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逸飞激光:三季度实现营收5.75亿元,技术创新与前瞻布局赋能经营趋势长期向好
go
lg
...
。整体来看,公司营业收入持续稳健增长,
资产
规模
同步增厚,展现强劲韧性,经营活动基本面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行业回暖,高研发投入夯实发展根基 2025年以来,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以及全面电动化的推动下,头部电池厂商逐步开启新一轮扩产,储能市场亦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甚至出现“抢装潮”,锂电行业由此迎来复苏回暖,对锂电设备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三季报显示,逸飞激光合同负债近4亿元,较去年末增长超30%;存货7.8亿元,较去年末增长34%。关键指标持续向好,也进一步折射了行业需求恢复,公司订单显著增长,为未来业绩攀升提供了明确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逸飞激光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7610.22万元,同比增长25.67%,占营收比例为13.23%。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为公司构筑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公司聚焦主业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构建了“结构件装配-电芯组装-模组PACK 回收/拆解-智慧物流装备与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并陆续推出智能激光系统、新一代密封钉高速装配站、新一代高速氦检机等创新产品,发布高速方形电芯装配、储能集装箱系统装配等全系列解决方案,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逸飞激光的全球化战略不断深化,上半年,公司已向海外客户交付了全自动储能集装箱装配线,覆盖从电芯处理到集装箱装配与检测的全流程,标志着其一站式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获得国际认可。新客户拓展方面,公司相继开拓了日本、韩国、英国、德国、印度等国家新客户,并与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Endurance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电芯及模组PACK市场。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公司又陆续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在香港设立孙公司,进一步完善海外售后交付体系建设,以更好地把握海外市场机遇。 积极拓展新兴业务,力争打造多元增长极 逸飞激光始终坚持“激光+智能装备”平台化发展战略,在巩固提升主业竞争力的同时,积极拓展固态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机器人等新兴业务领域,致力于打造长期竞争力。 在固态电池领域,据悉,逸飞激光目前已具备从电芯装配、模组PACK到智慧物流系统的整线装备交付能力,同时,还推出激光超快加工设备、激光刻槽设备等产品,将激光微加工技术、激光干燥技术拓展至固态电池极片涂层处理与快速干燥等关键工艺环节。报告期内,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应用联合创新研发及生产的首批“无际”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通过验证,并正式交付国际头部客户,为2025–2027年全固态电池量产窗口提供了重要产业化范例。 此外,逸飞激光参股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亦通过合资公司武逸科技投资武汉元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举措,深化布局人形机器人以及核心部件赛道。通过这些布局,公司旨在提升专业装备的智能化、柔性化水平,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等共性技术在更广泛的工业场景中转化应用,并加速推动具身智能的工程化产业化落地,不断延伸打造全新的产业集群。 未来,随着锂电行业的持续回暖以及新兴领域产业化落地加快,逸飞激光有望凭借技术创新积累和产业布局前瞻性,获得多元化增长基础,且有望在高端装备新周期中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lg
...
金融界
10-31 14:35
郑州银行三季报营收净利双增,资产增速创同期新高,区域金融压舱石效应凸显
go
lg
...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该行
资产
规模
稳健扩张,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零售转型成效显著,风控指标稳中向好,多项关键指标创下历史同期最佳水平。截至2025年9月末,郑州银行资产总额达7435.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3%;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95亿元,同比增长3.91%;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2.79亿元,同比增长1.56%。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郑州银行通过深耕本土市场、推进零售转型、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稳健增长。 盈利韧性凸显,降本与风控双线精进 这一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稳固支撑,另一方面源于零售转型战略的深入推进。 从收入构成看,利息收入依然是营收的“基本盘”,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78.16亿元,同比增长5.83%。同时,非利息收入15.79亿元,规模显著提升。通过积极拓展多元化盈利渠道,郑州银行有效对冲了息差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增强了盈利的稳定性和韧性。 在降本增效方面,郑州银行深入践行精细化管理理念,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务及管理费支出22.43亿元,同比压降0.56亿元,降幅2.45%,成本收入比23.99%,较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有效释放了盈利空间。 作为深耕河南的地方法人银行,郑州银行
资产
规模
增长步伐明显加快。三季度末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9.93%,增量达671.87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87倍,增速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这种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而是该行深耕区域经济、精准把握市场机遇的必然结果。 郑州银行深谙区域经济发展的脉搏。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重镇,近年来在国家战略支持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到中原城市群建设,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多重政策红利的叠加效应为区域内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产质量方面,郑州银行不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截至9月末,该行拨备覆盖率186.17%,较上年同期增长19.9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76%,较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负债端,郑州银行同样表现不俗。三季度末负债总额达到6859.38亿元,较年初增长10.62%。这种资产负债的同步增长,体现了该行在市场拓展和风险管控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点。 值得注意的是,郑州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健水平。三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4%,资本充足率为12%,均满足监管要求,为业务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零售转型爆发红利,个人存款年增490亿 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零售业务已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郑州银行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和收获,为其整体业绩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截至今年9月末,郑州银行个人存款余额达2671.43 亿元,较上年末同比增长22.44%,个人贷款余额963.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8%。零售业务对全行经营贡献度持续提升,转型红利加速释放。 存款业务方面,三季度末郑州银行吸收存款本金总额4595.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59%,增量近550亿元。其中,个人存款增长表现尤为亮眼,前三季度新增个人存款约490亿元,占存款增量的近九成,相当于每天吸纳超1.7亿元居民储蓄,个人贷款余额同步增至963.06亿元,同比增长5.88%,转型红利加速释放。 郑州银行零售转型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该行构建的“四大管家”零售金融生态体系。“市民管家”深度融入医保、社保等民生场景,增强客户黏性;“融资管家”专注小微客群,提升融资可获得性;“财富管家”提供定制化理财产品和资产配置服务;“乡村管家”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县域,扩大覆盖半径。多维度的场景布局和服务创新,有效提升了零售业务的综合贡献。 从战略层面看,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为郑州银行带来了规模增长,更重要的是优化了收入结构,提升了业务稳定性。个人客户相对于对公客户而言,具有数量多、分散度高、稳定性强的特点,这为银行抵御周期性风险提供了重要保障。 服务实体经济 科技金融提速发展 报告期内,郑州银行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4067.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1%,信贷资源持续注入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 郑州银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聚焦“7+28+N”重点产业链群及上下游企业、“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同时深入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持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针对养老、乡村振兴等领域推出专属产品,完善惠农服务点、社区志愿服务站布局,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率。 在科技金融领域,郑州银行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导向,主动融入“两城一谷”战略布局,强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新增4家科技特色支行,构建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格局。同时,该行积极落实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在绿色建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 作为河南本土法人银行,郑州银行正充分发挥贴近本土市场的优势,为河南高质量发展精准注入金融活水。其三季报呈现出的 “规模、质量、效益”协同增长态势,其零售转型与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提升,不仅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更将为河南先进制造、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提供持续金融支撑。
lg
...
金融界
10-31 12:55
2025三季报揭秘:国有六大行“成绩单”亮点纷呈!
go
lg
...
悉数披露,集体交出了一份稳健的答卷,在
资产
规模
、盈利表现、资产质量等多方面展现出积极态势,勾勒出银行业发展的新画卷。
资产
规模
:工行领跑,农行、建行紧追 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保持稳健的扩表增速。工商银行以超8%的
资产
规模
增速,稳坐“宇宙行”头把交椅,彰显其强大的资产扩张能力。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也不甘示弱,
资产
规模
增速均超过10%,在
资产
规模
总量排名上紧随其后,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 盈利表现:集体正增长,农行增速领跑 从盈利数据来看,六大行前三季度业绩显著改善,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净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具体到各家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利润增速环比二季度由负转正,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其中,农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最快,达到3.03%,实现归母净利润2208.59亿元。中国银行在第三季度表现亮眼,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国信证券研报分析指出,这得益于其资产质量稳健、拨备计提力度降低以及实际所得税率下降等因素。 营收方面,六大行同样实现双增长。中国银行营收增速最快,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912.04亿元,同比增长2.69%。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也分别实现营收6400.28亿元、5508.76亿元、5737.02亿元、2650.80亿元和1996.45亿元,同比增长2.17%、1.97%、0.82%、1.82%和1.80%。不过,净息差这一衡量利润空间的指标显示,六大行息差水平持续收窄,但邮储银行净息差最高,为1.68%,保持行业优秀水平。 总市值:农行逆袭,登顶榜首 在总市值排位上,三季度农业银行凭借股价持续上涨,成功超越工商银行,冲上市值榜首。截至10月30日,农业银行总市值(A + H股)达到2.74万亿元,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资产质量:整体稳健,邮储最优 资产质量是衡量银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截至9月末,六大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不良贷款率有所改善。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94%,延续了多年来的低位运行态势,展现出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关注类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分别较上年末持平和略有上升,但较上季末有所下降,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利润分配:慷慨派息,回馈股东 根据各家银行确定的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六大行拟合计派息金额高达2046.57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拟每10股派息1.414元、1.195元、1.858元、1.094元、1.230元和1.563元,充分体现了对股东的回报。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三季报的亮眼表现,不仅彰显了其在经济环境中的稳健经营能力,也为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信心。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六大行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lg
...
金融界
10-31 08:05
浙商银行三季报出炉:坚持“质量优先、规模适度”,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go
lg
...
发展等领域有望实现较高增速,成为银行业
资产
规模
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从负债端来看,在质量提升与成本管控驱动下,报告期内,浙商银行负债总额31,822.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94.82亿元,增长1.90%。其中:存款迈上2万亿台阶,吸收存款20,597.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15%,存款占负债比重65%,比上年末增长3.2%。 质量优先,夯实风控底座提升经营质效 受贷款利率下行和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1-9月,浙商银行实现净息差1.67%,较上年全年下降4BP,降幅较去年全年降幅明显收敛。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89.31亿元,同比下降6.78%。其中,利息净收入344.38亿元,非利息净收入144.93亿元,成本收入比26.44%。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16.68亿元,同比下降9.59%。 风控方面,得益于加大风险处置力度、风控策略更加稳健、产业投研能力提升等因素,浙商银行资产质量稳中有升。截至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36%,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本充足率12.15%;一级资本充足率9.61%,与上年末持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40%,比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据悉,为夯实资产质量,前三季度,该行聚焦投向风险控制,包括加快提升房地产等重点业务领域风控水平、深化政策前瞻引领能力、加强AI赋能提升数智风控水平等,多措并举严控新增风险,为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巩固坚实底座。 服务实体,精准注入“金融活水” 当前,银行业正处于从“规模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型的关键阶段,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银行业为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注入“金融活水”,推动经济实现质优量增。 在这一背景下,浙商银行将“稳”字贯穿经营全过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多措并举让金融动能直达实体经济。以“深耕浙江”为例,今年以来,该行全面启动新一轮“深耕浙江”三年行动(2025-2027年),明确以提升浙江“市场份额”为目标,浙江省内融资服务总量达1.16万亿元,对浙江“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投放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9月,该行发布《全力支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十五条举措》,聚焦重大项目、产业链、创新驱动三大关键领域,承诺每年新增融资服务不少于100亿元,用“真金白银”和“定制服务”破解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融资痛点。 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浙商银行推出“善科陪伴计划”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年实现科技金融贷款新增100亿元。针对外贸企业,实施“跨境护航计划”,2025年对民营企业跨境融资投放不低于170亿美元,为受全球贸易摩擦影响的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分析和定制化金融服务。 纵观前三季度,浙商银行通过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主动迎接挑战,展现出战略清醒与执行定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未来,该行将进一步根植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以“深耕浙江”为首要战略,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lg
...
金融界
10-30 19:35
规模、盈利、服务齐突破!郑州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22.79亿,零售转型红利加速释放
go
lg
...
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1.56%。
资产
规模
增速创同期新高。根据业绩报告显示,前三季度郑州银行资产增长速度创同期新高,创下历史同期最佳表现。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郑州银行资产总额7435.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3%,
资产
规模
增速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前三季度郑州银行
资产
规模
增量671.87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87倍。
资产
规模
的高效增长,不仅增强了该行的综合实力与市场影响力,更为后续业务拓展、客户服务及盈利增长开辟了空间。截至三季度末,全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4067.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1%。郑州银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聚焦“7+28+N”重点产业链群及下游企业、“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深入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持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聚焦地方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一企一策”精准纾困方案,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积极参与城市更新、民生工程等重点任务,切实发挥本土法人银行稳市场、稳信心的金融“压舱石”作用。 营收净利稳健双增。根据业绩报告显示,前三季度郑州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78.16亿元,同比增长5.83%。与此同时,郑州银行前三季度非利息收入规模显著提升,多维度为盈利增长注入了新动能,充分彰显了郑州银行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盈利韧性与增长潜力。 零售转型成效显著。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郑州银行坚定推进零售战略转型成果显著。截至三季度末,郑州银行个人存款余额达2671.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44%;个人贷款余额963.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8%,呈现稳步提速的良好态势,转型红利加速释放。郑州银行着力构建以“市民管家、融资管家、财富管家、乡村管家”四大管家为核心的全场景零售金融生态:“市民管家”打通医保、社保等民生场景,增强客户黏性;“融资管家”专注小微客群,提升融资可获得性与效率;“财富管家”通过定制化理财产品和资产配置服务,满足多元财富管理需求;“乡村管家”则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县域,扩大覆盖半径,从产品创新到场景嵌入,从渠道建设到体验升级层层递进,最终转化为实打实的经营收入。
lg
...
金融界
10-30 19:25
“稳进变”加持优等生,江苏银行三季报彰显硬实力
go
lg
...
,江苏银行不良率水平排名最优序列,在总
资产
规模
超过4万亿元的上市银行中,江苏银行不良率更处于最优水平。 亮眼表现的背后是风控基础的持续夯实,据悉,今年以来,江苏银行深入推进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完善风控管理体系,智慧化防控体系快速迭代、日益成熟,风险防控水平不断提升,为稳健经营提供坚实支撑。 资本市场热度不减,投资价值持续凸显 作为国内优质城商行代表,江苏银行凭借亮眼的业绩在资本市场持续“圈粉”。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国内外券商分析师已通过多渠道发布其相关研报近70篇。该行半年报亦显示,上半年江苏银行组织开展路演交流37场,参与交流的投资者超300家次。与此同时,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保险等主流机构共1263只产品持仓江苏银行,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二。 另据权威评级与榜单排名显示,江苏银行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位列第56位,较上年大幅提升10位,在中资银行中排名第16位,排名攀升彰显其在全球银行业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稳步增强。还发现,在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江苏银行成功入选并以第162位的排名蝉联国内城商行首位。
lg
...
金融界
10-30 17:45
城商行三十年|湖北银行的融合崛起与万亿征程
go
lg
...
%,其余五家合计仅296亿元,平均每家
资产
规模
不足60亿元,襄阳商行更是不到30亿元,而全国143家城商行平均
资产
规模
为349亿元。更严峻的是资质差距,2009年初原银监会综合评级中,湖北6家城商行仅2家获3A级,4家为3C级,无一进入全国城商行前50强。 湖北银行的成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承载着整合分散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地方城商行整体竞争力、构建更适配湖北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使命,由五家银行“融合”而成,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发展征程。 掌门迭代中的战略演进之路 陈大林时期(2011-2017):奠基启航,实现规模翻倍 作为湖北银行首任董事长,陈大林带来了深厚的国有大行从业积淀。此前长期任职中国银行,历经宜昌分行副行长、湖北省分行副行长等职,后执掌湖北省政府金融办公室,对地方金融监管与运营逻辑了然于胸。 上任伊始,陈大林便为新生的湖北银行锚定“资本充足、内控严密、效益良好、服务一流的省内主流商业银行”定位,敲定三年发展规划,以增资扩股、渠道铺设、科技建社三大抓手推动银行站稳脚跟。 在其任期内,湖北银行实现了成立初期的关键跨越。两年时间里,资产总额和存贷款规模便较合并前实现翻番。截至2013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860.8亿元,较年初增幅35.4%,计划完成率超125%;各项贷款余额521.0亿元,增幅27.6%,成功摆脱了此前“小散弱”的标签。遗憾的是,这位奠基者在2022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为其职业生涯画上了不光彩的句号。 刘志高时期(2017-2022):探索调整,迈向跨越发展 2017年,刘志高出任湖北银行第二任董事长。其拥有深厚金融管理背景,加入该行前,曾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任职,历任十堰市分行副科长、黄石市中心支行行长等职,后担任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管理办公室主任、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等职,对地方金融市场有深刻理解。 2017年,拥有央行系统与农信社管理双重背景的刘志高接棒,为湖北银行注入了差异化发展的新基因。其深耕地方金融多年的经历,让刘志高精准把握湖北经济特质,提出“立足本土、特色化经营”的战略方向,推动银行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 战略层面,刘志高创新性地提出“三个三分之一”信贷资源分配法则:1/3支持政府类重点项目与企事业单位,筑牢地方经济根基;1/3投向中小微企业,激活市场微观主体活力;1/3服务个人客户,拓展零售业务蓝海。这一布局既巩固了地方金融主力军地位,又优化了业务结构。2018年,湖北银行明确“12345”短期目标,即一年调整、两年晋位、三年赶超、四年达标、五年上市,吹响了冲刺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数据印证了战略成效,湖北银行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1年6月,该行总资产达3452.14亿元,较2017年增长63%;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11.09亿元,同比激增66%。新冠疫情期间,其践行“五个第一”责任担当,捐款捐物2640万元、认购3亿元抗疫主题基金,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彰显了地方法人银行的使命担当。 赵军时期(2022-2025):冲刺上市,坚守稳健底色 2022年末,时任湖北银行行长的赵军接棒董事长,这位深耕外汇管理与央行系统的金融老将,凭借对银行运营的深入洞察,将上市作为核心战略目标。他牵头协调各方资源,加强与监管部门对接,推动银行全面对标上市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控风控、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为IPO铺路。 2023年A股全面注册制落地后,湖北银行迅速切换审核通道,当年3月便获上交所受理,上市进程迈出关键一步。尽管截至目前IPO仍处于“已受理”阶段,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但赵军主导的稳健经营策略成效显著,
资产
规模
与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资产质量不断提升,为上市积累了坚实的经营基础。 赵红兵时期(2025年至今):新帅掌舵,万亿目标 2025年4月,赵红兵出任湖北银行党委书记,提名为董事长人选,兼具财政与保险行业深厚积淀,其跨领域的履历为银行带来了资源整合与战略升级的新可能。赵红兵历任湖北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教科文处处长、预算处处长、副厅长,长江财产保险董事长等职务,在财政和金融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和广泛的资源。 上任仅一个月,赵红兵便与行长刘战明造访长江产业集团,首次抛出“2027年
资产
规模
破万亿”的宏伟蓝图,同时提出在增资扩股、建设全国性银行等领域深化合作的设想。据2024年年报显示,长江产业集团为湖北银行第三大股东,持股占比8%。 万亿目标的背后,是扎实的经营数据支撑。截至2025年6月末,湖北银行资产总额达5961.29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4.84亿元。为破解规模扩张的资本约束,赵红兵将增资扩股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增强实力,为万亿征程筑牢资金根基。 起伏中突破:业务发展的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湖北银行从2011年末580.50亿元总资产的“小个子”,到2025年中近6000亿元规模的“区域巨头”,湖北银行十五年来的业务发展轨迹,勾勒出地方城商行“从弱到强、从散到聚”的成长曲线,呈现出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特征。 成立初期,湖北银行在全国城商行中排名靠后,业务辐射范围有限。2012-2016年,银行进入稳步增长期,
资产
规模
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5年末达1547亿元,2016年末突破1800亿元。这一阶段,银行完成了省内市州县网点全覆盖,构建起“扎根荆楚、服务全域”的渠道网络,员工队伍与客户基础不断壮大。 2017年后,伴随战略升级,湖北银行进入加速增长通道,资产增量连续多年保持数百亿元甚至千亿元级别,2021年突破3400亿元,2025年上半年逼近6000亿元,十五年间规模增长超10倍。当前,“2027年破万亿”的目标意味着未来三年需年均新增资产超1300亿元,增长动能亟待持续激活。 与规模扩张相伴的是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2012-2024年,湖北银行净利润从10.12亿元增长至26.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8%,虽在2015年、2020年受市场环境影响出现小幅回落,但整体保持向上趋势,尤其是2018年后进入加速增长期,2021-2024年连续四年大幅跃升,彰显经营韧性。 特色业务的打造成为盈利增长的重要支撑。依托“省属省管、国资国企、法人银行”三大优势,湖北银行在政务金融领域保持领先;零售业务聚焦“六类客户”拓展,依托线下渠道与敏捷创新实现快速增长;而普惠金融更是成为其“金字招牌”。 截至2024年末,普惠贷款余额476.85亿元,较年初增长20.9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45个百分点;普惠客户数达37526户,当年累放利率下降1.01个百分点至5.68%,不良率控制在2.84%的合理区间,全面完成“两增两控”目标,真正实现了普惠金融的量增、价降、质优。 未来展望:万亿征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站在资产近6000亿元的新起点,湖北银行提出“成为最具情感温度的价值银行”的愿景 。业务上,加大普惠金融与零售金融投入,深化“301”模式以服务更多小微企业,优化产品体系、扩大个人消费类贷款规模;合作上,发挥省属法人银行优势,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参与地方重大项目建设;创新上,拓展多元业务领域,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服务与风控效率。 机遇来自于多重有利因素的叠加。湖北作为中部崛起战略核心省份,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为银行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双循环”格局下,地方重大项目建设、中小微企业发展、居民消费升级等需求,为业务拓展提供多元场景;而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有望推动服务效率与风控能力的双重提升,为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赋能。 挑战同样不容忽视,资本约束成为规模扩张的首要瓶颈。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7.93%,且近五年呈连年下滑趋势,18亿股增资扩股尚在证监会审核,资本补充的紧迫性凸显;2024年年报显示,区域集中度风险亟待化解,省内贷款占比超90%,业务布局的地域集中可能加剧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盈利结构有待优化,非利息收入占比虽提升至26.17%,但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间业务竞争力需进一步增强。 十五载栉风沐雨,湖北银行从五家城商行的“融合体”成长为服务全省的“金融主力军”,用5231亿元
资产
规模
、3700亿元贷款投放、40万户“301”模式小微客户服务量,书写了“金融报国、服务地方”的荆楚答卷。 正如长江之水奔涌不息,这家扎根湖北的银行,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行动,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稳步前行,为城商行的转型发展提供更具价值的“湖北样本”。
lg
...
金融界
10-30 15:55
Grayscale推出Solana(SOL)ETF,与Bitwise共同角逐质押ETF市场
go
lg
...
"扩大投资者选择"。该公司表示,按管理
资产
规模
计算,现在已跻身美国最大的Solana(SOL)交易所交易产品(ETP)管理公司之列。 此次推出紧随Bitwise质押Solana ETF在周二的首次亮相,后者推出时管理资产达2.229亿美元。Grayscale以1.027亿美元的种子资金推出,不到Bitwise的一半。 Solana ETF吸引大量资金流入 根据Farside Investors的数据,美国Solana ETF市场目前仅包括两个产品,分别来自Bitwise和Grayscale。两者共引入3.256亿美元种子资本,而Bitwise在首个交易日增加了6950万美元的资金流入。 Solana ETF数据。来源:Farside Investors 本周早些时候,Bitget交易所首席分析师Ryan Lee表示,随着ETF的推出,"Solana在第一年可能吸引30亿至60亿美元资金"。他表示,将此次批准视为"变革性"里程碑。 Bitwise和Grayscale品牌ETF都具有质押功能。Solana政策研究所主席Kristin Smith表示,"通过在这些产品中质押,投资者不仅获得敞口——他们还有机会帮助保护网络安全、加速开发者创新并获得奖励"。 换句话说,为ETF持有的Solana通过质押用于保护权益证明(PoS)网络安全。这涉及一定程度的风险,但作为交换,它会向持有者提供奖励补偿,Grayscale将77%的质押奖励重新分配给投资者。另一方面,Bitwise保留28%的质押奖励,向投资者分配72%。 相关推荐:Sharplink将在Linea上部署2亿美元以太坊(ETH)以释放DeFi收益
lg
...
Cointelegraph中文
10-30 08:54
Safello、德意志银行将在瑞士SIX交易所推出首只Bittensor(TAO)ETP
go
lg
...
(BSOL)领头,该基金周二首日亮相时
资产
规模
达2.228亿美元。该基金为投资者提供Solana(SOL)敞口,预计质押收益率为7%。 包括Canary的莱特币(LTC)和Hedera(HBAR)基金在内的其他ETF也计划本周开始交易,同时预期灰度的Solana信托将转换为ETF。 上周,香港地区也批准了其首只现货Solana ETF,这是该地区继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之后批准的第三只现货加密货币ETF。 相关推荐:OceanPal筹集1.2亿美元建设NEAR代币财库公司
lg
...
Cointelegraph中文
10-30 08:47
双拳出击!美联储连续第二次降息25个基点并宣布停止缩表 美元急涨黄金跳水
go
lg
...
前结束缩表。美联储在疫情期间大幅扩表,
资产
规模
从4万亿美元增至近9万亿美元。鲍威尔此前强调,缩表的目标并非回到疫情前水平,而是保持“充足的银行准备金”。 Evercore ISI分析师Krishna Guha认为,若市场条件变化,美联储甚至可能在2026年重启资产购买,以“自然增长”的方式维持市场流动性。 尽管美联储通常不会在经济扩张或股市创高期间降息,但历史数据显示,在类似背景下的降息往往仍能支撑股市上行。不过,政策宽松同样可能带来新的通胀风险。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多元资产解决方案全球首席投资官亚历山德拉·威尔逊-埃利松多(Alexandra Wilson-Elizondo)表示,由于政府停摆导致经济数据缺失,美联储周三实际上将政策置于“自动驾驶”模式。 她指出: “一次温和的通胀数据发布、稳定的通胀预期以及劳动力需求的逐步降温,都支持美联储维持谨慎的宽松倾向。若当前条件保持不变,12月会议再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相当高。” Global X 投资策略主管斯科特·赫尔夫斯坦(Scott Helfstein)表示: “低利率叠加充裕流动性和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构成了对市场极具推动力的组合。毫无疑问,这种预期已部分反映在当前价格中,但股市进一步上涨并不令人意外。” 赫尔夫斯坦指出,由于政府停摆,美联储这个一向依赖数据的机构目前掌握的信息显著减少,因此不得不更多依赖高频数据和市场情绪指标。 他补充说: “挑战在于,这些‘软数据’在过去几个季度中持续低估了美国经济的韧性。”
lg
...
夏洛特
10-30 02:08
上一页
1
2
3
4
5
•••
38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损失惨重!特朗普20亿美元比特币押注“爆雷”,从“信徒”到“受害者”只用了半年
lg
...
【黄金周评】4000美元关口“激战正酣”!“三美”联动成关键变量,金价或迎突破时刻
lg
...
8000亿美元蒸发!华尔街遭遇”黑暗一周“ “数据密集轰炸期”前市场”摸黑“前行
lg
...
1929的镜像?AI狂潮背后的三大风险:钱太多、杠杆太高、人太贪
lg
...
特朗普政府请求最高法院阻止关于发放食品援助金的裁决,数百万美国儿童面临困境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8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4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