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集团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连续五个季度创下历史新高。毛利率为22.5%,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108亿元,同比增长75%,连续三个季度创下历史新高。在具体业务运营方面,有几个新的亮点。YU7成功上市并开售,创下了行业预订新高。 小米首款自研3纳米旗舰芯片发布,并成功集成到三款终端产品中上市。第二季度,智能手机业务继续保持全球前三,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一。第四,家电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鉴于近期外部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变化,关于小米,有几个关键问题我来回答一下。比如,小米智能手机的销量和利润前景如何?大家电业务能否持续增长?小米如何看待YU7的复苏?今天是我们第二季度财报发布暨业绩沟通会,我将重点围绕以上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第一,个人终端的量利平衡问题。2025年第二季度,我们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进入全球前三,市场份额达到14.7%,再次缩小与前两名的差距。 同时,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我们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我们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在海外各地区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其中东南亚第一,欧洲第二,中东和拉美第二。在非洲,我们的市场份额达到14.4%,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多个地区的出货量增速远超整体市场。然而,手机行业已进入成熟期,整体市场增长乏力。品牌格局依然竞争激烈,前六大品牌的市场份额相差无几。但目前的格局尚未稳定,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将涌现出一些领先品牌。我们相信,凭借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产品创新以及人车家园生态战略的深化,我们将继续保持增长。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国市场,实现市场份额每年稳步提升1个百分点。 与三星和苹果相比,我们起步较晚,但我们相信,随着国际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本地化运营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在新零售领域的持续突破,与前两名的差距将不断缩小。我们的目标是全球销量进入2亿俱乐部,大幅缩小与苹果、三星的差距,真正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然而,作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用户设备升级的机会将推动产品结构的持续改进。因此,我们持续推进高端战略,不断利用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高端化进程。2025年5月,小米正式发布 首款自研3纳米旗舰处理器XRING O1,抓住AI机遇,实现模型突破。2025年5月,开源多模态大模型小米MiMo-VL/7B正式发布。 2025年7月,小米AI团队两篇论文入选国际或ICCV会议。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地区4000-5000元和5000-6000元价位段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分别提升4.5和6.5个百分点至24.7%和15.4%。品牌高端化方面,小米品牌感知度持续提升,2025年6月,小米在凯度BrandZ2025中国品牌全球化50强榜单中位列第二。在中国市场,小米智能手机品牌全渠道整体动能排名所有智能手机品牌第二。未来,在中国市场,小米将专注于进军超高端市场,同时推动全球市场及全品类的高端化进程。其他产品方面,我们的平板电脑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42.3%,保持了全球前五大厂商中最快的增速。 第二季度,可穿戴手环设备全球出货量第一,中国大陆第二。TWS耳机全球出货量第二,中国大陆第一。2025年6月,我们正式推出引领行业的首款小米AI设备创新产品,搭载太阳能AI,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多模态智能交互能力,上市后不仅销量远超预期,京东平台好评率也达到了98%。然后是大家最关注的空调业务,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整体量价齐升,但我们重回量价齐升的趋势,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60%,平均售价同比增长,我们有信心实现长期持续增长。 我们的家电产品在渠道、品牌和用户方面都拥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智能化转型建立在全面成功的基础之上。我们坚信,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创新,能够将大家电行业从红海转化为蓝海。秉持这一理念,结合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我们率先推出创新品类。同时,我们深知,保持持续的产品竞争力,不仅需要超越用户预期的产品规划,更需要对核心技术的深入理解和积极主动、持续的高压投入。这是我们过去几年始终坚持的理念。我们不会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而是将不断提升客户洞察和用户洞察,提供真正惠及用户的产品。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电业务将持续增长。 除了大家电,我们众多的小家电产品也潜力巨大,比如智能门锁、空气净化器、雨刮器等产品品类也在快速增长。接下来说说小米电动汽车,第二季度我们交付了81,302辆新电动汽车,7月份我们单月交付新车超过3万辆。我们在赛道上不断磨练技术,2025年4月,小米SU7至尊纪念版样车再次驰骋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以6分22秒的成绩刷新了我们在该赛道的样车圈速纪录,位列全球第三。2025年6月,我们的首款SU7产品——小米YU7系列正式上市,上市18小时内,累计预订量突破24万台。小米YU7系列延续了小米SU7系列的优异表现,再次打造出小米式的爆款爆款。 持续的成功体现了能力驱动战略的阶段性成果。我们预计将于2027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我们不仅对小米汽车的下一次成功充满信心,也对我们的模式和方法论的下一次成功充满信心。我们的整体实力正在增强。因此,我们连续多个季度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最后,我想说的是,2025年7月,我们实际上已经连续第七年入选《财富》500强榜单,排名第297位,比去年上升了100位。 我们深知,从行业挑战者到行业领导者,从优秀到卓越,需要进一步的突破和理解,以及能力的持续提升和提升。如今,小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战略耐心。我们将坚持技术强化、品牌高端化、市场全球化和生态模式转型的战略重点。所以,过去五年,大家看到了我们的蜕变。未来五年,小米将迎来质的飞跃。我的分享到此结束。现在,请Alain发言。 林世伟 第二季度,在集团稳扎稳打的核心业务战略的指引下,我们再次取得了优异的业绩。总收入、移动xAIoT部门收入、智能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及新业务部门收入以及经调整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2025年第二季度,我们的总收入为人民币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毛利率为22.5%,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手机xAIoT部门收入为人民币947亿元,同比增长14.8%。毛利率为21.6%,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智能手机方面,本季度营收为455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39.3%。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240万台,连续第八个季度同比增长。 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本季度我们智能手机出货量位列第三,市场份额为14.7%,连续20个季度位列全球前三,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在69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我们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销量排名第一,本季度智能手机毛利率为11.5%。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产品力持续提升,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我们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达到27.6%,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AIoT方面,本季度收入再创新高,实现AIoT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44.7%,本季度IoT毛利率为22.5%,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 多品类同比实现量价齐增。本季度,智能大家电收入再创新高,同比增长66.2%。其中,空调出货量超过54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60%;冰箱出货量超过79万台,同比增长超过25%;洗衣机出货量超过6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45%。根据Canalys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我们的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42.3%,保持全球前五大厂商中最快的增速;TWS耳机出货量全球第二,中国大陆第一;可穿戴手环出货量全球第一,中国大陆第二。 2025年6月,我们正式发布了首款小米AI眼镜,在重量、续航、内存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同时具备电致变色功能,并集成超级AI助手,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多模态智能交互能力。互联网服务方面,我们持续扩大用户规模,2025年6月,我们的全球月活跃用户达7.31亿,同比增长8.2%。其中,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达1.85亿,同比增长12.4%。2025年第二季度,我们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达91亿元,同比增长10.1%,本季度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率为25.4%。我们的海外互联网业务收入达31亿元,同比增长12.6%,占互联网服务总收入的32.9%,创历史新高。 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人工智能与新业务板块收入达213亿元,占比18.3%。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收入达206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达6亿元。智能电动汽车及人工智能与新业务板块毛利率达26.4%。2025年第二季度,我们共交付新车81,302辆,平均售价为253,662元。截至2025年7月,小米电动汽车上市以来累计交付量已超过30万辆。新业务运营亏损持续收窄,本季度运营亏损为3亿元。我们正稳步推进集团新的十年目标,大力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下一代硬核科技的全球领导者。 2025年第二季度,我们的研发费用达到人民币78亿元,同比增长41.2%。 研发人员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2,641人,占总员工数的46.2%。2025年第二季度,总运营费用为人民币172亿元。扣除59亿元的新业务投资费用,我们的核心业务运营费用总计人民币113亿元,费用率为11.9%,保持健康水平。净利润方面,本季度我们经调整的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创历史新高,达到人民币10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5%。最后是关于ESG。我们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推动低碳发展。在低碳实践方面,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办公场所使用了约72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70%以上。 今年上半年,我们电动汽车工厂光伏发电累计节电69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超过4160吨。此外,小米SU7系列在JD Power 2025中国新车——新能源汽车产品吸引力指数榜单和新车质量研究榜单中均荣登大型纯电动汽车榜首。2025年7月,中国大陆华北地区遭受强降雨袭击,小米公益基金会捐赠500万元现金及价值35万元的急需救灾物资,支持受灾地区的紧急救援、临时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 2025年3月,小米公益基金会向缅甸红十字会捐赠5亿缅元,用于支持缅甸地震后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小米创新联合基金已累计资助超过2.1亿元人民币的科研项目,累计支持中国大陆地区141个团队。 (这份记录可能不是100%的准确率,并且可能包含拼写错误和其他不准确的。提供此记录,没有任何形式的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表达的记录任何意见并不反映老虎的意见)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