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美联储结束三年半缩表 连续两次降息25基点 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上升

2025-10-30 10:11:16
今日美股网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美联储在连续两次FOMC会议上各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4.00%-4.25%下调至3.75%-4.00%。这一行动完全符合市场预期,并且标志着美联储在一年内首次实现连续两次降息。根据芝商所(CME)数据,投资者对本次降息的概率几乎达到100%,显示市场对联储三次降息的预期已充分消化。
美联储结束三年半缩表 连续两次降息25基点 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上升

美联储连续降息25基点及利率背景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美联储在连续两次FOMC会议上各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4.00%-4.25%下调至3.75%-4.00%。这一行动完全符合市场预期,并且标志着美联储在一年内首次实现连续两次降息。根据芝商所(CME)数据,投资者对本次降息的概率几乎达到100%,显示市场对联储三次降息的预期已充分消化。

本次降息的核心逻辑在于“风险平衡已转变”,即美联储认为当前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大,需适度宽松以维持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尽管如此,联储内部对降息幅度和是否继续行动仍存在分歧,体现出政策制定的不确定性。

会议时间 降息幅度 联邦基金利率区间 市场预期
上次会议 25基点 4.00%-4.25% 符合
本次会议 25基点 3.75%-4.00% 符合

缩表三年半结束 短期国债替代到期MBS持仓

本次会议的另一核心决定是结束持续三年半的缩表(QT)行动。从2022年6月开始,美联储逐步减少持有的国债、机构债和机构MBS规模。12月起,美联储将以短期国债替代到期的MBS本金,实现到期债券再投资,正式结束缩表。

Timiraos指出,联储长期关注隔夜贷款市场流动性,一旦银行准备金不再过剩,缩表就会停止。近期数据表明,这一条件已满足,因此12月起的再投资计划显得顺理成章。

时间 国债每月缩表上限 MBS每月缩表上限
2022年6月 350亿美元 350亿美元
2023年4月调整 50亿美元 350亿美元
12月起 再投资短期国债 再投资短期国债

FOMC投票分歧 米兰激进降息50基点 施密德支持按兵不动

本次FOMC投票显示,美联储内部分歧依旧明显。鲍威尔及其他十名委员支持再次降息25个基点,而两名反对者分别为特朗普提名的理事米兰(主张降息50基点)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支持维持利率不变)。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全球固定收益主管Bob Michele指出,鲍威尔可能在内部控制力下降,需要有说服力的领导者以稳定政策执行。这反映出政策制定不仅依赖经济数据,还与内部权力和政治因素密切相关。

劳动力市场近期指标与政府关门前趋势相符 就业下行风险增加

本次决议新增强调了劳动力市场风险。声明指出,近期可获得的指标显示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略升但仍保持低位,与政府关门前数据趋势一致。通胀率自年初有所上升,但仍略高于目标。联储关注“近几个月”就业下行风险的增加,凸显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鲍威尔此前表态:“自四周前9月会议以来,就业和通胀前景没有显著变化。”这表明美联储在决策中仍依赖可获得数据,同时承认部分数据缺失带来的不确定性。

编辑总结

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25个基点,缩表三年半后结束,并以短期国债替代到期MBS持仓。这显示出货币政策从紧缩向灵活宽松转变。FOMC内部对降息幅度存在分歧,劳动力市场就业下行风险增加,使未来利率走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综合来看,美联储在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使命中采取谨慎的宽松策略,同时结束缩表以维持市场流动性。

常见问题解答

问:美联储为何连续两次降息25个基点?
答: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增长趋缓以及市场风险增加。降息旨在保持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同时稳定金融市场流动性。
问:缩表结束意味着什么?
答:结束缩表意味着美联储不再减少资产负债表规模,将到期债券再投资为短期国债,有助于维持市场流动性并减少对长期利率的压力。
问:为何FOMC内部存在降息分歧?
答:不同委员对经济数据解读、降息幅度以及未来政策路径的看法存在差异,政治因素和政策风险评估也导致意见分歧。
问:劳动力市场近期指标为何重要?
答:就业是美联储双重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指标显示就业增速放缓,失业率略升,提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影响利率决策。
问:未来利率走势面临哪些不确定性?
答:由于部分经济数据缺失、政府关门影响以及就业市场风险增加,未来利率路径存在较高不确定性,降息幅度和时点可能随数据和市场情况调整。

来源:今日美股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