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佰维存储:泰康资产、华福证券等多家机构于10月9日调研我司
go
lg
...
场景,其解决方案受核心客户认可。公司在
芯片
设计
领域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专注于自研LDPC纠错算法、高性能架构以及低功耗技术的研发,致力于构建主控核心技术平台。基于该平台,公司积极推进UFS主控芯片等关键领域,围绕功耗、性能、可靠性等核心指标,努力打造行业领先的、具备高度竞争力的主控能力,为提升存储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Q5. 为抓住I端侧市场机遇,公司在主控芯片、固件算法和先进封装等核心领域有哪些布局和技术储备?I端侧场景要求存储产品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性,过去的存储产品主要通过固件来优化性能,未来要通过主控
芯片
设计
、固件算法与先进封装能力实现差异化竞争。在主控
芯片
设计
方面,公司积极布局芯片研发与设计领域,将采用业界领先的架构设计,提升公司在I手机、I穿戴、I智驾等领域的高端存储解决方案的产品竞争力;在固件算法方面,公司全面掌握了存储固件核心技术,有能力匹配各类客户典型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创新、优质的存储解决方案;在先进封装方面,公司已掌握16层叠Die、30~40μm超薄Die、多芯片异构集成等先进工艺量产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构建Bumping、RDL、Fan-out等晶圆级先进封装能力。通过主控
芯片
设计
、固件算法与先进封装的协同效应,公司的存储解决方案实现行业领先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可靠性,能够持续为终端客户提供适合I端侧场景的高性能、低功耗的存储器产品。Q6.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各应用领域分别有哪些下游客户?在手机领域,公司实现了一线手机客户的持续突破,2025上半年突破vivo,与OPPO、传音、摩托罗拉等客户持续保持深度合作;在PC领域,公司实现了全球头部PC客户预装市场的进一步突破,新进入小米,与联想、cer、HP、同方等国内外知名PC厂商持续合作,此外,公司在消费级PC市场表现持续亮眼,收入持续增长;在I端侧领域,公司产品目前已被Meta、Google、小米、小天才、Rokid、雷鸟创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应用于其I/R眼镜、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上,2025年上半年Meta仍是公司出货量最大的I眼镜客户,公司为其提供ROM+RM存储器芯片,是国内的主力供应商;在企业级领域,公司产品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已获得I服务器厂商、头部互联网厂商以及国内头部OEM厂商的核心供应商资质,并实现预量产出货,同时积极深化国产化生态布局,与国产服务器厂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已向头部车企大批量交付LPDDR和eMMC产品,并且持续推动新产品导入验证。 佰维存储(688525)主营业务:半导体存储器的研发设计、封装测试、生产和销售。 佰维存储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9.12亿元,同比上升13.7%;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下降179.68%;扣非净利润-2.32亿元,同比下降181.5%;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3.69亿元,同比上升38.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829.8万元,同比下降124.4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594.06万元,同比下降113.36%;负债率63.55%,投资收益132.63万元,财务费用9124.05万元,毛利率9.07%。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7家,增持评级1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7.91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460.66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10-20 17:33
上周ETF全市场净流入608亿元,股票ETF净流入超300亿元
go
lg
...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广发上证科创板
芯片
设计
主题ETF、广发上证科创板芯片ETF等。 上周共有7只ETF新上市,均为股票型ETF,包括富国上证科创板100ETF(589950.OF)等3只科创相关ETF和鹏华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159117.OF)等其他4只股票型ETF;按照基金成立日,本周共有1只ETF新成立,为广发中证卫星产业ETF(512630.SH),总发行规模为11.71亿元。 五、热点新闻 1、首批巴西ETF申报 10月13日,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申报了各自的首只巴西市场ETF产品,分别为:华夏布拉德斯科巴西伊博维斯帕ETF(QDII)、易方达伊塔乌巴西IBOVESPA ETF(QDII)。两只产品均跟踪巴西伊博维斯帕指数(Ibovespa),该指数是拉美最具代表性的股票指数之一,成分股涵盖淡水河谷(Vale)、巴西石油(Petrobras)等全球大宗商品巨头,具有高度资源导向性。此次申报被视为中巴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又一重要成果。 2、黄金ETF年内“吸金” 超851亿元,20只黄金主题ETF总规模达2175亿元 现货黄金突破4240美元/盎司,续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已累涨超1610美元,涨幅超61%。 随着黄金市场不断走强,A股黄金主题ETF年内“吸金”超851亿元。 在金价突破4000美元后,资金买入热情不减,10月9日以来,黄金主题ETF净流入超150亿元。 黄金主题ETF规模快速增长。截至10月15日,包含商品型和股票型在内的20只黄金主题ETF总规模2175亿元。 3、三季度末ETF总规模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我国指数化投资持续发展,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规模持续攀升。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ETF总规模达5.6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4、多只贵金属基金限购 多只贵金属基金限购近期贵金属价格近期持续上涨,金价与现货白银均创历史新高,吸引大量资金涌入。为应对申购热潮、保障基金稳健运作,多家管理人主动采取限购措施,暂停或大幅收紧大额申购。10月15日,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QDII-LOF-FOF)发布公告称,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申购或定投金额不超过2万人民币。10月18日,全市场唯一的白银期货基金——国投瑞银白银期货LOF发布限制大额申购的公告,自10月20日起,该基金A类和C类份额最新申购限额分别低至100元和1000元。
lg
...
格隆汇
10-20 17:03
“中国版英伟达”沐曦集成周五上会,超讯通信、中科蓝讯等公司“沾光”股价大涨,国产GPU企业IPO加速
go
lg
...
作为主架构师完成了多款高端复杂的GPU
芯片
设计
;杨建是三维图形与高性能计算生态领域资深专家,拥有丰富的GPU
芯片
设计
及软件生态开发经验。 沐曦集成的股东不乏明星资本,其主要股东包括混沌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葛卫东、经纬创投、和利资本、红杉资本、引领区基金等。沐曦集成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对应的投后估值为210.71亿元。 过高的估值也引发部分人的担忧。据招股书,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沐曦集成净利润分别为-14.09亿元和-2.33亿元。其尚未盈利的原因主要与国产GPU芯片厂商起步较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市场拓展、生态建设等相关。 对标英伟达,还有多长路要走? 全球GPU市场早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英伟达、AMD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如何实现国产替代成为关键。 当下,沐曦集成主要有两款产品量产,分别为智算推理GPU芯片曦思N100系列、训推一体GPU芯片曦云C500系列,正式量产时间分别是2023年4月和2024年2月。 沐曦集成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曦云C500系列训推一体GPU成为该公司开拓市场的最核心产品。2023年度、2024年度和2025年1-3月,训推一体产品(含板卡及服务器)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0.09%、97.28%和 97.87%,呈上升趋势。 据沐曦集成回复上交所问题时披露的信息,该公司预计未来1-2年曦云C500系列仍将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其预计2025年底基于国产供应链的曦云C600系列将进行风险量产;而其第三代高性能通用GPU芯片(曦云C700)研发项目已于2025年4月立项,为该公司本次IPO募投项目之一。 据每经报道,曦云C500定位为对标英伟达A100的通用GPU,而该公司正在研发中的C700,将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通信能力及能效比等方面进一步大幅提升,接近英伟达H系列旗舰H100水平。 需要正视的是,由于国内企业起步较晚,与国际巨头相比,国内GPU企业在业务规模、销售网络、融资渠道、高端技术人才等方面均存在劣势。 不过,受美国政府于2025年7月升级AI芯片出口禁令等影响,英伟达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或有所缩减,这也为国产替代提供了空间。公开数据显示,英伟达来自中国的收入占比已经从2021年的26.42%降至2024年的13.11%。 多家上市公司为“影子股东” 沐曦集成还未上市,相关概念股们先集体涨了一波。10月16日,受沐曦集成即将上会的消息影响,超讯通信、中科蓝讯、中山公用等公司股价大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对沐曦集成的持股情况。 中科蓝讯称,公司直接持有沐曦集成电路85.43万股,占其首发前总股本的0.24%;光线传媒表示,公司通过当虹科技间接持有沐曦集成电路股份,但占比很低,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中山公用称,公司通过新能源基金对沐曦集成电路进行了早期投资。 还有上市公司为沐曦集成代理商。 9月17日,超讯通信在投资者交流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为“沐曦”品牌GPU产品特定行业总代理,并于2025年初携手沐曦等设立控股子公司“讯曦智能”,向芯片封测、服务器整机生产、销售及维修延伸,强化国产算力产业链布局。
lg
...
金融界
10-20 16:34
果然反弹!寒武纪暴涨5%,Q3营收狂增13倍!科创芯片50ETF(588750)放量涨超2%!光子芯片高校科研新突破,源杰股份20CM涨停!
go
lg
...
力走弱。面对迅速扩张的AI算力以及高端
芯片
设计能力
的提升,国内晶圆代工在“量”和“质”上都有着超预期的进阶表现,这也正是Deepseek、阿里、腾讯等大厂对国产算力的适配力度和采购比重不断加大的底气。当前时点,继续关注以代工和设备为核心的自主可控链;以价格上涨和AI需求激增为主要逻辑的存储链;以及C端落地能力显著改善的AI眼镜产业链。(来源于国信证券20251013《存储中期上行趋势确立,半导体自主可控再升温》) 招商证券表示,国内在部分软件、半导体设备等已经具备一定替代能力,面对美国政府持续强化的出口管制政策,自主可控需求迫切,将推动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来源于招商证券20251020《关注AI算力和自主可控主线,存储等行业周期持续上行》) 【AI驱动新一轮半导体周期,端侧更具爆发潜力】 中信建投表示,2023-2024年,AI需求集中在云端,大模型的迭代演进拉动算力基础设施需求快速增长,GPU、HBM 几乎一年迭代一个代际,配套的网卡、光模块、散热、铜缆/PCB等亦是如此。在传统半导体国产化已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先进制程、先进存储、先进封装、核心设备材料、EDA软件的国产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建议重点关注半导体领域,算力供应紧张,AI有望引领下一轮周期成长。AI算力加速了对先进制程、先进封装、先进存储的需求,以GPU、CoWoS/SoIC、HBM、高速PCB、光模块为代表的算力需求持续扩张,供应商大力扩产,预计2025年AI硬件产业维持高景气。建议关注国内自主算力芯片及先进封装标的。(来源于中信建投20251001《半导体产业链投资展望》) 市场上芯片相关指数众多,选取当下热门的科创芯片、半导体等指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然均聚焦为芯片板块,但在指数编制上却大有不同。一句话总结:科创芯片指数聚焦芯片核心环节,“含芯量”更高,弹性强,成长性高。 【科创芯片指数:“含芯量”更高】 从选样空间来看,相比其余指数在全市场范围取样,科创芯片指数选样空间为科创板,而科创板聚焦“硬科技”板块,是A股芯片公司大本营,近3年来芯片上市公司中,平均超九成数量的公司选择在科创板上市,平均市值占比达到96%。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芯片指数聚焦芯片“高精尖”的上游中游环节,核心环节占比高达95%,高于其他指数。 从调仓频率来看,科创芯片指数选取季度调仓,能更敏捷地反映芯片产业链发展趋势。 【科创芯片指数:成长性更强】 由于科创芯片指数聚焦芯片“高精尖”的上游中游环节,在周期成长与国产替代加速下,展现出较强的成长性。 科创芯片50ETF(588750)标的指数2025年H1净利润增速高达71%,2025年全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100%,大幅领先于同类,成长性更强! 【科创芯片指数:向上弹性强】 由于科创芯片指数在科创板选样,具备20cm大长腿,抢反弹更快。特别地,科创芯片指数向上修复弹性在同行业指数中最强,924至今最大涨幅高达186.5%!从夏普比率和最大回撤来看,科创芯片指数不仅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表现更优,而且走势相对稳健。 看好芯片核心科技,可关注科创芯片50ETF(588750),跟踪复制科创芯片指数,涨跌幅弹性高达20%,覆盖芯片产业链核心环节,高纯度、高锐度、高弹性!低门槛布局科创芯片核心环节,高效把握“新质生产力”大行情,抢反弹快人一步!场外投资者可关注联接基金(A:020628;C:020629),可7*24申赎。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10-20 10:56
科创50增强ETF(588460)涨超2.6%,2025年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go
lg
...
购覆盖半导体材料、设备、EDA、封装、
芯片
设计
等各个领域。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大规模、纵向并购完善产业链,国内半导体产业格局在重塑。 科创50增强ETF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组成,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000688)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寒武纪(688256)、中芯国际(688981)、海光信息(688041)、澜起科技(688008)、中微公司(688012)、金山办公(688111)、联影医疗(688271)、芯原股份(688521)、石头科技(688169)、九号公司(689009),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25%。 科创50ETF指数(588040),科创50增强ETF(588460),场外联接A(021908),联接C(021909),联接I(022969)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10-20 10:55
苹果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触控MacBook Pro,OLED屏幕+M6芯片引发市场关注
go
lg
...
可选择传统操作方式。 型号 屏幕类型
芯片
设计
特点 K114 / K116 OLED M6 轻薄机身,打孔摄像头,强化转轴 现有MacBook Pro LED M5 刘海设计,标准转轴 价格与市场影响分析 新款MacBook Pro由于采用更高端组件,预计价格将上涨数百美元。目前不带触控的14英寸和16英寸高配MacBook Pro起售价分别为1999美元和2499美元。市场普遍认为,触控功能可能吸引用户升级至高端机型,同时吸引部分Windows PC用户转向苹果生态。苹果股价在消息传出后出现短暂波动,但跌幅收窄,显示投资者对新机市场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苹果触控策略转变与历史背景 多年来,苹果坚持不为Mac配备触控功能,认为触控界面不适合垂直操作,早在2010年,已故CEO乔布斯就曾表示“触控界面不适合垂直操作”。现任CEO库克也曾讽刺道,将平板和笔记本结合就像“把烤面包机和冰箱拼在一起”。苹果曾尝试通过Touch Bar提供部分触控功能,但市场接受度有限。随着iPad增长趋缓,触控已成为PC标配功能,苹果逐渐拉近iPad与Mac的操作界面差距,为MacBook Pro增加触控功能创造条件。 未来Mac产品规划与创新方向 苹果暂未规划更多触控Mac产品,计划先观察市场反应。除触控MacBook Pro外,公司还在研发新款MacBook Air(代号J813和J815)、Mac Studio、Mac mini及外接显示器(代号J427和J527)。同时,苹果正在探索由Touch ID转向Face ID的Mac认证技术,但全面应用可能需数年时间。通过触控功能与高端芯片组合,苹果有望推动用户向更高端机型升级,进一步稳固其生态系统优势。 编辑总结 苹果推出首款触控MacBook Pro是其历史策略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公司逐步拥抱行业趋势并优化用户体验。新机型搭载M6芯片、OLED屏幕和改良设计,既保证传统操作方式,又引入触控操作潜力。尽管价格上调可能带来一定门槛,但高端用户升级及生态系统吸引力有望提升长期营收。同时,苹果通过循序渐进的策略观察市场反应,确保新技术推广与核心产品线保持平衡。 常见问题解答 问:苹果为何长期抵制Mac触控屏设计?答:苹果认为触控界面不适合垂直使用,早在2010年乔布斯就提出这一观点。苹果倾向让用户使用iPad进行触控操作,而Mac保持传统键盘和触控板。2016年的Touch Bar尝试未获得广泛认可,也体现了苹果对触控Mac的谨慎态度。 问:新款MacBook Pro有哪些核心硬件和设计变化?答:新机搭载M6芯片,采用OLED屏幕,取消刘海设计,改为打孔摄像头布局,同时强化转轴和屏幕组件。机型仍保留实体键盘和触控板,兼顾传统操作与触控操作体验。 问:苹果如何看待触控Mac对iPad销量的影响?答:苹果曾担心触控Mac可能蚕食iPad销量,但随着iPad增长放缓及触控成为行业标配,苹果通过统一操作界面和硬件生态降低冲突,同时推动用户向高端Mac升级。 问:新机价格预期如何?答:由于采用高端组件,新款14英寸和16英寸MacBook Pro价格预计比现有高配机型上涨数百美元。目前高配MacBook Pro起售价分别为1999美元和2499美元,触控版本价格可能更高,但有望吸引高端用户升级。 问:苹果未来Mac产品发展方向是什么?答:苹果计划先观察首款触控MacBook Pro市场反应,再决定是否推广更多触控机型。同时,公司还在研发新款MacBook Air、Mac Studio、Mac mini及显示器,并探索由Touch ID向Face ID过渡的技术,显示出苹果持续优化Mac生态系统和高端产品布局的意图。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18 00:12
AI见顶?台积电打脸!指数级增长!
go
lg
...
于Q3日均营收近1.1亿美元,远超多数
芯片
设计
公司全年营收。 盈利水平:调整后EPS达2.92美元,同比增39%,比预期多赚0.33美元;净利润率45.7%,全球科技巨头中能稳定维持40%以上净利润率的屈指可数。 2.毛利率:成本与产能双轮驱动破新高 59.5%的毛利率同比升1.7个百分点、环比升0.9个百分点,超预期的58.9%。核心支撑有两点:一是3纳米(N3)、5纳米(N5)制程出货激增,库存周转天数减少2天至74天,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二是内部成本管控见效,对冲了海外工厂成本与汇率波动影响。 3.制程与平台结构:AI底色凸显 先进制程垄断: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贡献74%晶圆营收(较25Q2提升2个百分点),其中5纳米占37%(营收主力)、3纳米占23%(量产满年即达此规模,爬坡速度超当年5纳米)、7纳米占14%(HPC领域需求稳定)。 应用平台分化:HPC(核心为AI服务器)占比57%,淡季持平凸显需求韧性;智能手机环比增19%(占30%),印证非AI市场触底;物联网、汽车电子各增20%、18%(均占5%),成第二增长曲线;数字消费电子降20%(占1%),影响微乎其微。 4.隐性亮点:ASP与现金流撑长期扩产 晶圆平均销售价格(ASP)达7040美元,同比增15%,体现先进制程占比提升带来的价值增量; 自由现金流1393.8亿新台币(约45.6亿美元),同比增12%,为后续扩产与研发提供充足“弹药”。 02 AI需求:不是退烧,而是早期爆发, 45%CAGR有三大硬支撑 台积电CEO魏哲家明确表示:“AI需求比三个月前更强,这是长期趋势的早期阶段。”这份信心源于三大核心证据: 1.需求来源“三驾马车”,覆盖全场景 AI需求已从“云端独大”扩展为“云端+企业+主权AI”驱动:云端(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扩建AI数据中心,3/5纳米芯片供不应求;企业端(金融、制造、医疗)部署私有AI模型,带动中高端芯片需求;主权AI(部分国家自建算力设施)虽起步晚,但增速迅猛。 2.代币指数级增长,先进制程是唯一解 AI代币(Token)数量每3个月呈指数级增长,需更强算力支撑。为何台积电AI营收增速(2025年近35%)低于代币增长?答案是“技术迭代对冲缺口”——制程从7纳米升级到3纳米,芯片计算效率提升2-3倍,1块3纳米芯片算力相当于1.5块5纳米芯片,这也是维持“AI加速器45%CAGR”的核心逻辑。 3.穿透式客户沟通,提前2-3年锁需求 不同于以往“只对接直接客户”,台积电现在直连“客户的客户”(如云厂商下游企业、手机终端用户),了解AI应用场景(搜索引擎推荐、社交媒体生成),提前2-3年预判需求。目前其服务超500家终端客户,能获取行业最全面的需求洞察,比如2023年预判3纳米需求爆发并提前扩产,如今才实现产能匹配。 即便面临“中国市场AIGPU进口限制”,台积电仍对45%CAGR有信心——魏哲家解释:“ASIC客户在AI训练/推理领域增长快,足以对冲单一市场波动。” 03 技术路线图: N2家族开启新十年增长,2026年量产成关键 先进制程是台积电的核心推力,25Q3披露的N2(2纳米)、N2P、A16三大技术,直接决定未来5-10年竞争力。 1.N2制程:盈利碾压N3,年底量产 进度:25Q4末启动量产,2026年加速爬坡,头部客户(苹果、英伟达等)订单排至2027年; 优势:结构性盈利能力优于N3,量产初期毛利率更高,无需长期亏损;逻辑密度较N3升20%、功耗降30%,能降低AI服务器电费成本,提升算力密度; 目标:2026年贡献5%晶圆营收,2027年突破15%,成为新营收支柱。 2.N2P:高端AI训练专属,26H2量产 作为N2升级款,性能再升10%、功耗再降15%,专门适配英伟达下一代H100、谷歌TPUv6e等高端AI训练芯片,满足GPT-5、GeminiUltra等复杂模型需求,预计2027-2029年成先进制程主力。 3.A16:HPC定制化王者,26H2量产 整合独家“超级电源轨(SPR)”技术,瞄准高密度AI加速卡,毛利率超65%(客户议价能力低),微软、亚马逊已表达兴趣,用于提升私有AI数据中心效率。 魏哲家直言:“N2家族会像5纳米(量产5年仍占37%营收)一样,成为规模大、生命周期长的节点,撑未来10年增长。” 04 全球扩产: 卡位AI产能,成本压力持续缓解 AI需求爆发需产能支撑,台积电全球四大基地进展明确,同时严控成本。 1.美国亚利桑那:建超级晶圆厂集群 加速现有工厂建设,计划收购第二块土地,打造“独立巨型集群”,生产3/5纳米制程,配套2座CoWoS封装厂; 与大型OSAT合作,其工厂已破土动工(进度快于台积电封装厂),2026年投产缓解CoWoS紧张; 目标2027年产能突破100万片12英寸等效晶圆,依托美国AI需求(亚马逊、微软等)和15%-20%政府补贴降低成本。 2.日本熊本:从量产到二厂扩建 首座特殊制程厂2024年底量产(良率近台湾水平),生产12/16纳米汽车/物联网芯片; 第二厂已开工(2027年量产),聚焦7纳米特殊制程,瞄准丰田、本田自动驾驶芯片需求,获日本政府25%投资补贴。 3.德国德累斯顿:服务欧洲汽车与工业AI 生产28/40纳米特殊制程,用于汽车电子、工业AI(如西门子机器人),2027年量产; 依托欧洲汽车工业基础,规避关税壁垒,建设进展顺利。 4.中国台湾:2纳米大本营,守盈利根基 新竹、高雄园区筹备多期2纳米厂(2026年建、2028年量产),先进制程毛利率比海外高5-8个百分点,是盈利压舱石; 2026年CoWoS产能提升50%,满足全球70%以上需求。 成本方面,2025年下半年海外工厂毛利率稀释仅2%,全年1%-2%(低于年初2%-3%),黄仁昭解释:“规模效应提升产能利用率,供应链本地化降运输成本,未来初期稀释维持2%-3%,后期通过技术优化对冲。” 05 资本支出: 400亿美金精准押注,营收增长跑赢CapEx 25Q3台积电将2025年CapEx区间收窄至400-420亿美元(原380-420亿),分配逻辑清晰:70%用于先进制程(3/2纳米)、10%-20%用于特殊制程(汽车/物联网)、10%-20%用于先进封装(CoWoS),全瞄准AI高需求领域。 黄仁昭强调:“CapEx与增长机会挂钩,我们确保营收增长快于CapEx。”过去5年,台积电营收复合增18%,CapEx仅增12%;2025年前9个月CapEx293.9亿美元(Q3单季97亿),节奏可控。 回报预期明确:每1美元CapEx未来3-5年带来1.5-2美元营收回报(先进制程、CoWoS达2.5美元),2025年400亿投入预计2027年带来600-800亿营收增量。 06 非AI市场与竞争: 手机库存健康,Foundry2.0对冲竞争 1.非AI市场:手机复苏,汽车电子提速 智能手机环比增19%(占30%),魏哲家确认“无提前备货,库存健康”,2026年安卓高端机型(三星S25、小米14Ultra)对5/4纳米需求有望支撑10%-15%增长; 汽车电子环比增18%(占5%),自动驾驶芯片对7/12纳米需求旺盛,未来3年有望成第三大营收平台。 2.竞争:Foundry2.0构建护城河 台积电推行“Foundry2.0”战略,提供“前端制程+后端封装+软件服务”全解决方案,先进封装营收占比近10%。对于美国竞争对手(暗指英特尔),魏哲家表态:“它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为其最先进产品代工。”以合作对冲竞争,巩固行业话语权。 07 未来三大关键信号: 盯紧这些指标判增长 要验证台积电2030年650亿美元营收目标,未来1-2年需关注三大信号: 1.25Q4营收达标与否:预计Q4营收322-334亿美元(中值328亿,环比降1%、同比增22%),若完成则2025年营收破1216亿(超预期1206亿),且N2量产进度影响2026年开局; 2.N2制程爬坡速度:2026年营收占比需破5%,良率达85%以上,否则恐面临先进制程断档; 3.海外工厂毛利率稀释:2026年需控制在2%-3%,否则拖累整体盈利。 08 总结: AI时代的半导体之王,增长逻辑未变 台积电25Q3的表现,是“AI驱动先进制程红利”的集中体现——331亿营收、59.5%毛利率、74%先进制程占比,印证其全球半导体“压舱石”地位。尽管有海外成本、汇率波动等短期挑战,但其技术垄断(N2领先)、需求绑定(500+客户)、产能布局(全球四大基地)的核心优势未变。 对投资者而言,台积电的价值在于“长期赛道确定性”——AI算力需求至少还有10年增长期,而它是不可或缺的玩家。正如魏哲家所说:“我们处于AI应用早期,责任是提供先进技术与产能,支撑客户增长并为股东创造回报。” 未来,随着N2量产、全球产能释放、CoWoS瓶颈缓解,台积电将继续领跑AI时代,同时带动上游设备(阿斯麦)、材料(信越化学),下游AI芯片(英伟达)、云服务(亚马逊)等全产业链分享红利,其每一步进展都值得半导体投资者密切跟踪。 扫码关注格隆汇研究院,帮你穿透市场波动,精准把握投资良机!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lg
...
格隆汇
10-17 18:45
深康佳A重点聚焦Micro LED等领域 推进半导体光电产业化
go
lg
...
份额;此外,华润旗下华润微电子拥有覆盖
芯片
设计
、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半导体产业链,未来有望与深康佳A在技术与资源层面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半导体业务迈向新发展阶段。
lg
...
金融界
10-17 17:54
Arm CEO哈斯:本地AI推理降低能耗,云端训练仍是核心
go
lg
...
影响与行业趋势 Arm的这一策略反映了
芯片
设计
向低功耗、高能效方向的行业趋势。在AI算力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将推理下沉至本地有助于缓解数据中心能源负担,同时推动移动端和边缘计算设备的发展。这对智能手机、AR/VR设备及物联网终端的AI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总结 Arm CEO哈斯提出的“本地AI推理+云端训练”混合模式,体现了企业在应对AI能耗和大规模数据中心挑战上的战略思路。通过下沉推理工作负载,不仅可降低能耗,还能优化延迟和用户体验。未来,混合计算模式将成为AI设备和云端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核心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问1:Arm CEO提出的AI本地化策略核心是什么? 答:核心是将AI推理任务下沉到本地设备,而训练任务仍保留在云端,从而降低整体能耗和延迟。 问2:为什么云端训练仍然必要? 答:训练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大规模模型和高精度计算,本地设备难以承担,因此训练仍依赖云端。 问3:本地AI推理的优势有哪些? 答:优势包括降低能耗、减少延迟、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减轻云端数据中心的负担。 问4:这种混合计算模式对产业有何意义? 答:可推动移动端、边缘设备和物联网终端的AI能力提升,同时推动
芯片
设计
向高能效方向发展。 问5:未来AI计算是否将完全转移到本地? 答:不完全,训练仍需云端算力支持,但推理会更多依赖本地设备,形成“云+端”的混合模式。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17 00:11
AI热潮终将退去!这位基金经理建议押注“美国人日常必需股”
go
lg
...
通,因为不在AI讨论的核心位置。但这家
芯片
设计
公司“过去十年一直保持着40%到50%的股本回报率,而且估值很低”。 “如果未来十年它的盈利每年增长10%,即便市盈率只有15倍,那这支股票也会非常惊人。”斯米德说。(市场观察)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10-16 22:00
上一页
1
•••
4
5
6
7
8
•••
28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出口突传坏消息!彭博:给本已面临年末放缓风险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lg
...
“卖出美国”才刚刚开始?!“特朗普冲击波”余震未平 美元、国债与美股齐遭抛售
lg
...
特朗普关税果然伤害了中国!AI牛市面临大考,一则数据令美联储降息“起死回生”
lg
...
“就业末日论”?!一份往常被忽视的报告引爆市场 这张图堪称灾难预言
lg
...
中国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反弹重返4000大关!美联储降息概率又变了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8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4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