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周鸿祎两会前夕谈DeepSeek爆火之后百度开源:李彦宏非常睿智,也非常老江湖
go
lg
...
虹吸效应。所以,一般来说,开源一旦形成
气候
,一定能战胜闭源。 周鸿祎提到,很多人老问我中美的(AI能力)差距有多少。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中美的差距,网上有很多专家说十年、几十年,那些话都太妄自菲薄了,差距肯定没有那么大,我认为最多的时候,差两年,差一年,差三个月,咱现在赶上了。你觉得只靠技术一项,我们能永远领先美国吗?我认为是做不到的。今天我们赶上了GPT-o1,和o3有差距,明天他们借鉴DeepSeek的论文,可能有个LIama又赶上R1了,R1可能推出R2又领先了。人工智能哪天冷不丁会出来一个小公司,这个技术就领先了,这种工具的门槛没有那么高。 春节期间,DeepSeek以低成本、高性能、开源等特点,站上全球大模型的“C位”。DeepSeek先后发布了DeepSeek-V3和DeepSeek-R1两款大模型,成本价格低廉,性能与OpenAI相当。模型正式发布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数百家企业宣布接入DeepSeek,覆盖科技互联网、云服务、电信、金融、能源、汽车、手机等热门领域以及全国各地政府机构。 2月14日,百度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中陆续推出文心大模型4.5系列,并于6月30日起正式开源。据百度官方介绍,文心大模型4.5系列在算法优化、模型架构、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与前代产品相比,新版本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任务,提供更加精准、智能的服务。此外,文心大模型4.5系列还引入了更多创新技术,旨在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DeepSeek3月1日发表题为《DeepSeek-V3/R1 推理系统概览》的文章,全面揭晓V3/R1 推理系统背后的关键秘密。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文章首次披露了DeepSeek的理论成本和利润率等关键信息。据介绍,假定GPU租赁成本为2美元/小时,总成本为87072美元/天;如果所有tokens全部按照DeepSeek R1的定价计算,理论上一天的总收入为562027美元/天,成本利润率为545%。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DeepSeek证明通过算法优化,AI业务可以具有极高利润率水平,国内云计算和国内AI应用获得最佳盈利倍增“指南”。
lg
...
金融界
03-04 16:09
市场震荡期关注核心资产!A500ETF(159339)今日实时成交额突破5亿元,临近收盘几近上涨翻红
go
lg
...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等关键的
气候
目标都将在这一阶段实现。随着“新质生产力”持续受到关注,可再生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领域的绿色技术有望在2025年发挥关键作用。 招商证券表示,展望3月,市场可能经历经典的3-4月攻守转折的局面。三月上中旬经典的春季攻势有望持续,3月的两会政策对各项经济数据的目标确定,后续各项政策有望进入到加速落地的阶段,经济有望仍保持稳定或弱复苏的态势。AI+突破关键渗透率后,随着大厂资本开支的增加,AI+整体从主题概念的阶段进入产业趋势加速阶段,并逐渐开始产生收入和利润。3月围绕AI+消费电子,新品有望持续推出,市场活跃度有望持续。 银河证券表示,全国两会的召开有望为A股市场投资结构提供进一步指引。在国内经济处于新旧动能切换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叠加一系列政策提振下,A股市场迎来结构性估值重塑机会。当前全A指数市盈率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水平,但相比海外市场来讲仍然处于偏低位置。随着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投资者信心将进一步增强。 相关产品:A500ETF(159339)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03 19:00
英伟达2025 年第四季度收益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
go
lg
...
不使用人工智能。每家金融科技公司都会。
气候
技术公司使用人工智能。矿产勘探现在也使用人工智能。每所高等教育机构、每所大学都在使用人工智能,所以我认为可以相当肯定地说,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主流,它正在被整合到每一个应用程序中。 当然,我们希望技术能够继续安全地发展,并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发展。因此,我相信我们正处于这一新转变的开始阶段。我所说的开始阶段是指,请记住,我们已经建立了数十年的数据中心和数十年的计算机。它们是为手工编码、通用计算和 CPU 等世界而构建的。展望未来,我认为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世界几乎所有的软件都将融入人工智能。所有软件和服务都将基于机器学习,数据飞轮将成为改进软件和服务的一部分,未来的计算机将加速发展,未来的计算机将基于人工智能。我们实际上已经踏上这一旅程两年了。我们正在对花了几十年时间打造的计算机进行现代化改造。所以我很确定我们正处于这个新时代的开始阶段。最后,没有任何技术有机会比人工智能解决全球 GDP 更大一部分问题。没有任何软件工具能够做到这一点。 因此,现在这个软件工具可以解决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得多的世界 GDP 问题。因此,我们思考增长的方式以及我们思考某件事是大还是小的方式都必须放在这个背景下。当你退一步从这个角度来看时,我们才刚刚开始。 操作员 您的下一个问题来自 Evercore ISI 的 Mark Lipacis。请继续。 Mark Lipacis 我有一个澄清和问题。Colette 愿意澄清。您是否说过,1 月份数据中心内的企业同比增长了 2 倍?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是否会使其增长速度超过超大规模企业?然后,Jensen,对于您来说,问题是,超大规模企业是您解决方案的最大购买者,但他们购买设备用于内部和外部工作负载,外部工作流是企业使用的云服务。所以问题是,您能否让我们了解一下超大规模企业的支出在外部工作负载和内部工作负载之间的分配情况?随着这些新的 AI 工作流和应用程序的出现,您是否希望企业成为该消费组合中更大的一部分?这会影响您开发服务和生态系统的方式吗? 科莱特·克雷斯 当然。感谢您提出有关我们企业业务的问题。是的,它发展到了 X,与我们在大型 CSP 中看到的情况非常相似。请记住,这些都是了解与 CSP 合作和开发大型语言模型的重要领域,您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进行推理。但请记住,这也是企业提供服务的地方。您的企业既与您的 CSP 合作,又在自行构建。它们都发展得很好。 黄仁勋 CSP 约占我们业务的一半。正如您所说,CSP 有内部消费和外部消费。我们正在使用——当然,用于内部消费。我们与他们所有人密切合作,以优化他们内部的工作负载,因为他们拥有大量可以利用的 NVIDIA 设备基础设施。事实上,一方面我们可以用于 AI,另一方面可以用于视频处理,像 Spark 这样的数据处理,我们是可互换的。因此,我们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要长得多。如果使用寿命更长,那么 TCO 也会更低。 所以,第二部分是,如果您愿意的话,我们如何看待企业或非 CSP 的增长?答案是,我相信,从长远来看,它的发展要大得多,原因是,如果你看看今天的计算机行业,计算机行业所不服务的东西主要是工业。所以让我举个例子。当我们说企业时,让我们以汽车公司为例,因为他们既制造软件产品,也制造硬件产品。因此,在汽车公司的情况下,员工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和 Agentic AI 以及软件规划系统和工具,我们在 GTC 上有一些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要与大家分享,为员工构建 Agentic 系统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设计市场计划来运营他们的公司。这就是 Agentic AI。 另一方面,他们生产的汽车也需要人工智能。他们需要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来训练汽车,处理整个庞大的车队。今天,路上有 10 亿辆汽车。总有一天,路上会有 10 亿辆汽车,每一辆都将成为机器人汽车,它们都会收集数据,我们将使用人工智能工厂来改进它们。虽然他们今天有一个汽车工厂,但未来他们会有一个汽车工厂和一个人工智能工厂。 汽车内部本身就是一个机器人系统。正如你所看到的,这里面有三台计算机,一台计算机帮助人们,另一台计算机为机器构建人工智能,这些机器当然可以是拖拉机,也可以是割草机。它可能是人类或当今正在开发的机器人。它可能是一栋建筑,也可能是一个仓库。这些物理系统需要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我们称之为物理人工智能。它们不仅能理解单词和语言的含义,还必须理解世界的含义、摩擦和惯性、物体的永久性以及因果关系。所有这些对你我来说都是常识,但人工智能必须去学习这些物理效应。所以我们称之为物理人工智能。 使用 Agentic AI 彻底改变公司内部工作方式的整个过程才刚刚开始。现在是代理 AI 时代的开始,你听到很多人谈论它,我们正在做一些非常棒的事情。然后是物理 AI,然后是机器人系统。所以这 3 台计算机都是全新的。我的感觉是,从长远来看,这将是一个更大的购物中心,这很有道理。世界 GDP 代表着——由重工业或工业以及为这些工业提供服务的公司代表。 操作员 您的下一个问题来自富国银行的 Aaron Rakers。请继续。 Aaron Rakers 感谢您让我回来。詹森,我很好奇,因为我们现在即将迎来霍珀拐点的两周年纪念日,您在 2023 年看到了 GenAI 的普遍变化。当我们考虑您面前的路线图时,您如何从替换周期的角度看待已部署的基础设施?无论是 GB300 还是鲁宾周期,我们开始看到一些更新机会。我只是好奇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 黄仁勋 我很感激。首先,人们仍在使用 Voltus、Pascal 和 Amperes。原因在于,CUDA 具有极高的可编程性,因此总有一些东西可以使用。Blackwell,目前的主要用例之一是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你发现 AI 模型不太擅长的情况。你将这种情况呈现给视觉语言模型,比如说,它是一辆汽车。你将这种情况呈现给视觉语言模型。 视觉语言模型实际上会根据情况进行观察,说,这就是发生的事情,我在这方面非常擅长。然后,你根据提示做出响应,并提示 AI 模型在整个数据湖中查找其他类似的情况,无论情况如何。然后,你使用 AI 进行域随机化并生成一大堆其他示例。然后,你就可以开始训练瓶子了。因此,你可以使用安培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搜索。然后,你创建训练数据集,然后将其呈现给 Hopper 系统进行训练。因此,这些架构中的每一个都是完全的——它们都与 CUDA 兼容,因此一切都需要。但是,如果你有基础设施,那么你可以将不太密集的工作负载放在过去的安装基础上。我们所有的 [GBU] (ph) 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操作员 我们还有时间再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来自花旗银行的 Atif Malik。请继续。 Atif Malik 我有一个关于 Colette 毛利率的后续问题。我知道 Blackwell 的收益率有很多变动因素,NVLink 72 和以太网组合。你提到了之前的问题,4 月季度是最低点;但下半年必须每季度增加 200 个基点才能达到你在财年末给出的 70 年代中期范围。我们仍然不太了解关税对更广泛的半导体的影响。那么是什么让你对今年下半年的轨迹有信心呢? 科莱特·克雷斯 是的。谢谢你的提问。我们的毛利率在材料方面相当复杂,我们在 Blackwell 系统中整合的所有东西都有很多机会来研究其中的许多不同部分,以便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毛利率。 请记住,我们在 Blackwell 上也有许多不同的配置,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因此,在为客户完成一些真正强大的产能提升后,我们可以一起开始很多工作。如果没有,我们可能会尽快开始。如果我们能在短期内改善它,我们也会这样做。目前,关税还是一个未知数,在我们进一步了解美国政府的计划之前,包括其时间、地点和金额,这都是未知数。所以目前,我们正在等待,但同样,我们当然会一直以这种方式遵守出口管制和/或关税。 操作员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问答环节到此结束。抱歉。 黄仁勋 谢谢。 科莱特·克雷斯 我们将向詹森敞开心扉,我相信他有几件事。 黄仁勋 我只是想感谢你。谢谢你,科莱特。对布莱克威尔的需求非常大。人工智能正在从感知和生成人工智能发展到推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观察到了另一个缩放定律,推理时间或测试时间缩放,更多的计算。模型思考得越多,答案就越聪明。OpenAI、Grok-3、DeepSeek-R1 等模型是应用推理时间缩放的推理模型。推理模型可以消耗 100 倍以上的计算。未来的推理模型可以消耗更多的计算。DeepSeek-R1 点燃了全球爱好者的热情——这是一项出色的创新。但更重要的是,它开源了一个世界级的推理人工智能模型。几乎每个人工智能开发人员都在应用 R1 或思路链和强化学习技术(如 R1)来扩展其模型的性能。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们现在有三个扩展损失,推动了对人工智能计算的需求。人工智能的传统扩展损失保持不变。基础模型正在通过多模态得到增强,预训练仍在增长。但这已经不够了。我们有两个额外的扩展维度。训练后技能,其中强化学习、微调、模型提炼需要比单独的预训练多几个数量级的计算。推理时间扩展和推理,其中单个查询和需求增加 100 倍的计算。我们目前定义了 Blackwell,一个可以轻松从交易前、训练后和测试时间扩展过渡的单一平台。 Blackwell 的 FP4 变压器引擎和 NVLink 72 扩展结构以及新软件技术使 Blackwell 能够处理推理 AI 模型,速度比 Hopper 快 25 倍。Blackwell 的所有配置都已全面投入生产。每个 Grace Blackwell NVLink 72 机架都是工程奇迹。近 100,000 名工厂操作员在 350 个制造基地生产了 150 万个组件。人工智能正以生命的速度前进。我们正处于推理 AI 和推理时间扩展的开端。但我们才刚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多模态 AI、企业 AI 主权 AI 和物理 AI 即将到来。我们将在 2025 年实现强劲增长。 展望未来,数据中心将把大部分资本支出用于加速计算和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将日益成为人工智能工厂,每家公司要么租用,要么自营。我要感谢大家今天加入我们。几周后我将参加 GTC。我们将讨论 Blackwell Ultra、Rubin 和其他新的计算、网络、推理人工智能、物理人工智能产品。还有一大堆其他产品。谢谢大家。 (这份记录可能不是100%的准确率,并且可能包含拼写错误和其他不准确的。提供此记录,没有任何形式的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表达的记录任何意见并不反映老虎的意见)
lg
...
老虎证券
03-03 11:30
中华环保联合会碳资产与绿色转型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政企学研推进绿色转型
go
lg
...
略,发布全球首个绿色低碳管理平台。中国
气候变化
事务特使刘振民、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王秀峰、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等百余位政企学研代表共聚一堂,共商碳资产创新管理与产业绿色转型路径。 据介绍,专委会由清华大学与佳华科技联合发起成立,开创了“顶尖学府+产业龙头”的协同新模式。依托清华大学的算法研究优势与佳华科技的千亿级工业物联网数据底座,双方将共同构建全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库,为碳交易、碳足迹等国际标准互认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
气候变化
事务特使刘振民在会上表示,“清华+佳华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利用高新技术,以数据为核心,建立生态数据库,为中国参与全球碳定价筑牢技术根基。” 在成立仪式上,刘振民特使还指出,专委会需肩负三大使命:以数据科技赋能碳核算精准化,破解中小企业转型难题;以“风光储一体化”等技术包助力南南合作;推动中欧碳市场规则对接,提升中国碳资产全球流通性。 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王秀峰则强调,专委会要成为绿色化与数字化“双化协同”的标杆,培育绿色转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大会同步发布了绿色低碳管理平台。据介绍,该平台集成佳华科技十余年生态环境数据积累,创新应用AI大模型技术,以“数据可信、管理智能、价值共享”为核心,直击行业痛点,可为政企用户提供碳资产全景管理、转型路径模拟等八大核心功能。该平台的发布将助力各地政府机构、企业用户,形成碳管理与绿色转型发展新模式。 在同期举行的“碳市场机制与建设发展”、“碳资产与绿色金融创新”主题圆桌对话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北京绿色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梅德文等十余位专家展开深度对话。从“碳市场机制突破路径、国际规则对接破局、技术创新赋能转型”展开深度碰撞。 专委会成立恰逢《巴黎协定》全面实施关键期。国家发改委
气候
司原副司长孙桢指出,中国正从技术输出转向治理范式共享,佳华科技建设的生态环境双碳云图平台,通过区块链实现全流程产业链碳信用互认,已形成可复制的公共产品。 此次大会的召开,不仅为全国碳资产管理树立了专业化平台标杆,更彰显了我国以科技创新驱动全球
气候
治理的坚定决心。随着专委会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国绿色转型的“数据引擎”将加速轰鸣,为全球碳中和进程注入强劲动能。
lg
...
金融界
03-01 08:39
彭博:美国从未进口过如此多的食物(附文:美国的农业强国地位是如何失去的?)
go
lg
...
强国的先决条件——广袤的可耕地和良好的
气候
。过去十年,通过对铁路、港口码头和驳船船队等出口基础设施的投资,巴西的运输成本已与美国相当,其中部分投资来自中国企业,部分由全球贸易公司主导。 如今,从马托格罗索州运送一吨大豆到中国的费用,与从爱荷华州运送的成本大致相同。 “贸易战帮助了巴西,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让中国对购买美国产品更加谨慎,”巴西玉米和大豆出口商Agribrasil的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科·洪伯格表示。“美国始终会受到怀疑。” 根据巴西政府数据,2022-23年,巴西的大豆、玉米和棉花出口总量已超过1.49亿吨,是十年前的两倍多。因此,巴西总统卢拉寻求在全球地缘政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年8月,他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呼吁全球南方国家联合起来,作为美国影响力的制衡力量。 那么,美国在这一格局中何去何从? 尽管影响力已不如以往,美国仍然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最大捐助国,而全球谷物和油籽价格依然由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合约决定。此外,虽然美国的农产品出口下降,但更高价值的加工食品出口仍在增长。 更重要的是,美国仍然掌握着另一种全球各国需求旺盛的资源。2022年2月,俄罗斯坦克开进乌克兰大约一个月后,拜登政府与欧盟宣布了一项计划,将更多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至欧洲,以取代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供应。 这一举措在某种程度上令人联想到一战期间美国向盟国提供粮食的战略。 告别“粮食外交”,迎来“天然气地缘政治”?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3-01 00:00
BSI为汇川技术颁发ISO 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go
lg
...
组织免受潜在危险的破坏,包括极其恶劣的
气候
、火灾、洪水、自然灾害、盗窃、IT故障、员工疾病或恐怖袭击等。ISO 22301管理体系可帮助管理者识别与对组织具有潜在的威胁以及可能受影响的关键业务职能。它还可帮助管理者识别潜在风险,建立预案,指导演练和训练,建立应变和恢复能力,以确保公司的运营不会中止。 BSI亚太区高级副总裁林劲表示,恭喜汇川技术获得BSI颁发的ISO 22301认证,代表其业务连续性管理服务达到了国际标准,所构建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辨析可能发生的冲击对运营中断的威胁,通过识别潜在风险、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培训和演练等措施,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未来,BSI期待与汇川技术共同成长。BSI作为全球首家国家标准机构,特别在数字信任领域,始终处于信息安全标准的前沿,具备提供一系列以权威的国际标准为核心的认证和培训服务,赋能组织实现数字信任,打造具备韧性的数字安全体系。过去几年,已经助力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安全体系打造上卓有成效。 汇川技术总裁办主任杨振浩表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风险。从疫情时期供应链中断,自然灾害、网络安全事件等各种潜在危机都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业务连续性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稳健经营的重要一环,以确保企业在面临风险时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竞争力。本次顺利通过ISO 22301:2019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认证,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交付和服务保障能力,增强供应韧性,在全球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认证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展望未来,汇川技术将以此次认证为契机,持续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lg
...
美通社
02-28 15:53
ESG之E维度的分析——2025年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
go
lg
...
E(环境)介绍 为应对极端
气候
对全球的影响,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016年11月4日,世界各国签署《巴黎协定》,把“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作为目标。我国也在2020年提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推动ESG建设,中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旨在推动企业将ESG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是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健康福祉有巨大影响的重要产业,但目前在环境责任等可持续发展方面亦面临巨大的挑战。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的绿色发展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之一。因此,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的公司有责任提高整体的ESG治理水平,推动ESG的发展。那么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在E(环境)方面取得怎样的成绩呢? 接下来,联洲信评(UCCR)ESG专项小组将对披露ESG报告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的E(环境)绩效进行分析,了解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在推动环境治理方面的绩效。 E(环境)绩效分析 联洲信评(UCCR)ESG专项小组通过对企业官网及巨潮资讯网披露的ESG相关报告的情况进行统计,截至2024年9月5日,A股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主动披露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公司有134家,(UCCR)ESG专项小组以此为样本,结合联洲信评ESG评级模型及标准,对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的E(环境)绩效进行综合分析。 环境管理目标 公司在推动ESG的建设中,通过设立环境管理目标,有利于强化公司环境保护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制定清晰的环境管理目标,表明公司为推动ESG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公司在追求经济利益发展的同时也追求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134家披露了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所有公司均建立了环境管理目标;其中,有41.04%的公司环境管理目标很清晰,建立了短期、中期、长期环境管理目标,并贯彻到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58.96%的公司环境管理目标较清晰,但还有待完善及细化。整体上,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的上市公司能意识到E(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设立环境管理目标,但是相关管理目标的规划的明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1:设立环境管理目标情况 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 公司重视ESG建设,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公司在践行ESG的过程中,会通过制定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绿色环境保护等制度来指导公司的发展,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通过分析134家披露了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发现,所有公司均制定了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保护规范,有48.51%的上市公司制定了相关规范,内容完整,能有效推动公司ESG建设;有51.49%的上市公司建立了相关规范,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整体上,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大都制定了相关的节能减排政策,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但制定政策的完备性仍需加强。 图2: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情况 通过图3可以看出,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的完善度与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的ESG评级结果总体呈正相关。ESG评级结果为 AA等级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中,50.00%的公司制定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完整有效;ESG评级结果为 A等级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中,72.73%的公司制定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完整有效;ESG评级结果为BBB等级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中,54.39%的公司制定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完整有效;BB等级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0.69%的公司制定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完整有效;B等级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0.00%的公司制定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完整有效;CCC等级的上市公司中,0%的公司制定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完整有效。由此可看出,公司的ESG评级等级越高,制定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相对越完善。 图3: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与评级情况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 14001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依据ISO 14001标准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实施的合格评定活动。通过认证后可证明该主体在环境管理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能够确保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控制达到相关要求。 通过分析134家披露了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的公司,通过ISO14001认证的公司占比为64.93%,未通过ISO14001认证的公司占比为35.07%,在体系认证方面表现较好,未来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贯彻环境保护理念,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图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 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国家还没有出台强制性的政策或规范,也没有制定统一、详细、可参考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目前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134家披露了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中,专门设立了环境信息披露情况部门的公司占比为47.76%,缺乏环境信息披露部门的公司占比为52.24%,整体上,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视度尚可,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图5:环境信息披露部门情况 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环境信息披露完整、质量水平高的公司占比有16.42%;环境信息披露不完整、质量水平一般的公司占比为59.70%,占大部分;没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占比为23.88%。从结果分析,整体上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还未形成足够的环境信息披露意识,且缺乏统一的披露标准,大部分公司披露的内容不够完整和规范,未来需要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做到严谨详实、公开透明、统一规范。 图6: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水平 环境风险管理情况 环境信息披露是检测“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双碳”背景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日益突出。环境信息包含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污染物排放信息、资源消耗信息等。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严格要求上市公司披露
气候
信息,也没有统一的披露标准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进程。 通过对134家主动披露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主动披露环境信息相关数据的公司有91家,占比为67.91%,但大部分的信息披露不齐全。这说明未来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规范,以制度推动环境数据的披露进度,实现“自愿到强制”披露的过渡。从披露了环境信息的公司数据分析,公司排放的温室气体、污染物、废水、废弃物等都较少,积极倡导绿色低碳。 环保投入 公司在环境建设中,为了节能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升级改造等,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保障各项措施的顺利推进,可以通过环保投入占比衡量公司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通过分析134家披露了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发现,上市公司的环保投入力度相对不足,投入占比在0.3%(含)以下的占比为55.22%,投入占比在0.3%-2%(含)的公司占比为29.85%,投入占比在2%-5%(含)的公司占比为10.45%,投入占比在5%以上的公司占比仅为4.48%。这表明,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7:环保投入占比统计 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处理措施 通过分析134家披露了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发现,所有的公司都制定了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其中有20.15%的公司制定了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高,废旧物料回收总量多;有78.36%的公司制定了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废旧物料回收总量一般;有1.49%的公司制定了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但废旧物料回收总量较少。 图8:资源回收利用情况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134家上市公司中,有23.13%的公司废弃物处理方法很环保,耗能少;有76.87%的公司废弃物处理方法较环保。 整体上,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上市公司都制定了资源回收利用措施、废物处理措施,且大部分公司的回收效果较好,未来还需要继续加大对资源回收设备的改造,改进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污染。 图9:废弃物处理情况 总结 通过对134家披露了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的上市公司E(环境)绩效分析发现,在“双碳”目标及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的上市公司已经意识到ESG建设的重要性,在公司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设立了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目标,但综合环境绩效和治理水平仍不够理想,未来需要公司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加强建设环境信息披露、环保投入等部分重视度不足的议题,推动并实现公司E(环境)绩效治理的均衡发展。 申明:以上分析以上市公司披露的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和2023年度年报等公开信息为数据来源,评级信息存在不充分等局限性。联洲信评不对评级报告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作任何保证,评级结果不作为任何投资决策依据,仅作为基本参考。 作者:联洲信评
lg
...
金融界
02-28 08:39
加拿大资产所有者呼吁银行履行
气候
承诺
go
lg
...
放弃净零排放计划感到失望,呼吁它们履行
气候
承诺。 公开信的 34 个签署者包括特罗蒂尔家庭基金会、加拿大邮政养老金计划、加拿大联合教会和维多利亚大学。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就职典礼前,美国几大银行相继退出了由联合国支持的净零银行联盟。今年1月,加拿大六大银行也全部退出了这个联盟。 签署公开信的加拿大资产所有者对此表达了担忧。他们指出,加入银行联盟以及净零资产管理人计划,标志着金融机构一定的问责水平和一致的报告,显示透明度和可比性。 签署者希望,银行能够履行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并呼吁其继续为 2030 年设定“稳健”的目标,并提供标准化的年度进展报告。 退出联盟的加拿大银行包括加拿大皇家银行(RBC)、道明银行(TD)、蒙特利尔银行(BMO)、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丰业银行(Scotiabank)和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这些银行表示,自己拥有独立履行
气候
承诺的内部能力。
lg
...
Lisa
02-27 01:11
彭博:为什么中国新发现的蝙蝠冠状病毒引发极大关注?
go
lg
...
瘟疫,但森林砍伐、城市化、集约化农业和
气候变化
等现代挑战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动新的传染性威胁的出现。 关于HKU5-CoV-2病毒 研究人员从来自广东和广西的伏翼类蝙蝠(东亚伏翼、侏伏翼、灰伏翼)中发现了独特的HKU5-CoV-2,其能够与人类ACE2受体结合,且结合机制与其他已知的利用人类ACE2的冠状病毒显著不同。 分析表明,这种病毒属于一个独特的冠状病毒谱系,与引起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的病毒同属一个谱系,与引起COVID-19的大流行病毒SARS-CoV-2相距较远。 值得注意的是,HKU5-CoV-2病毒能够通过结合ACE2受体进入人类细胞——这一机制与SARS-CoV-2相同,后者通过此途径感染细胞、复制并传播。实验室实验表明,HKU5-CoV-2可能还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凸显其跨物种传播的潜力。这项研究由以蝙蝠病毒研究著称的病毒学家石正丽领导,她所在的实验室曾因其在SARS-CoV-2出现中的角色而面临过一些指责。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有多大? 目前尚不明确。尽管HKU5-CoV-2能够感染人类细胞,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在人与人之间高效传播,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已经感染了人类。研究人员仍需确定这种病毒在自然界的传播范围——包括是否存在通过野生或家养动物传播到人类的途径。尽管HKU5-CoV-2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但也有可能其他更危险的病毒才是真正的威胁。 蝙蝠是许多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并且是MERS、SARS-CoV-1(2002-2004年SARS疫情的致病病毒)以及SARS-CoV-2的宿主。实际上,202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东南亚每年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受到动物冠状病毒的感染,其中大多数病例因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而未被识别。持续的研究对于全面了解HKU5-CoV-2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至关重要。 是否可能看到更多的大流行? 答案是肯定的。现代航空旅行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使得新疾病传播的全球性风险大大提升。自21世纪初以来,全球乘客航班次数翻了一番,2019年预计达到45亿次,虽然大流行严重打击了旅行和旅游业。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像SARS-CoV-2和流感这样的病原体,它们能够通过空气传播,而这些病原体通常是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虽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COVID-19是自然传播的结果,来自野生动物的SARS-CoV-2溢出,但实验室起源的可能性仍未被排除,尤其是随着处理传染病原的设施数量的增加,意外释放的风险也在增加。科学家们还担心人工智能的进步可能被滥用来设计危险的病毒。 新疾病是如何产生的? 过去四十年里,科学家发现每年超过三种新型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导致人类疾病。约75%的这些疾病来源于动物——这种现象被称为“人畜共患病”(zoonosis)。 例如,水鸟是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它们能够携带病毒而不生病,从而维持一个不断传染的病毒源。类似地,蝙蝠是埃博拉、亨德拉和尼帕病毒等病毒的宿主。蝙蝠密集的栖息地促进了病毒的交换,并且它们通过血液、唾液、尿液和粪便传播这些病原体。人类侵占自然栖息地进一步增加了这些病毒从动物跳跃到人类的机会。 是什么推动了人畜共患病的出现? 研究人员已经识别出多种因素,增加了所谓的溢出事件——病原体跨物种传播的风险: 自然生态系统的侵占。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人类快速占领了荒野地区,自1990年以来,未经人类干扰的土地面积减少超过300万平方公里(116万平方英里)——相当于四个德克萨斯州的大小。新建的定居点和活动,如伐木和采矿,将人类置于野生动物的近距离接触中。 野生动物消费。野生动物贸易逐渐增多,尤其是作为食物。某些活体动物市场中,家养和野生动物被困在狭小的空间,且屠宰条件极为不卫生。中国的活体动物市场与SARS-CoV-1和SARS-CoV-2的出现相关。 城市化。如今约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1960年这一比例仅为34%。扩张中的都市区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新家,包括老鼠、猴子、鸟类和狐狸——这些动物能够利用人类丢弃的食物生存。 集约化畜牧业。野生动物体内的病原体有时会通过家畜传播给人类。像人类一样,密集饲养的牛、猪或鸡群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用于促进动物生长的抗生素也可能促进耐药病原体的产生。
气候变化
。温度上升导致传播疾病的蚊子、蜱虫和咬虫的栖息范围扩大。这些物种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存活,增加了莱姆病、乙型肝炎、登革热和西尼罗病毒等疾病的传播。 可以做什么来预防大流行? COVID-19大流行激发了许多创新工具的开发,用于监测和预防传染病,如快速家庭检测、废水监测和mRNA疫苗。它还提高了人们对集约化养殖和食用野生动物(如水貂、果子狸和浣熊犬)所带来的风险的警觉,这些动物可以孵化如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等病原体。 额外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野生动物贸易法规、强化全球预警系统,并采用“一个健康”(One Health)方法,整合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以减少未来的风险。
lg
...
超启
02-25 10:45
深度:拜登经济学并没有成功,而是一场“后新自由主义”的悲剧
go
lg
...
业,并减少对市场机制的依赖,以解决诸如
气候变化
等问题。 因此,拜登政府在经济领域加强了政府参与,包括公共投资、反垄断执法和劳动者保护,同时重振大规模产业政策,并推动大规模直接经济刺激,即便这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财政赤字。 政府最终将这种政策方向称为“拜登经济学”。 拜登的顾问和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宣称,“重建更好”议程将开启“后新自由主义”时代,政府对基础设施和国内经济的巨额投资,将使美国更具包容性增长的能力,并加速向清洁能源的过渡。 他们认为,这一政策方向意味着民主党经济政策的转型,与克林顿和奥巴马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划清界限。拜登团队隐含地批评前两任民主党总统过于强调自由贸易,对财政赤字支出过于谨慎,并过于依赖福利体系来弥补市场的缺陷。相反,为了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美国需要一项变革性议程,以振兴国内制造业并推动绿色能源转型。 然而,拜登政府“后新自由主义”转向所承诺的经济变革,并未达到其宏伟目标。尽管某些宏观经济成果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快于以往经济衰退后的复苏速度,其疫情后的经济表现也优于许多同类国家,但经济复苏并不均衡,且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干扰,而通胀的部分原因正是政府自身的政策造成的。 到2024年,通胀率、失业率、利率和政府债务水平均高于2019年。从2019年到2023年,经通胀调整后的家庭收入下降,贫困率上升。 在通胀问题毁掉拜登连任希望之前,已经破坏了政府的经济目标。尽管拜登政府努力提高儿童税收抵免和最低工资,但按通胀调整后计算,这两项指标在拜登离任时反而低于他上任时。 尽管拜登政府强调改善美国劳动者的经济状况,但他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唯一一位未能永久性扩大社会保障网的民主党总统。 此外,尽管拜登签署了一项基础设施法案,承诺投入超过5000亿美元用于重建桥梁、宽带等基础设施,但由于建筑成本飙升,美国在法案通过后建设的基础设施反而少于之前。 当然,拜登政府仍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尤其是在国会席位微弱的情况下。他推动的应对
气候变化
的重大立法已经在减少碳排放,即使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敌意,这一趋势可能仍会持续。此外,美国国内半导体生产正逐步恢复。 然而,政府所期望的制造业复兴并未如期而至。长期以来,美国制造业就业比例一直在下降,并未因拜登政策而回升,国内工业生产整体仍然停滞不前。部分原因是拜登推行的财政扩张导致成本上升、美元走强和利率提高,从而对未能获得政府补贴的制造业部门造成不利影响。 拜登政府未能认真考虑预算约束,也未能应对“挤出效应”,即公共部门支出激增导致私人部门投资减少。这些政策失误反映出拜登政府不愿意面对经济政策的权衡,最终让特朗普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成功回归白宫。 对于民主党来说,若认为失败仅仅是全球范围内对执政者的普遍反弹造成的,或者更糟糕地认为美国选民未能充分“感激”拜登所做的一切,那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要真正实现“重建更好”,需要在保持经济转型雄心的同时,不忽视传统经济原则,如预算约束、权衡取舍和成本效益分析。 换句话说,不能陷入“后新自由主义”的幻想。 大手笔支出 拜登在新冠疫情仍然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进入白宫。2020年12月,高效预防重症和死亡的疫苗已经推出,并且推广速度远超预期。然而,在2021年前几个月,疫苗接种等待时间仍然较长,病毒仍在肆虐。全国范围内病例和死亡人数激增,2021年1月成为整个疫情期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月。 然而,尽管如此,经济状况仍相对稳定。失业率约为6%,并呈下降趋势,远低于疫情早期15%的峰值,也比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两位数失业率要好得多。 尽管社交距离措施限制了线下经济活动,GDP增长仍保持强劲。 由于疫情期间消费受限,经济中积累了大量被抑制的需求。2020年,在特朗普政府的最后阶段,国会批准了3.4万亿美元的财政支持;同年12月,又拨款9000亿美元,向大多数美国成年人发放600美元的刺激支票。 尽管疫情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影响,许多美国家庭的财务状况却前所未有地良好:整体债务偿还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处于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违约率和拖欠率保持低位,各收入阶层的支票账户余额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经济学家们希望,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经济复苏将随之而来。事实上,当拜登上任时,美国人由于2020年政府的巨额财政支持和消费受限,共积累了约1.5万亿美元的“超额储蓄”。这一资金可能会随着经济重新开放而被释放,或许无需再推出另一项大规模刺激法案。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2020年底总结了这一观点:“一旦我们实现大规模疫苗接种,经济将迅速反弹。总体而言,美国人一直在疯狂储蓄,他们将在疫情后拥有比疫情前更强的财务状况。” 然而,拜登政府并未接受许多主流经济学家的乐观预测,而是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措施,在上任前就提出了一项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援计划》。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美国GDP比疫情前的预测值低3%,要填补这个经济缺口,额外的6500亿美元刺激(大约是这个计划的三分之一)就已足够。 资金确实需要用于疫苗接种、检测等防疫工作,但大部分支出却并非必需。该法案中规模最大的部分——约9000亿美元——用于直接支付给家庭和其他财政转移项目。但截至2020年12月,人均实际薪酬仅比疫情前趋势低约2%,并且这一缺口正在快速缩小(到2021年4月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填补这一缺口的成本远远低于国会通过的数千亿美元刺激资金。此外,尽管各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到2020年底已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却仍然获得了大约500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支持。 这一大规模支出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2021年1月新冠疫情激增的不确定性是部分原因。此外,法案也可被视为对奥巴马政府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推出的刺激计划力度不足的过度修正。奥巴马政府当时的刺激政策力度不够,导致美国经济复苏缓慢,而拜登政府则吸取了这个教训。 然而,2021年,拜登政府官员未能及时根据不断改善的经济数据调整政策,导致刺激规模过大。 经济理念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决策者决定让经济“过热”,即支持高需求来推动经济,即便这意味着通货膨胀风险上升。拜登政府认为,这种需求的增加将有利于更广泛的劳动群体,提升工人的议价能力,并提高其经通胀调整后的工资。 政府无视了那些对这一策略持怀疑态度的声音,例如经济学家拉里·萨默斯,他警告称这种政策将导致高通胀。 在大规模刺激法案通过后,美国经济确实继续快速增长。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漫长复苏相比,这次复苏要快得多——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通常会对经济产出产生长期负面影响,而疫情则仅导致了经济的暂时停滞,持久性影响较小。 然而,经济复苏实际上始于2020年中期,2021年第一季度实际GDP增长高达5.6%,此时《美国救援计划》的大部分资金尚未进入经济循环。事实上,无论是否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大多数国家在疫情初期的冲击后都经历了快速复苏。 虽然拜登的支持者认为经济增长证明了刺激政策的成功(以及拜登政府经济理念的有效性),但这一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疫情前的结构性因素来解释,包括更快的生产率增长和有利的人口变化。 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相比,美国的疫情后经济复苏大致处于平均水平,实际GDP增长率与疫情前的预测相比并未显著超越其他国家。 通胀压力 最终,拜登政府试图改造美国经济的计划被一场严峻的通货膨胀打乱。从2021年开始,美国经历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最持久的通胀。通胀率从约2%飙升至9%的峰值,整体物价水平——即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在四年内上涨了约20%。 拜登的支持者认为,通胀的原因是外部因素,而非政府政策造成的。他们指出,美国的通胀上升与全球经济同步,证明“拜登经济学”并不是主要原因。 这种说法部分正确。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加之疫情引发的供应链问题,使得全球通胀压力上升。实际上,2022年的供应链冲击在美国以外的地区更加严重。 例如,美国天然气价格峰值为每百万英热单位(BTU)10美元,而欧洲则飙升至100美元,因为欧洲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更大,而全球天然气贸易能力有限。 然而,仅仅因为通胀是全球性现象,并不能免除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责任,就像大萧条或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球性影响,并不能让当时的美国政策制定者免于批评一样。 乌克兰战争和供应链问题不足以解释美国的通胀情况。例如,美国的核心通胀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在2022年年中达到了近7%的峰值。这不仅仅是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传导至机票等其他商品的结果。能源价格的上涨并不一定会导致核心通胀大幅上升,比如在2005年能源价格飙升时,核心通胀仍然低于2%。 更重要的是,价格上涨的持续性超出了预期。到2022年底,石油价格已回落至俄乌战争前的水平,但整体价格上涨并未逆转,通胀仍然处于高位。 供应链问题也被误解为导致通胀的关键因素。事实上,美国的耐用品消费在2021年比疫情前水平增长了近30%,而其他未提供大规模刺激支票的国家并未出现类似增长。全球供应链基本上能够适应美国需求的激增,部分原因是美国大量增加了进口。 2021年,美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比疫情前增加了19%,这是导致美国港口船只排队的主要原因,而非供应链放缓。实际上,这并非供应链紊乱,而是由于拜登政府额外提供了一轮刺激支票,导致需求大幅激增。 政府对经济的支持导致名义GDP大幅增长,因为当家庭手中有更多资金时,支出必然会上升。然而,由于经济的生产能力存在限制,实际GDP的增长空间有限,超额支出最终转化为更高的价格。消费者偏好和供应链决定了哪些商品的价格上涨更快,但并不是导致整体通胀的主因。 如果没有政府的大规模现金注入,以及美联储在应对通胀方面的迟缓(直到2022年3月才开始加息),物价上涨可能会导致服务业支出减少,并抑制价格增长,而不会造成整体通胀飙升。 那些认为通胀只是“暂时现象”的经济学家和评论人士正确地预测到了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停止,但错误地认为这意味着通胀将消失。相反,通胀从商品领域转移到了服务业,而这一趋势至今仍未完全缓解。 拜登政府并不是唯一低估通胀风险的一方。 一些共和党经济学家也曾认为财政刺激不会引发通胀,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也曾认为通胀只是暂时的。然而,那些在2009—2010年建议应推出更大财政刺激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今却建议疫情后应采取更小规模的刺激政策。 但拜登政府为了避免重蹈2008年的覆辙,同时迷恋于“经济过热”理论,最终为美国经济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经济过热与工薪阶层 拜登希望通过经济过热的方式使低收入工人受益,提高就业率和工资增长。除了长期支持劳动者友好政策的左翼团体之外,美联储官员甚至一些右翼经济学家也支持这一理论,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的工资增长证明了策略的有效性。 然而,现实并未如愿。经济过热恰逢又一轮财政赤字扩大——这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
气候
立法以及拜登的行政措施(例如学生贷款减免)带来的提前支出。 这些因素迫使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尽管到2024年年中,通胀大致得到控制,但影响仍然持续。截至2024年12月,失业率约为4%,高于疫情前的3.5%,而通胀仍略高于目标水平。 更重要的是,经通胀调整后的工资几乎未能超过疫情前水平,而且2020年是唯一实际工资有所增长的时期。整体而言,自拜登上任以来,实际工资呈下降趋势。从2020年到2024年,所有收入阶层的实际工资增长速度都比2014年至2019年更慢。自2014年失业率降至6%时,低收入工人的实际工资开始快速增长,但当失业率在2022年降至4%以下时,这种增长显著放缓。 因此,很难证明拜登的政策对实际工资增长有实质性的贡献。虽然经济过热确实让就业市场紧张,使工人更有议价能力去争取更高的名义工资,但企业同样利用这种环境提高价格,抵消了普通美国人的大部分收益。 此外,拜登政府过于专注于需求侧刺激,却忽视了供应侧的阻碍,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流程的繁琐限制。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比实际工资增长遭受的损害更大。 到2024年初,两党基础设施法案(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分配给各州的资金中超过一半用于公路和桥梁项目,导致公路支出在2019年中至2024年中增长了36%。但与此同时,建筑成本,包括沥青、水泥和劳动力价格,涨幅更高,使得实际基础设施支出在同一时期反而下降了17%。 事实上,在拜登政府执政的每一年,联邦对公路的投资都低于2003年至2020年期间的任何一年。拜登承诺的“基建大潮”实际上成了“基建衰退”。 基础设施法案未能解决美国长期以来的基础设施高成本问题,例如过度的环境评估、繁琐的审批流程以及要求支付“现行工资”(prevailing wages)的法律。在某些方面,法案甚至加剧了这一危机,因为引入了新的监管要求。 注:“现行工资”(prevailing wages)指的是美国政府在某些联邦资助的项目(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求承包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标准。这一标准通常基于当地行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由美国劳工部根据《戴维斯-培根法案》(Davis-Bacon Act)等法律确定。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防止政府项目中的工资水平过低,确保工人获得公平报酬,并维护当地工资标准。然而,批评者认为,这种规定可能会推高项目成本,使基础设施建设更昂贵,并减少项目数量。 原本计划与
气候
法案同步推进的审批改革,因共和党的阻挠以及民主党对环保人士反对的担忧而未能立法。政府在没有任何提高建筑行业产能的措施下,一次性投放巨额资金,导致建筑材料的价格上涨幅度远超整体通胀率,使基建成本进一步飙升。 工业政策的失败 2021年1月,拜登宣称,他的政府目标之一是“重建美国的支柱:制造业、工会和中产阶级”。 这一策略借鉴了对传统经济学批评者的观点,他们认为,新自由主义过分强调自由贸易,而未能保护工人利益,最终削弱了曾经繁荣的制造业社区,并助长了对去工业化的不满,这种不满成为特朗普崛起的关键因素。 拜登试图复兴制造业,特别是在他认为对国家安全和
气候
进步至关重要的行业。他在特朗普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或扩展,继续推行贸易限制以促进国内生产。 他加强了政府采购的“美国制造”(Buy America)规则,向国内清洁能源供应商提供补贴,并扩大了美国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此外,他还强化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权,最终阻止了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 政府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直接补贴,以促进制造业投资。 然而,至今这些举措收效甚微。2024年,美国工会组织率首次跌破10%。制造业就业占比仍然以与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时期相同的速度下降。制造业产出自2014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 虽然拜登的政策可能需要时间才能见效,但目前唯一的积极信号是工厂建设支出在过去五年内增长了一倍多。然而,其他重要指标(如工业设备投资)并未上升,暗示制造业可能仍将停滞不前。 制造业复兴受到了“挤出效应”(crowding out)的阻碍。例如,政府通过补贴促进半导体制造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生产,但这些政策,加上其他财政扩张政策,推高了原材料和设备的价格,提高了建筑工人和工厂工人的工资,提高了企业融资利率,并推高了美元价值——所有这些都使未获得政府补贴的制造业更难生存。 工业政策确实有其优点,但远未实现拜登政府所说的“制造业复兴”和创造数百万高薪工作的承诺。《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ct)在推动先进芯片生产回流美国方面似乎取得了一定成功。考虑到国内半导体生产的国家安全利益无法通过市场定价,“挤出”其他行业以支持芯片制造可能是值得的。 然而,这项政策并未带来更便宜或更优质的芯片,也没有创造净新增就业机会。工业政策并未复兴制造业或创造中产阶级工作,反而可能加速了一些行业的扩张,而其他行业则遭受更大冲击, 这种结果,恰恰与“后新自由主义”批评者指责自由贸易带来的经济赢家和输家模式如出一辙。 此外,拜登政府还维持并扩大了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实际上是在牺牲中产阶级利益来推动外交政策。这些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成本。某些情况下,为了国家安全目标付出一定经济代价是合理的,例如对俄罗斯的制裁要求美国人为外交政策目标承担一定的成本。 但拜登政府似乎误以为这些政策能实现“双赢”,却未向公众清晰解释,例如,进一步限制对华贸易虽然带来了国家安全利益,但美国民众也因此付出了经济代价。 绿色政策的局限性 拜登将
气候
政策置于议程的核心,并采取了以工业政策、监管和补贴为基础的方案。支持者认为,与许多经济学家主张的碳定价政策相比,这种做法更具政治可行性。 拜登政府及其支持者进一步主张,仅靠碳税无法在所需规模上降低碳排放,而他们的一揽子政策不仅可以应对
气候
危机,还能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创造高薪工作岗位。 2022年8月,《通胀削减法案》(IRA)最终通过,其中包含了对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绿色技术国内生产的大量补贴。政府估计,到2050年,美国的碳排放量将比该法案通过前的预测低约17%。 鉴于政治现实,拜登政府在应对
气候变化
方面几乎已做到极限。 支持者认为,这种工业政策方法比碳税更符合进步主义原则,但实际上将大额补贴提供给了企业,而碳税本可以通过返还机制向普通家庭提供经济补偿。整体就业增长有限,并且比《芯片法案》更严重的是,政策更可能惠及某些行业,而损害其他行业。 例如,从燃油汽车转向电动汽车,可能导致美国经济经历一场类似于20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制造业遭受冲击的“绿色冲击”(green shock)。 拜登的绿色政策确实推动了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可能加剧了某些行业的衰退。这种行业结构调整是否能真正实现“绿色繁荣”,仍有待观察。 《通胀削减法案》(IRA)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效果,并不会比“后新自由主义者”批评的碳税更有效。不同研究的估算有所差异,但一项由两名前拜登政府官员共同撰写的高水平研究得出结论:每吨12美元的碳税能带来的减排效果,与整个IRA的影响大致相当。 IRA依赖于对企业的补贴,这可能使其在政治上更具韧性。尽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呼吁废除法案,但石油行业的游说团体和美国商会却在向新政府施压,要求保留其中的关键条款。 然而,这种依赖补贴的方式,也使得法案难以扩大规模——无法简单地将补贴扩大20倍来弥补碳排放的社会成本,而拜登政府最近的估算显示,这一成本高达每吨200美元。 相比之下,欧盟在2005年启动碳定价体系时,每吨碳的价格约为10美元,如今已超过80美元,显示出欧盟能够通过调整政策来有效控制排放。但拜登的政策是否能随着限制排放的需求增加而进一步扩展,仍存疑问。 一些拜登政策的支持者声称,抛弃传统经济学方法是应对
气候变化
的唯一途径,但这一观点可能会阻碍美国的经济转型。政策制定者应该运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来应对
气候变化
,包括“新自由主义”工具。 社会政策的缺失
气候
政策并不是拜登政府唯一采取非传统经济策略的领域。“后新自由主义”对产业政策、严格的反垄断执法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即所谓的“预分配”政策)的推崇,使进步派忽视了一个事实:拜登几乎没有通过建立更强大的社会保障网,来实现收入的永久性再分配。 “重建更好”议程包括《美国就业计划》,用于基建和能源投资,以及《美国家庭计划》,旨在为新父母提供带薪休假并支持儿童福利。前者通过立法,但后者未能获得国会批准。 拜登的一些支持者,如其首席反垄断官员吴修铭(Tim Wu),认为已通过的政策将彻底改变经济,使传统的民主党社会政策变得不再必要。 然而,自罗斯福以来,每位民主党总统都在社会保障体系上留下了持久的影响,例如建立和扩大社保体系、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供食品补贴和住房援助。拜登的社会政策成就却十分有限。他仅将《平价医疗法案》(ACA)下的保险税收抵免延长至2025年,而他的两个核心目标——扩大儿童税收抵免和提高最低工资——则因通胀而受挫。 2021年,儿童税收抵免曾短暂提高,导致当年儿童贫困率大幅下降。但共和党阻止了扩展,计划一年后恢复至每名儿童2000美元的标准,并且未与通胀挂钩。 结果,在过去四年内,这一福利的实际价值缩水了20%,成为美国历史上对家庭支持或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的一次实际削减,甚至超过了一些历届反对社会福利的总统的政策。 与此同时,民主党试图提高最低工资,但未能在参议院获得足够票数来突破阻挠。最低工资的实际价值同样下降了20%,如今几乎形同虚设,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多数雇主的工资水平早已高于每小时7.25美元的最低标准。 回归基本经济原则 特朗普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对拜登政府经济政策的严厉批评。“重建更好”议程的支持者过度相信“经济过热”对工人的变革性影响,而忽视了选民的真实担忧。 拜登的支持者和政策制定者,尤其是那些否认通胀影响的人,坚持认为选民对经济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或把哈里斯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的失败,仅仅归因于全球对执政党的普遍反对。确实,仅全球因素导致的通胀,可能就足以使任何执政党面临连任挑战。但政府不必要的支出加剧了通胀,低估了通胀带来的痛苦,并吹嘘基建和制造业“繁荣”——这些因素无疑让民主党更加不利。 拜登执政期间占主导地位的新经济哲学推崇需求侧,而忽视了供给侧,低估了预算约束问题,并认为“预分配”政策可以改变宏观经济轨迹。这一经济理念承诺可以同时改造行业、在政府采购和招聘实践中优先考虑边缘化群体,并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目标。 然而,最终,“后新自由主义”及其支持者没有认真考虑政策的权衡问题,他们错误地认为,过去的政策制定者只是因为过于忠于经济正统理论,才未能为普通人带来真正的进步。 美国现在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回归传统经济学,而是对经济政策思维的全面重塑。“后新自由主义”学派的批评并非毫无道理。美国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多年来未能为适龄劳动者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国家安全问题如今主导了所有与贸易和技术相关的讨论。而绿色能源转型的确需要果断行动。 但如果新政策无视预算约束、成本效益分析和必要的政策权衡,即便是解决这些老问题的新思路,也不可能带来成功的政策。 质疑经济正统理论是可以的,但政策制定者在追求不切实际的“异端”经济方案时,绝不能再忽视基本经济原则。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2-25 00:00
上一页
1
•••
15
16
17
18
19
•••
42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黄金多头发飙了:刚刚冲破3310关口!大多头高盛又发声
lg
...
特朗普升级贸易战!特朗普又预告重大关税决定 金价惊人暴涨近94美元 如何交易黄金?
lg
...
特朗普、习近平突传重大“关税”进展!比特币9.47万多空交战 黄金3333避险飙升
lg
...
中美重磅消息!特朗普145%关税重创中国工厂 美媒:中国政府准备行动了……
lg
...
特朗普给超级周添把火!黄金暴涨站上3300、原油狂泄、台币“大地震”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38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