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Driving in Fog” and the Financial Hunger Games
原文作者:@arndxt_xo
原文编译:叮当,Odaily 星球日报
大幅回调与量化宽松(QE)周期相吻合—,当美联储有意延长其持有资产的到期日,以压低长期收益率(这项操作被称为“扭转操作”(Operation Twist)以及 QE2/QE3 )。
鲍威尔的“在雾中驾驶”隐喻,已不再局限于美联储本身,而是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的写照。无论是政策制定者、企业,还是投资者,都在缺乏清晰视野的环境中摸索前行,只能依赖流动性反射与短期激励机制。
新的政策体制呈现出三个特征:能见度有限、信心脆弱、流动性驱动的扭曲。
此次 25 个基点的“风险管理式”降息,将利率区间降至 3.75%–4.00%,与其说是宽松,不如说是“保留选择权”。
由于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的意见,鲍威尔向市场传递了明确信号:“放慢脚步——能见度已经消失”。
由于政府停摆引发的数据空白期,美联储几乎是在“盲开”。鲍威尔对交易员的暗示非常清楚:12 月能否公布利率尚无定论。降息预期迅速回落,短端利率曲线趋平,市场正在消化从“数据驱动”转向“数据缺失”的谨慎。
央行反复的干预措施使投机行为制度化。如今,决定资产表现的不是生产力,而是流动性本身——这种结构导致估值不断膨胀,而实体经济的信贷却在走弱。
讨论进一步扩展至对当下金融体系的清醒审视:被动集中、算法自反、散户期权狂热——
AI 投资浪潮正推动“大科技”进入一种后周期的工业化阶段——当下靠流动性驱动,未来则面临杠杆敏感风险。
企业盈利依然亮眼,但底层逻辑正在转变:曾经的“轻资产现金机器”正在转型为重资本基础设施玩家。
从鲍威尔的谨慎语气到最后的反思,一条清晰主线贯穿始终:权力集中化与信任流失。
政策的每一次救助,几乎都在强化最大的市场参与者,使财富进一步集中、市场完整性持续削弱。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协调操作——从量化紧缩(QT)转向短期国债(Bill)购买——加剧了这种趋势:流动性充裕在金字塔顶端,而普通家庭却被停滞的工资与攀升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
如今最核心的宏观风险已不再是通胀,而是制度疲劳。市场表面依旧繁荣,但对“公平与透明”的信任正在流失——这,才是 2020 年代真正的系统性脆弱所在。
本期涵盖以下内容:
本周宏观事件
上周
下周
比特币热度指标
市场概览
全球经济正从通胀风险向信心风险过渡——未来的稳定性将取决于政策的清晰度,而非流动性。
全球货币政策正步入能见度受限的阶段。在美国,FOMC 将利率下调 25 个基点至 3.75%–4.00%,暴露出内部分歧扩大。鲍威尔暗示未来进一步宽松“并非板上钉钉”。持续的政府停摆使决策者无法获取关键数据,加剧政策误判风险。消费者信心减弱、房地产放缓,意味着市场情绪而非刺激措施,正在左右经济“软着陆”的走向。
在 G10 国家中:加拿大央行完成最后一次降息、欧洲央行维持 2.00% 利率不变、日本央行谨慎暂停。各方共同面对的难题是:在持续的服务业通胀背景下,如何抑制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中国 PMI 再度跌回收缩区间,显示复苏乏力、民间需求低迷、政策疲态显现。
叠加政治风险,美国政府停摆威胁到福利项目的正常运作,并可能延迟关键数据发布,从而削弱财政治理的信心。债券市场已经开始消化收益率下降和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但真正的风险在于制度反馈机制的瓦解——数据延迟、政策犹豫不决和公众信任度下降三者交织在一起,最终酿成危机。
关键经济指标
通胀回升主要由供给推动,而非需求拉动。核心压力仍受控,就业动能减弱,使美联储有空间在不引发通胀反弹的情况下继续降息。
净移民转负,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与创新能力均面临挑战。
美国或将迎来一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人口下降。尽管出生数仍高于死亡数,但净移民为负,抵消了 2024 年的 300 万人口增量。美国正面临人口结构逆转,而这并非由生育率下降所致,而是由政策导致的移民锐减所致。短期影响包括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长期风险则集中在财政压力和创新放缓。除非扭转这一趋势,否则美国可能会重蹈日本老龄化覆辙——经济增长放缓、成本上升,并面临结构性生产力挑战。
根据 AEI 预测,2025 年净迁移 –52.5 万人,为现代史首次负值。
日本出口回升:在关税阴影下的复苏
尽管受到美国关税拖累,日本出口仍出现反弹。9 月出口同比增长 4.2%,为 4 月以来首次正增长,主要来自亚洲与欧洲需求回暖。
经过数月萎缩后,日本出口恢复增长,9 月份同比增长 4.2%,创 3 月份以来最大增幅。这一反弹凸显了尽管与美国出现新的贸易摩擦,但区域需求依然强劲,供应链也已做出相应调整。
日本的贸易表现表明,尽管美国对汽车(其核心出口类别)加征关税,但亚洲和欧洲的外部需求已初步企稳。进口回升则表明,在日元走软和补库存周期的推动下,内需则出现温和反弹。
前景:
推荐阅读:
10 亿美元稳定币蒸发,DeFi 连环爆背后真相?
MMT 轧空事件复盘:一场精心设计的圈钱游戏
野蛮收割之下,谁在期待下一个 COAI?
点击了解ChainCatcher在招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