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文章
最强逆袭:暴涨600%,从ST到游戏之王
go
lg
...
营收直接增长至150亿元,两年的时间内
营
收
增长
超4倍,占到了世纪华通总营收的70%,世纪华通也随之迎来业绩飞涨。 2025上半年,点点互动的净利润高达18.66亿元,海外子公司CENTURY GAMES净利润7.21亿元,两者合计近26亿的净利润,几乎与世纪华通26.56亿的总利润持平。 在此基础上,2025年上半年,世纪华通的营收、净利双双登顶A股游戏板块。 而在点点互动的增长奇迹背后,是点点互动推出的《Whiteout Survival(无尽冬日)》。 这个2024年4月推出的游戏,到2024 年底,全球累计收入就已突破 19 亿美元,成为近五年上市的手游中,流水最快突破 20 亿美元的产品之一。 在出海榜单中,点点互动旗下的《Whiteout Survival(无尽冬日)》和《Kingshot》常年名列美国畅销榜前列。 今年8月,这两款游戏的收入分别突破33亿美元和3亿美元,分列8月出海手游收入榜冠亚军。 图源:Sensor Tower 而在国内今年上半年的手游发行商收入榜单中,点点互动的收入也仅次于腾讯,超越一众传统游戏巨头。 子公司的优异成绩的烘托下,世纪华通的亮眼业绩也就不难想象。 一定程度上,点点互动的成功,是微信小游戏崛起和游戏出海浪潮双重叠加的成果。 2024年,我国小游戏市场的收入已经超398亿元,几乎接近2024年国内电影市场450亿的总票房,可见其巨大潜力。 同时,小游戏市场仍在迅速增长。 2024 年,国内游戏市场整体收入同比增加近228 亿,其中小游戏收入规模增长了198亿,贡献了大半增长,增速更是达到了99.18%,是传统游戏行业增速(5.2%)的19倍。 QuestMobile的《2024微信小程序年度报告》显示,微信小游戏MAU已经达5.5亿,也即是每2.5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定期参与小游戏互动。 且微信小游戏还在持续吸引手游用户,二者重合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42亿,同比增长8.5%。 一定程度上看,目前的小游戏行业类似于2017年以前,手游迅猛发展的时期,市场规模和玩家基数正逐步扩张。因此,不难想象未来小游戏市场或许仍将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小游戏行业中,头部产品能够持续霸榜,长尾产品也能获稳定收益,因此,未来或许不乏更多游戏厂商加入小游戏市场,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或许也能因此吸引到更多用户,或许能为点点互动带来更多机遇。 与此同时,点点互动在出海领域也收获颇丰。 除了两款旗舰产品,点点互动还在持续推出新作,如合成游戏《Tasty Travels: Merge Game》,该游戏在8月收入环比增长30%,排名跃升至第23位。此外,点点互动还有多款新品在研发中。 目前来看,中国厂商正在传统的SLG、MMO游戏上持续发力,且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类,而是利用国内经验持续进行玩法创新和品类融合,并且注重长线运营和本地化,使得中国游戏正在收获越来越多海外用户的青睐。 但随着越来越多游戏厂商涌入,海外市场的竞争也在日趋激烈,用户获取成本不断攀升,这对于投放规模较大的点点互动来说,或许会带来一定挑战。 但长久来看,随着国内手游厂商逐渐摒弃之前“流量依赖”和“渠道为王”的古早途径,点点互动以及其他出海手游企业,仍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03、结语 今年以来,整个市场最为热门的主线莫过于AI。 而在这一轮AI行情下,硬件领域之外,软件领域也受益颇多,其中表现最为优异的,莫过于游戏板块。 今年以来,游戏板块整体上涨近50%,而ST华通,涨幅仍旧傲视整个游戏板块。 但经过大半年的上涨后,目前世纪华通的股价已经涨至历史新高,估值已经超过50倍,远高于目前游戏行业的平均估值。 或许也是因此,近日,ST华通股价已经有所回调。 放眼未来,如果ST华通如期提出摘帽申请,或许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公司就能成功摘帽。如果成功摘帽,或许能带来一波摘帽预期行情。 然而,世纪华通大股东满质押的情况,也可能给情况带来一定变化,且过往世纪华通管理层表现多次引起市场争议。 2022年时,世纪华通净利润显示亏损70.8亿,背后原因就是当年65.2亿的资产减值,主要由对前期投资产生的商誉减值、以及对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产生,不免让人心生疑窦。 2023年、2024年,世纪华通在投资资产方面依然还有7亿、15亿的减值或损失,这样的财务状况,让不少投资者因此却步。 因此,尽管点点互动的业绩亮眼,未来增长也相当可期,但对于ST华通来说,未来走势或许还不甚明朗,需要审慎观察。
lg
...
格隆汇
昨天21:21
扛住回调!逆势创新高
go
lg
...
比增长40.8%。 又如: 中芯国际,
营
收
增长
23.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8%,毛利率21.9%,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中微公司,营收上涨43.9%,其中,刻蚀设备收入增长40%,其LPCVD设备收入暴增608.2%; 北方华创,营收增加29.5%,其刻蚀设备收入超50亿,薄膜沉积设备收入超65亿; 拓荆科技,营收增加54.3%,薄膜沉积设备龙头,受益于国内晶圆厂扩产; ...... 从产业链角度看,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持续受到市场重视和产业政策支持。 这或是中证半导指数持续受到市场关注的重要原因。 细看该指数,会发现两大突出特色: 首先,指数更侧重上中游的设备、材料、设计等,合计占比约90%。 具体来看,49.9%权重集中配置设备龙头,21.7%覆盖数字芯片设计,10.1%投资集成电路制造,9.8%跟踪半导体材料。 其次,成份股集中度较高,前五大权重占比超59%,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78%,集合了寒武纪、海光信息、中芯国际以及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公司,弹性大。 从上一轮半导体上行周期看,半导体设备ETF(561980.SH)跟踪的中证半导指数区间涨幅494.71%,居同类指数第一,显示该指数在半导体上行周期具备较强的弹性优势。 半导体设备ETF(561980.SH),也是跟踪中证半导指数中规模最大ETF。 场外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招商中证半导体产业ETF场外联接(020464.OF,020465.OF),一键布局半导体设备投资。 04、两大助攻 近期,A股市场整体走强,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这两大因素共同为半导体行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行业不仅迎来资金面的改善,也获得战略性的发展窗口。 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资金环境改善,助力行业长期投入。 半导体属于技术和资金双密集型行业,从研发到量产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美联储降息预期带动全球流动性转向宽松,这为国内市场创造了更有利的货币环境。 一方面,利率环境趋于宽松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环境使得一级市场资金更充裕,推动VC、PE类资金增配像半导体这样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 第二,市场预期提升,投资意愿增强。 A股市场的整体活跃,显著提升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牛市氛围中,投资者更关注产业的长期成长空间,而非短期的价格波动。 同时,在此背景下,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企业短期业绩的容忍度也会提高,他们或更看重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宽松的流动性,活跃的交投,也有助于提高半导体行业的估值水平。随着资金风险偏好上升,他们也愿意给予相关企业更高的估值溢价。 可以说,A股市场的活跃表现和全球流动性预期的改善,为国产半导体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资金环境的改善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市场预期的提升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产业内在的成长动能则确保了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05、结语 全球半导体市场,正迎来一个景气的上升期,当中不仅有半导体周期的向上,而且有AI这个最大的催化因素。 目前看,半导体下游需求仍然旺盛,消费电子,尤其是AI手机、AI电脑、AI算力基建,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智能制造、机器人等产业,每一个都需要大量的芯片。 国内还叠加了诸如政策强力支持、自主可控等逻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税收优惠、以及各类国家级别的战略规划等,都将半导体产业列为战略性优先发展领域。 而在海外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供应链安全成为重中之重,会直接推动国内晶圆厂加速验证和采购国产设备与材料。 以上,构成了半导体板块庞大且确定的投资逻辑。 在此逻辑下,龙头公司凭借技术突破、平台化布局和强大的研发投入,展现出更强的业绩韧性和成长潜力。 具体而言,个股可以重点关注两个方向: 一是直接受益于AI和智能驾驶等趋势的优质芯片公司; 二是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等关键环节实现技术突破的龙头企业。 指数方面,如中证半导指数,集合了诸多设备、材料、设计等方面的龙头公司。 而对应的指数基金,如半导体设备ETF(561980.SH)及场外联接(020464.OF,020465.OF),则提供了一键布局半导体板块的投资工具。
lg
...
格隆汇
昨天21:11
中原证券:给予洽洽食品增持评级
go
lg
...
1%,坚果业务升高11.22%,分别比
营
收
增长
高出10.26个、18.2个百分点。由于成本升高,本期葵花子的毛利率同比下降7.67个百分点至20.93%,坚果毛利率下降13.95个百分点至14.77%。公司上半年的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8.1个百分点至20.31%,盈利下滑较多。根据汇易网的数据,2025年9月18日全国葵花子现货均价为6050元/吨,同比上涨7.08%,但较2025年8月每吨下降100元,当前价格有所回落。根据临沂商城价格指数,2025年9月10日临沂商城坚果价格指数为114.65,同比上涨1.62%,环比8月基本持平,目前尚未出现回落迹象。 电商渠道的销售额增长较快。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电商渠道录得营收4.51亿元,同比增24.79%,电商渠道的营收占比从上年同期的12.47%升至本期的16.38%。电商渠道发展较快,有助于渠道的多元化,降低单一渠道的风险。 期间费率上升较多。本期,公司的销售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3.03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管理、财务和研发费率均上升,由此导致本期的净利率下降8.38个百分点至3.24%。收入下降、毛利率下行以及费用率升高共同导致本期的净利润大幅下滑。 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6、2027年的每股收益为0.83元、1.29元和1.61元,参照9月17日收盘价22.43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6.94倍、17.4倍和13.94倍,维持公司的“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葵花籽和坚果等核心原料的成本居高不下;拓展新渠道将会带来新的增长,如新渠道对厂商价格形成较大的压制,厂商的毛利率将系统性下行。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7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0家,增持评级7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7.98。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昨天18:50
商汤:市值突破千亿,高盛目标价跳涨50%,券商集体唱好
go
lg
...
2025年中期业绩堪称优秀“三连击”:
营
收
增长
、亏损收窄、现金储备改善。 高盛报告用一句话总结:营收与生成式AI业务“双超预期”。 具体来看,商汤上半年录得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6%,超出前期高盛和彭博共识给出的市场预期;其中生成式AI收入同比激增73%,连续三次大幅度提升,占集团总收入比重提升至77%,印证了公司战略重心转移的成功。 上半年,毛利率维持在39%,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50%,经营现金流净流出同比收窄八成以上,账上现金储备高达132亿元。贸易应收管理成效尤为突出——回款金额同比大增96%至3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49%。高盛在报告中强调:“这种回款效率创历史新高,反映销售交付闭环能力质的飞跃。”现金流净流出同比收窄82%,验证了商汤向“精细运营”的战略转型。 生成式AI业务的高歌猛进,得益于“一基两翼”的业务发展策略,使其产品矩阵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逐步向AI赋能千行百业创业初衷践行。面向企业服务的“小浣熊”系列已拥有超过300万用户,金融、教育、政务三大垂直版本在短短数月完成规模化落地,成为B端生产力工具的标杆。日日新多模态大模型V6.5支持文本、图像、视频多模态流式交互,交互时长年内增长超五倍,已赋能银河通用、傅利叶等具身智能企业,并在AI文旅、消费级AI应用及硬件、AI教育等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至此,商汤完成了从“模型”到“应用”再到“场景”的商业闭环,生成式AI不再只是技术概念,而是可量化、可复购、可扩张的商业化来源。 传统视觉AI业务则提供了稳健现金流与高质量客户池。上半年,视觉AI服务客户超过660家,复购率达57%,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连续九年排名第一,汽车座舱视觉AI软件市占率连续五年第一。更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商机储备与新订单同比显著增长,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同步改善,为集团贡献了稳定的“现金牛”。 X创新业务则让资本市场看到“独立于集团,接受市场化的红利”。其中,X创新业务以智慧医疗“善萃”、智慧零售“善惠”等完成对外融资引入盈峰控股、金沙江创投等知名机构入局为例,其估值方法由母公司合并报表转向独立市值,资本效率将被重新定价。若其中任何一家率先启动IPO递表,将直接触发“分拆溢价”重估模型。参考 2023 年美团-W 对 KeeTa 的分拆行情,母公司在消息落地前后跑出大幅的超额收益,商汤当前市值对应的分拆期权价值尚未计入。 02、AI赋能百业:从AI基础设施、大模型到数据飞轮,层层加固护城河 如果说亮眼的财务数据是“果”,那么全栈技术能力与场景落地能力就是“因”。商汤从AI基础设施、大模型到数据飞轮,层层加固护城河。 AI基础设施端,商汤大装置运营总算力已突破2.5万PetaFLOPS,国产芯片异构集群规模达5000卡,集群利用率达到80%,异构训练效率达到95%,上海临港AIDC二期按计划持续扩容。需要强调的是,引入国产芯片异构集群,能减少对外部芯片厂商的依赖,从而避免了全球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强化了在AI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另外,通过动态负载均衡与算法协同,商汤大模型能压缩推理成本,为规模化交付奠定成本优势,也为自身的生成式AI、大模型和行业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保证业务的高效扩展和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 模型端,日日新V6.5受益于模型架构的改进,在实现成本优化的同时,预训练吞吐量提升了20%以上,强化学习效率提升了40%,推理吞吐量提升了35%以上。多模态推理与交互性能大幅提升,成本降至原始的30%,同时带来5倍性能的提升,性价比提升3倍以上。日日新V6.5在OpenCompass和SuperCLUE评测中斩获双冠军,在国内首批通过中国信通院“大模型通用能力成熟度4+级”测评,长思维链与多模态融合技术比肩GPT-4o。 华泰证券在报告中指出,V6.5的推理性能与训练效率双双刷新行业纪录,成为商汤撬动B端与C端市场的“技术支点”。 数据飞轮则把成本曲线进一步拉低。智能Agent自主挖掘数据,不仅大幅降低了数据准备成本,还加速了模型的优化过程。海通国际在报告中强调:“自动化飞轮使商汤摆脱数据标注依赖,构建了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数据壁垒。” 值得一提的是,商汤的全栈技术能力绝非单点突破,有望发挥“国产算力×多模态认知×数据飞轮”的乘积效应。 03、券商集体看好,商汤已打开了一条清晰的估值上升通道 在资本市场的视角下,商汤的这份财报赢得了多家国际与本土券商的“集体看多”,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 高盛的翻多逻辑建立在“政策+需求+产品力”的共振之上。从政策层面看,国务院在《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到2027年重点行业AI Agent渗透率要达到70%,到2030年则进一步提升至90%。这一顶层设计不仅为商汤这样的头部AI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为其在行业内的加速渗透创造了制度性红利。从需求角度来看,高盛调研显示,企业客户在AI资本性支出(CapEx)上的预算将在2025年同比增长超过40%,而私有云大模型的订单甚至已经排到了2026年。这意味着,商汤所主打的生成式AI解决方案正处在需求快速释放的窗口期。而在产品力方面,商汤已经通过SenseCore 2.0(算力平台)、SenseNova 6.5(大模型)以及覆盖多行业的应用矩阵,形成了“交钥匙”式的全栈解决方案。这种高度一体化的技术与应用结合,提升了客户的粘性和切换成本,为其市场份额的稳固与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从估值的角度,高盛基于DCF与EV/Sales的综合模型,将商汤目标价设定为2.72港元,隐含着约30%的上行空间,而这一幅度远高于大中华科技股平均仅9%的水平。这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商汤稀缺性和成长性的高度认可。更重要的是,高盛预计商汤的生成式AI收入占比将在2030年达到91%,几乎构成核心业务的全部。若这一预测实现,商汤将在未来十年间真正完成由技术驱动向产业主导的跃迁。 不仅是高盛,国内外多家券商也对商汤表达了相似的乐观态度。中泰证券在首次覆盖商汤时,直接给出“增持”评级,理由是其大模型已稳居第一梯队,并且通过业务拆分与融资优化现金流,从而具备了更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华泰证券则维持“买入”评级,特别强调了日日新V6系列在多模态性能上的领先优势,认为这将成为商汤扩大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海通国际的分析则指出,生成式AI不仅推动了商汤营收的高速增长,更带来了经营效率的改善,其估值在同类标的中具备性价比。国金证券等机构同样强调,商汤在“算力+模型+应用”的组合上具备行业稀缺性,这种底层基础设施的领先地位难以复制,也将持续推动其市占率的提升。 可以看到,券商们的共识集中在两点:一是商汤的稀缺性。无论是SenseCore这样的算力平台,还是日日新大模型,都构成了行业少有的全链条基础能力,使得商汤能够在生成式AI时代脱颖而出。二是商汤的市占率提升逻辑。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场景落地能力,商汤在多个核心赛道保持第一,并不断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巩固了龙头地位。 至此,中外券商形成罕见共识:商汤已打开了一条清晰的估值上升通道。当“稀缺底座”遇上“市占率及政策加速”,商汤的投资价值,才刚刚开始被市场真正定价。 当积极因素在同一坐标系里共振,估值的时钟便会被重置。商汤用一份“营收超预期、亏损快收窄、现金大回流”的中报,把“何时盈利”的疑问改写为“盈利多大”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在全球AI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商汤不仅是中国AI龙头企业的代表,更是国产算力与大模型技术自主化的重要参与者,其战略意义已经超越单一公司的商业成败,是中国式AI布局的核心代表性标的。 数据显示,商汤股价年初至今已累涨近80%,区间最高涨幅逾110%,成交额与换手率双双放大。在公布优异的中期财报后,商汤的市场表现更是迎来了新的高峰,千亿市值正式落定。有市场人士指出,AI龙头的β行情仍处于初期,资金在加速抢筹。
lg
...
格隆汇
09-17 21:01
iPhone 17大热,苹果王者归来
go
lg
...
分需求此前被暂时压制,上市后会成为新的
营
收
增长点
。 反观其他区域,美国相对稳增、日本略降,全球需求“分化但不疲软” 美国:作为苹果第一大市场(区域权重51%),Day1平均周期比16长3天,其中Air型号从“无等待”变成要等4天,ProMax从17天涨到24天,需求稳步增长; 英国/印度/香港:分别增长8天、3天、1天,尤其是印度市场,虽然周期绝对值短(3天),但同比增长3天,说明苹果在新兴市场的渗透有成效; 日本:是唯一周期下降的市场,从29天降到23天,可能是去年需求提前释放(16系列在日推出了定制版),但整体仍处于合理区间。 整体来看,全球主要市场除日本外,需求均呈增长趋势,苹果的全球份额仍在巩固——这和安卓阵营“高端机型疲软”形成鲜明对比,也印证了苹果在高端市场的护城河。 03、产业链视角:25%增产背后,哪些环节会“吃肉”? 苹果的每一次增产,都是产业链的“狂欢信号”。iPhone17的25%增产计划,涉及上千家供应商,从芯片到屏幕,从电池到组装,都会直接受益。但不同环节的“受益程度”不同 1.组装环节:立讯精密先“受益”,但毛利率偏低 苹果的最终组装主要靠三家企业:富士康(承担60%以上Pro系列订单)、和硕(base、Air订单为主)、立讯精密(部分Pro订单)。这次25%的增产,意味着组装订单会同步增加,尤其是Pro系列的订单——因为Pro工艺更复杂(比如钛金属中框、高刷屏贴合),组装单价比base高30%左右,对立讯精密这类厂商的营收拉动更明显。 不过要注意,组装环节竞争激烈,毛利率普遍在5%-8%之间,更多是“量增驱动”,利润弹性不如上游零部件。 2.核心零部件:屏幕、电池、芯片是“利润高地” 真正能“赚大钱”的,是那些有技术壁垒的核心零部件环节: 屏幕:Pro系列用的是120Hz高刷新率OLED屏,供应商主要是三星显示和LG显示。这类屏幕的单价比base的60Hz屏高50%以上,而且产能相对紧张,苹果增产会直接推高屏幕厂商的订单量; 电池:eSIM-only版本的电池容量更大(比如ProMax电池从4441mAh提升到4800mAh),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电芯,国内供应商如欣旺达、德赛电池已进入苹果供应链,会直接受益; 芯片:iPhone17搭载的A18芯片(台积电3nm工艺),是手机的“核心大脑”。台积电作为独家代工厂,苹果增产意味着晶圆订单增加,而3nm工艺的单价比4nm高20%,对台积电的营收和毛利率都是利好。 苹果产业链巨大的机会本质是“短期硬件增量+长期生态韧性”的双重支撑: 短期:iPhone营收撑起增长“基本盘” 苹果2024财年(F24)营收中,iPhone占比51%,是绝对的“压舱石”。高盛预测,iPhone17的强劲需求会推动F4Q25(2025财年第四季度,对应2025年9-12月)iPhone营收同比增长8%-10%,进而带动整体
营
收
增长
6.4%。 长期:服务收入是“第二增长曲线” 更核心的逻辑是苹果的“生态壁垒”。苹果的服务收入(包括AppStore抽成、AppleMusic、AppleTV+、iCloud等)具有“高粘性、高毛利、经常性收入”的特点——只要用户在用iPhone、iPad、Mac,就可能持续付费。未来5年苹果的毛利增长主要来自服务收入,而目前服务收入占比仅20%左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04、总结:iPhone17是“信号弹”,苹果的长期价值在生态 回到最初的问题:iPhone17交付周期拉长,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短期而言,这是“需求强劲”的信号,叠加25%的增产计划,会直接拉动苹果F4Q25营收和产业链订单,高盛给出了13.6%的上涨空间也反映了这种乐观预期。 但对长期而言,iPhone17只是“信号弹”——苹果的核心价值早已不是某一款手机的销量,而是“20亿台设备+服务收入”的生态闭环。只要这个闭环不被打破,哪怕某一代iPhone销量波动,苹果的长期增长逻辑也不会动摇。 因此,国内以立讯精密为核心的苹果产业链,依然值得投资人重点关注。 如果,你对中国科技股投资感到困惑, 如果,你对接下来如何应对科技板块波动感到迷茫, 如果,你对应当关注哪些科技细分方向感到无所适从, 那么,请扫码加入我们,获取更详细的产业链分析和投资策略,跟随格隆汇研究院一起,在AI的浪潮中把握确定性机会,分享产业革命的红利吧! 注:文中所提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务必做好独立研判。
lg
...
格隆汇
09-17 21:00
突然,史诗级暴涨!
go
lg
...
于2021年泡沫时期。 这意味着相同的
营
收
增长
能带来更可观的利润绝对值增长,同时历经至暗时刻的洗礼,财务结构更健康,抗风险能力更强。 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的增长引擎更多元,摆脱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形成了“核心现金牛+ 高增长新业务”的矩阵式发展模式,增长可持续性更强。 估值方面,与美股同类公司(大型科技公司、成长性创新药公司)相比仍有折价,与自身历史中枢相比也并未过高。 考虑到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和增长模式的优化,尤其是考虑到其在新兴AI领域、创新药出海的潜在价值尚未完全体现,当前的估值水平仍具一定的吸引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精选那些在AI、出海领域拥有强大执行力和清晰路径的龙头公司,依然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如果想简单易懂,攻守兼备,也可以看看指数基金。 例如,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选取3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公司作为样本,重点覆盖互联网、半导体、智能汽车、创新药四大核心科技领域的,形成“AI+半导体+生物医药+汽车新势力”的均衡布局。 恒生医药ETF(159892)跟踪的恒生生物科技指数,选取30家市值最大的港股生物科技公司,是创新药国际化代表,该ETF今年日均成交额为10.63亿元,最新规模上升到58.92亿元,双双稳居同类第一。
lg
...
格隆汇
09-17 19:11
金徽酒Q2营利双降拖中报增速,百元以下产品“失守”,收入支柱省内市场负增长
go
lg
...
严重拖累整体。 证券之星注意到,金徽酒
营
收
增长
放缓背后,其百元以下产品收入锐减近三成,传统价格带“失守”。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全国化名酒渠道下沉的挤压之下,金徽酒“深耕西北、布局全国”的战略也面临残酷的挑战:一是省内市场出现负增长,二是尽管省外市场经销商数量远高于省内,但目前七成以上收入依旧是由省内市场贡献,全国化布局可谓道阻且艰。 Q2营利双降拖累整体增速 据公开资料,1951年,在“恭信福、永盛源、万盛魁”等白酒(烧酒)作坊的基础上组建地方国营金徽酒厂,金徽酒是全省建厂最早的中华老字号白酒酿造企业和全国首批获准国家注册的白酒品牌,于2016年3月在上交所上市。上市至今,金徽酒一直从事白酒生产和销售。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金徽酒实现营业收入约17.59亿元,同比增长0.31%;归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1.12%。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5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191.6万千升,同比下降5.8%。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政策调整、消费结构转型、存量竞争”三期叠加的深度调整期,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产量有所下滑,行业整体呈现产量减少、利润收缩的态势。 尽管今年上半年金徽酒营收、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但增速是2021年同期以来最低的。2021年-2024年各期中报,金徽酒营收、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后净利润均是双位数增长。而今年上半年金徽酒扣非后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滑4.05%,表明其实际盈利能力减弱。 这主要是受第二季度的拖累。数据显示,金徽酒今年Q2实现营收6.51亿元,同比下降4.02%;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下降12.78%;扣非后净利润0.58亿元,同比下降27.25%。前述三大指标在今年一季度均为正向增长。环比来看,金徽酒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环比增长59.91%、324.29%、354.53%;第二季度分别环比下降41.25%、72.42%、74.87%。 金徽酒将2025年营收目标定为32.8亿元、净利润目标定为4.08亿元。以上半年实际业绩测算,该公司在下半年实现营收超15.21亿元(同比增长近20%)、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约18.3%),才能达到年度目标。 百元以下产品收入锐减近三成 业内人士认为,金徽酒作为区域性酒企,其主打的还是300元/瓶以下的中、低端市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较全国性酒企相对较弱。 金徽酒的产品按照价格可以划分成100元以下、100元至300元、300元以上。其中300元/500ml以上的产品主要有金徽年份系列、金徽老窖系列等;100-300元/500ml的产品主要有柔和金徽系列、金徽正能量系列、世纪金徽五星等;100元/500ml以下的产品主要有世纪金徽四星、世纪金徽三星、世纪金徽二星、金徽陈酿等。 今年上半年,金徽酒300元/500ml以上的产品实现营收3.8亿元,同比增长21.6%。金徽酒自2016年起便提高了高档产品销售占比,今年上半年300元以上产品占比提升至22.17%。不过,100元-300元价位产品依旧是金徽酒营收主要来源。2025年上半年,该价格带产品营收为9.69亿元,同比增长8.93%,占酒类营收比例达56.49%。 证券之星注意到,金徽酒在低端市场失守。今年上半年,100元/500ml以下产品为金徽酒贡献了3.66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29.78%。今年一季度,金徽酒百元以下产品收入下滑三成之多。彼时金徽酒表示“100元以下产品短暂下滑是公司调整营销策略和销售节奏导致”。受百元以下产品大幅下滑影响,金徽酒今年上半年酒类产品整体收入下滑0.48个百分点。 分渠道来看,金徽酒主要有经销商、直销(含团购)和互联网销售模式,以经销商模式为主。 今年上半年,金徽酒经销商渠道实现营收16.21亿元,同比下降1.21%。2024年末,金徽酒经销商数量为1001个,今年上半年净减少41个至960个。直销(含团购)渠道实现营收0.38亿元,同比下滑3.51%;互联网销售渠道实现营收0.57亿元,同比增长29.3%。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快速增长,难以补齐主渠道业务下滑。 省内市场仍是营收支柱 2016年,上市时金徽酒曾提出“巩固甘肃市场,稳步拓展省外市场”。2020年,复星系入主金徽酒后,将整体发展思路调整为“布局全国、深耕西北、重点突破”,要借助复兴生态,深挖大客户运营,加快全国化扩张的进程。2022年,复星系减持股份,让出金徽酒实控权,后者仍坚守全国化战略。 金徽酒提到,坚持“布局全国、深耕西北、重点突破”的战略路径,持续深入推进以“C端置顶、品牌引领下的用户工程+市场深度掌控=以小生态带动大生态”为核心的营销转型。公司将西北地区定位大本营市场,重点打造甘肃青海新疆一体化、陕西宁夏一体化,最终实现西北一体化。 在行业人士看来,白酒行业集中和分化的趋势加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白酒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市场份额逐步向头部企业和区域龙头靠拢。若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夯实基地市场、扩展省外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则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造成公司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另一方面,甘肃省内市场规模的天花板或许是重要因素。金徽酒曾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甘肃省白酒市场规模仅为大约80亿元,公司在省会城市与外来品牌、地方性品牌都有竞争,外来品牌主要有五粮春、剑南春等,地方性品牌主要有红川、滨河等。 今年上半年末,金徽酒的省外经销商数量达657个,省内经销商数量为303个。尽管省外经销商远超省内,但省内依旧是金徽酒的收入支柱:今年上半年,金徽酒在省内实现营收13.34亿元,同比下降1.11%;省外实现营收3.82亿元,同比增长1.78%。可见,金徽酒全国化任重道远。 金徽酒表示,下半年将持续推进营销转型,围绕“聚焦资源、精准营销、深度运营”的营销策略,扎实推进用户工程建设;通过数字化构建智能化营销体系,实现客户画像精准绘制、营销活动精准推送,全面提升营销效率与运营效果;通过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品牌推广活动,全方位、立体式提升品牌形象。(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lg
...
证券之星
09-17 17:00
【读财报】上市券商业绩透视:2025上半年业绩显著回暖
go
lg
...
4%。 其中,国联民生2025年上半年
营
收
增长
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经纪及投行业务收入大幅增加,以及新增并表子公司后业务规模扩大导致利息收入增多。浙商证券由于期货业务与资管业务下滑明显,导致整体营收下降。中原证券由于投行业务萎缩,以及自营业务下降较大,导致营收出现下降。 图1:2025年中报上市券商营收、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动 归母净利润方面,2025年上半年,国泰海通和中信证券的归母净利润规模超百亿元,分别为157.37亿元和137.19亿元。此外,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和招商证券的归母净利润均超50亿元。 较上年同期相比,42家上市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均有增长,其中,华西证券、国联民生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分别为1195.02%和1185.19%。随后是东北证券和国泰海通,同比增长均超200%。 超半数券商净资本规模增长 从净资本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有26家券商的净资本超过200亿元,其中,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和中国银河的净资本超过千亿元,分别为1941.28亿元、1585.34亿元和1093.31亿元。此外,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申万宏源、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和东方证券的净资本超500亿元。 图2:截至2025年6月末上市券商净资本及较上年末变动 较上年末相比,超半数券商的净资本出现增长,其中,国泰海通增幅最大,增幅达97.31%,增长主要来自于合并重组带来的资产注入,以及重组时公司配套募资100亿元用于主营业务及补充资本金。除此之外,天风证券、中信证券的净资本增长较快,较上年末分别增加25.51%和11.26%。 多数券商核心风控指标较上年末增长 除净资本规模是券商的核心风控指标外,以流动性为核心的风控监管指标也尤为重要。 资本杠杆率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太平洋的资本杠杆率居首,为68.24%,随后是红塔证券和中银证券,资产杠杆率分别为46.72%和44.94%。较上年末相比,红塔证券的资本杠杆率增长较快,较上年末增加7.03个百分点,国信证券、国泰海通、申万宏源、东吴证券均增加超过6个百分点。 流动性覆盖率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太平洋和红塔证券的流动性覆盖率均超过1000%,分别为2030.55%和1005.73%,其中,红塔证券的流动性覆盖率较上年末大幅增加331.31个百分点。与其他上市券商相比,长江证券的流动性覆盖率较低,较上年末下降35.25个百分点至135.75%,已接近120%的预警标准。 图3:上市券商风险监控指标 净稳定资金率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有14家券商的净稳定资金率超过200%,其中,财达证券、西部证券和太平洋的净稳定资金率居前三,分别为261.08%、245.02%和234.16%。较上年末相比,山西证券增长较快,增加58.65个百分点。随后是西部证券、东吴证券和财达证券,较上年末增加均超过40个百分点。中银证券和国联民生的净稳定资金率下降较为明显,较上年末分别下降38.29和31.15个百分点。 风险覆盖率方面,国金证券、南京证券、太平洋和红塔证券均超过500%,分别为668.11%、527.32%、526.29%和507.88%。除此之外,截至2025年6月末,东方证券、红塔证券和国金证券的风险覆盖率较2024年末变动最多,分别上升了141.72、114.18和104.04个百分点。 【读财报】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上市公司财报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内容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文章序列号:1965593872914583552/JW)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lg
...
面包财经
09-17 10:49
华辰装备的困局:核心产品毛利率承压,净利增长乏力,募投项目延宕数年仍再拖延
go
lg
...
收2.67亿元,同比增长19.16%,
营
收
增长
主要是公司稳步推进相关设备的生产、交付、安装、调试及验收等工作;同期归母净利润3411.61万元,同比下降28.41%;扣非后净利润2083.03万元,同比下降31.73%。 东吴证券(601555.SH)研报指出,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且报告期内计提了较多合同资产减值损失。 据悉,华辰装备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及半导体精密磨削领域的新产品,导致研发费用率有较多提升。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2.54%至2610.19万元。与往年相比,华辰装备的研发费用增速显著高于上市后历史同期水平,就2022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而言,各期研发费用增幅分别仅15.75%、21.81%、21.3%。 此外,华辰装备上半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917.33万元、845.44万元,二者合计1762.77万元,进一步“吞噬”了利润。 拆解单季度来看,华辰装备Q1分别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1.26亿元、2357.99万元,Q2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1053.61万元。对比两季,Q2营收高于Q1,但归母净利润不到Q1的一半。此外,Q2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21.67万元,同环比分别下降110.73%、105.52%。 拉长时间看,上市至2024年,华辰装备呈现出“营收原地踏步、净利润大幅波动”的疲软态势。2019年至2024年实现的营收分别约4.25亿元、2.31亿元、4.09亿元、3.36亿元、4.79亿元、4.46亿元,2024年收入与2019年水平相差不大。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3354.35万元、7657.59万元、4721.14万元、1.18亿元、6198.06万元,2020年跌至不足4000万元,而在2023年走高后,2024年又同比下降47.36%,导致当年归母净利润水平甚至不足2019年的一半。 高度依赖单一产品 华辰装备主要产品为全自动数控轧辊磨床、亚微米级高端复合系列磨削产品、精密螺纹磨床、精密数控直线导轨磨床、超精密曲面磨床等高端精密磨削设备,同时公司积极推动自研智能磨削数控系统的开发及市场应用。 自上市以来,华辰装备的收入几乎八成以上来自于全自动数控轧辊磨床。今年上半年,全自动数控轧辊磨床营收占比达82.72%,收入约2.21亿元,同比增长13.42%;维修改造业务实现营收3322.51万元,同比大增212.79%。不难看出,华辰装备的维修改造业务一定程度上也是围绕全自动数控轧辊磨床进行,可以说公司存在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的痛点。 尽管核心产品收入保持增长,但盈利空间却在持续遭受挤压。上半年,全自动数控轧辊磨床的毛利率为30.22%,同比减少0.92个百分点。华辰装备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及,近几年,随着竞品竞标价格下降,数控轧辊磨床的价格呈下降趋势,如果未来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存在价格和毛利率下降的可能性。 虽然华辰装备并未披露2022年上半年及2023年上半年产品的毛利率水平,但2019年上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该产品毛利率从45.25%跌至39.73%。 值得一提的是,华辰装备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31.59%,较2024年同期增长了1.23个百分点。这主要受益于维修改造业务毛利率的大幅增长,该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12.12个百分点至40.6%。 不过,体现公司真实盈利质量的净利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21.54%大幅下滑至12.76%,降幅达8.78个百分点。 华辰装备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持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以保持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的稳定。 募投项目一延再延 2019年首发上市时,华辰装备募集资金净额为6.78亿元,分别投向全自动数控轧辊磨床升级扩能建设项目、智能化磨削设备生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2022年4月,华辰装备公告称,拟分别调减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化磨削设备生产项目募集资金3000万元、5000万元,将上述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中心扩建项目的建设投资,该项目总投资额为80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 不过,上市至今近6年,部分募投项目仍未如期完工。6月,华辰装备公告称,智能化磨削设备生产项目和研发中心扩建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均由2025年6月推迟至同年12月。 华辰装备表示,智能化磨削设备生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影响,部分关键设备购买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公司出于谨慎考虑,控制了投资节奏,减缓了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 研发中心扩建项目方面,因项目建设前期规划设计等审批流程较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度较原计划存在一定差异。 证券之星注意到,上述项目建设进度可谓一拖再拖。其中,研发中心扩建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由最初的2023年12月延期至2024年12月,后推迟至2025年6月。智能化磨削设备生产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则由一开始的2022年6月相继延期至2023年6月、2024年6月、2025年6月。 2025年半年报显示,目前智能化磨削设备生产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7362.73万元,投资进度为41.07%;研发中心扩建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4376.22万元,投资进度为54.7%。 招股书显示,智能化磨削设备生产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完成每年60台高精密数控万能外圆磨床、20台数控连续轨迹坐标磨床的生产能力建设。该项目旨在扩充公司产品线,项目实施后的产品均属于高端制造业重要设备。而目前看来,产能建设周期一再延长导致新增高端产能释放严重滞后,难以为华辰装备带来新的竞争力。(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lg
...
证券之星
09-17 10:01
Dave & Buster’s换帅后直面困局,新CEO推动全线整改
go
lg
...
营状况比外界预想的更糟:盈利持续萎缩,
营
收
增长
停滞,股价更是一度大跌17%。 他指出,前期管理层在战略执行上存在诸多偏差。例如,菜单过度依赖开胃菜,导致消费被稀释;长期缺乏新游戏投放,使门店吸引力下降;员工培训和总部沟通不足,造成服务质量下滑;而高成本的装修和门店试点项目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公司一度停止电视广告,降低了品牌曝光,同时复杂的促销政策进一步侵蚀利润。 针对上述问题,Lal已启动一系列“止损”措施:恢复电视广告投放,精简促销活动,调整菜品结构,加强一线员工培训,并引入多款新游戏。同时,他强调要向消费者传递更直接、更清晰的价值信息。 虽然部分新措施已带来积极反馈,如餐饮业务回升和翻新门店业绩提升,但投资者仍持观望态度。Lal承认,过去的战略构想并非完全错误,问题在于“一次性动作过多”,缺乏节奏。他同时提醒,通胀压力仍是未来的主要挑战,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让顾客感受到消费“值得”。 外界普遍关注,这一轮改革能否真正扭转Dave & Buster’s的长期下行趋势。
lg
...
琳琳总总
09-17 01:24
点击加载更多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发重磅!特朗普与习近平周五通话时间定了 特朗普刚刚就中美协议表态
lg
...
中美突传重磅!美媒独家:为与习近平举行峰会 特朗普拒批对台4亿美元军援
lg
...
贸易战越打越聪明了:中国放弃谷歌,打击英伟达!为了重新布局?
lg
...
大行情突袭!日本央行决议惊现令人意外的一幕 美元/日元短线大跌
lg
...
中美重大突发!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在与美贸易谈判期间中止对谷歌反垄断调查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