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2023年房地产市场还能冲吗 | 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go
lg
...
把房地产作为投资标的人们,也就处于了高
风险投资
的边缘,就像前面提到的黑石BREIT基金爆雷一样。接下来,将为大家展示一些数据统计,希望引起大家的警惕。 资金过多集中于房地产 在过去20年,由于大量的资金涌进房地产行业,导致其他行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得到应有的发展。 上图,是2021年加拿大细分行业贡献GDP的数据,其中,房地产行业 (Real estate and rental and leasing)占比最多,达到了13.5%。在有些省份,比如BC省,房地产甚至占比达到19.6%,也就是说每5刀的GDP,就有1刀是房地产行业产生的。即使是房地产占比比较低的省,比例也有10%左右。 这样的比例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以史为鉴,从美国的房地产业变迁情况,来解读一下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可能发生的危机。 (美加GDP中房地产占比情况对比图) 上图是BMO银行所提供的加拿大和美国房地产分别占本国GDP的比例。可以看到从1960年以来,直到2000年左右,两国房地产的趋势都差不多,占比在4%-8%之间波动,都没有超过10%。也就是说,房地产作为衣食住行的一部分,与其它支柱产业平衡发展,并且根据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08年以前,房地产业占GDP的比重,长期排名第二,次于制造业。直到美国次贷危机之后,跃居第一,成为加拿大GDP贡献最大的产业。 虽然美国和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但由于美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最快,它是全球投资者首选场所。所以,在美国通过金融手段和政策实行放贷后,从1990年左右开始,美国房地产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一路吹高了房地产的泡沫,到了2007年创下了历史记录。物极必反,因为金融次级贷款的盛行,并且缺少监管政策,有资质没资质的人都可以获得贷款,于是在2008年撑破了这个泡沫,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瞬间崩踏,一蹶不振10多年,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缓慢恢复的状态,直到2021年,才恢复到之前的中位数水平。 而当时的加拿大,因为它的房地产业仅处在老二的位置,所以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经济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在小幅回落波动以后,继续上行。 而与此同时,投资者们,尤其是海外投资者们,在看到了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这个优势后,他们的脑海里形成了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比美国更加健康的认识。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很快海外资金快速撤离美国,转战到了加拿大。这也就是为什么,2008年之后,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反而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在疫情期间,由于贷款利息低,促成了加拿大房地产业就如一根直线往上涨。这也是为什么2008年过后加拿大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跃居第一位的主要原因,而且是远超排名第二的制造业。截至2021年,加拿大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比美国2008年的房地产泡沫时期还要多30%。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当一个国家的GDP极度依赖一个行业时,其他行业的发展就会被拖累拉跨。因为一个国家整个市场上的资金都被吸引到了这个行业中,如果不加控制,会由于马太效应,导致另外80%的行业越来越弱,无法正常发展,只靠20%的行业带动100%的GDP,后果就是,国家整体GDP增速也会被拖垮。这个就是资金过于集中于房地产会带来的弊端。 房价过高,难以负担 前面提到,资本是逐利的,当大量钱涌进房地产市场时,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必然会发生变化。当需求上升,房地产的价格自然也会上升。下图是BMO银行对加拿大房价的统计结果,图中显示了从1995年到2021年加拿大的平均房屋价格。 从图中可以看到1995年到2000年,加拿大的房价比较平稳,从2000年开始,除了2008年稍微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有个明显下挫,接下来房价基本稳步上涨,但到了疫情之后上涨速度几乎加倍。2000年到2020年的20年间,房价从20万左右涨到50万,翻了2.5倍,平均每年涨12.5%。2020年到2021年,短短两年时间,房价从50万涨到将近75万,涨了0.5倍,平均每年涨25%,这样的涨幅堪比购买比特币一样刺激。 房价越是这样的短期上涨,越是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房子最原始的居住目的将不复存在。因为,那些炒房族已经被疯狂的房价上涨冲昏了头脑,哄抬房价。而最需要住房的年轻人根本买不起住房。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年轻人的购房悲哀: Generation Squeeze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按照2022年高点的房价,年龄在25至34岁之间的新购房者必须全职工作27年,才能攒足一套普通住房20%的首付。而真正想要买房,不仅要攒够首付,还要能够承担房贷,房贷能贷到多少钱,则取决于收入。 比如一套房子80万,即使有了20%(16万)的首付,为了贷出剩余64万的贷款,假设用一般情况下5倍杠杆来算:64万房贷就需要将近13万的收入作为支持!一年收入13万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加拿大收入中位数只有13万的一半不到:6万块!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在大多地区买到房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房价狂降75万,要么,工资猛涨到17万。当然,也可能依靠有钱的父母。 如果是在大多伦多以外的地区,在安省,年轻人也要全职工作22年才能攒够首付,在大温哥华地区与多伦多一样要全职27年,在卡尔加里要全职10年,魁北克要11年,哈利法克斯要12年。加拿大的年轻人平均要全职工作17年才能存够首付!而在1976年,只要全职工作5年就可以存够首付,这才符合房子给人住的初始目的。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年轻人都是中坚力量,都是国家发展的顶梁柱。如果年轻人连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都住不起,那年轻人没有未来,国家也将没有未来。 很显然,房价持续走高,如果不加以控制,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席勒在他的著作《非理性繁荣》里对于房价分析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见解,其中一点就是:房子是固定的,而人是具有流动性的,如果房价足够高,人们和企业就会搬离,甚至完全离开一个地区。 疫情之后,多伦多房价飞涨,很多年轻人即使已经在多伦多工作多年,但看到自己根本负担不起的房价,再加上物价飞涨,最终选择搬到卡尔加里等可以负担起的城市生活。再比如,很多年轻人负担不起疫情之后涨价的房租,选择搬离市中心,回到父母家寄住。 所以,现在所有的事实都指向一个方向,就是房价已经高的离谱,迫切需要政府出面干预了。 政策出台,挤出房地产泡沫 为了控制日益疯狂高涨的住房价格,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加以控制,比如: · 2022年开始加息,提高借贷成本。 前几年由于疫情,为刺激经济,央行不得不把利率从4%左右降到了2.45%,从而为炒房提供了便利。现在疫情结束,央行恢复加息通道,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连续8次加息,目前,优惠贷款利率已经上升到 6.7%的水平,而上一次利息水平高于6%,还是2007年。 加息效果非常明显,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最直观来看,一年的时间里,大多地区的房价已经同比下降16.4%,交易量也直线下滑45%。 · 压力测试——B20政策。 早在2017年时,加拿大联邦政府金管局OSFI推出了B-20政策。从2021年开始, OSFI将mortgage的压力测试利率提升到5.25%,到2022年底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 这个压力测试,简单理解就是OSFI要确保购房者的贷款以及还贷能力,如果收入不够、资产负债情况不良,那就不能获得贷款,进而不能买房。 购房者能够贷到的金额,也从原来年收入的八倍十倍的高水平,降到了五倍。一位每年收入八万的购房者,原来能贷到80万,加上首付20万,能买到100万的house;压力测试之后只能贷到40万,加上首付20万,只够买个condo。 所以,OSFI推出压力测试的目的非常明确:不能随便买房,限制房地产市场的炒作,回归建房买房的初衷,希望人人都能获得一个可以住的场所。 · 海外买家禁令 除了加息和压力测试之外,政府还在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比如,今年1月1号开始实施的,海外买家买房禁令。 有资料显示,在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大陆的热钱疯狂涌入加拿大,尤其是温哥华、多伦多等大城市,就是因为他们大肆购入豪宅导致房价飙升,甚至有些学生都可以购买价值5700万的温哥华顶级豪宅,能获得4000万的mortgage。 加拿大抵押贷款和住房委员会CMHC在2019年的一组数据表明,BC省至少6.2%住房为非居民业主,温哥华这一比例为7.6%;安省3.3%住房为外国人业主,多伦多这一比例为3.8%。在各种物业中,公寓的外国人业主比例最高,温哥华和多伦多这一比例分别高达至少11.2%和7.6%。对比之下,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会有更多的泡沫需要被挤出。 · 空置税 政府出台了征收房屋空置税的政策。多伦多从2022年开始征收房屋空置税:在多伦多市内,如果一个日历年内有超过6个月没有租客、家庭成员或朋友居住的房屋会被征收一定的税。大概的税率是1%,也就是交空置房的价格的1%。空置税主要也是为了通过阻止房屋空置来增加住房供应,同时减少炒房的利润空间。 · 增加地税 温哥华市长在2023年2月28日晚上宣布了最新预算,将平均地税提高10.7%,创下了本世纪的历史新高。这也是由于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政府无法从其它的产业中获得足够的收益,只能从房地产业中挤压资金。 这个新预算明年将使普通单户住宅的业主多支付约 $470 美元,而普通公寓的业主将额外支付 $150 美元,一般企业将多支付约$670 美元。 以上就是政府已经通过加息、增加压力测试水平、海外买家禁令、空置税和增加地税等多种手段,来为房地产市场降温,同时也可见政府要挤压房地产泡沫、恢复经济良性发展的决心。 房地产,一个保值工具 在政府官网上有这样一张图(如下),显示房地产如果作为投资标的,在众多的金融产品之中,投资风险和收益位居中位,和money market是一个级别。也就是说,房地产投资的回报仅比money market稍微高一点,能够保值,但不是很好的投资工具。 事实上,经济学家已经研究得出结论,近几十年来,房地产价格的平均年增长率在3%-5%左右,相当稳定。与此同时,通胀率在近十年平均在2%左右,因此房地产的价格相比通胀率而言,保值性很强。当通胀率上升,物价上涨,房价也随之提高,有时甚至高于通胀率几个百分点。 根据FHFA (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的数据分析,在1975年到2022年的将近50年间,如果在1975年将100美元投入房地产市场,到2022年的时候,这笔投资会增长到约928美元,也就是增长接近10倍。 如果在1975年开始就将100美元投入S&P500指数,并且长期持有,到2022年,这笔投资可能会有19,351美元,也就是翻了将近200倍,差别巨大。 由此可见,房地产具有抵抗通胀的作用,是非常好的保值工具。但是,它不是好的投资工具。那么,什么是未来的投资方向呢? 华尔街投行高盛的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认为,“资产管理”会是新的利益增长引擎。那么,投资者是“拭目以待”,还是“严阵以待”呢? 如果以投资收益为主要目的,房地产投资并不是值得长期持有的首选标的。投资者需要做到的是:“理智投资,放眼长远”。 【公司介绍】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投资公司,拥有一套颠覆性的金融投资体系。公司致力于帮助所有人,通过投资理财,获得持续稳定收入,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过去的一年,恒益投资通过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持续、稳定、盈利,在投资方面做到了加拿大第一。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团队希望运用这套投资体系推动加拿大养老体系的改革,让更多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避免为了赚钱而牺牲时间和健康,或因没有足够的存款而不能顺利退休。更多信息: https://www.aifinancial.ca/zh/
lg
...
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2023-03-07
硅谷面临增长的终结 科技股迎来新时代!
go
lg
...
亿美元,比第三季度的总额下降了14%。
风险投资公司
本身也大幅放缓了对新资金的追求。安永表示,他们在2022年第四季度仅筹集了71亿美元,而今年前九个月筹集了1576亿美元。
lg
...
金融界
2023-03-07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QFII获证监会受理,年内已有12家机构申请
go
lg
...
年在美国硅谷成立,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
风险投资公司
之一,曾经投资苹果、谷歌、思科、甲骨文等多家知名公司。红杉资本在美国、中国、印度三个国家设有本地化基金。 据了解,QFII和陆股通是海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两个核心渠道,也是众多投资者在选择资产时的重要参考之一。在过去几年,QFII进入中国市场的资本大幅增加,持股数量与市值节节攀升。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QFII持有A股的规模显著增长。截至2022年3季度末,QFII出现在678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单里,持仓A股总市值超过1900亿元。 多家外资机构日前表示,在经济增长稳步复苏、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市场拥有中长期视角下巨大的投资潜力。 从北向资金的流入情况来看,截至3月6日,北向资金年内合计净买入额1604.66亿元。中金公司预计,2023年海外资金全年净流入A股规模可能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
lg
...
金融界
2023-03-06
中心化交易所审查将刺激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研究
go
lg
...
F)。Pantera 和 a16z 等
风险投资公司
仍在向 metaverse 初创公司投入数百万美元,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注明:图片据来自网络。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6
比特币(BTC)全网爆仓2.5万亿、急挫2.2万刹车一小时内跌超6%怎么回事?
go
lg
...
lvergate似乎有问题,”Web3
风险投资
工作室ContentFi的Nick Ruck强调。他还指出,Mt. Gox的部分比特币的发行将增加其流通供应量,这是波动的另一个来源。 其他主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包括Binance、Bitfinex、Kucoin、OKX和Kraken都没有报告类似的问题。 比特币杠杆率上升 除重大行情外,交投方面需要谨慎关注的是,Bitfinex和OKX的比特币交易员不愿使用保证金市场进行看跌押注,这造成了令人担忧的失衡。加密货币交易员用比特币建立杠杆头寸的冲动,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是无法抗拒的,但市场无法知道这些交易员是极端的冒险者,还是精明的做市商来对冲他们的头寸。即使交易者仅仅依靠杠杆来通过维持抵押存款和冷钱包中的大部分头寸来减少交易对手风险,也需要保持对冲。 保证金交易允许投资者通过借入稳定币,并使用收益购买更多加密货币来利用其头寸。当这些交易员借入比特币时,他们将比特币用作空头头寸的抵押品,这意味着他们押注价格会下跌。 这就是为什么分析师会监控比特币和稳定币的借贷总额,以了解投资者是看涨还是看跌。有趣的是,Bitfinex保证金交易者在2月26日进入了最高杠杆多头/空头比率。 从历史上看,Bitfinex保证金交易者以快速创建10000枚比特币或更高的保证金头寸而闻名,这表明鲸鱼和大型t利平台的参与。 如上图所示,2月26日比特币/美元多头保证金需求,超过空头133倍,达到105300 BTC。在2023年之前,该指标上一次达到有利于多头的历史高位是在2022年9月12日。不幸的是,对于多头来说,这一结果有利于空头,因为比特币在接下来的六天里暴跌19%。 交易者应与其他交易所交叉引用数据,以确保异常现象是整个市场范围的,尤其是因为每个市场都有不同的风险、规范、流动性和可用性。 例如,OKX提供基于稳定币/比特币比率的保证金借贷指标。在OKX,交易者可以通过借入稳定币购买比特币来增加风险敞口。另一方面,比特币借款人只能押注加密货币价格的下跌。 上图显示OKX交易员的保证金借贷比率在整个2月份有所上升,这表明即使比特币价格在2月16日至2月23日期间多次未能突破25000美元阻力位,专业交易员仍增加了杠杆多头头寸。 此外,2月22日OKX的保证金比率是六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个水平非常不寻常,并且与Bitfinex上看到的趋势相吻合,在Bitfinex上,强烈的不平衡有利于比特币保证金多头。 整个2023年,Bitfinex的比特币多头杠杆率几乎不存在,目前每年低于0.1%。简而言之,交易者不应恐慌,因为保证金贷款的成本仍处于被认为健康的区域,并且期货合约市场不存在失衡。 这场运动可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例如,一个可能的罪魁祸首是稳定币借贷成本的上升。稳定币借款人每年在Bitfinex上支付25%,而不是比特币贷款提供的最低利率。2022年11月,当领先的衍生品交易所FTX及其做市商Alameda Research破产时,这一成本大幅增加。 只要比特币保证金市场仍然极度不平衡,交易员就应该继续监控数据以寻找额外的压力迹象。目前没有发出危险信号,但Bitfinex比特币/美元多头的规模,即25亿美元头寸应该引起关注。 在加密行业你想抓住下一波牛市机会你得有一个优质圈子,大家就能抱团取暖,保持洞察力。如果只是你一个人,四顾茫然,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想在这个行业里面坚持下来其实是很难的。想抱团取暖,或者有疑惑的,欢迎加入!公众号:王哥爱吃香菜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赞关注哦,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6
币安赵长鹏先生确认出席 2023香港Web3嘉年华并发表主旨演讲
go
lg
...
具全球影响力的演讲嘉宾,包括行业领袖、
风险投资
机构、金融机构主管等,以及超过百家热门 Web3专案、社区及媒体现场参展。 此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先生,大紫荆勋贤,GBS,MH,JP已确认出席2023香港 Web3 嘉年华的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023香港Web3嘉年华将与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共同主办的“香港国际创科展(InnoEX)” 同期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并与其他活动共同组成“创新与科技商业周(BITWEEK)”。 Web3.0应用展示日启动全球招募“Web3.0应用展示日(Web3.0 Demo Day)”分会场活动,将于4月14-15日香港Web3嘉年华活动期间举行。作为2023香港Web3嘉年华的重要活动之一,Web3.0 Demo Day将聚焦Web3应用生态,在全球范围内招募50支优秀团队进行项目演示,向全球顶尖风投资本、投资机构及 Web3 参与者展示Web3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有兴趣参与的 Web3 项目团队,即日起至3月12日,即可报名参与Web3.0 Demo Day,获取世界级舞台展示机会。 媒体查询,请联系: 李泽林 Jason Li HashKey Group 市场及客户策略经理jason.li@hashkey.com 合作申請: 媒体及商务合作| 演讲嘉宾 | 內容共建伙伴 关于HashKey Group HashKey Group 是一家亚洲端到端数字资产金融服务集团。集团在数字资产领域提供了完善的生态系统,涵盖交易、托管、资本投资、技术和Web3 基础设施等各方面。HashKey Group的资深管理团队曾任职于业界领先的银行、监管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拥有数十年的投资和交易经验,以及强大的业务执行力,专业知识和深入的市场洞察力。 HashKey Group发掘高潜力的投资机会,在具有高合规性标准的监管框架内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HashKey Group在香港、新加坡和日本开展业务,并与金融科技企业、知名学术机构和行业协会已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如欲获取更多信息,请浏览 https://www.hashkey.com/ 关于万向区块链实验室 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是中国较早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非盈利性前沿研究机构,由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出资成立。由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担任首席科学家。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聚集了领域内的专家就技术研发、商业应用、产业战略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为创业者提供指引,为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促进区块链技术服务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6
Lif3 | Felix | Tomb 生态宇宙半月谈(2.16—3.5)
go
lg
...
一个必须参加的活动。与行业内的开发者、
风险投资人
、协议、社区和创新者一起,enjoyLif3很高兴能加入这个行列,成为本周必参加的活动之一。 3月2日,下午5-10点 Mirus Gallery 1144 Broadway, Denver, CO 80203 我们期待着用食物、饮料、礼品、现场音乐和好心情来招待你。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6
【预见2023】五矿信托策略分析师何婉婷:经济活力加速释放,固收配置做好三应对,权益把握周期复苏和成长洼地
go
lg
...
,导致利率或处于长期下行通道 ·低
风险投资者
,短期标债类配置中票息策略优先;高风险偏好者应把握大类资产轮动,国内资产配置采取“先权益、后商品”的策略;美国市场建议先债券后权益 ·美联储缩表对离岸美元流动性抽离效果明显,致使全球流动性受到局部性、阶段性冲击 以下为对话全文: 高景气度向中间制造国家靠拢,俄乌危机之后全球分工、供应链、成本格局重构,可能加剧结构性债务风险。 金融界:您认为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的全球经济? 何婉婷: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美联储加息尾声、欧元区进入高速加息阶段,全球融资成本的收紧可能加剧结构性债务风险。全球经济景气度分布的结构上会呈现以下特征: 1. 全球景气度向中游回归 2022年全球经济景气度向上游和下游聚拢,背后分别由高企的商品价格和美国巨大的财政补贴支撑。2022年景气度低点分布在“上游的下游”国家当中,最具代表的是直接承担上游高成本的欧元区和受扰于疫情的中国。2023年,随着商品价格的回落、美国加息效果逐步显现,上下游景气度将会逐步向中间制造国家靠拢,这也是我们年度策略“冰冻逐消,中江起帆”命名的来源。 2. 全球供应链重构提速 2022年的俄乌冲突延缓了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进程,而自2022年4季度天然气价格回落之后,这种重构加速重启——美国对欧盟进口大幅增加,同时对华进口大幅降低,欧美之间FDI投资快速增长。而中国出口结构也更加分散,美国在中国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下降到2022年末的16%,东盟、美国、欧盟在中国出口结构中各有一席之地。 俄乌危机之后全球成本格局重构带来的影响会在2023年集中显现,欧美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加紧密的联系,倒逼中国从水平分工走向垂直一体化,欧洲各国政府和美国都在不断加强其自身的军事能力和网络防御,并谋求在半导体和新能源两大方面建立新的以发达国家为主轴的供应链,这推动了欧美之间的互相投资。 经济转型、增速换挡以及经济的去地产化是大势所趋,两者相辅相成,顺应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的变化要求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何婉婷:从外部看,全球局势越发复杂,大国博弈越发激烈。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两党之间缺乏中间地带,内政推行受阻,执政党将内部矛盾向外转移。美国不断加强亚太战略,西方国家空前团结之下经济和地缘上的摩擦可能更加频繁。 1. 从内部看,有两件事情值得关注,一是经济转型、增速换挡,二是经济的去地产化,这两件事相辅相成,也顺应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结构的变化,其中挑战重重。 首先,人口迈入负增长年代,接受更低的经济增速是尊重经济规律的表现,近60年,有13个经济体均经历了经济中枢下移,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以日本、韩国为例,日本在1970年代初期完成增速换挡,1955-1973年,日本实现了年均8.8%的经济高速增长,1974-1991年,日本经济步入中速增长期,年均增速降至4.1%。韩国在1990年代中期完成增速换挡。1961-1996年,韩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9.4%,1997年至2010年韩国经济增速下台阶,年均增速降至4.7%。 第二, 面对房地产的风险,相较美国的快速去杠杆模式,中国模式更接近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中国地产风险远低于当时的日本,但其缓慢去杠杆的经验值得借鉴。通过政府、企业、居民共同承担的方式去杠杆,有助于整个实体与金融的稳定,但在短期一定程度会压制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这将对经济与市场带来显著影响。 2023年居民、企业的风险偏好呈循序渐进的修复,经济将走出回补性复苏,预计全年增速在5%左右 金融界: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的中国经济,以及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何婉婷:2023年中国经济会走出回补性的修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内需”极为重视,稳增长在语义上明显强化。也要注意的是,我国医疗、福利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超额储蓄来源具备防御性、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有限、地产尾部风险缓慢有序出清,这导致居民、企业的风险偏好修复是循序渐进的。外部环境上面临着发达国家需求放缓和欧美供应链重构的双重压力,出口存在下行压力。因此2023年经济增速不会跳跃式增长,而是向潜在增速回归,预计增速在5%左右。从节奏上看,二季度、四季度是同比增速的高点。 场景消费出现小幅的“报复性”回补,全年消费增速可达6%-10%;基建投资发力托底经济,预计增长超过5%;制造业在以“安全”主线的强链补链驱动下,有望保持接近两位数增速 金融界:2023,经济的增长点在哪里? 何婉婷:集中体现在消费、制造业、基建投资。 消费方面,我们预计场景消费会出现小幅的“报复性”回补。全年消费增速可能达到6%-10%。2月末,10大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地铁客运量已经回升到疫情前水平。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回补性浅层修复能够进展得相对充分,而深层次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则需要时间。当下由于居民资产负债表结构性收缩,超额储蓄的构成中主要是投资的回撤而非收入的增长,这部分超额储蓄具有防御性,且主要来源于中高收入人群,对依赖广谱大众收入增加的必选消费拉动有限,且难以完全释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也是在针对超额储蓄有释放的方向发力。 基建投资对经济在2023年预计依然可观。基建投资有意愿、有项目、有资金以及承接部分2022年实物工作量,预计增长超过5%。意愿方面,稳增长、稳就业有需求,建筑业对就业的吸纳在非政府部门中仅次于制造业;项目方面,基建领域仍有补短板空间,各地已积极推进项目储备工作;资金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已提前下达,预计2023年财政发债与支出进度将靠前发力,货币政策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助力基建投资;实物工作量方面,2022年新开工项目较多,2023年继续施工,工作量将有保障。 制造业增速有望保持接近两位数增速。2022年制造业高增速主要受出口驱动,2023年主要驱动因素预计来自以“安全”为主线的强链补链。另外工业企业中下游利润受上游挤压的情况有望改善,可能助力中下游制造业投资。最后欧洲能源危机,部分高耗能产业转移至中国,也会增加制造业投资。 2023年财政政策基调维持积极、延续宽松,货币政策整体稳健,超额刺激相对有限,未来,财政、货币、产业政策边界逐步模糊,政策更能直击经济痛点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 何婉婷:房地产对经济贡献降低之后、新的可比量级经济增长点出现之前,需要政府带来增量需求,我们认为2023年财政政策需要延续宽松。财政部陆续表态“加力提效”,这与之前的“提质增效”是有区别的。“加力”放在前面意味着2023年财政基调依然是积极的。我们认为这种安排是合理且有必要的。2023年财政有必要有能力维持积极,必要性在于,我们研究了其他国家放开后消费复苏的经验,发现人口结构偏老龄化的经济体,疫后消费的修复动能较弱,需要财政政策配合,尤其是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可能性在于,2022年税收延缓入库、2023年收入端的改善使得整体财政压力小于2022年。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2023年中央将担起加杠杆的任务,预计赤字率目标接近3.2%。2023年项目开工将明显提速,兼顾就业目标和提升直接收入的“以工代赈”在预算中的占比将显著提升。未来值得关注的是,财政、货币、产业政策边界逐步模糊,政策更能直击痛点。 超额的货币政策在2023年的必要性降低,货币政策更多的是与财政政策进行配合。我们认为货币政策需要着重关注几个问题:(1)如何匹配存量房贷和现有新房房贷利差不断扩大的问题;(2)经济重启后服务通胀可能与食品通胀共振,叠加全球禽流感高发阶段,如何满足经济合理增长需求的同时将物价控制在温和通胀水平至关重要。 总体来看,2023货币政策依然是“总量要够,结构要准”,因此货币整体稳健,超额刺激相对有限。 中国的股、美国的债成为2023年值得关注的领域,年末商品策略的左侧布局机会值得期待。 金融界: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何婉婷:新周期之下,中国的股、美国的债值得关注。 当下境内经济周期预计逐步从衰退走向事实性复苏、库存周期从主动去库存迈入被动去库存;境外美国经济周期落后中国一个身位,从滞胀向衰退验证,同步处在去库存周期。这意味着中国的股、美国的债成为2023年值得关注的领域。而下半年如若美联储开启降息、中国经济事实性修复确认,商品的机会同样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无序化明显提升。虽然说2022年A股系统性熊市,但2022年市场整体是“有序”下跌,宏观和物价上的线索十分清晰。而2023年可能会出现结构性“无序”化。表现在预期到现实验证的过程中市场走势不断反复。境内外的核心焦点是“两个验证”——境内验证能否复苏,境外验证能否衰退;除了验证总量,还得验证结构。事实性验证之前,股债来回震荡、股市风格轮动将明显加剧。 多城市迈入3.8%利率时代,预计2023年地产销售数据会在低基数下呈“宽U型”复苏,全年实现5%左右的累计同比增长 金融界: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2023年楼市能找回信心吗? 何婉婷:2月开始,全国二手房成交面积出现明显回温,30大中城市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开始逐步向回正试探。其中,北京、成都等城市今年的二手房累计成交面积甚至超过了2021年同期水平。而随着全国多个城市迈入3.8%利率时代,未来对新房销售的积极影响可能逐步显现。我们预计2023年地产销售数据会在低基数下呈“宽U型”复苏,2023年全年实现5%左右的累计同比增长。 但这中间也要正视,在疫情冲击后 “疤痕效应”之下,二手房向新房销量的传导路径被延长。根据美、日的经验,房地产去杠杆之后楼市信心的快速修复需要依赖:(1)快刀斩乱麻的风险出清,有效的破产清算流程;(2)持续的货币宽松刺激和监管松绑;(3)经济周期回温下居民收入的事实性改善。目前看来,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重要性不断上提,“房住不炒”底线思维仍在,货币政策相对节制,楼市信心的根本修复是循序渐进的。 居民资产负债表扩张动能有限,信贷季节性波动加大,全年利率债或波动走弱,投资策略上建议降久期、降杠杆 金融界:请您对2023年的利率债走势进行展望 何婉婷:全年来看我们预计利率债或波动走弱。从长周期来看,复苏的方向是确定的, 不确定的是斜率和路径。在居民收入事实性改善之前,居民资产负债表扩张的动能有限,这会使得信贷的季节性波动加大。利率在上行过程中或有反复。整体利率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的格局。此外,通胀超预期或掣肘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全年货币政策基调可能会相对稳健。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债市牛尾转震荡走弱市,投资策略上建议降久期、降杠杆,票息策略为主,可抓住波段交易机会。 在业绩和渗透率驱动下,TMT为代表的科技赛道有望成为全年投资主线 金融界:2023年有哪些热门赛道? 何婉婷:首先,赛道这个词,我们认为背后需要对应“有业绩”“有热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以TMT为代表的科技赛道可能成为2023年的赛道行业。首先,从业绩预估来看,2023年TMT或出现底部反转。其中半导体3年的库存周期预计在2023年中见底,后续开启新一轮周期,而市场会领先启动。其次,TMT下计算机、电子、传媒、通讯融合了AIGC、半导体国产自主化、国企估值、信创等热点。再次,科技赛道行情可能以内部轮动的方式启动。从2022年下半年的信创到2023年一季度的AIGC,每个阶段主线不同,但大方向依然以业绩和渗透率驱动为导向。 未来货币的供给端稳定,需求端受居民主动缩表、高杠杆企业融资需求降低影响开始收缩,资金长期进入供大于求的格局当中,“宽货币、不那么宽的信用”成为新时代的组合,这意味着利率或处于长期下行通道。 未来货币供给端稳定,需求端受居民主动缩表、高杠杆企业融资需求降低而收缩,资金长期进入供大于求的格局,导致利率或处于长期下行通道 金融界:未来长期,您认为我国投资环境会发生哪些根本性逻辑变化? 何婉婷:在经济复苏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市场的一些“结构性”不和谐:2023年1月信贷爆量,但基本由企业信贷构成;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存款增速显著高于贷款;2022年全年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速高于社融增速,信用变得越来越难“宽”,资产荒开始普遍存在。 中观的地产行业的问题,往上映射到了宏观层次的货币信用派生逻辑的变化,向下导致微观层面的居民资产负债表收缩。 根据美国和日本房地产去杠杆后的经验,在居民和企业主动缩表之后,政府承担扩表角色,财政成为重要角色,而财政的发力离不开货币政策的配合。这将带来根本变局:中国货币创造和派生的主导模式改写。2008年以后我国的“宽信用主导模式”出现向下拐点。未来财政存款引导货币的供给端依然稳定,但需求端由于居民主动缩表、高杠杆企业融资需求降低,开始收缩。资金长期进入供大于求的格局当中,“宽货币、不那么宽的信用”成为新时代的组合,这意味着利率或处于长期下行通道。 低
风险投资者
,短期标债类配置中票息策略优先;高风险偏好者应把握大类资产轮动,国内资产配置采取“先权益、后商品”的策略;美国市场建议先债券后权益 金融界:对此,您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给出的建议是什么? 何婉婷:1.对于低
风险投资者
,2023年经济复苏主逻辑之下存在利率波动风险,标债类配置中票息策略优先。但从长期来看,利率处于下行区间,固收投资要做好三个应对: 固收投资面临新的取舍。固收配置中存在不可能三角——“低波动、安全性、高票息”。长期下行的利率+更加频发的尾部风险,这个组合使得配置中的三角倾斜发生变化。过往投资者不能接受波动,通过相信刚兑模式牺牲安全性;而新时代,高票息在摊薄,安全性难以牺牲,未来只能接受波动,获取资本利得。 固收投资中要算通胀账。过往我们面对的是“隐性”通胀,它反馈在不计入CPI的资产当中,未来我们面临的是“显性”通胀。当房地产信仰消失后,资金从不计入通胀的资产(楼市),外溢到其他要素、商品当中。中国的要素价格市场化启动,过往十年控制要素价格、向全球输出通缩的模式被改写。未来中期全球通胀中枢或提升,资产配置要算上通胀账,加入扛通胀资产。 城投投资中流动性额外重要。居民缩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政府扩表,政府信用投资中的过度恐慌和盲目信仰均不可取。未来是政府新增债务累积与存量债务化解的赛跑,是有效债务逐步替代无效债务的赛跑,是财政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接力赛跑。政府信用投资没有固定解,关注流动性、保留灵活性变得额外重要。 2.对于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轮动下的大类资产轮动。由于中国在全球生产分工处在中游偏上的位置,使得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周期性显著强于美国等消费国家。这对于我国投资者资产配置就提出了新要求——节奏也很重要。本轮经济事实性复苏验证之前,股债均衡配置;验证后,权益优于债;补库存中段、美联储降息之后,商品配置价值提升。因而2023年全年来看,投资者在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基础上可以采取“先权益、后商品”的策略。同时,2023年海外市场配置机会较为突出,美国市场方面,我们建议先债券后权益的思路。 美联储缩表对离岸美元流动性抽离效果明显,致使全球流动性受到局部性、阶段性冲击 金融界: 2023年,有哪些被忽视的风险? 何婉婷:我们认为,市场对加息的预期比较充分,但是对缩表的影响计入不足。缩表的过程是回收带有乘数的货币,对离岸美元流动性抽离效果显著。2018年美联储结束降息之后,美元直到2019年缩表结束才触顶回落。2023年美国结束加息后,高利率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并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将资产负债表降至5.9万亿美元(当下8.4万亿)。美元中期仍有维持在高位的动能,这会导致全球局部性、阶段性的流动性冲击。(例如,2022年9月以来美元指数大幅回落,但美元兑港币汇率多次落入弱方保证,金管局结余创下近几年新低。)
lg
...
金融界
2023-03-06
10分钟了解IMX
go
lg
...
le Ventures 基金将与一系列
风险投资
基金和生态系统伙伴进行合作,包括 Animoca Brands 、BITKRAFT Ventures、GameStop、Arrington Capital、King River Capital、AirTree 和 Double Peak。Immutable Ventures 将致力于发展数字生态系统的 NFT 和游戏项目,根据 Immutable Ventures 网站披露信息,该基金的平均投资规模约为 10 万至 50 万美元。 2022 年 7 月,Immutable X 宣布任命 Aviral Avasthi 为营销高级副总裁,他曾在 Polygon、Uber、Tinder 等知名 Web2 和 Web3 公司工作,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也作为顾问、天使投资人等身份与多个项目。凭借在络 Polygon 获得的经验,Aviral 将负责 Immutable X 的营销和传播策略工作。 Immutable Dapp 生态系统 2022 年 2 月,GameStop 宣布将在以太坊上建立其首个 NFT 市场,Immutable X 被选中成为其合作伙伴,旨在作为以太坊 Layer 2 协议市场将游戏 NFT 项目带给 GameStop 用户,为玩家创造参与机会并引入更多流动性。 Immutable X 将其全球 NFT 订单簿整合到 GameStop NFT 市场并把现有和未来的项目引入 GameStop,比如:Gods Unchained、Guild of Guardians、Ember Sword、Illuvium 等。事实上,Immutable X 已经拥有强大的游戏和 NFT 市场生态阵容,值得关注的项目包括: 1、Illuvium – 一款基于 Unreal Engine 5 构建的开放世界冒险类 RPG 游戏,这款游戏采用了4D 全息着色方法,有望跻身头部 AAA 区块链游戏行列。 2、Gods Unchained – 一款战术纸牌 P2E 游戏,目前处于测试阶段,但已经获得了 450,000 名注册玩家。 3、Guild of Guardians – 一款角色扮演类区块链手游。 4、EmberSword – 一款具有 PvP 和 PvE 玩家体验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自从迁移到 Immutable X 后就广受玩家欢迎,用户数量在 6 月份加密熊市期间增长了 1,292%。 5、PlanetQuest – 一款科幻奇幻探索游戏。 6、Wagmi – 一款科幻塔防游戏。 7、VeVe Marketplace – 已完成与 Immutable X 集成。 总结 Immutable X 上独特的游戏和 NFT Dapp 生态系统发展令人兴奋,其发展旅程似乎才刚刚开始,就目前而言,Immutable X 已经做好了与其他对手“竞争”的准备。 Stakeware Zksync 目前的evm已经处于要上线的阶段 九月份上线代币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6
罕见一幕!币安曝“曾求聘美证监会主席” 担任顾问指导“免受美国监管设立实体”
go
lg
...
。该报看到的币安高管消息显示,时任币安
风险投资
部门负责人Ella Zhang和币安投资的公司Koi Trading联合创始人Harry Zhou于2018年10月与根斯勒会面。 在根斯勒拒绝顾问职位后,Zhou在谈话中强调:“我观察到,尽管根斯勒拒绝担任顾问,但他在分享许可策略方面很慷慨。” 据当时的币安员工称,如果民主党赢得2020年大选,根斯勒将可能回到监管机构的席位。第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在东京举行,根斯勒与作为币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赵长鹏会面。而在2021年4月,根斯勒成为美国证监会主席。 据该报报道,根斯勒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曾被多家私营公司接洽担任顾问,但他拒绝了所有提议。 该报告强调了币安与其美国分公司Binance.US之间的关系。由于担心监管审查,该交易所的高管多年前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包括设立一个美国实体来吸引执法和监管调查,从而使币安免受监管监督。 在题为“将币安与美国执法部门隔离开来”的演讲中,员工建议币安应该与美国部门建立“纯合同”关系,将其定位为单独的业务。 币安发言人解释道:“当Binance.US交易所成立时,与Binance.com技术团队达成协议,建立技术基础设施,并为新的美国监管交易所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持。这是一项支持其他交易所的白标服务,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这两个组织的成员之间存在这些旧的通信。” 该加密货币交易所还指出,Binance和Binance.US拥有相同的最终受益所有人,这一事实从一开始就为公众所知。“然而,Binance.US最近进行了一轮融资,而Binance.com还没有。” 币安进一步注意到它没有任何美国客户,而且这些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该交易所还承认在其扩张过程中采取了先前的“失误”。 声明称:“在以如此快的速度增长的同时,我们犯了一些最初的错误,现在已经得到纠正。在过去两年对合规人才、流程和技术进行了大量投资之后,我们今天在合规方面已是一家截然不同的公司。” 据报道,币安正准备面临罚款和处罚,以了结美国未决的监管和执法调查。币安首席战略官Patrick Hillmann表示,该公司一直在与监管机构合作,以解决过去的合规问题。据该公司称,合规和调查人员去年增加500%。#NFT与加密货币#
lg
...
小萧
2023-03-06
上一页
1
•••
284
285
286
287
288
•••
34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周评:AI大屠杀!全球风险资产几乎崩溃,美国政府停摆创史上最长 美联储“摸黑前行”
lg
...
中国最新数据很意外!10月CPI超预期重回增长,PPI连续三年处于负值
lg
...
金市展望:美国停摆创史上最长记录!4000大关成黄金心理防线,关键变量是TA
lg
...
下周展望:政府停摆让市场愈发焦虑!美国经济数据仍“断档”,中欧都有大事
lg
...
美联储数据迷雾加剧!两份非农已推迟,劳工局恐完全放弃发布10月CPI?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8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4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