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英鎊/美元獲雙重支撐
go
lg
...
顯著增強。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6月
GDP
環比增長0.4%,大幅高於預期的0.1%,不僅成功扭轉5月的萎縮,還帶動製造業和工業生產在當月分別錄得0.5%和0.7%的增長,雙雙優於市場預測。這種強勁表現被視為英國經濟恢復動能的信號,也強化了市場認為英國央行可能暫停進一步降息的判斷。 與此同時,美國方面的貨幣政策前景則完全不同。市場幾乎已完全消化美聯儲在9月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的預期,部分投資者甚至押注更大幅度的寬鬆。CME FedWatch工具顯示,降息概率顯著攀升,這一預期給美元帶來壓力,美元指數(DXY)一度跌至兩周低點97.60附近。美元走軟削弱了其避險吸引力,也為英鎊提供了額外支撐。 從英國央行的政策背景來看,本月會議以微弱優勢通過了25個基點的降息,將基準利率降至4.00%。儘管最終結果傾向於寬鬆,但在投票過程中,四名成員主張維持利率不變,體現了內部對經濟前景和通脹走勢的分歧。考慮到最新經濟數據的亮眼表現,市場普遍預計英央行可能在接下來採取更謹慎的降息步伐,以平衡增長與物價穩定之間的關係。 強勁的英國經濟數據與市場對美聯儲大幅降息的預期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政策與基本面的分化,使英鎊在匯市上獲得雙重支撐:一方面來自國內經濟的穩健表現,另一方面得益於美元的疲軟。隨著投資者對美聯儲政策寬鬆押注的不斷升溫,英鎊的上行動能或將在短期內繼續延續。 技術面分析: 英鎊/美元在經歷了1.3140附近的支撐反彈後,迅速逼近1.3600的重要關口,這一位置同時也是布林帶上軌所在區域。歷史走勢顯示,價格曾一度沖高至1.3788,但未能穩住高位,最終在回撤後形成震盪格局。目前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於,這輪上漲能否延續並突破關鍵阻力,抑或在壓力面前受阻回落。 技術指標方面,MACD線依舊位於信號線上方,顯示短線多頭動能仍在延續。布林帶的價格分佈表明,當前波動已經觸及上軌,短期或面臨方向選擇。如果英鎊能夠有效突破並企穩1.3600,則有機會重啟漲勢,向1.3788甚至1.4000發起衝擊。 多頭的邏輯不僅來自技術信號,還得益於基本面支撐—英國經濟近期數據表現強勁,同時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很快開啟降息週期。美元在寬鬆預期下承壓,這為英鎊的延續上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尤其在市場情緒偏樂觀的背景下,上行潛力進一步放大。 但若價格未能突破1.3600,反而可能遭遇密集的賣盤打壓,引發技術性回調。初步支撐位看向1.3270,一旦跌破,空頭目標或下探至1.3140的前期低點。英鎊/美元短期方向仍取決於關鍵阻力位的爭奪結果,市場在這一位置的反應將決定接下來的趨勢路徑。 (請注意: Moneta Markets 億匯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英鎊/美元 #英國
GDP
#美聯儲降息 #英國央行
lg
...
Moneta_Markets
08-15 14:26
A500ETF嘉实(159351)红盘蓄势,成分股菲利华领涨,衢州发展10cm涨停
go
lg
...
在全球市场具备了足够的定价权。未来中国
GDP
增长速度虽可能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以通过A500ETF嘉实联接基金(022454)一键布局A股500强。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8-15 10:35
邦达亚洲:经济数据表现良好 美元指数小幅收涨
go
lg
...
(ONS)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
GDP
环比增长0.3%,显著优于经济学家和英国央行此前预测的0.1%。更值得注意的是,6月单月产出增长了0.4%,是市场预期的两倍,扭转了此前两个月的温和下滑态势。这一强于预期的经济表现,正值企业和消费者面临财政大臣Rachel Reeves推出的价值260亿英镑(352亿美元)的薪资税上调、能源等受管制价格的大幅上涨、购房税增加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加征关税等多重冲击。 积极的数据迅速改变了市场预期。在周二数据显示就业市场比预想更强劲之后,最新的
GDP
数据进一步削弱了降息的理由。交易员目前已不再完全定价年内的进一步降息,并预计基准利率将在明年稳定在3.5%的水平。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8月14日发布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数据,7月PPI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3.3%,远超预期。经济学家此前预计PPI环比仅增长0.2%,同比增2.5%。核心PPI(剔除食品和能源等波动较大的项目)同样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3.7%,高于路透社预测的0.2%和2.9%,为2022年3月以来最大月度涨幅。6月PPI数据已从最初的2.3%上修至2.4%,而核心PPI从6月的2.6%跃升至7月的3.7%,显示通胀压力在供应链中持续积累。服务价格7月上涨1.1%,为2022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其中贸易服务利润率激增2%,占当月涨幅的50%以上。机械设备批发利润率上涨3.8%,金融服务、旅游住宿、汽车零售和货运价格也有显著增长。
lg
...
邦达亚洲
08-15 10:08
IMF上调中国2025增速至4.8% 外资齐增预期 市场信心高涨
go
lg
...
构成外资机构调高预期的核心因素。上半年
GDP
同比增长5.3%的表现超出此前国际预期,其中内需贡献率升至68.8%,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消费层面,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消费补贴等政策对耐用品消费形成明显拉动效应。服务消费正成为新的增长动力,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快速扩张,文旅、康养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加速态势。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工业整体水平。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技术产业表现亮眼,进一步巩固了增长动能。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显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强劲动能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外贸表现同样超出预期。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中国出口仍展现出较强韧性,贸易规模稳步扩张。前7个月出口15.31万亿元,同比增长7.3%。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强劲,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进出口总值超过50%,合作基础稳固且具有可持续性。 政策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紧密配合,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促消费、化解地方债务、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等措施同步推进,有效提振内需和市场信心。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扶持小微企业。 核心CPI回升反映扩内需政策持续显效。7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等价格环比涨幅明显,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环比涨幅均高于季节性水平。 近期出台的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等政策安排,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生育补贴、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等惠民生举措密集落地,有助于激活消费潜力,增强社会信心。这些政策组合将从供需两端发力,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lg
...
金融界
08-15 07:04
美国人死于车祸的可能性约是加拿大人的两倍半,已经无法用开车多少来解释
go
lg
...
TIRF的新研究还指出,总驾驶量与人均
GDP
相关,而美国的人均
GDP
更高。 直到大约十年前,美加两国车祸死亡率的几乎全部差距,都可以用美国人开车更多来解释。研究合著者、IIHS的丽贝卡·维斯特表示,2007年全球经济衰退时,两国的交通事故都出现下降。 她说:“经济衰退时期,车祸数量历来会下降。但美国很快反弹,加拿大则持续下降。” 但维斯特和她的合著者发现,从2010年到2020年,美国道路交通死亡总人数上升了18%,而加拿大下降了22%。考虑到在这一十年里加拿大人口增长更快,这一结果更令人震惊。 按每英里行驶死亡人数来计算,这个“车祸差距”也在扩大。与按人均计算不同,这一指标排除了汽车使用量变化的影响。 在对两国数据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导致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美国的行人和骑行者死亡人数激增,达到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而加拿大则在下降。 同时,与超速、酒精和半挂卡车相关的事故在美国增加,而在加拿大减少。 加拿大交通伤害研究基金会研究员、研究合著者克雷格·莱昂表示,加拿大对酒驾和危险驾驶的处罚相对严厉,这可以解释部分趋势。 他说:“在法律执行上,加拿大比美国严格得多。除魁北克外,我们的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上限是0.05,比美国所有州都低,除了犹他州。” 在过去15年里,加拿大多个省份收紧了酒驾法律,涉及酒精的车祸死亡比例下降。 维斯特还提到,加拿大更快采用了能稳定处罚超速或危险驾驶的交通摄像头。她说:“在美国,这是一个敏感话题。但我们知道,如果运用得当,效果很明显。” 相比之下,美国更依赖警察执法,但在交通拦截中因种族偏见和执法力度产生极大争议,警察在这一方面投入大幅减少。2009年,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开始要求大型卡车安装速度限制器,这可能减少了与半挂卡车相关的事故。美国没有类似要求。 另一个可能的因素是车辆尺寸的差异。 虽然福特F系列皮卡多年来在美加两国都是销量冠军,但加拿大较低的财富水平、更高的燃油价格和更密集的城市环境,可能促使居民购买比美国人稍小的车型。 研究人员并未比较两国车辆保有情况,但莱昂表示,这是一个“不错的假设”,认为美国车辆大型化部分导致了死亡人数的上升。 维斯特说,车辆尺寸只是她想进一步探讨的车队相关问题之一。她还想研究道路上车辆的使用年限、自动刹车等安全功能的普及率,以及车型设计对行人的危险程度(此前IIHS的研究发现,高而平直的车头更致命)。 有趣的是,莱昂和维斯特表示,他们没有找到支持《纽约时报》2023年一篇调查所提出理论的证据。那篇报道认为,在美国远比欧洲普遍的自动挡汽车,可能导致更多与分心相关的死亡,尤其是在夜间,因为允许驾驶员一只手握方向盘,另一只手使用手机。 莱昂说:“我不太相信这个说法。” 他指出,在美加两国市场,自动挡汽车占主导地位,但加拿大的行人死亡人数却在下降。 安大略省良好道路协会执行主任斯科特·巴特勒并未参与这项研究,但熟悉研究结果。 他表示,这项研究提出的问题多于答案,但他怀疑美国的驾驶习惯和缺乏交通执法解释了很多现象。 他说:“我刚从华盛顿特区回来,惊讶于那么多人开车时公然摆弄手机。” 不过,巴特勒希望加拿大人在评估本国减少交通死亡的成绩时,不要只向南看。他说:“由于地理接近,我们总会把美国当作某种衡量标准。事实上,更准确的衡量方式应该是看看领先地区在做什么——比如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和英国。” 实际上,在全球富裕国家中,加拿大的道路安全处于中游水平。 美国呢?垫底。 维斯特说:“不是加拿大表现特别出色、而美国还可以。是加拿大表现还可以,而美国不行。”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8-15 00:00
英国Q2经济放缓但超预期增长,工党政府迎来财政利好
go
lg
...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环比增长0.3%,主要受6月份经济表现强劲带动。尽管这一增速低于第一季度的0.7%,但明显好于市场此前预估的0.1%。 这一超预期的增长对工党政府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自2024年7月重新执政以来,工党已将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 经济增长的改善也将有助于增强英国公共财政实力,因为经济扩张带来的税收收入将有所增加。如果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速持续好于预期,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在今年秋季推出大规模加税预算的压力将减轻。里夫斯周四表示,这一数据是“积极”的,但补充称,“推动经济增长仍有更多工作要做”。 作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英国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表现一直低于长期平均水平。批评人士指出,里夫斯在工党结束14年在野、重新执政后,对经济前景过于悲观,并上调了税收,尤其是企业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要为近期的负面经济消息负责。
lg
...
埃尔瓦
08-14 23:53
全球完全进入风险偏好!比特币再创历史新高,贝森特一句话重创美元
go
lg
...
的关键事件: 经济数据:欧元区第二季度
GDP
初值、英国第二季度
GDP
初值
lg
...
风起
08-14 15:38
高盛惹怒特朗普 华尔街“声援”:关税引发的通胀冲击即将来袭!
go
lg
...
少将保持稳步上涨趋势。 “关税可能会使
GDP
减少1%,并推升通胀1%-1.5%(部分影响已显现)。由于今年加征关税幅度远超战后美国任何时期,其对消费者价格的传导程度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摩根大通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Feroli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随着关税开始传导至零售价格,核心通胀下行趋势似乎已被打破。我们预计随着企业转嫁成本,通胀将继续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住房通胀放缓以及日益捉襟见肘的消费者的抵制应能部分抵消关税影响。” 瑞银高级经济学家Brian Rose写道。 没有人预测通胀会失控,更多是预计月度涨幅在0.3%-0.5%。这足以将美联储关注的核心通胀指标推至3%-3.5%区间。 此外,无论通胀最终如何加速,预计都不会阻止美联储在2025年迄今都保持观望的情况下开始降息。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市场不断恶化,加上人们相信通胀走势将是暂时的,将为宽松货币政策创造条件。 短期内,通胀上升可能抑制消费者支出并拖累今年余下时间的经济增长。摩根大通预计
GDP
受到的冲击将“略低于1%”,其中三分之二来自消费。 8月《蓝筹经济指标》(Blue Chip Economic Indicators)报告显示,华尔街领先经济学家预计下半年
GDP
平均增速仅为0.85%,但较7月预测的0.75%有所上调,因部分最悲观预测者调整了观点,认为“关税制约效应将是暂时的,预计明年增长将显著改善”。 近期的担忧 近期令人担忧的事件包括,“小额商品关税豁免”将于8月29日到期,此前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可以免税进入美国。这对零售商品的打击可能尤其大。 Pantheon Macroeconomics预测核心通胀将上升1个百分点,最终在年底达到3.5%。“迄今仅约四分之一涨幅传导至消费者,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数月核心商品价格很可能加速上涨。” 该机构称。 法国巴黎银行指出,由于最近的调查“表明服务投入价格面临上行压力”,预计涨价将不仅限于商品。 “美联储对通胀的主要担忧不在于具体水平,而更多在于粘性问题。因此7月CPI数据中核心服务价格意外走强,这并不是一个令人信服的好消息。” 该行表示。 通胀粘性问题同样重要。 克利夫兰联储的粘性价格CPI(包含房租、外出就餐、保险、家居用品等项目)已显示稳步上升,三个月年化率达3.8%,为2024年5月以来最高。而食品、能源和汽车零部件等弹性价格通胀则低得多。 “关税将导致未来数月通胀上升。随着7月核心CPI回升,以及企业将更高关税成本转嫁给客户,未来数月核心PCE通胀将进一步偏离美联储目标。” PNC首席经济学家福彻Gus Faucher写道。 Faucher表示,尽管多数机构预计降息之路将开启,但在劳动力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更高的通胀仍可能令政策制定者有所迟疑。
lg
...
金融界
08-14 14:08
邦达亚洲:美元指数持续下行 黄金小幅收涨
go
lg
...
/美元 今日需要关注的数据有,英国6月
GDP
月率、英国6月工业产出月率、英国6月商品贸易帐、英国第二季度生产法
GDP
年率初值、欧元区第二季度季调后
GDP
季率修正值、美国截至8月9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和美国7月PPI年率。 另外,短期美债两日连涨,SOFR期权市场中,涉及2025年9月、12月及2026年3月到期的合约交易活跃度上升。背后原因是,美国温和的CPI通胀报告让市场更相信美联储会在9月降息,甚至可能大幅降50个基点,因此交易员已经通过债券、期权等工具大幅押注降息。但由于核心通胀仍有压力,让美联储无法完全放心。经济学家称,市场还需等待另一份通胀数据和关键就业数据,这些数据若不及预期,可能削弱降息理由,因此市场内部存在分歧,有人谨慎平仓,机构持仓出现对立。从市场持仓看,部分投资者在通胀数据公布前平掉部分多头仓位。同时机构持仓存在分歧。 市场预计,美国7月批发通胀率将出现回升迹象,显示企业吸收高额关税成本的能力正在减弱,消费者价格上涨压力正在逼近。 据FactSet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7月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或上涨2.4%,较6月的2.3%略高;环比增长预计为0.2%,而6月持平。剔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PPI预计同比升至2.9%,环比同样为0.2%。美国劳工统计局将于当地时间周四早间公布数据。 高盛经济学家Elsie Peng的研究显示,截至6月,美国企业已吸收约64%的关税成本,但未来数月这一比例或降至不足10%,更多成本将转嫁至消费者端。RSM US首席经济学家Joe Brusuelas预计,7月PPI环比将上涨0.3%,同比上涨2.6%,高于市场预期,并强调“生产者价格往往引领消费者价格走势”,批发成本上升可能在未来推动CPI进一步攀升。
lg
...
邦达亚洲
08-14 13:48
美股轻松摘得年内第17个新高!大摩却警告:三大隐患恐威胁牛市
go
lg
...
题:“如果大多数大型公司的利润仅与名义
GDP
增长持平,经济真的强劲吗?” 潜在的“滞胀”风险 Shalett还指出了最近主导经济讨论的两个主题:通胀和滞胀的可能性,这可能抑制推动市场上涨的动力。 随着特朗普的贸易战仍在激烈进行,对通胀的担忧激增,但整体经济目前似乎状况良好。然而,摩根士丹利表示,这种情况可能是暂时的。 报告指出,“这可能是一个‘痛苦被推迟而非消除’的案例,因为最近宣布的“对等关税”将使有效关税税率水平设定在接近18%——几乎是此前10%水平的两倍。” 事实上,近期其他分析师和评论员也曾提出过类似担忧,指出关税可能导致经济状况恶化,即便投资者乐观情绪仍保持强劲。 当前该如何做? 摩根士丹利建议投资者不要只关注表面上的上涨。增加对黄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能源基础设施等实体资产的敞口,或许能提供缓冲。 该行还建议投资中长期投资级债券、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国际股票以及对冲基金和私募二级市场等另类投资,以分散风险并抵御波动。
lg
...
金融界
08-14 11:28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关税突发重磅!美国物流行业震惊:特朗普政府突然扩大金属关税
lg
...
中国经济重大信号!中国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创下三年来最快 赤字再创新高
lg
...
这次不一样:特朗普力推俄乌领袖会晤!今日小心这一风暴
lg
...
究竟怎么回事!?黄金突然遭遇抛售 金价重挫17美元 接下来如何交易?
lg
...
特朗普政府悄然扩大钢铝关税范围:新增407类产品,影响规模或超3200亿美元进口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