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费率低的A500ETF易方达(159361)收涨近1%,今日再获资金净申购,机构:A股短期延续慢牛趋势
go
lg
...
股市资金短期可能加速流入:首先,二季度
外资
持仓规模明显上升,后续
外资
流入A股可能进一步上升;其次,随着基本面持续改善和流动性较为充裕,新发基金规模可能进一步回升;最后,当前两融余额已突破两万亿,后续融资可能进一步上升。(3)短期风险偏好可能维持偏强。一是市场情绪处于中性偏高水平;二是稳增长政策继续支撑风险偏好。 相关产品: A500ETF易方达:159361 联接A:022459 联接C:022460 联接Y:022930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8-11 15:18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回调带来配置良机,重点关注经济基本面改善带来的顺周期和消费领域机会
go
lg
...
CI新兴市场中收益领先,A股可能成为海
外资
金追逐相对收益的重要工具之一。 根据筛选结果,当前具备看涨期权属性的个股中,板块层面重合度较高的包括,国产算力/科创、消费电子、AI中后端/传媒计算机等。
lg
...
金融界
08-11 07:48
花旗集团增持港交所股份至5%,因港股成交活跃与IPO融资回暖驱动
go
lg
...
25年港股市场活跃度与港交所表现分析
外资
投行多次上调港交所目标价的原因解读 港交所盈利模式及潜在催化剂分析 港交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权威点评与总结 常见问题解答 花旗集团增持港交所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港交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最新披露显示,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于2025年8月1日增持22.5万股港交所股份,成交均价417.24港元,总金额约为9385.94万港元。此次增持后,花旗集团持股数达到6349.47万股,持股比例升至5%,跃升为港交所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持股5.9%的中国香港特区政府。 在此次调整之前,花旗集团已是港交所重要股东,增持后进一步巩固其地位,超过了此前持股比例为3.53%的摩根大通。港交所的股东结构较为分散,除花旗和摩根大通外,多家公募基金也持有港交所股份,如易方达、广发基金和华夏基金,构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2025年港股市场活跃度与港交所表现分析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成交异常活跃,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IPO融资额重回全球第一位置。港交所作为市场核心枢纽,其交易量和成交额显著提升。 指标 2025年上半年 同比增长 备注 港股日均成交金额 2402亿港元 118% 创2010年以来同期新高 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 1109.6亿港元 195% 南向资金活跃 衍生品日均成交量(期货及期权) 同比增长11% — 衍生品市场表现强劲
外资
投行多次上调港交所目标价的原因解读
外资
机构如高盛(Goldman Sachs)等对港交所未来表现持乐观态度,频繁上调目标价。2025年7月,高盛发布最新研报,将港交所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上调约4%,并将目标价由450港元上调至500港元,涨幅达11%。对应的2026年预测市盈率达到40倍,显示对港交所估值的信心。 主要原因包括港股日均成交额强劲增长、新股发行活跃、以及衍生品市场持续扩张。此外,国际资本持续流入及中国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也是
外资
积极看多港交所的重要因素。 港交所盈利模式及潜在催化剂分析 港交所盈利高度依赖于交易量和成交额。2025年上半年交易数据表明其盈利潜力显著增强。潜在催化剂包括: A+H股上市热潮推动IPO市场融资额回升,带动手续费收入。 利率环境改善,实际利率下降刺激股票交易活跃度。 衍生产品创新,如“零日期权”等新产品促进衍生品交易增长。 港股通资金持续流入,提升市场流动性和成交活跃度。 买卖价差收窄,提高市场换手率,进一步增加交易收入。 港交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尽管港交所表现亮眼,但仍面临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 企业盈利修复进度可能低于市场预期,影响交易热情。 新股融资热度是否能持续,关系港交所未来IPO收入。 海
外资
金流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受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或监管变化可能对交易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权威点评与总结 “花旗集团加仓港交所体现了
外资
对香港资本市场长期看好的信心,特别是在市场流动性和IPO活跃度双双提升的背景下,港交所的盈利前景更加明朗。” —— 高盛投行,2025年8月 “港交所作为亚洲重要金融枢纽,依托于A股与港股市场的双重连接,未来将继续吸引国际资金,推动交易所估值提升。” —— 摩根士丹利,2025年7月 “市场成交额创新高,叠加衍生品市场增长和新产品创新,港交所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但需警惕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 瑞银集团,2025年8月 常见问题解答 问:花旗集团为何选择在此时增持港交所股份? 答:因港股市场成交活跃,IPO融资规模回升,港交所盈利预期改善,花旗集团看好其未来增长潜力,选择增持巩固地位。 问:港交所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哪些因素? 答:主要依赖交易量和成交额的增长,特别是股票市场成交、IPO活动以及衍生品交易的活跃度。 问:
外资
投行为何频繁上调港交所目标价? 答:因港交所日均成交额超预期、IPO市场回暖、以及衍生品业务增长等因素推动盈利改善,估值水平均被看好。 问:港交所目前最大股东是谁? 答: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5.9%,花旗集团紧随其后。 问:港交所未来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答:主要包括企业盈利修复不及预期、新股融资热度减弱、海
外资
金流动性波动以及全球宏观经济风险。 编辑总结 花旗集团此次大幅增持港交所股份,彰显了
外资
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坚定信心。在港股市场成交活跃、IPO融资重回全球首位的背景下,港交所作为核心交易平台的盈利能力迎来显著提升。
外资
投行的多次上调目标价亦印证了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高度认可。尽管存在宏观经济波动及资金流动不确定性等风险,但港交所凭借创新产品、资金流入及强劲的交易量,仍具备持续扩张空间。整体来看,港交所2025年表现及前景值得长期关注。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8-11 00:10
华金证券:给予中芯国际买入评级
go
lg
...
%的晶圆代工产能,这些过剩产能大部分为
外资
所有或以开放代工服务的形式提供,尽管利用率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美国企业占据了晶圆需求的57%,但仅拥有10%的代工产能;中国台湾控制着全球23%的晶圆代工产能,但仅占晶圆需求的4%。中国台湾晶圆代工厂主要通过台积电、联电和世界先进(VIS)等公司为美国Fabless厂生态系统供货。而拥有三星等公司的韩国主要满足其国内需求,其全球产能和晶圆需求份额均达到19%;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陆将主导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占全球装机容量的30%,超过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71.64/771.20/876.37亿元,同比分别为16.2%/14.8%/13.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71/60.82/69.35亿元,同比分别为34.4%/22.4%/14.0%;考虑到公司作为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龙头,制程国内领先,产能扩张有序进行,随着终端市场逐渐复苏,业绩有望延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3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21.16。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08-10 22:58
长江证券“易主”落槌:湖北国资17%股权锁定五年,地方国资加速“扫货”券商版图
go
lg
...
变更为中央汇金的申请获证监会核准。 从
外资
退出到国资接盘,从民营让渡到地方加持,券商股权版图正在重塑。长江证券的落槌,不仅意味着湖北国资在金融领域的再下一城,也折射出地方国资对金融牌照与资本市场话语权的日益重视。未来五年,伴随长江产业集团“锁定”17.41%股权,这家老牌券商将在湖北国资的加持下,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同时继续面临行业竞争与监管考验。
lg
...
金融界
08-10 15:58
外汇交易要掌握哪些要点?
go
lg
...
价值。经济增长强劲、利率上升通常会吸引
外资
流入,从而推动本国货币升值。技术分析则运用历史价格图表和技术指标,预测货币价格未来走势。通过对汇率走势的趋势线、图形形态等分析,判断市场买卖信号。 再者,交易策略至关重要。常见的外汇交易策略有趋势交易策略、摆动交易策略与套息交易策略等。趋势交易策略紧跟市场主要趋势进行买卖操作,在上升趋势中逢低买入,下跌趋势中逢高卖出。摆动交易策略则利用价格短期波动获利,在价格达到一定区间高点卖出,低点买入。套息交易策略基于不同国家利率差异,借入低利率货币,买入高利率货币,赚取利差收益。 另外,控制风险是外汇交易的关键。市场波动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因此设置止损和止盈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止损可以限制亏损幅度,确保交易损失在可承受范围内;止盈则锁定利润,避免市场反转导致盈利流失。同时,合理分配资金,对每笔交易投入的资金占总资金比例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过度交易引发重大损失。 以上信息由金融界利用AI助手整理发布。金融界作为专业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面且准确的财经资讯与分析。凭借先进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金融界实时关注全球市场动态,涵盖外汇、股票、债券等多个金融领域,帮助用户及时掌握市场变化,为其投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持。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不代表发布者及其关联方的官方立场或观点,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请您对文中关键信息进行独立核实,自主决策并承担相应风险。
lg
...
金融界
08-10 15:27
科创债新政实施三月:698只债券发行规模达8806亿,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go
lg
...
国企发行360只,民营企业发行94只,
外资企业
仅1只。票面利率差异显著,最高达到4.68%,最低仅0.01%,显示不同信用等级和资金需求下的定价分化。 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和市场机制完善,科创债不仅在规模上快速扩容,发行层次和期限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使更多类型的科技创新主体能够借助资本市场获得长期、低成本的融资支持。
lg
...
金融界
08-10 14:58
巨头最新大调仓!
go
lg
...
.63%)等全球主要指数。 高盛等多家
外资
投行多次上调港交所的目标价。 花旗集团增持了22.5万股港交所股份,最新持有港交所6349.47万股,持股比例为5%,成为仅次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第二大股东。 险资继续举牌港股。 近日,弘康人寿通过港股通二级市场,买入港股上市公司港华智慧能源股票,持股比例达到5%,触发举牌。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信息显示,今年以来,险资举牌已经达到22次。梳理举牌标的可以发现,险资偏好较低估值、较低波动、较高分红、较高业绩确定性等资产。
lg
...
格隆汇
08-10 14:38
要盯紧保险资金动向了
go
lg
...
过2014-2016年三年之和,而这些
外资
偏好就是A股核心蓝筹大票。 再看2020-2021年2月,A股呈现更加极端撕裂的“牛头熊”行情——沪深300在2月18日拿下历史最高记录的5930,超过2015年、2007年的历史大顶。估值PE倍数去到了骇人听闻的17.5倍,远超10年来平均估值中线的12.3倍。 这一波茅系超级行情,主导力量是公募主动型基金的大扩容。据中金公司,2020年,公募基金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11.6%,远超2019年的6.8%,2021年进一步提升至13.6%。 2024年开始,银行为首的红利资产表现非常强势,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成为上证指数大涨的核心驱动力量之一。据统计,2024年以来,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涨幅分别为22.2%、19.6%、16.5%、16.2%。上证表现持续超过中小票,这在A股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 2024年以来,中证银行累计暴涨53%,且连续两年领涨大A。这又是为什么? 我们依旧从资金面角度去分析。据统计,截止2024年末,A股ETF市场规模已有3.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万亿元,增幅高达83%。其中,股票型ETF累计资金大幅流入约1.05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国家队”为稳市,为ETF净流入绝对大头。 除此之外,保险资金是排名第二的净资金流入方。据统计,2024年Q1末到2025年Q1末,险资所持有的股票规模已经从刚超过2万亿逼近到了3万亿。 ETF会大量配置宽基类指数,受益最为明显的就是银行为首的权重板块。要知道,在沪深300指数中,银行行业占比第一,高达14.9%。另外,保险资金基于长期稳定回报诉求,配置板块必然倾向于大票、蓝筹、红利等特点。 两股边际增量最大的主力资金,均倾向于配置银行为首的红利资产,那么银行板块持续走高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A股接下来还有哪一路资金还有很大边际增量呢? 02 2024年,A股自由流通市值为43.6万亿元。其中,散户投资者占比高达54%,公募占比10.3%,保险占比8.8%,
外资
占比7.5%、私募占比6%。 虽然散户投资者持仓占比最大,但因数量最多,对市场的话语权相对还是比较低。目前,机构投资者仍然是主导A股市场的重要力量。其中,五大主力分别为公募主动基金、被动ETF基金、保险资金、北向资金以及私募基金,累计持仓规模逾15万亿,占到A股流通市值的近40%。 这五大机构资金,谁边际增量越大,就越可能主导市场结构。 我们一项一项来分析。公募主动基金规模占比自2021年见顶后持续下滑,伴随以沪深300为首的蓝筹股持续下跌,且旱涝保收的收费机制,已导致大批基民信任流失,占比从2021年的13.6%逐步回落至2024年的10.3%。 北向也不太可能成为未来主力增量资金。2016-2023年,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每年分别为607亿、1997亿元、2942亿、3517亿、2089亿、4321亿、900亿、437亿。可见,北向流入A股最疯狂的时间年份是2017-2021年,之后就持续疲态了。 2024年第四季度,北向资金更是高位大减持,净流出达到1364亿元,全年总计净流出为615亿元,为2014年互联互通机制创设以来首次年度净流出。现在A股的位置高于去年四季度,那么北向会更加谨慎,再度减持流出将有不小概率。 并且,北向资金每日流动披露制度修改后,对A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已经大为减弱,无法主导市场走势以及市场风格。 私募也不算乐观。2021-2024年,私募占比分别为9.4%、8%、8%、6%,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除以上三大主力资金外,未来可能的边际增量资金就只有ETF、还有保险资金了。 短期来看,ETF要持续净流入,需要A股估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因为边际增量更多是来源于国家队,在3600点以上的位置,预估国家队不会继续净流入,反而有可能高卖低买。当然,拉长时间看,ETF仍会持续流入A股。 在我看来,保险资金有望成为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最重要边际增量主力资金。 一方面,是政策驱动。 在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对于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且保险等资金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 在改革之前,保险不愿意加大力度入市,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会计核算制度下,股价波动会即时影响当期利润,再加上考核周期过短,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绩效,更愿意把大量资金配置债券。那么,从2025年开始,考核等制度大幅优化,有利扫清了保险资金等中长期持续入市的主要障碍。 另一方面,保险资金因近年来债券收益率持续走低,迫使自身加大力度去配置权益市场,尤其是高股息板块。 因此,保险资金接下来有可能主导市场风格切换。 03 如果7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如期兑现了市场关于反内卷全局式、力度媲美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话,那么A股确实有很强动力持续上攻,演绎一波牛市。但是,会议定调更加谨慎,对反内卷乐观预期进行了明显纠偏,那么上攻动力不足了,反而应该下修才更为合理。 那么,A股接下来有可能重回保守风格,即回到红利这一条主线上来。并且,保险是接下来重要的边际增量主力,那么红利相关板块更加值得重视,有一定概率跑出超额回报。 红利又主要分为三大类,包括银行、电力、交通运输等为首的类债红利,石油石化、煤炭、钢铁等为首的周期红利,以及家电为首的消费红利。 因为红利从2024年开始,持续大涨,有些类型红利估值已经明显偏高,而有的涨幅相对还比较落后。 在我看来,周期红利可能是更好选择。一方面,银行为首的类债红利与周期红利,两者比价,已达到历史90%以上分位数,那么也意味着大概率要均值回归,周期红利爆发力要更强一些。 另一方面,反内卷进一步驱动周期红利。虽然政治局会议定调反内卷更加温和,但大方向依旧要反内卷,那么仍然将驱动周期板块迎来较长时间的修复,只不过节奏会更慢、更缓。 事实上,7月初以来,红利内部已经出现了明显分化。其中,钢铁大涨20.8%、建筑材料大涨17.9%,基础化工大涨17.6%。而公用事业上涨2.2%,银行上涨4.5%,涨幅排名靠后。 这一现象未来还可能会持续,且行且珍惜。
lg
...
格隆汇
08-09 19:58
新额度获批仅月余,多只QDII再度“闭门谢客”,投资者如何布局海外“战场”?
go
lg
...
远高于基金净值”,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对海
外资
产的配置需求旺盛,但基金因外汇额度限制、申赎门槛等原因无法通过一级市场(申赎)满足,只能转向二级市场买入,推高价格,这部分风险不容忽视。 此外,场内的QDII产品相较于普通的ETF产品费用相对而言较高,对于想要长期持有的投资者而言,持有成本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其实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其实可以发现场内其实有不少平替的产品。譬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冠军基”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QDII)结合二季度持仓来看,该基金聚焦港股创新药主线,其重仓的三生制药、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康方生物、信达生物涨幅较大。 如果我们按图索骥,其实在场内也有许多类似的非QDII基金可以选择。从数据上来看,年内涨幅超过90%的港股创新药相关ETF其实有不少。 包括汇添富国政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520700)、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67)在内的5支基金其实年内都有不错表现,他们也都或多或少的布局了港股创新药产业。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8.07 而因为这些基金通过港股通主题基金投资港股,既不占用投资者的外汇额度,基金本身也不存在外汇额度限制。这使得港股通基金在投资港股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不受外汇额度限制的影响, 且其申赎效率通常高于ODII基金,例如港股通基金可能是T+1确认,而ODII基金可能是T+2确认。港股通基金的快速交易和结算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更高的资金流动性。 额度与热情之间的鸿沟,恰是投资者需要穿越的迷雾。毕竟真正的跨境赢家,从不在溢价中追涨,而是在价值洼地里播种。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8-08 15:38
上一页
1
•••
97
98
99
100
101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究竟怎么回事!?黄金突发劲爆行情 金价暴涨近52美元 银价飙升近2%
lg
...
美国突传重磅消息!彭博:美国政府停摆接近结束 特朗普刚刚发声
lg
...
周末突发!美国传出重大消息 事关美国结束政府停摆 美股期货应声跳涨
lg
...
【直击亚市】特朗普政府终于要结束停摆?!全球市场大反攻,美联储降息信号不明
lg
...
特朗普也放话了:美国政府关门接近结束!全球市场涨声一片,黄金暴拉冲破4080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8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5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