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腾讯、京东更易受到美国关税影响!下周这些财报值得关注
go
lg
...
预计增长 36%,为自 1997 年
IPO
以来最大增幅。 周五:无重要财报。
lg
...
风起
08-08 14:53
世纪数码闯关北交所,专注数码喷印设备,核心部件高度依赖进口
go
lg
...
变现净值大幅下降,面临跌价风险。 本次
IPO
,世纪数码拟募资4.19亿元,用于年产10000台智能化高端数码打印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高端数码喷印设备研发及智能化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基本情况,图片来源发行公告
lg
...
格隆汇
08-08 14:30
酉立智能今天上市,股价涨超248%,超7成营收来自海外
go
lg
...
率下降,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本次
IPO
,酉立智能拟募资约2.70亿元,主要用于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建设、智能化改造及扩建和补充流动资金。 募集资金具体用途和使用安排,图片来源招股书
lg
...
格隆汇
08-08 13:49
泰诺麦博冲击
IPO
,“科五”标准重启后首家,面临血制品的竞争
go
lg
...
近期,创新药
IPO
如火如荼! 格隆汇获悉,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诺麦博”)于7月31日向上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采用第五套标准寻求科创板上市,由华泰联合证券担任保荐人。 这也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以来,首家受理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昨天,来自广州的创新药企业必贝特在过会2年多之后,终于成功拿到了
IPO
注册路条。 而此前的7月,禾元生物和北芯生命先后过会,均是采用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这一系列事件,被业内解读为“又一个属于创新药行业的
IPO
窗口期正式开始”。 01 创始人是美国国籍,高瓴、康哲药业参投 泰诺麦博成立于2015年12月,由HUA XIN LIAO和郑伟宏联合创办,公司2023年6月完成股改,总部位于珠海市金湾区。 目前,公司无控股股东,HUA XIN LIAO和郑伟宏为共同实际控制人,二人合计控制泰诺麦博33.1%的股权。 1953年出生的HUA XIN LIAO是美国国籍,在公司任董事长。他毕业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他曾任美国杜克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回国后曾任暨南大学特聘教授、教授。 郑伟宏出生于1973年10月,中国国籍,毕业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目前在公司任副董事长、总经理。此前他曾在浙江医药担任销售经理,在北京诚远信康医药任销售代表,后又在多家医药公司任职。 泰诺麦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轮融资,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倚锋投资、高瓴、康哲药业等。 在2025年3月的增资中,泰诺麦博的投后估值约52.73亿元。2025年6月,公司的老股东完成了一轮股权转让,估值约38亿元。 招股书称,公司符合并适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款中第(五)项所规定的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2025年6月18日,泰诺麦博的实际控制人与全体股东共同签署了《关于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之实际控制人回购协议》,其中约定:如果发行人提交首次公上市申请后撤回上市申请,或者上市申请终止等种种情况,那么实际控制人将面临对相关股东回购的义务。 02 专注于血液制品替代疗法,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已上市 泰诺麦博是一家面向全球市场、致力于血液制品替代疗法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公司正在开发8款抗体药物及候选抗体药物: 全球同类首创的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已获批上市; TNM001(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抗)正在进行临床III期试验; 2款候选药物TNM009(抗神经生长因子NGF单抗)及TNM005(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单抗)已完成临床I期试验; 1款候选药物TNM006(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单抗)已获批IND; 以及3款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前阶段。 候选药物的管线图,来源:招股书 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新替妥,TNM002,已获批上市) 公司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已于2025年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由泰诺麦博自主开发,是全球首款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抗药物,通过靶向破伤风毒素达到中和毒素预防发病的效果,用于外伤暴露后破伤风的紧急预防。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于2022年3月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名单,为抗感染领域首个被认定为突破性治疗药物的国产创新生物药,并于2022年8月被FDA纳入快速通道(FastTrack)资格、于2023年12月被CDE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皮肤或粘膜破口侵入人体后,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侵袭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而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 破伤风患者一旦病发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因此提前预防非常重要;破伤风的预防方法包括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创伤处理等。 其中,主动免疫是指将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TTCV)接种于人体,使机体自主产生抗体和记忆性免疫细胞的一种免疫方式。 而被动免疫,指将与破伤风毒素发生中和作用的生物制品直接注射入机体进行免疫。被动免疫预防方式无需依附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起效快。 在泰诺麦博的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问世之前,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可分为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以及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这些均为血液制品。 各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对比,来源:招股书 据招股书,目前血液制品尚存在传播未知或已知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过敏反应等风险,同时血液制品产量有限。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可以有效克服上述血液制品的缺陷,因此有望作为迭代性产品。 不过,上述竞品在临床已应用多年,市场教育相对成熟、具有较高的临床知晓率,且价格相较于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价格偏低,因此迭代也并非易事。 一个全新的治疗机制,需要依赖于公司的商业推广,来提升医生及患者群体的产品认知。 如果后续公司未展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或者推广过程中无法获得广泛的医生、患者的认同,那么将导致产品市场渗透率提升缓慢,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取得有利地位。 此外,境内外上市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多达20款左右,传统产品的竞争压力不小。 且在研的被动免疫单抗产品中,智翔金泰的GR2001已经申报上市,还有百克生物、科兴中维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公司有产品在研,不久后将可能对泰诺麦博形成冲击。 在研的被动免疫单抗产品,来源:招股书 TNM001注射液 另一款核心产品TNM001注射液是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抗,用于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预防,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全人源单抗药物,通过靶向呼吸道合胞病毒Pre-F蛋白进行免疫。 目前,TNM001正在进行国内III期临床试验,将可能成为我国首款适用于健康及高危婴幼儿的预防用长效抗RSV单抗药物。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RSV感染预防药物存在严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经临床前及临床数据验证,TNM001具有良好的RSV感染预防有效性和安全性。 当然,这款产品也面临已上市药物和在研药物的竞争。全球范围已上市竞品包括阿斯利康制药的帕利珠单抗、阿斯利康制药和赛诺菲制药联合开发的尼塞韦单抗、默沙东制药的Clesrovimab以及辉瑞的妊娠女性RSV疫苗Abrysvo(RSV-preF)。 此外,在研药物中还面临中国位于临床III期的瑞阳(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RB0026等潜在竞品的竞争。 03 三年多亏损超15亿元,计划募资15亿元 泰诺麦博目前仅有一款产品实现商业化,短期内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 2022年及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暂未上市销售,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均为向百克生物的专利技术转让收入。2022年的收入为433.98万元,2024年的收入为1505.59万元,2023年无收入。 2025年1-3月,随着公司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在2025年2月成功获批上市,公司于2025年3月开始销售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并实现药品销售收入16.93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亏损,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1-3月(报告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9亿元、-4.46亿元、-5.15亿元和-1.77亿元,报告期内累计亏损15.67亿元。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高达10.24亿元,公司持续亏损主要在于创新型生物药的开发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资金投入大。 作为一家研发阶段的创新药公司,研发开支是公司成本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23亿元、3.93亿元、4.25亿元、1.34亿元,2022年至202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4.80%。 此外,公司此次上市计划募资15亿元,新药研发项目、抗体生产基地扩建项目,还有3.4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总体而言,泰诺麦博目前的主要产品斯泰度塔单抗已经上市,致力于迭代传统的血液制品,但是这并非易事;未来,公司能否顺利进行商业化推广,应对潜在的竞争,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lg
...
格隆汇
08-08 13:49
歌尔微电子港股
IPO
:收入较大依赖前五大客户
go
lg
...
投资、荣成城建、深圳领汇等。 此次港股
IPO
,歌尔微电子募集资金将用于丰富和完善公司的解决方案组合;持续迭代UniSense平台,重点提升其在各种智能终端和应用中的能力;推进公司与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合作;战略性投资及/或收购;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文章序列号:1953385875744362496/PLH)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lg
...
面包财经
08-08 13:38
换手率居首!军工含量最高的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昨日“吸金”超2200万元,居同类第一,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go
lg
...
展,以蓝箭航天为代表的民营火箭企业开始
IPO
辅导,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东方财富证券指出,发射端方面,中国出台《关于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门槛,倒逼低质企业出清,订单与资本向头部集中,配套体系加速向军工级升级。应用端方面,《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5G卫星无线电接口技术规范》等政策出台,叠加准入流程松绑,打通“卫星-终端-服务”闭环,为手机直连等场景规模化落地扫清障碍。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借助ETF产品是高效参与军工领域投资的重要途径。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紧密跟踪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高度聚焦战机和卫星产业链等航空航天核心发展方向,样本公司与低空经济、大飞机、卫星互联网等热门主题高度契合,成分股深度参与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受益于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 亮点一:“含军工量”第一 跟踪指数98.2%的成分股属于申万一级国防军工行业,“含军量”远超军工龙头、中证国防、中证军工等传统军工宽基指数。 亮点二:“无人机含量”第一 跟踪指数成分股中,航天彩虹、中无人机、洪都航空、北方导航、华力创通等均深度参与无人机,是全市场无人机含量最高的指数。 亮点三:“含航量”第一 跟踪指数精准覆盖了空天产业链。其中,航空装备、航天装备、航海装备的权重合计超过69%,是全市场“含航量”最高的军工指数。 亮点四:“军工+科技”,聚焦空天力量 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成分股科技属性更强,估值逻辑更清晰,更贴合军工向航空航天高端化发展的趋势。从近1年业绩表现看,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收益率,跑赢传统军工指数,收益表现更高。 亮点五:营收增速预期更高 从wind预测的2025年营收增速看,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2025年预期营收增速,预期超过传统军工指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7.17)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8-08 11:29
本周第三次新高!卫星产业ETF(159218)逆势拉升
go
lg
...
展,以蓝箭航天为代表的民营火箭企业开始
IPO
辅导,我国卫星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卫星产业ETF(159218)跟踪的卫星产业指数,覆盖卫星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相比于同类指数,风险收益表现亮眼,近一年收益超45%。 作为是全市场唯一跟踪卫星产业指数的标的,卫星产业ETF(159218)涵盖了国防军工(54%),计算机(15.1%)、电子(12.2%)、通信(11.9%)等高科技高潜力行业,助力投资者把握军工板块与新质生产力投资双新机。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lg
...
金融界
08-08 10:27
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首届机器人消费节同日召开,个人最高可补贴1500元!机器人ETF基金(159213)跌近1%,GPT-5重磅发布,机器人板块多催化
go
lg
...
今年已有10余家机器人企业在港交所递交
IPO
招股书,资本热度持续升温。此外,宇树科技也正处于辅导上市阶段。众多机器人企业的上市行动,有助于为行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与市场拓展。 【行情端:主题性投资特征明显,后续多事件催化值得期待】 当前机器人产业端创新突破,资本市场端热情高涨,产业成长空间可期!那么,机器人板块将如何演绎呢? 中信建投认为,复盘过往,事件催化与海内外产业共振驱动,机器人板块行业主题性投资明显。 (来源于中信建投20250704《人形机器人:落地是硬道理,重视应用场景落地和精密传感器》) 短期来看,当前板块前期回调较多+国内外机器人产业链涌现积极变化,人形机器人板块情绪回暖。除了上述提到的企业
IPO
进展、世界机器人大会外,政策也大力加码,7月31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审议通过,支持AI在经济社会领域加速落地,强化开源生态、算力供给、产品开放等支持,有望利好机器人场景化落地。8月6日,《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布,目标到2027年,上海市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往后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智元机器人8月21日召开首届合作伙伴大会等多项重磅活动均有望为板块带来持续催化。 长期来看,机器人板块处于早期实验阶段,类似2014-2015年的新能源车。当时新能源车在国家补贴推动下,大巴车在上海等城市运营,开始有商业场景落地;如今机器人板块也类似。政策上,高层明文指导,地方产业基金也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率先发放消费补贴,预期各地有望跟进补贴政策,从技术端到消费端,政策全链条支持机器人发展。未来随着“大脑”芯片与算法优化,机器人落地案例、场景将更加丰富,板块长期成长空间可期。 全球科技巨头/新秀全面下场布局人形机器人,行业量产奇点已至!全面拥抱人形机器人大时代,认准机器人ETF基金(159213),联接基金(A:024768,C:024769)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该指数结构与产业链环节高度契合,包括但不限于上游硬件部分的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技床、磨床、设备等;中游系统集成的软件算法、系统研发、装配、控制系统等;下游应用层的服务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机器人及其产业各环节的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 《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本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 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8-08 10:08
潍柴雷沃赴港
IPO
:市场地位领先,资产负债率超80%
go
lg
...
圳证券交易所官网信息,潍柴雷沃的创业板
IPO
申请于2023年3月23日获得受理,并于同年4月20日进入问询阶段。然而,这一进程在约一年后戛然而止。 2024年4月2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因潍柴雷沃及其保荐人中金公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决定终止其在创业板的发行上市审核。对于此次撤回,其母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潍柴动力”)方面表示,是“基于彼时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为统筹安排潍柴雷沃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 在A股“折戟”后,潍柴雷沃迅速将目光投向了香港资本市场。2025年6月,潍柴雷沃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H股的申请版本。这一动向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A股到H股的路径转换,不仅是上市地点的变更,也反映了公司在当前环境下对资本路径的重新规划。 市场领导者的画像:业务分部与收入构成 潍柴雷沃在其申请文件中将自身定位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业务基于两大核心支柱:成套智能农机装备与智慧农业服务,其市场领导地位有详细的数据支撑。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机装备的销售,其中拖拉机和收获机械是两大核心产品线。根据申请版本,在2022年至2024年三个财年间,拖拉机业务的收入占比从49.8%提升至52.1%,而收获机械的收入占比则从45.5%下降至40.8%,这表明拖拉机业务的支柱地位愈发稳固。 尽管市场地位领先,但公司的生产运营数据显示出一些结构性挑战。拖拉机工厂在报告期内维持了较高的产能利用率,2023年甚至达到了121.1%的超负荷水平,2024年回落至102.9%。 然而,两大收获机械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则呈现波动或下降趋势。轮式谷物收获机械工厂的利用率从2022年的97.2%下降至2024年的81.6%,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工厂的利用率从2022年的72.6%下降至2023年的55.3%,2024年回升至67.5%。 公司在申请文件中解释称,利用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新颁布的国家排放标准政策增加了用户的购机成本,导致用户采取观望态度,市场需求低于预期。 这种对政策变化的敏感性,以及不同产品线之间利用率的显著差异,揭示了其市场领导地位背后复杂的运营基本面。一方面是核心产品(拖拉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部分重要产品线(收获机械)面临需求波动和产能利用不足的挑战。 资产负债结构审视:高杠杆率的剖析 对潍柴雷沃财务报表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其“智慧农业”故事背后更为复杂的财务现实。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流质量及盈利能力均呈现出值得关注的特征。 潍柴雷沃的资产负债表在过去三年中持续处于高压状态。根据申报文件,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3.4%、80.44%和80.24%,显著高于行业约45%的常规水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负债结构。在2024年末153.91亿元的总负债中,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高达123.69亿元,占总负债的比例达到80.37% 。这表明公司的负债并非主要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借贷,而是来源于对上游供应商的欠款。这种结构揭示了公司运营模式的一个核心特征:其业务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占用供应链的资金。 现金流之谜 表面上看,潍柴雷沃在2024年取得了38.13亿元人民币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这是一个看似健康的数字。然而,将其与应付账款的变化进行对比,则呈现出不同的图景。 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加了42.44亿元人民币 。这一增量不仅完全覆盖了当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甚至还超出了4.31亿元。这组数据的对比表明,公司当年的正向经营现金流并非来自核心业务的盈利转化,而主要是通过延迟对供应商的付款实现的。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根据申请版本的数据计算,公司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16.0天,上升至2024年的244.4天。 这意味着公司平均需要超过8个月的时间来支付供应商的货款,并且这一周期还在不断拉长。这种运营模式虽然在短期内为公司提供了大量无息的营运资金,但也使其现金流状况高度依赖于供应链的稳定和供应商的持续容忍。 盈利能力存疑 作为行业龙头,潍柴雷沃的盈利能力却并未展现出相应的优势。 根据申报文件,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毛利率分别为12.0%、13.2%和13.2%。在其早前申请A股上市的版本中,曾披露其毛利率在多数年份低于可比公司(如一拖股份、沃得农机)的平均水平。公司对此的解释是,其关键部件的自制率相对较低,原材料主要依赖外部采购,导致整机成本较高 。 低毛利率、高负债和对供应商信用的依赖,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循环。由于自身业务产生的毛利空间有限,公司从经营活动中“造血”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不得不通过延长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来维持日常运营所需的现金流。这种模式又进一步推高了公司的经营性负债和整体资产负债率。 股权结构:潍柴生态系统的一环 潍柴雷沃的股权结构和上市前的资本运作,为理解其
IPO
的深层动机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视角。 潍柴雷沃的股权高度集中。申报材料显示,潍柴动力和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潍柴控股”)分别直接持有公司约61.10%和27.26%的股权。而潍柴控股同时是潍柴动力的控股股东,并由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重工”)全资拥有。因此,潍柴动力、潍柴控股和山东重工合计有权控制公司约88.36%的投票权,形成了绝对控股地位。 这种紧密的股权关系也体现在公司的日常经营中。申报材料显示,公司的最大供应商正是其控股股东山东重工。2022年至2024年,公司向山东重工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3.40亿元、24.24亿元和26.84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总采购金额的比例从10.0%一路上升至19.3%。 这种大规模且不断增长的关联采购,一方面体现了集团内部的产业协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公司的成本和利润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控股股东之间定价策略的影响。 上市前的分红与募资意图 在申请上市之前,潍柴雷沃进行了一系列大额现金分红。文件显示,公司于2022年宣派了总额达9.61亿元人民币的中期及末期股息(中期5.40亿元,末期4.21亿元);于2024年宣派了1.15亿元的末期股息;并于2025年6月6日的董事会会议上,通过了派发总额2.29亿元现金股息的方案 。 特别是在2022年,公司9.61亿元的分红总额,超过了当年归属于母公司拥有人7.68亿元的年度利润 。 与此同时,公司在本次港股
IPO
的申请版本中明确表示,募集资金的部分用途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在其早前的A股
IPO
计划中,也曾计划将50亿元募集资金中的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 在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企、经营性负债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进行超过当年利润的大额分红,随后又计划通过公开募股补充营运资金,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构成了外界审视其
IPO
动机时的关键事实依据。 作为中国农机市场的领导者,潍柴雷沃在智能农业领域拥有显著的市场份额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然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之下,是持续超过80%的高资产负债率、对供应商长达8个月付款周期的现金流依赖,以及低于行业可比公司的盈利能力。 同时,公司在上市前对控股股东进行的大额分红,与其募资补充营运资金的计划,共同构成了本次
IPO
事件中值得关注的核心事实。这些经过验证的数据和事实,共同描绘了潍柴雷沃在迈向资本市场过程中的真实财务与经营图景。 来源:天天在线 文章综合自:凤凰网、新浪财经、企业招股书等
lg
...
金融界
08-07 21:38
丰倍生物冲击
IPO
,专注于地沟油再利用领域,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
go
lg
...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丰倍生物”)的主板
IPO
首发事项,由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保荐人。 丰倍生物专注于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领域,行业符合政策导向。 然而废弃油脂的收集以及下游客户的认知尚存在挑战,同时相关产品的价格受能源行业整体的周期波动影响较大。 01 总部位于江苏苏州,专注于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丰倍生物成立于2014年7月,2022年3月完成股改,注册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平原,本次发行前,平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合计控制公司85.4%的股份。 平原今年49岁,硕士研究生学历,任丰倍生物董事长。他曾在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任业务主任,此后曾在多家国际贸易公司任业务总监。 公司的总经理是李寅,他今年39岁,本科学历。他与平原曾在多家国际贸易公司做过同事;丰倍有限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副总经理、总经理,目前任丰倍生物董事、总经理。 丰倍生物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形成了“废弃油脂—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基材料”的废弃资源再生产业链。 具体业务结构及应用领域,来源:招股书 丰倍生物开展业务所用的原材料主要为废弃油脂。 目前国内大量废弃油脂仍由个人实现回收,主要来源于粮油食品加工企业、油脂化工企业、餐厨处理企业、养殖场、屠宰场、餐馆、酒店等,呈总量丰富、来源广泛、组分复杂、品质差异明显的特点。 公司对废弃油脂中可酯化物(脂肪酸及脂肪酸甘油酯)进行提纯,并针对可酯化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表征,改性合成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用作生物燃料或进一步制备为生物基材料。 由此,丰倍生物的主要产品为生物基材料和生物燃料,此外还有部分油脂化学品。 其中,生物基材料主要为农药助剂、化肥助剂等生物柴油配方产品和工业级混合油; 生物燃料主要为生物柴油; 油脂化学品业务主要产品为DD油、脂肪酸等。 公司部分生物基材料产品举例,来源:招股书 02 2024年净利润下滑,毛利率受“地沟油”回收成本影响较大 在下游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下,近几年丰倍生物的收入有所增长,但是净利润呈波动趋势。 2022年、2023年、2024年(报告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09亿元、17.28亿元、19.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1.3亿元、1.24亿元。 2024年,我国生物燃料出口减少,公司积极应对、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但净利润仍小幅下滑。 2025年1-6月,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4.78亿元,同比增加49.62%,净利润为8506.33万元,同比增加23.51%。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丰倍生物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业务占比在80%左右,是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 其中,2022年至2024年,生物基材料占比由42.2%提升至62.68%;生物燃料的占比由37.33%降至19.01%。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型划分情况,来源:招股书 报告期内,丰倍生物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3.55%、13.95%和11.67%,有所波动。 2024年,公司的毛利率小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1、工业级混合油产品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低;2、生物燃料毛利率有所下滑。 关于丰倍生物产品的毛利率和价格情况,招股书称,公司生物柴油配方产品的价格主要采用成本加成定价,产品价格与原材料采购价格密切相关。 报告期内,公司的生物柴油配方产品的销售单价分别为0.77万元/吨、0.65万元/吨和0.61万元/吨。2023年及2024年,公司原材料及相关产品的购销价格均有所下降,与市场行情保持一致。 前文中提到,丰倍生物的主要原材料是废弃油脂。 废弃油脂的收集工作存在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等特点。目前境内废弃油脂的采购金额占公司原材料采购总额比例较高,是影响主营业务成本的主要因素。 报告期内,丰倍生物来自向个人供应商采购废弃油脂的金额占公司废弃油脂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9.01%、12.03%和6.07%,占比有所下降。 主要原因在于,2023年,公司加大了境外废弃油脂的采购,同时2024年加大了企业类供应商废弃油脂采购规模。 A股上市公司中,卓越新能、嘉澳环保、隆海生物的业务与丰倍生物具有相似性。 与同行业公司相比,丰倍生物的综合毛利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等存在差异,相关政策对毛利率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毛利率对比,来源:招股书 下游应用领域方面,丰倍生物的生物柴油配方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内农化领域,公司与众多农化领域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如丰乐种业(000713.SZ)、久易股份、泸天化(000912.SZ)、四川美丰(000731.SZ)、芭田股份(002170.SZ)等。 生物燃料方面,公司的客户包括托克、嘉能可等全球知名大宗商品交易商,以及嘉吉、壳牌、雪佛龙子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全球知名终端客户。 报告期内,丰倍生物的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39.41%、39.00%和35.39%。 03 生物柴油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丰倍生物的市占率约为4.68% 丰倍生物所处的行业属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C42)”大类下的“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业(C4220)”子类。 这一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有利于降低国家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改善环境等。 产业链情况,来源:招股书 全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是最主要的废弃油脂资源国,2021年,我国年食用油消费量约4255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约20%,排全球食用油消费国第一。 以废弃油脂产生量约占食用油总消费量的30%估算,对应2023年食用油消费预计产生废弃油脂约1100万吨。 由于废弃油脂主要通过个体商贩和餐厨处理企业实现回收,呈现“小散乱”的格局,如何以低廉的价格获取更多的废弃油脂原材料,是中国生物柴油企业所面临的核心难题。 由此,也导致我国生物柴油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根据USDA统计,2024年预计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约48家,名义产能约为352万吨,实际产量约为171万吨,产能利用率约49%。 随着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地沟油”收储运体系建设和监管,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污染环境,废弃油脂回收市场有望规范,生物柴油企业原料供应或将更加稳定。 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生物柴油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前十大(含并列)生物柴油企业产能占比超过50%。 截至2024年末,丰倍生物的现有生物柴油产能10.5万吨,产能规模位居我国生物柴油行业第六。 结合主要资源化产品生物柴油的产量来看,丰倍生物的生物柴油产量为8.01万吨,对应以产量计的公司生物柴油市场占有率约为4.68%。 截至2024年底发行人同行业企业生物柴油产能,来源: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柴油在下游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 由于废弃油脂的处理工序复杂,提高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导致生物柴油价格高于石油基柴油,在国内市场缺乏价格竞争力; 此外,消费者的对生物柴油认知不足,因此生物柴油在我国全面进入成品油领域还需时日。 公司本次发行计划募资7.5亿元,将投资于新建年产30万吨油酸甲酯、1万吨工业级混合油、5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1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副产品生物柴油5万吨、甘油0.82万吨项目。 总体而言,丰倍生物所处的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符合政策导向,然而废弃油脂的收集以及下游客户认知尚存在挑战,同时相关产品的价格受能源行业整体的周期波动影响较大。未来,公司能否优化原材料采购渠道,持续降本增效,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lg
...
格隆汇
08-07 15:58
上一页
1
•••
80
81
82
83
84
•••
98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损失惨重!特朗普20亿美元比特币押注“爆雷”,从“信徒”到“受害者”只用了半年
lg
...
【黄金周评】4000美元关口“激战正酣”!“三美”联动成关键变量,金价或迎突破时刻
lg
...
8000亿美元蒸发!华尔街遭遇”黑暗一周“ “数据密集轰炸期”前市场”摸黑“前行
lg
...
1929的镜像?AI狂潮背后的三大风险:钱太多、杠杆太高、人太贪
lg
...
特朗普政府请求最高法院阻止关于发放食品援助金的裁决,数百万美国儿童面临困境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8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4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