式也不仅限于Neuralink采取的开头骨、放植入物。 最直观的,是另一家
脑
机
接口
公司Synchron,在2021年7月就拿到了FDA的许可,可以在美国进行人体试验。这家公司成立得比Nueralink晚一年,当时团队只有20人。在澳大利亚,Sunchron已经进行了人体试验,并在2021年底让一名患者通过
脑
机
接口
发推特,为世界首例。 Philip OKeefe,世界首个用脑机接口发推特的人。| Synchron Synchron早于Neuralink在美国获准人体试验,可能与其“侵入”方式有关。其植入物分为两部分,网状传感器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送到大脑指定位置,手术只要两小时,可以在广泛的血管造影手术套件上操作。另一部分是接收装置,植入患者胸口部位,没有内置电池。 比起Neuralink所采用的侵入式方案,这种方式不需要机器人协助,也不用在头骨上开洞。马斯克显然也在跟踪同行动向,去年8月,路透社报道马斯克与Synchron接触,商讨潜在的投资意向。 如今,
脑
机
接口
的研究仍然在各大学府中进行着。例如今年5月,由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牵头的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
脑
机
接口
试验在北京获得成功,该试验在猴脑内实现了介入式
脑
机
接口
脑控机械臂。 而进行
脑
机
接口
产品研发的商业公司也不止Neuralink一家,除了前文提到的Synchron外,还有Paradromics、Neurable、Kernel、NextMind、Emotiv、Blackrock Neurotech等多家企业在
脑
机
接口
的赛道上奔跑。 Neuralink如今展开人体试验固然是关键一步,但在
脑
机
接口
领域动作不算快,甚至可以说有点慢。若考虑到马斯克的宏伟愿景,则更是如此。 二 治疗病患,只是马斯克Neuralink的短期目标,是其惊艳世人的一种方式。 就像火箭早就带着人类登月、电动汽车早就实现过量产,对于马斯克来说,不是发明者甚至暂时不是领先者并不是问题。SpaceX志在带人类移民火星,特斯拉则致力于全球向可持续能源转变。 同样,马斯克也先是有了宏伟目标,再将
脑
机
接口
为己所用。马斯克Neuralink故事的结尾是改造人类、升级人类,打造可以与AI对话的超级人类,而做这件事的原始动力,则是其一以贯之的“AI威胁论”。 Neuralink在X(前推特)平台上宣布开启人体试验对象招募后,马斯克转发了消息,简短地表示“这最终可能恢复全身运动”,接下来却用更多字数写道:“从长远来看,Neuralink希望通过将人与AI(以及人与人)的带宽提高几个数量级,在降低AI风险方面发挥作用。” 结尾,他说:“想象一下,如果史蒂芬·霍金能用上这个。” 在2021年底参加的一档播客节目中,马斯克就阐述过整件事的逻辑:人类远没有自己认为的那样聪明。AI的输出可能是十亿字节的级别,而人类则以10字节的速度输出,这样下去,未来人类很有可能没有办法和AI进行有效沟通。 “AI和人沟通,就会像和我们与树沟通一样。” 而通过
脑
机
接口
,则可以让人成为可以和AI高效沟通的人类2.0版本。 但这样的伟大愿景,解释起来费劲,对于一家商业公司来说也并不能简单有力地直指人心。 马斯克需要一个“抓手”,也就是故事的开始。也正是在2021年到2022年的时间点,马斯克找到了这个抓手,那就是“治疗病人”。 沃特尔·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的新书《埃隆·马斯克传》中,记录了“抓手”被找到的过程。 2021年底,马斯克在参观Neuralink猪舍的时候,对工作进度感到不满。 彼时,Neuralink已经成立5年,2019年进行了“首次猴体”试验,2020年进行了“首次猪体”试验。对外,Neuralink展示了猴子在
脑
机
接口
的帮助下,用“意念”拼出“我可以吃点零食吗”、打乒乓球,YouTube上的相关视频有不少点赞。 除此之外,Neuralink进展缓慢。在资本市场,Neuralink在2017和2019年通过融资筹得1.6亿美元,但大部分来自马斯克本人。 “伙计们,我们怎么跟外人解释啊,怎么才能真正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样不够,大部分人对此无感。”马斯克表现出了焦虑。 很快,马斯克向Neuralink的成员下达了新的任务:“如果能让坐在轮椅上的人重新走路,大家立马就会明白 Neuralink 这项事业的重要性。这一定能直击人心,简直胆大妄为,是件好事。” 到了次年8月,艾萨克森已经在会议上看到员工展示的初步成果:两只猪在电信号刺激下移动双腿的视频。马斯克觉得这“堪称神迹”,紧接着在会议上讨论其他“神迹”的可能性,比如让失明的人看到、让失聪的人听到。 在马斯克与外界的沟通中,也可以看到清晰的分界线。在找到“抓手”之前,Neuralink几乎很少被马斯克提及,更不怎么被详细讨论。在2020年的一档播客节目中,马斯克称脑袋里装的事情里,Neuralink最多占5%。 但到了2021年12月的《华尔街日报》CEO理事会峰会上,主持人让马斯克分别用60秒阐述手里几家公司新一年的计划。唯独轮到Neuralink的时候,马斯克特别要求多给一些时间。并且特别提到了有望进行人体试验,测试对象将是脊髓损伤人士。 三 有了明确的短期目标,马斯克在Neuralink通往超级人类的终极梦想之间,看到了可行的路径。“治疗病患”成了Neuralink的待办事项,其中就又可以拆解成了解身体运动过程的机械动力学和信号过程、一轮又一轮的动物实验、获得FDA的人体试验批准、成功进行人体试验......在马斯克的世界里,待办事项令人难以忍受。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2021年年底,马斯克刚刚下达向“神迹”进发的新任务,次年8月,Neuralink内部会议上已经拿出了在动物身上试验的小成果。这背后,是马斯克的不断催促。 到了2022年的9月底,马斯克再次变得不耐烦:“如果不加速推进,有生之年,我们将一事无成。”随即,他决定2个月后的11月底就开展示会。 11月30日,展示会如期举行。播客节目主持人莱克斯·弗里德曼、动画片《瑞克和莫蒂》导演贾斯汀·罗兰等名人也悉数到场。马斯克的演讲持续了3个小时,公布了为Neuralink规划的全新短期目标,并在现场一直待到凌晨1点。 在那次展示会之后不过5个月,2022年4月的最后一周,Neuralink完成了最后一轮动物试验,开始与FDA合作,并终于在5月获得了人体试验的许可。 是时,马斯克敦促Neuralink的成员公开展示进展:“我们希望让公众了解我们所做的一切,这样大家就会支持我们。这也是我们直播星舰发射的原因,虽然我们都知道它很可能在半空中爆炸。” 2021年底找到“抓手”之后,Neuralink提速前行,马斯克的催促——就像他在特斯拉量产困难的时候睡工厂、刚收购推特的时候睡办公室、半夜给SpaceX全体员工开会一样——有了成效。 但Neuralink所展开的研究,终究是和生命相关,提速前行之下,这家公司“孵化”出了隐患。 从去年年初开始(正是马斯克下达全新短期目标后不久),Neuralink就陷入动物虐待的风波之中。 名为药物医师委员会(PCRM)的美国动物保护组织,向美国农业部提出申诉,并称有材料证明Neuralink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在动物试验中虐杀了猴子,试验中的23只恒河猴死了15只,并称Nueralink没有对高侵入性的设备进行充分护理,也没有依照《动物福利法》对被试动物合理使用麻醉剂、配备兽医等。 到了去年12月,争议达到顶峰。前脚马斯克刚官宣未来半年内就可以开始人体试验,后脚就传出Neuralink因违反《动物福利法》面临联邦调查的消息。 据路透社当时对此事的报道,调查中涉及的两项数据尤其触目惊心,第一是内部人员提供的记录显示,自2018年Neuralink已经杀死近1500只动物。动物死亡并不能说明试验本身不符合标准,那么第二个数据则进一步说明问题所在:Neuralink涉及86头猪和两只猴子的四项试验,是因人为错误而失败的。内部文件和内部消息显示,为了加快研究速度,Neuralink动物死亡数量远远高于正常范围。 目前联邦调查尚无更新的消息,但动物保护组织死咬Neuralink。今年2月,PCRM又向美国交通部递交检举信,称因消毒和包装不当,Neuralink实验动物的运输可能造成有害病原体的传播。 而就在当下,当地时间9月20日周三,PCMR再次状告Neuralink,这次是向美国证监会(SEC)。9月初,马斯克在X(推特)上声称,猴子活体实验中死亡的猴子,都“不是在植入过程中死亡”的,PCMR称这涉嫌证券欺诈。 虐待动物的舆论质疑、动保组织的死咬不放、员工的不满、联邦调查......撸起袖子开展人体试验的马斯克和Neuralink,头顶是不祥的乌云。 过去,马斯克几乎破除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迷信,再烫的豆腐,总有办法吞下去。但如今面对活生生的人类被试者,面对长达6年的试验周期,马斯克也许不得不慢下来。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9-23
马斯克称脑植入设备最终可帮助瘫痪者恢复全身运动:如果霍金有这个……
go
lg
...
马斯克周三表示,他的
脑
机
接口
公司Neuralink的植入设备最终可能帮助像霍金那样的瘫痪者恢复全身运动。 Neuralink周三宣布,其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已开始招募志愿者,因颈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而四肢瘫痪的患者可能符合资格。 马斯克转发了Neuralink的帖子,并写道:“第一位人类患者将很快接受Neuralink的装置。这最终有可能恢复全身运动。” 他接着说:“从长远来看,Neuralink希望通过将人与AI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带宽提高几个数量级,在降低人工智能对文明的风险方面发挥作用。” 马斯克最后写道:“想象一下,如果斯蒂芬·霍金有这个。” 在另一条帖子中,马斯克分享了一段电影《星球大战》中“天行者”卢克安装机械手臂的视频,并写道:“当Neuralink与(特斯拉的)擎天柱机器人的四肢结合在一起时,卢克·天行者的解决方案就能成为现实。”
lg
...
金融界
2023-09-21
官宣首次人体试验,马斯克
脑
机
接口
Neuralink能否顺利实现人机共生?
go
lg
...
斯克对Neuralink的终极设想是以
脑
机
接口
为媒介,实现人类和机器终极的心智融合,防范人工智能机器为所欲为。 简而言之就是为人类开外挂,让人类自身拥有AI的能力,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能让人类和人工智能保持同步“进化”,从而打破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生存危机。 Neuralink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由马斯克和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于2016年创立。 该公司目前致力于开发一种名为“Link”的
脑
机
接口
,这是一种通过手术嵌入的神经芯片植入物,旨在解码和刺激大脑活动。
脑
机
接口
,是一种实现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直接通信的技术,它可以收集和解释大脑信号,然后向连接的机器输出命令,或者向大脑发送反馈信息。根据收集大脑信息的方式,
脑
机
接口
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 实际上,非侵入
脑
机
接口
早就运用于生活当中了,是一种像头盔的设备,在医院里的神经或运动康复之类的科室很常见。它是通过头戴设备获取信息,需要穿过头颅,所以记录信息的分辨率不高。 而Neuralink研究的则是侵入性脑接口技术,将硬币大小的大脑芯片通过手术嵌入颅骨下方,在那里它从神经线接收信息,这些神经线散开到受试者大脑的不同部分,以控制运动技能。 今年五月份,Neuralink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人体临床研究的许可。就在今天凌晨(当地时间9月19日),Neuralink宣布将进行首次人体试验,对瘫痪患者的大脑植入设备。 这是Neuralink推动实现人类和人工智能对齐目标的重要起点,也让新的投资大量涌入,Neuralink估值一路飙升。 8月份,Neuralink宣布完成2.8亿美元的D轮融资,该轮融资由亿万富翁、“硅谷风投教父”Peter Thiel等人创立的Founders Fund领投,新的资金将用以支持人体临床试验。 虽然Neuralink并未透露其在本轮融资中的估值,但据路透社报道,截至今年6月,Neuralink在私下完成股票交易后,公司估值约50亿美元,而在两年前其估值仅为20亿美元。路透社还根据一封电子邮件爆料,Neuralink获得FDA审批后私下以70亿美元的估值向部分投资者出售股票,相当于每股55美元。 Neuralink作为美国
脑
机
接口
行业的领头羊,其近70亿美元的估值是Synchron、Paradromics、Precision、Blackrock等代表性企业的5-10倍。 正如《马斯克传》书中所言,马斯克的崇高目标一般都与务实的商业模式相结合,Neuralink也一直致力于找到好的商业用途来获取更多资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推进将人类与数字机器紧密结合的最终目标。 02.Neuralink阶段性成果 针对成功的商业模式这个“短期目标”,Neuralink交出的答卷是马斯克所要求的一款简洁的、没有电线、没有连接、没有路由器的“一体化的设备”。 根据官网显示,目前Neuralink的
脑
机
接口
产品由植入物N1和机器人R1两部分组成。 这款只有硬币大小的植入物名为N1,它由一个小电池供电并且支持外部无线充电。该植入物内部包含一个芯片和多条电极线,每条线上有16个电极,总共有1024个电极。 这些电极被植入到大脑的不同区域,可以记录和刺激神经元的活动。同时,芯片可以无线地将神经信号传输到一个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可以解码数据流并将其转换为动作和意图。 因为这些电极线非常精细和灵活,所以Neuralink还构建了一个名为“Sugical Robot”的神经外科机器人,如同近视矫正手术一样,手术机器人R1旨在实现完全自动化植入N1设备。 它可以精确地将电极线插入到大脑中,而不会损伤血管或神经组织。除此之外,这台机器人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大脑结构和需要来定制植入方案。 Neuralink可以实现什么? Neuralink的初步目标是帮助瘫痪者交流,允许他们使用大脑活动远程控制设备。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与外界沟通和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接下来Neuralink打算帮助病人恢复运动、视觉等感官功能,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但正如前文所言,马斯克曾多次表示,Neuralink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一种“普通大众设备”,可以将用户的思维直接连接到超级计算机,帮助人类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 这些短期目标是Neuralink商业化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宏伟愿景的阶段性成果。 具体来说,Neuralink可以实现以下几种用例: 恢复行动能力:
脑
机
接口
可用于控制假肢或外骨骼,这种用例可以让瘫痪或截肢者恢复一定程度的行动能力和独立性。 改善非语言人士的交流:帮助无法说话或写字的人与他人交流,让他们能够控制虚拟鼠标、键盘或通过思维发送信息。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通过监测大脑活动,
脑
机
接口
还能检测到可能预示着神经系统病变的征兆,如癫痫、躁郁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等。 增强认知能力:让人们利用实时生物反馈和其他技术训练大脑,从而帮助他们提高专注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当然,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
脑
机
接口
市场不会只有Neuralink这一家公司,深耕其中的公司还有Paradromics、Neurosity等。 尽管成立时间不如这三家公司早,但Neuralink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秉承着“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一理念而创造的产品,一定有着它的独特之处。 实际上,早在2021年4月,Neuralink就发布了一段“猴子用意念玩电子游戏”的视频,展示了一只植入其设备的猴子通过心灵感应玩乒乓球电子游戏。视频中的猴子名叫Pager,它首先用一个手柄来控制游戏,当手柄被拔掉时,它仍然能够用大脑信号来移动光标。 马斯克表示这还只是该技术的一个小示例,Neuralink已向人类用大脑控制电子设备迈出了重要一步,或将为霍金这类渐冻症等神经性疾病患者打开新窗口。 但马斯克不满足于此,他想要对大众真正有冲击力的研究成果:虽然用思维控制电脑也不错,但如果能让坐在轮椅上的人重新走路,无疑更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团队成员也提供了另一个目标计划:让失明的人可以看到。 在传记中有对这一场景的详细描述,马斯克兴奋地表示:“这一定能直击人心,简直胆大妄为,是件好事。”而这种胆大妄为、堪称激进的“马斯克”风格在Neuralink的商业逻辑里也得以体现。 03.是大脑,不是玩具 为将Neuralink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推向商业化,马斯克坚持了“迅速行动”的技术精神,其中关键一步就是获得FDA批准进行人体临床实验。 根据Neuralink的知情人士回忆,在2020年底或2021年初的一次会议上,愤怒的马斯克一直大喊大叫,持续到凌晨2点左右,他认为公司的监管进展过于缓慢。 多名现任和前任公司员工也曾表达过类似看法,他们认为Neuralink在监管方面的挑战主要根源于其设定了高度雄心勃勃的时间表,将技术突破视为首要任务,并将监管机构视为创新过程中的一种障碍。 为收集数据而加速动物实验也让Neuralink陷入虐待动物的指控。据路透社报道,自2018年开始进行动物实验以来,该公司已经杀死了1,500多只动物,死亡率高于正常的必要水平。 这种激进的风格在特斯拉汽车快速推向市场时取得了极大成功,但放到
脑
机
接口
领域,问题显然要复杂得多,毕竟大脑不是汽车,更不是一个玩具。 而马斯克急于推出产品的战略以及对Neuralink的营销方式却恰给人这样一种错觉,《连线》杂志的编辑Lauren Goode就曾表示:“马斯克似乎把大脑看作是可以被黑客、升级和改造的东西”。 但是,目前人类对大脑的认知仍然非常有限,神经学教授Jeff Lichtma认为“如果完全理解大脑的距离尺度是一英里,那么目前人类只前进到了3英寸的位置”,仅为0.00473%的进度,当然借助人工智能机器等技术可能会加快我们完全了解大脑的进度。 同时技术实现也是横亘在
脑
机
接口
行业面前的难题。比较显而易见的是植入材料和植入技术的成熟度问题。大脑不是机械,它复杂且脆弱,侵入式的信息采集设备如同在气球上插一根针,必须找到合适且安全的方法来完成。 FDA此前对Neuralink的一个严重担忧就是该设备携带电极的细线可能会迁移到大脑的其他区域,官员Victor Krauthamer表示,迁移的电线会引发炎症,损害大脑关键区域的功能,并使血管破裂,还会削弱该装置的有效性,导致手术切除的风险。 而人体也会对植入材料产生过敏或排异反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尚未出现一劳永逸的电极植入方法,这也是诸如Neuralink等公司需要解决的挑战之一。 另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来自信息层面。要实现真正无延迟的“脑机互联”需要采集大量信息并进行高分辨率解读,而目前我们植入的电极所采集的数据尚不足以支撑“解读思考”等更复杂的活动。 一项名为Stevenson’s Law的研究显示,根据人类可以同时记录的最大神经元数量的增长规律,直到2225年,我们才有可能记录下每个神经元的信息,真正迎来“全脑机互联”的时代。 至此,我们回忆一下马斯克的宏伟愿景,似乎不用求证,我们也可确认,距离科幻片中的场景,前方还有一段非常漫长的路。 但追寻答案的过程,不论成败,一切皆如史诗,磅礴壮丽。 04.技术先驱者的“想象”
脑
机
接口
,这个专有技术名词在1973年被创立,经过50年的漫长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技术爆发期,但其仍属于以“未来科学”发展“未来技术”的范畴。除了Neuralink,世界各地有众多机构和人员正在这个领域开展困难但有前途的工作。 不同之处在于,马斯克对脑机互联的终极想象是让人类自身拥有AI的能力。过于超前的科幻感向来都是激动人心与让人畏惧的结合体。 但无论何时使用大脑设备,都会存在关于隐私的道德和应用伦理问题。Neuralink将在多大范围内访问植入设备的人的大脑数据?他们又将如何保护用户隐私?诸如此类。尤其当Neuralink目标不止于医疗,而是定位于普罗大众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更具争议性。 Neuralink最新估值70亿美元,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愿景层面,都是
脑
机
接口
领域当之无愧的先驱者,但究其商业化道路,争取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依然是重中之重。 根据麦肯锡测算,全球
脑
机
接口
医疗应用的潜在市场规模在2030-2040年有望达到400亿美元,这其中Neuralink又会占多少?商业计划和人类”未来之路“,Neuralink又将会如何引领? 我们期待这些极具创造力的想象能够早日迎来结局,纵然有风险、有挫折,但正如Walter Isaacson所言:“没有人比马斯克更喜欢风暴了”。 回到那个问题:马斯克到底是不是疯子呢?也许他是。 毕竟,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可以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 【声明】:本文为元宇宙之心运营团队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文章版权和最终解释权归元宇宙之心所有。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9-21
上一页
1
•••
65
66
67
68
69
•••
9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重磅!美媒:在与特朗普的贸易战中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手握多张王牌
lg
...
中国经济惊现极罕见一幕!中国关键银行贷款指标20年来首次萎缩 释放何信号
lg
...
中国突然放大招!最新消费者补贴或带动数万亿新增信贷 象征意义显著?
lg
...
特朗普想降息50个基点,全球市场大反攻!美元难逃跌势,盯紧普特峰会
lg
...
【直击亚市】罕见公开批评!贝森特称日本将加息、美联储应降息150点 比特币创新高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