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同比增长58%,东南亚增长17%,巴西超深水浮式钻井活动持续活跃,Valaris等企业已开始签订2026年后的长期合同等表现,均可印证市场对钻井远期复苏的信心。Transocean CEO Keelan Adamson 9月指出,全球适用于恶劣环境的钻井平台利用率将在2027年底前达到100%。 费率方面,根据Bloomberg,3Q25自升式350ft日费率为10.3万美元/天,环比+6%/同比+20%,半潜式日费率环比-7%/同比+4%,钻井市场整体日费率呈同比上升态势,也体现了全球钻井景气度的持续回暖。 中集集团在钻井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先进的平台储备,正使其成为该市场复苏的直接受益者。报告期内,公司已上租海工资产正常执行租约合同,继续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结合市场变化,持续推动资产处置业务。前三季度,公司第六代半潜钻井平台“仙境烟台”签署5口井租约,为营收增长注入动力。同时,第七代超深水半潜钻井平台“蓝鲸一号”进入装备整备阶段,筹备履约新签租约。公司继续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流程优化,降低运营成本,有效拓宽盈利空间。 二、能化板块:清洁能源与绿色甲醇双线突破,能源转型催生增量空间 作为集团能源业务的另一核心增长极,以中集安瑞科为主体的能化板块前三季度表现稳健,成为对冲周期波动的关键支柱。据中集安瑞科 2025 年三季度营运数据公告,其整体实现收入 193.5 亿元,同比增长 7.7%;归母净利润达 7.7 亿元,同比提升 12.9%,盈利增速显著跑赢收入增速,彰显业务结构优化带来的盈利释放趋势。其中,清洁能源分部作为增长主引擎,收入达 150.4 亿元,同比增长 19.4%,占安瑞科总收入比例升至 77.7%。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成为其清洁能源分部增长的爆发点,前三季度收入同比激增 64.4% 至 48.1 亿元,核心源于交付加速与高端订单的双重驱动。在交付端,集团加快船舶交付节奏,第三季度交付 5 艘船舶,年内累计交付 14 艘,涵盖 LNG 加注船、气体运输船等高附加值品类,直接转化为收入增量。订单端更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新签订单 86.46 亿元,同比增长 16.2%;在手订单达 199.53 亿元,同比激增 39.5%,造船订单已排产至 2028 年,为未来三年增长锁定确定性。 而三季度的订单突破更凸显安瑞科在技术方面的领跑优势:与新加坡船东 Purus 签订 2 艘 18,900 立方米 LNG 加注船订单,与 GSX Energy 签订 2+2 艘 20,000 立方米 LNG 加注船订单,直接服务于壳牌等国际巨头的全球 LNG 加注网络;而与挪威船东签订的 2+2 艘 51,000 立方米氨燃料动力 MGC 船,不仅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同类船舶,更首次实现氨燃料主机与发电机组的同步配置,树立行业技术新标杆。这一布局精准契合国际航运脱碳政策导向 —— 国际海事组织(IMO)《2023 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净零排放框架草案已进入审议阶段,明确要求 2028 年起 5000GT 以上商船逐步降低燃料排放强度,政策驱动下,全球绿色船舶需求正加速释放。 尽管国内短期天然气消费增速承压,但国内天然气市场的结构性特征仍为业务提供坚实支撑。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3177.5 亿立方米,同比微降 0.2%,但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工业领域用气占比已提升至 42%,“煤改气” 政策深化与交通领域替代需求也在持续贡献增量。在此背景下,期内,中集安瑞科的液化气船(海洋)、液罐、LNG 车用瓶、球罐、工业气体低温罐等核心产品销售持续走高,叠加焦炉气制氢制 LNG 项目的增量利润贡献,该部分收入成为清洁能源分部长期增长的“稳定器”。 值得关注的是,中集安瑞科正精准把握绿色甲醇船舶的需求爆发窗口期,据克拉克森数据,2025 年起绿色甲醇船舶进入批量下水期,截至 9 月底全球已投运 75 艘绿色甲醇船舶,其预计年燃料需求超 200 万吨;根据DNV 的 Alternative Fuels Insight(AFI)平台数据,截至 2025 年 10 月,全球甲醇燃料船舶新订单量已突破320 艘,订单排期已覆盖至 2028 年,待全部交付后绿色甲醇年燃料需求空间或将显著扩容。 对此,中集安瑞科的首期5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将于今年四季度投产在即,有望成为该细分赛道下首批“吃螃蟹的人”,而且未来或可与甲醇船新订单形成“装备+燃料”的独特协同。 从技术壁垒、订单储备到前瞻布局,中集的能化板块已构建起多维度竞争优势。而该板块在三季度的业绩表现仅是其深度绑定全球能源转型浪潮的初步体现,随着航运脱碳政策深化与绿色燃料需求放量,中集能化板块长期增长潜力有望将持续释放。 三、“能源相关业务领跑、物流逆势稳固”的全新格局,推动长期价值逻辑重构 综合来看,三季报公告后,中集正呈现出“能源相关业务领跑、物流逆势稳固”的全新格局,本质上却是其在结构优化相互作用,及赛道选择与自身能力的互为匹配所得到的结果。 直接影响则是业绩波动性的降低。2025年前三季,尽管物流相关业务受周期影响有所波动,但能源相关业务的增长有效对冲了物流行业的周期波动,帮助推动中集集团业绩向“低波动、高韧性”姿态靠拢,背后亦是中集集团持续多年的战略布局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方面,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长周期趋势,带来了数千亿美元级的装备更新需求市场——无论是FPSO对应的深水生产需求、LNG装备对应的清洁能源运输需求,还是钻井平台对应的油气勘探开发需求,都为中集在能源行业持续深耕提供了广阔的增长舞台。 另一方面,中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在核心装备领域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形成“技术卡位—订单储备—产能释放或项目落地—利润增长”的正向循环。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份三季报的价值不仅在于验证短期业绩增长,更在于看清其长期价值逻辑的重构——当全球贸易与物流的周期性波动不再成为中集业绩的主导因素,而能源和高端制造接棒成为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中集的估值体系将快速脱离“周期股”的传统标签,向“高端制造+能源”双重成长属性进行切换。 站在能源转型与高端制造升级的两个巨大长期风口,也许,中集集团的故事才刚刚展开。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