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周杰伦大动作,背后公司入股鸟巢,成鸟巢唯一民企股东,估值达到208亿元
go
lg
...
再度翻绿,截至发稿巨星传奇报11.59
港元
/股,下跌3.42%。 巨星传奇在公告中提到,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国家体育场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包括举行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截至公告,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约53.23%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设与运营主体,鸟巢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亦为国际知名的体育与文化地标。其在大型体育赛事、文体演艺活动及旅游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此次,巨星传奇拟2430万元收购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1.17%股权。若以此计算,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的估值约为208亿元。投资完成后,巨星传奇成为鸟巢目前唯一的民营企业股东。 最近以来,周杰伦和巨星传奇动作不断。 7月10日,传闻多日的周杰伦入驻抖音一事落地。当天,周杰伦已经入驻抖音平台,名称为“周同学”,认证身份为歌手,该账号10分钟内便涨粉5万。对此,抖音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账号属实。 “周同学”IP的幕后推手是“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巨星传奇成立于2017年,与周杰伦深度捆绑,四位创始人分别为周杰伦母亲叶惠美、经纪人杨峻荣及多年工作伙伴陈中、马心婷。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与周杰伦有关的业务,包括演唱会、广告代言,以及销售咖啡、蛋糕、音响器材等周杰伦IP(知识产权)商品。在IP创造及营运方面,巨星传奇主要业务分为IP内容创作及管理业务,包括提供媒体内容创作、活动策划及明星IP管理服务,以及IP许可及相关产品销售。如:于2019年创作周杰伦官方二次元形象「周同学」;于2020年为周杰伦量身打造首个户外真人秀《周游记》。 除了周杰伦之外,巨星传奇还绑定刘畊宏、孙耀威、陈法蓉、Vivi、昆凌、方文山、南拳妈妈等在内的明星IP组合,现有明星IP组合累计粉丝量已达2.5亿。2023年巨星传奇登陆港股,当时周杰伦多年的商业伙伴马心婷、周杰伦经纪人杨峻荣及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周杰伦经纪公司杰威尔音乐曾经的高管陈中,分别实益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的 27.63%、27.63%及9.21%,四个人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64.47%。 近日又传出巨星传奇与宇树科技合作的消息。 近日,巨星传奇宣布全资附属星创艺(昆山)文娱近日与杭州宇树科技订立合作协议书,将互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计划首先在具有陪伴功能与社交属性的四足机械狗或机械人开发及商业化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具有较强IP属性的消费级械人产品。 9月12日,再度有消息传出,巨星传奇与宇树科技共同打造的“巨星狗”将于9月13日在上海旅游节开幕式花车巡游上首次公开亮相。
lg
...
金融界
09-16 15:30
【大行研报】多家境外券商认可:AI+驱动新增长,汇通达网络(9878.HK)战略升级成效显著、盈利质量持续提升
go
lg
...
心,给予“买入”评级,部分目标价至23
港元
。 第一上海评论指出,汇通达盈利指标创历史新高,显示出2024年下半年以来的战略转型路径有效、经营质量持续优化——公司AI+SaaS业务升级显著,凭借与阿里云合作,获得强大技术实力与算力支持,将联合打造“小店大模型智能体”,整合下沉市场数据资产,推动服务模式向“SaaS软件+AI Agent+内容运营”升级,且自营商品、自有品牌、头部品牌合作等供应链能力持续升级,为长期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招商证券国际将汇通达解读为“独具优势的下沉市场AI+电商领导者”,分析称:公司已在广阔的下沉市场建立卡位优势,公司核心业务增长稳健、毛利率等盈利能力指标明显改善,印证转型初步成效显著,同时AI+SaaS成为第二增长引擎,支持汇通达长期乐观的盈利增长前景。 本月,花旗银行、浦银国际等境外券商最新研报中重申汇通达“买入”评级,部分目标价上探至23
港元
。 机构认为,考虑到公司业务战略调整已初见成效,利润率指标达到历史新高,AI与智慧供应链业务均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预计公司下半年收入有望快速回升、盈利有望持续改善,汇通达网络战略调整后的价值重估之路刚刚开始。
lg
...
译资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09-16 14:28
又有13倍股!创新药赛道频现市值飞升,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获400万份申购
go
lg
...
,以及港股涌现市值3天暴增超2000亿
港元
的创新药新贵(投资方包括康方生物)。 首先是创新药ETF沪港深的成份股百利天恒,从2003年1月上市至今,股价飙升13倍,市值迅速突破千亿。 2023年1月,百利天恒以24.70元/股的发行价登陆科创板时,尚是创新药赛道上的“后起之秀”,在2025年9月,其股价一度冲破410元/股,截至9月16日早盘收盘时虽回落至354元/股,市值仍稳定在1400亿元以上,这个身价让百利天恒一举进入A股创新药“千亿俱乐部”,仅次于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的多年经营,百利天恒仅凭一款核心管线便一举飞升。今年市场热议的创新药BD井喷,百利天恒也是先行者和标杆。今天早盘盘尾突然拉升的CRDMO龙头药明合联,同样属于ADC概念。 除了百利天恒,市场还关注另一家上市3个月股价暴涨16倍的创新药妖股——药捷安康。 昨天,药捷安康单日大涨115.58%,总市值突破1647亿
港元
,将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其基石投资者)等龙头甩在身后。这家2014年成立、还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从今年6月23日上市到今天,只用了不到三个月,股价相较于上市首日收盘价飙涨16倍。药捷安康股价暴涨的背后,与市场对其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Tinengotinib,TT-00420)的高预期密切相关。在胆管癌领域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领域,替恩戈替尼拿下了两个“全球首个”: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在过往FGFR抑制剂治疗中取得进展的治疗胆管癌的注册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可能同时有效抑制FGFR/JAK通路,且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有临床疗效证据的研究药物。虽然业内对药捷安康的管线价值能否支撑超过1600亿的市值存在疑问,但是资本愿意给一款还没上市的潜力新药如此高的定价,令人咂舌。 以上个股的市场表现映射了——一款明星新药,当市场有高预期,就愿意给出高价。 明星新药的成功,及短期爆发力,从国外看指路GLP-1神药司美格鲁肽,2018年上市后开启爆量增长,在25H1以约166.83亿美元的销售额登顶“药王”宝座;国内看指路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成功跻身十亿美元俱乐部之后销量继续高走,助力百济神州市值由去年924行情的2000亿出头一路蹿升至5000亿+,足足增加了3000亿。 创新药作为科技创新+刚需消费的强劲潜力和爆发力,在此体现。 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一键布局50只头部沪港深创新药企业,4成港股,6成A股,截至2025/9/12,前十大成份股为: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H股、信达生物、药明生物、中国生物制药、康方生物、石药集团、药明康德H股、科伦药业。截至2025/9/12,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跟踪的标的估值(PE-TTM)为27.5倍,距离发布以来的历史巅峰还有60%以上的修复空间。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9-16 13:50
2025中概股回港最大IPO,全球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科技登陆港交所!
go
lg
...
科技今日开盘一度报于每股 244.0
港元
,市值超 360 亿
港元
。 作为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此次上市不仅是禾赛科技在资本市场版图上落下的关键一子,更是全球激光雷达产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全球激光雷达龙头 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竞争中,禾赛科技凭借技术、产品与量产能力的综合优势,已构建起难以撼动的龙头地位。《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显示,禾赛科技已连续四年实现“三重市占率全球第一”:在全球车载激光雷达领域,以33%的市场份额位居总营收榜首。在全球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激光雷达领域蝉联市占率第一。在全球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领域,更以61%的超高市占率连续四年领跑,成为全球头部自动驾驶企业的核心合作伙伴。 在全球前10家L4自动驾驶公司中,有8家选择禾赛科技的高性能激光雷达,包括Zoox、Aurora、百度Apollo、滴滴、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行业领军企业。 2024年全年,禾赛科技实现营收20.8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第一,成为全球首家且唯一实现全年盈利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同时实现正向经营现金流6300万元人民币与净现金流13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唯一达成这一成就的激光雷达企业。 2025年Q2及上半年财报显示,其在营收、盈利与交付量三大核心指标上均实现突破:营收方面,Q2单季度营收达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9%,上半年总营收稳居行业领先地位,且单季度营收实现连续5个季度同比增长。 盈利方面,表现远超市场预期,Q2实现净利润4410万元人民币,相较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7210万元人民币,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根本性转变。 交付量方面,2025年Q2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352095台,同比增长306.9%,上半年总交付量达547913台,同比增长276.2%,且上半年累计出货量已超越2024年全年总和。 ADAS领域,2025年Q2交付量达303564台,同比增长275.8%,上半年交付量达449651台,同比增长237.5%。机器人领域,作为新兴增长极,交付量增速更为迅猛,2025年Q2交付量达48531台,同比增长743.6%,上半年交付量达98262台,同比增长692.9%,成为拉动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球唯一盈利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 禾赛科技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盈利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并非偶然,而是其在技术研发、量产能力、客户布局等多维度持续发力的结果。 首先,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带来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禾赛科技长期将研发作为核心战略,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70%以上,在激光雷达核心技术领域拥有1928项专利布局,已授权专利600多项,海外专利布局数稳居行业第一梯队,覆盖光学、机械、芯片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技术创新,禾赛科技推出了AT128、FT120、ETX等多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其次,大规模量产能力带来成本优势与效率提升。作为业内首家坚持自建产线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拥有全球首个研发与制造一体化的激光雷达智造中心——麦克斯韦智造中心,自有量产工厂规划年产能超过200万台,核心生产工序自动化率达100%。截至2025年Q1,禾赛科技在前装量产和机器人领域的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00万台,规模化效应持续凸显。 在汽车领域,《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全球收入最高的10家国际汽车厂商中,有7家或其合资合作伙伴与禾赛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在中国,市值最高的10家汽车企业中,有9家与禾赛达成合作,包括比亚迪、理想、小米、长城、长安、极氪等主流车企。在机器人、L4自动驾驶等领域,禾赛科技同样积累了2000多家优质客户,稳定的订单为企业营收与盈利提供了坚实保障。 机器人赛道成第二增长引擎 激光雷达作为“机器人的眼睛”,是机器人实现环境感知、定位导航、避障等功能的核心传感器,需求随之急剧上升。 禾赛科技凭借在车规级激光雷达领域积累的自研芯片、精密制造与大规模量产经验,成功将技术与产能优势拓展至机器人市场,快速抢占新赛道的先发优势。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禾赛科技在中国大陆机器人领域3D激光雷达出货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一。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所有激光雷达上市企业的公开财报数据,禾赛科技的机器人激光雷达累计销量位居全球第一。截至目前,禾赛科技在机器人领域已累计积累2000多家优质客户,覆盖割草、四足/人形、移动/商用等多个细分场景。 2025年5月30日,禾赛JT系列机器人激光雷达累计交付突破10万台,而该产品从2025年1月发布到达成这一里程碑,仅用时不到5个月,成为机器人领域最快达成10万台交付的激光雷达产品,充分体现了市场对禾赛产品的认可与需求的旺盛。 为进一步巩固在机器人赛道的领先地位,禾赛科技积极开展生态合作,与全球多家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达成深度合作,覆盖割草机器人、四足/人形机器人、移动/商用机器人等全场景应用,构建起完善的机器人激光雷达生态体系。 在移动/商用机器人领域,禾赛科技的JT系列、XT系列激光雷达已广泛应用于无人配送、物流自动化等场景。同时,其还与京东、美团、九识、西井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覆盖无人配送、物流运输等多个细分市场。 全栈自研的技术 禾赛科技是全球首个实现数字单光子平台技术全栈自研的激光雷达公司。在激光发射、信号处理、单光子接收这三大核心模块上,禾赛做到了100%自研并自主可控,一举打破国产激光雷达依赖进口芯片的困境。 早在2017年,禾赛科技便组建芯片研发团队,前瞻性布局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技术,至今已陆续成功推出4代芯片架构。目前,第1至4代芯片均已成功量产,历经市场大规模验证,累计量产超百万台。 禾赛科技独家打造的激光雷达专用芯片架构平台,凭借集成化技术将激光雷达各模块与链路优化至极致,实现了信号质量、数据处理速度和产品可靠性的全面提升。 在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上,截至目前,禾赛科技已在激光雷达核心技术领域布局1928项专利,已授权专利600多项,海外专利布局数稳居行业第一梯队,覆盖光学、机械、芯片等多个关键领域。同时,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70%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为实现“研发与制造一体化”,禾赛科技打造了全球首个激光雷达智造中心——麦克斯韦智造中心,该中心涵盖100项以上激光雷达功能与性能测试及50项以上车规级别测试,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方位闭环,确保技术能够快速转化为量产产品,广受国内外车企认可。 在国际标准方面,禾赛科技专家代表中国牵头的ISO/AWI 13228《道路车辆激光雷达试验方法》已通过NP投票进入WD阶段;其主导制定发布的UL 4740是中国首次发起的UL标准,被ANSI采纳,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话语权显著提升。在国家标准方面,2025年4月,禾赛科技牵头主持编制的《车载激光雷达国家标准GB/T 45500-2025》正式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标准空白。 此外,禾赛科技还创新性地实现了“车规级产品与工业级产品共用供应链”。其车规级质量标准并非仅适用于车载产品,而是延伸至机器人、工业等所有领域的产品中。 9月16日禾赛科技登陆港股,不仅是企业自身资本版图的重要拓展,更标志着全球激光雷达产业从“技术探索期”正式迈入“规模化应用期”。
lg
...
金融界
09-16 12:40
港股午评:恒指涨0.07%、科指涨0.39%再刷阶段新高,科技生物医药股走高,有色金属及券商股回调
go
lg
...
股(01305.HK):斥资1.55亿
港元
收购Joyful Family Consultant,使集团可进一步扩大其于LED背光及照明产品的业务规模及范围。 华宝国际(00336.HK):认购江苏银行集团金融产品,涉资12.1亿元。 首佳科技(00103.HK):旗下附属合资公司拟设立超级新材料公司,开拓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 中基长寿科学(00767.HK):携手海南博鳌共建“国际肿瘤精准医学中心”。 上海复星医药(02196.HK):枸橼酸伏维西利胶囊新增适应症获注册批准,用于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石药集团(01093.HK):ALMB-0166在中国获临床试验批准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症。 机构观点 招商证券:短期看,港股市场仍然主要是依靠流动性驱动,内外流动性充裕港股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9月制约流动性因素有所缓解:1)美联储降息推进;2)香港市场资金面偏紧问题缓解;3)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4)中报“靴子落地”,盈利担忧利空出尽。中长期来看,随着供需格局改善,经济企稳回升,可能将迎来需求景气拐点,上市公司的盈利也有望底部反转。港股作为全球估值洼地,估值修复空间很大。配置方向上聚焦三进攻(科技、有色、非银)+两底仓(困境反转、红利)。 华泰证券:港股无需“恐高”。该券商指出:纵向比较,港股已经不是过去的港股,历史数据比较前需要做一些修正;横向比较,全球视角下港股仍有性价比。 中信证券:随着未来更多上市公司从国内敞口转向全球敞口,尤其是在制造环节中国企业不断将份额转化为定价权,传统的基于国内库存周期的经济分析已经不能全面刻画市场基本面状态;未来评价基本面和流动性是否匹配,要站在全球敞口而不是国内经济周期的视角去全面评估。
lg
...
金融界
09-16 12:20
9月16日香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go
lg
...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港元
2.88262 2.97131 3.09321 3.2175 3.28887 3.3431 3.34381 3.32887 人民币 1.32636 1.40091 1.47879 1.62909 1.6403 1.72606 1.78939 1.90909 更多信息请查看https://www.fx168news.com/data/borrowingrate
lg
...
FX168财经集团
09-16 12:06
伊利股份:去年以来回购超10亿元
go
lg
...
维他奶国际的回购金额分别达到5.67亿
港元
、2.39亿
港元
,规模靠前。此外,贝因美、均瑶健康、皇氏集团、李子园、新乳业等公司回购规模超过5000万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3.37% 伊利股份成立于1993年,产品类型包括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产品等,拥有伊利、安慕希、金典、金领冠、巧乐兹等诸多品牌。 液体乳目前是伊利股份的主要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液体乳收入达361.26亿元,占总收入的58%。同期,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产品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27%、13%。从近几年的占比来看,液体乳占比在逐年下滑,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产品业务占比持续保持增长。 2023年之前,伊利股份营收持续上涨至1261.79亿元,2024年营收下滑8.24%至1157.8亿元,归母净利润2024年下降18.94%至84.53亿元。 分析发现,2024年的利润大幅下滑与公司计提46.76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有关。2025年上半年的利润下滑则与存货跌价、坏账、投资亏损有关。 毛利率持续向好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国内生鲜乳(原奶)平均价格自2021年以来持续下滑,目前原奶价格逼近3元/公斤,位居近十年最低位,主要系国内乳品市场目前处于供大于求。 受国内原奶价格下滑影响,2021年以来,伊利股份毛利率不断回升,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36.1%。其中,液体乳毛利率约31.74%、奶粉及奶制品毛利率达44.1%、冷饮产品毛利率39.21%。 结合同类乳品企业来看,乳品企业在经历近几年业绩寒冬后,逐步出现业绩回暖态势。乳品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回购股份,体现出对行业复苏的信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lg
...
面包财经
09-16 11:12
横盘迷雾下的价值火山:维昇药业-B(2561.HK)正站在价值重构临界点
go
lg
...
以来维昇药业-B的累计总成交金额约7亿
港元
,累计交易总股份数达1268.3万股,对应总股本累计换手率约达11%,要知道当初公司IPO全球发行仅为1138.5万股,前后对比可发现一点:当初申购新股的进场投资者(基石除外)都有“足够的空间”完成一轮换手,上市以来的交易均价处于55.4
港元
一线(远高于该公司当前的每股股价),自6月以来该公司日成交金额低于250万
港元
,这样的流动性与该公司近50亿
港元
的市值并不匹配,又说明了通过首轮“换手”之后新入场的投资者,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筹码的“卖力”几乎枯竭。 另一面是全球唯一优效于日制剂的长效生长激素临床硬数据、另外两款后期管线的确定性,以及商业化布局的步步为营,让长期资金更不愿轻易离场。而增量的买入资金,也同样并未大规模出现。 在此再叠加上新股上市首个解禁期临近,筹码再平衡,多空力量在此形成短暂僵持格局。 但资本市场的本质是价值的称重机,当一款重磅产品进入商业化倒计时,当全链条战备已搭建完毕,这种僵持注定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维昇药业也正面临价值重估的关键节点。 全球验证的临床价值锚点:创新长效生长激素的稀缺性支撑 市场对维昇药业的观望,本质是在掂量一个核心命题,即临床优势能否最终转化为商业统治力。 但隆培生长激素的硬实力,正在打破这种犹豫的根基。 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经临床证实优效于日制剂的长效生长激素,隆培生长激素上市审批已进入倒计时,这种近乎板上钉钉的确定性本身就是最锋利的破局武器。 首先是技术稀缺性构筑的护城河。 长效生长激素赛道早已不是雨露均沾的战场,技术代差直接决定市场话语权,市场份额向技术领先产品集中成为行业趋势。 不同于其他长效生长激素采用的永久化修饰技术,隆培生长激素的TransCon平台通过暂时连接技术实现原型药物的可控释放,既保证与人体天然生长激素一致的分子结构,按周注射又将年注射次数从365次降至52次,这种技术差异化形成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更关键的是,其独特工艺可在不超过30℃的室温下储存长达6个月,无需冷藏的特性显著提升家庭使用的灵活性。 其次是欧美市场用真金白银验证的商业化潜力。 Ascendis Pharma的2024年年报显示,隆培生长激素(Skytrofa)海外销售额已达2.02亿欧元。在美国销量(mg)暴增84%,根据2024年第三方处方数据,占整体生长激素市场份额6.5%,而在长效产品细分领域更是拿下45%的主导地位。 这组数据清晰验证了从临床优势到医生处方偏好,再到终端销售放量的完整传导逻辑。欧美市场的成功路径,为中国市场的复制提供了现成的成熟范本,让“商业化能力不足”的质疑不攻自破。 更具爆发力的是中国市场的土壤适配性。 中国生长激素市场的院外主导格局,恰恰为隆培生长激素量身定做了爆发窗口。国内家长对每日注射的依从性痛点早已根深蒂固,而每周一次的注射频率堪称精准击中需求靶心,这种体验升级带来的市场教育进程,很可能比行业预期快得多。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中国长效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将达211亿元,长效将变成生长激素的主流产品。隆培生长激素只要拿到1/3的份额,即可达到70亿销售。而该产品在美国上市3年后,已经成为领导品牌,占美国长效的45%。由此可见,隆培生长激素在中国的底气也绝非空谈。 显而易见,这种稀缺性从来不是概念炒作,而是临床优势对传统疗法的降维打击。 当一款产品能同时解决疗效、安全性与患者体验的三重核心诉求,其市场爆发力往往会以超出行业预期的速度兑现。 管线估值逻辑:III期临床阶段的确定性溢价公式 对于创新药企的估值,资本市场通常采用“临床阶段递进×适应症稀缺性”的动态评估框架,而III期临床后期的药物资产,因其高确定性,估值溢价远非早期管线可比。 维昇药业的管线组合正站在这一价值释放的关键节点,其估值逻辑值得市场重新审视。 主流机构的DCF模型早已算清这笔账。临床成功率、市场规模、专利保护周期,三个维度都指向隆培生长激素的估值洼地。 近期,摩根士丹利 、Jefferies、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集体给出“增持”、“买入”评级,目标价锁定80-82
港元
区间,并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对该产品“上市即放量”的理性预判。 按行业惯例,III期药物估值通常对应预期销售峰值的3-5倍,而维昇药业当前估值与这一基准的差距,本身就是市场情绪滞后于价值的明确信号。 换个角度来看,创新药企的估值本质是对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而临床阶段的递进直接决定折现率的调整。 中金公司曾在创新药估值研究中指出,采用风险调整净现值(r-NPV)法时,III期临床药物的折现率通常设定在10%-12%区间,低于早期管线14%以上的折现率,这种风险溢价的降低直接提升资产估值。 更具爆发力的是,维昇药业另外两款核心管线同样踩在价值高地,且叠加罕见病领域的稀缺性Buff。 帕罗培特立帕肽作为全球首款且唯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HP)的激素替代疗法,同时也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开发的HP激素替代疗法,其在部分欧洲国家和美国的上市经验已验证临床价值,预计年底提交上市申请的节点更添确定性。 据悉,公司预计于年底前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就优先审评资格举行咨询会议,并计划在海南乐城先行区通过临床急用渠道引入该药物,为中国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提供早期获得该创新及同类首创的治疗的机会。 那韦培肽则剑指2至10岁软骨发育不全儿童患者,同样填补国内治疗空白,预计于年底前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就优先审评资格及罕见病评审程序举行咨询会议。 这两款药物的稀缺性,绝非简单的“me-too”可比,而是“从0到1”的临床突破。参照海外罕见病药物的估值溢价惯例,早已为这种稀缺性定价。 结语 资本市场短期情绪与企业内在价值出现背离的当下,正是价值投资者寻找确定性机会的窗口。 随着年底临近,维昇药业即将迎来的,是核心产品获批、产能释放、渠道发力的多重积极因素共振期。管线推进与财务指标逐渐形成共振,公司亦将从“故事驱动”转向“业绩验证”的新阶段。 短期股价的横盘,不过是价值与情绪的暂时错位。 这或许正是产业资本选择长期持有的底层逻辑,也是普通投资者需要穿透股价迷雾把握的本质价值。
lg
...
格隆汇
09-16 10:11
港股开盘:恒指涨0.34%、科指涨0.45%,锂电池延续涨势,禾赛上市首日涨超7%
go
lg
...
股(01305.HK):斥资1.55亿
港元
收购Joyful Family Consultant,使集团可进一步扩大其于LED背光及照明产品的业务规模及范围。 华宝国际(00336.HK):认购江苏银行集团金融产品,涉资12.1亿元。 首佳科技(00103.HK):旗下附属合资公司拟设立超级新材料公司,开拓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 中基长寿科学(00767.HK):携手海南博鳌共建“国际肿瘤精准医学中心”。 上海复星医药(02196.HK):枸橼酸伏维西利胶囊新增适应症获注册批准,用于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石药集团(01093.HK):ALMB-0166在中国获临床试验批准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症。 机构观点 东吴证券:美联储降息短期会利好港股上行,但港股面临基本面边际走弱预期,所以中期涨幅取决于企业基本面回升情况;此外,港股进一步上涨还需要新动能。最近增量资金明显增配科技互联网龙头,但更偏向个股逻辑。外资关注中国资产,但是增量资金大规模流入还需观察经济基本面实际改善情况。 中信证券:近三年国内铜矿板块PE长期运行在10-15x,今年以来板块持续提估值,与供给增速下滑、国内需求强劲有密切关系。展望后市,预计国内铜矿板块在盈利和估值两方面将迎共振: 1)年内供需进一步改善为盾,旺季效应和宏观暖风为矛,25Q3-Q4铜价有望冲击10500美元/吨,预计铜价中枢上移将促进企业盈利预期改善; 2)对供给短缺与需求成长的感知差异导致海内外板块估值悬殊,预计未来供需认知改善以及铜价上台阶将驱动国内估值继续提升至15-20x。 中泰证券:2024年以来,海外CPI月度数据虽有波动,但海外有望逐步进入降息节奏,投融资改善预期有望边际向好,且部分公司订单已然看到恢复,该行预计外需CRO/CDMO及国内临床前CRO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会。源于CRO板块受国内外投融资环境、不利因素影响较大,但随着国内政策逐步发力,该行预计板块有望逐步恢复。
lg
...
金融界
09-16 09:30
协鑫科技拟配售47.36亿股新股募资54.46亿
港元
加码多晶硅产能与硅烷气布局
go
lg
...
47.36亿股新股份募集约54.46亿
港元
资金,每股认购价为1.15
港元
。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强化硅烷气业务第二增长曲线,以及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作为全球光伏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协鑫科技此次资本动作被视为其在新能源产业链深化布局的重要举措。 聚焦供给侧改革: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当前全球光伏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产能优化的关键阶段。协鑫科技此次募资的65%资金将用于供给侧改革的资金储备,重点推进多晶硅产能的结构性调整。公司计划通过技术改造和产线升级,提升高纯度多晶硅的生产效率,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以适应市场对高效光伏材料的需求。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原材料,其品质直接影响下游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协鑫科技在公告中强调,此次产能调整将聚焦于提升N型硅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供应能力,以满足TOPCon、BC电池等先进技术路线的需求。这一战略与行业向高效电池转型的趋势高度契合,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光伏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外,产能调整还将结合区域市场需求进行优化。公司计划在新疆、内蒙古等低成本能源区域扩大产能布局,同时加强海外生产基地的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结构性调整,协鑫科技的目标是将多晶硅生产成本控制在行业第一梯队,增强市场竞争力。 强化第二增长曲线:硅烷气业务全球替代加速 硅烷气作为半导体、显示面板、锂电池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材料,正成为协鑫科技重点发力的第二增长曲线。此次募资中,公司明确将部分资金用于扩大硅烷气产能,目标是实现全球市场份额的快速替代。目前,协鑫科技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硅烷气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5000吨,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在半导体领域,硅烷气是集成电路制造中沉积氮化硅、氧化硅薄膜的核心原料。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向先进制程升级,对高纯度硅烷气的需求持续攀升。协鑫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已将产品纯度提升至99.9999%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成功进入台积电、三星电子等头部厂商的供应链。 在新能源领域,硅烷气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TOPCon电池向BC电池转型过程中,硅烷气在钝化层制备中的用量显著增加;固态及半固态锂电池的研发亦需大量硅烷气作为负极材料粘合剂。协鑫科技通过技术攻关,已实现硅烷气在锂电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这一业务线的多元化布局,为公司打开了千亿级市场规模的增长空间。 资本结构优化与市场信心提振 此次配售的另一重要目标是优化资本结构。根据公告,募资中约35%的资金将用于偿还现有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截至2025年上半年,协鑫科技的资产负债率约为5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债务置换和短期负债清理,公司有望将负债率降至50%以下,从而降低财务成本,提升盈利空间。 市场对此次配售的反应呈现分化。一方面,认购方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参与为交易注入信心。该机构由资深投资人Tony Chin创立,在新能源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其双总部设于中国香港和阿布扎比,具备跨境资源整合能力。另一方面,配售价格较公告前收盘价1.26
港元
折让约8.73%,引发部分投资者对短期股价承压的担忧。 从长期视角看,此次募资有助于协鑫科技把握行业技术变革窗口期。海通国际作为配售代理,在路演中强调公司“产能优化+技术升级+财务稳健”的三重逻辑。多家投行近期给予协鑫科技“买入”评级,目标价中位数达1.61
港元
,较当前股价存在约25%的上涨空间。若硅烷气业务放量及多晶硅成本优势兑现,公司估值有望进入新一轮上行通道。
lg
...
金融界
09-16 09:10
上一页
1
•••
53
54
55
56
57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最新数据很意外!10月CPI超预期重回增长,PPI连续三年处于负值
lg
...
周评:AI大屠杀!全球风险资产几乎崩溃,美国政府停摆创史上最长 美联储“摸黑前行”
lg
...
金市展望:美国停摆创史上最长记录!4000大关成黄金心理防线,关键变量是TA
lg
...
下周展望:政府停摆让市场愈发焦虑!美国经济数据仍“断档”,中欧都有大事
lg
...
美联储数据迷雾加剧!两份非农已推迟,劳工局恐完全放弃发布10月CPI?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8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4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