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拒绝了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在前往中美洲途中经停纽约的请求,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就此次访问向华盛顿表达反对意见。

赖清德原计划8月途经美国,前往承认中华民国的的巴拉圭、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但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方面告知赖清德,他不得在途中访问纽约。
赖清德办公室周一在台北发表声明称,他近期没有出访计划,因为台湾地区刚经历台风,正在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
知情人士表示,赖清德不出访的决定,是在得知不能访问纽约之后作出的。
白宫的决定加剧了美国亲台人士的担忧,他们认为特朗普正在对中国采取更软弱的立场,目的是促成与习近平的峰会。
《金融时报》周一报道称,美国商务部已被告知暂停对中国实施原计划中的严格出口管制,因两国正在进行贸易谈判并商讨峰会事宜。
2023年,拜登政府曾允许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蔡英文经停纽约,前往伯利兹和危地马拉。
据知情人士透露,赖清德原本计划在纽约之行期间,出席由位于华盛顿的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主办的活动。
赖清德还计划在此次行程中访问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是否仅拒绝了他访问纽约,还是完全不允许他经由美国过境。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表示,双方“正在努力解决问题”,尚未有任何行程被取消。
位于华盛顿、相当于中华民国驻美代表机构的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援引赖清德办公室声明称,他“目前近期没有出访计划”。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表示,美国的决定显示,“特朗普希望在与中国的谈判和规划与习近平可能举行的峰会之际,避免激怒北京”。
葛来仪指出,这一决定让人联想到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做法,当时他曾推迟对台军售,并在国务院高级官员黄之瀚访问台湾并在会议上发言后“大发雷霆”。
葛来仪说:“特朗普应该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而不是屈服于此。通过暗示美台关系的某些方面可以讨价还价,特朗普将削弱威慑力,并鼓励习近平进一步要求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让步。”
多位知情人士称,特朗普政府此举是为避免危及与中国的贸易谈判。财政部长贝森特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周一在斯德哥尔摩展开第三轮谈判。
曾担任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现任印太安全研究所理事会主席的施大伟表示,阻止赖清德访问纽约的决定让他想起以往美国为避免激怒北京而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克制的时期。
施大伟说:“如果这是政府为了讨好北京的结果,那就是错误的。”
他指出:“这就是过去的套路,所谓的‘时间表专制’,永远找不到处理台湾问题的‘好时机’,最终反而困住自己。”
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官员杜如松指出,应将这次台湾事务放在整体对华政策软化的背景下来看,特别是在可能与习近平举行峰会之前。
身为乔治城大学助理教授及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的杜如松说:“他们冻结了出口管制,甚至可能冻结了金融制裁,批准向中国出售高性能AI芯片而未换取任何回报,还削弱了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
“当北京收下这些让步后,再提出更多要求,例如改变对台政策或要求获得更先进的美国技术时,他们打算怎么办?”
除担忧破坏峰会外,一些官员表示,美国在对华问题上需要“韬光养晦”,因为中国通过稀土优势对美国施加影响,从而限制了华盛顿采取强硬措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