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大涨125%!ASIC要带动科技起飞了!
go
lg
...
上演“新王登基”的戏码——当市场还在为
英伟
达
的增速争论不休时,博通(AVGO)用一份炸裂财报撕开了缺口:FY25Q3AI半导体收入同比暴涨63%,1100亿积压订单像块巨石压舱,更放话FY26增速要远超今年的63%(JP摩根甚至上调到125%!)。这波操作直接让“ASIC叙事”从科技圈的小众讨论,变成资本市场的当红炸子鸡。 要知道,ASIC(专用集成电路)这东西,早几年还被当作GPU的“备胎”,如今却成了谷歌、Meta这些巨头抢着下单的香饽饽。博通更是凭它硬生生在
英伟
达
的地盘里挤出一片天,甚至被业内戏称“AI硬件界的隐形冠军”。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逻辑?1100亿订单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01 博通的“硬实力”:不止63%增速,更是1100亿订单的确定性 提到博通,不少人还停留在“做芯片的传统巨头”印象里,但跟踪它近年的业务轨迹会发现,这家公司早已靠ASIC技术,悄悄变成了AI硬件赛道的“关键玩家”。格隆汇研究院在2024年就注意到一个细节:谷歌数据中心里,博通的定制芯片占比从10%飙升至30%,当时就判断“ASIC替代GPU的趋势要加速了”,如今博通的表现正在验证这个判断。 1.财报里的“AI密码”:增速超预期,订单锁未来 FY25Q3的财报数字,每一个都在喊“AI是核心”: -营收超预期,AI贡献半壁江山:总营收159.5亿美元(同比+22%,比市场预期多1.1亿);调整后EPS1.69美元(同比+36%,超预期0.02美元)。其中AI半导体收入52亿美元,同比暴涨63%,占半导体业务比重快摸到50%,连续10个季度当仁不让地做增长引擎。 -1100亿订单压舱,比嘴炮靠谱:积压订单里,一半是半导体业务,而且AI相关订单占比远高于非AI。这意味着哪怕接下来市场风吹草动,这些订单也能撑住1-2年的增长,比那些“画饼式指引”实在多了。 -Q4指引更猛,赚钱能力拉满:预计总营收174亿美元(同比+24%,超预期3.5亿),AI半导体要冲62亿(同比+66%);调整后EBITDA利润率67%,比预期还高1个点。这种“增速+利润”双飞的架势,在高成长科技股里真不多见。 唯一的小插曲是毛利率环比降了0.7%,但别慌——不是赚钱能力下滑,主要是XPU(定制AI加速器)和无线业务占比高了(这俩毛利率稍低),加上高毛利的软件业务占比微降,属于短期结构问题,不算硬伤。 2.业务拆解:XPU抢GPU饭碗,网络基建筑护城河 博通能在AI硬件圈站稳脚跟,靠的是“定制芯片+网络基建”的组合拳,这也是它敢叫板
英伟
达
的底气: -XPU(定制AI加速器):占AI收入65%,正在抢GPU地盘** 博通给谷歌、Meta、TikTok这些大客户都定制了至少两代XPU产品。客户用得越久,配套的软件工具越顺手,就越愿意把计算任务从GPU迁到XPU上。管理层说得实在:“XPU要超过GPU不是一蹴而就,但趋势明摆着。” 作为第一个搞XPU模式ASIC的玩家,博通在核心技术上的积累可不是一天两天,研发投入连续5年涨15%以上,这护城河不是谁想挖就能挖的。 -AI网络:从单机架到跨数据中心,全场景卡位 当大模型集群扩展到10万个节点,网络就成了卡脖子的地方,博通的解决方案简直是为这场景量身定做: -单机架用“战斧5”交换机,能扛512个XPU节点,比传统NVLink的72个GPU节点强太多; -跨机架用“战斧6”,把网络层级从3层减到2层,延迟降30%,电费都能省25%; -跨数据中心靠新出的Jericho4路由器,能连20万个节点的巨型集群,这能力在行业里独一份。 有人担心以太网会被新技术替代,博通直接泼冷水:“以太网玩了25年,延迟能压到250纳秒以下,还开源便宜,谷歌这些巨头根本没必要换。” -软件业务(VMware):毛利率93%的“现金奶牛” 软件收入68亿(同比+17%),占总营收43%,毛利率飙到93%,运营利润率77%,全靠VMware整合得好。新推出的VCF9.0,1万家大客户里90%都买了许可,接下来两年靠安全、灾备这些增值服务,还能再挖一波增量。 3.非AI业务:U型复苏中,不碍主线狂奔 非AI半导体业务Q3收入40亿(环比没涨),复苏确实慢,但不用太焦虑:宽带业务环比涨8%,算是个亮点;无线、工业业务持平,企业网络、服务器存储还在下滑。管理层说这是“U型复苏”,可能要到26年中后期才真正起色,现在虽拖点后腿,但架不住AI业务跑得太猛。 02 ASIC为什么突然火了?三大逻辑改写AI硬件格局 博通的强势,本质是ASIC赛道从“实验室技术”变成“赚钱机器”的信号。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早就在几个关键节点埋下了伏笔: 1.大模型“分家”了,ASIC的机会来了 早期大模型追求“万能”,GPU因为生态好成了首选;但现在不一样了,大模型开始“分家”——金融的专做风控,医疗的专看影像,每个行业的模型需求都不一样。这时候ASIC的定制化优势就显出来了,针对特定模型优化,算力效率比GPU高30%-50%,博通的XPU就是靠这在垂直领域抢份额。 2.巨头们算明白了“成本账” 谷歌、Meta这些公司的AI算力成本,已经占到总运营成本的25%,谁能帮他们省钱,谁就有话语权。ASIC方案能降30%-40%的单位算力成本,就拿Meta来说,用了博通XPU后,大模型推理成本直接降了35%。这可不是小数目,换成谁都会多下单。 3.1100亿订单=给增长上保险 这堆订单里,半导体业务占一半,而且AI相关的居多,还多是2-3年的长期合同。这相当于把未来1-2年的增长提前锁死了,对比那些靠季度订单“过日子”的厂商,博通这操作简直是给投资者吃定心丸。 03 接下来看什么?三个节点决定行情高度 博通现在势头正猛,但后续行情怎么走,还得盯紧这几个关键节点: 1.OpenAI100亿订单的交付:这单26年Q3要交货,要是能提前或者多交,FY26增速说不定能冲70%,估值空间直接打开。 2.XPU抢GPU的速度:目前XPU在客户AI算力里占15%,要是26年能提到25%以上,“ASIC替代”的逻辑就彻底坐实了,板块情绪能再上一个台阶。 3.非AI业务的复苏节奏:要是企业网络、服务器存储在26年Q1能回暖,就形成“AI+非AI”双驱动,盈利韧性更足。 风险也不能忽视:大客户要是砍AI预算(比如谷歌突然放缓投入),或者
英伟
达
针对性出低价GPU,都可能给博通添乱。但短期来看,1100亿订单和技术壁垒,足够扛住这些风浪。 04 格隆汇研究院:从跟踪到验证,ASIC的机会早有信号 从2023年抓AI算力行情,到2024年提示“ASIC可能成第二增长曲线”,格隆汇研究院对科技赛道的跟踪,从来不是追热点。就像对博通,我们早在2024年Q2就发现一个细节:它给TikTok定制的第二代XPU,推理速度比GPU快40%,当时就在会员专属圈子里提示“这公司值得盯”。 这次博通的爆发,再次证明科技股的机会,永远藏在“技术突破→客户买单→业绩兑现”的链条里。对投资者来说,与其纠结“谁是下一个
英伟
达
”,不如看看博通这种“手里有订单、增长有确定性”的实干型企业——毕竟在资本市场,真金白银的业绩永远比故事靠谱。 想知道ASIC赛道还有哪些潜力股?想跟踪博通订单交付的实时动态? 扫码关注格隆汇研究院,我们用“产品跟踪→订单验证→财务建模”的全链条研究,帮你穿透市场情绪,提前锁定AI硬件的下一波机会。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lg
...
格隆汇
09-05 22:10
“中国版
英伟
达
”IPO极速推进, 摩尔线程首轮审核问询函已回复!AI智算产品的复购率处于提升阶段,公司预计订单金额约20亿元
go
lg
...
“中国版
英伟
达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极速推进,首轮审核问询函已回复! 9月5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摩尔线程、保荐机构中信证券、竞天公诚和安永对上交所审核问询函中的相关问题逐项进行了回复。摩尔线程表示,报告期内图形加速产品的复购率表现相对较高,例如 S3000、S50等产品已形成良好的复购表现;AI智算产品的复购率处于提升阶段,集群客户普遍表达了对发行人新一代产品的测试意愿。公司预计订单水平更能反映公司业绩预期,截至本回复出具日,公司预计订单金额约20亿元,其中订单金额占比较大的AI智算业务收入预计将于2025年及2026年实现,智能SOC、专业图形加速及桌面图形加速业务收入预计于2025年实现。 在AI智算领域,摩尔线程正在洽谈的项目均系规模较大的集群项目,项目主要为平湖系列板卡为核心的集群,项目已取得采购意向并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部分产品交付,已完成产品测试或阶段性评测,订单的可实现性较高。 至于报告期于不同架构芯片产品的收入、单价及毛利率情况,摩尔线程表示2025年1-6月公司收入以平湖、曲院为主,性能相比以前产品有大幅提高。曲院、春晓板卡产品与2024年度价格相似。2025年1-6月苏堤板卡单价相比2024年有所提高,主要由于产品型号不同所致。 至于前三年的具体情况,摩尔线程表示2022年公司收入以苏堤为主。公司中低端芯片、板卡价格整体较低,主要由于中低端市场面临国际品牌的激烈竞争,导致公司相对低端的产品销售价格存在一定压力。为了拓展市场,并且保持与国际领先企业的相对竞争力,公司中低端产品平均价格整体呈现较低水平,毛利率较低。 2023年公司收入以春晓、苏堤为主。集群产品价格与2024年差异较大,主要由于每笔订单的情况不同,如集群规模、芯片性能不同,因此销售单价不同。苏堤板卡产品相比2022年单价有所下降,主要由于2022年销售的部分主要型号的板卡产品性能优于2023年的主要产品。 2024年公司收入以曲院、春晓为主,随着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产品单价、毛利率情况有所提升。 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 去年11月,被称为“中国版
英伟
达
”的摩尔线程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正式启动A股上市进程,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6月18日,摩尔线程上市之路迎来新进展。据中国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信息显示,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IPO辅导状态已变更为“辅导验收”。 6月30日晚间,据上交所官网披露,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发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此次摩尔线程拟募集资金8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摩尔线程80亿元募资规模不一般。 今年前6个月,A股共有51只新股上市,募资合计约373.55亿元。今年年内A股第一大IPO为上交所上市的中策橡胶,募资额为40.66亿元;第二大IPO为天有为,募资额为37.4亿元;另外,51只新股中有21只首发募集资金额少于5亿元。 此次,摩尔线程80亿元募资规模相当于A股上半年募资总额的五分之一,是A股第一大IPO中策橡胶募资规模的近2倍。 法人代表为原
英伟
达
全球副总裁 据了解,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10月,法人代表为原
英伟
达
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公司专注于研发设计全功能GPU芯片及相关产品,支持AI计算加速、3D图形渲染、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物理仿真与科学计算等多种组合工作负载。自成立以来,摩尔线程已迭代了四代芯片,并推出了软硬一体的夸娥KUAE智算集群,该集群可以扩展至千卡和万卡,旨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 在技术创新方面,摩尔线程构建了从芯片到显卡到集群的智算产品线,依托全功能GPU的多元计算优势,大力推动大模型、AIGC、科学计算、数字孪生、物理仿真、元宇宙等应用的落地和千行百业的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摩尔线程已获得425项授权专利,位居国内GPU企业专利授权数量前列。 天眼查显示,摩尔线程已完成六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数十亿元,投资方包括深创投、红杉中国、字节跳动、腾讯投资、中关村科学城等。在2022年12月完成15亿元B轮融资时,摩尔线程的估值已达240亿元。2024年4月9日,摩尔线程以255亿元的估值位列《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61名。
lg
...
金融界
09-05 20:40
新架构芯片公司,缘何赢得全球资本押注?
go
lg
...
GPU,却被资本疯抢!他说三年内要超越
英伟
达
! 今年 2 月,一份规模 15 亿美元的投资协议,从沙特阿拉伯启程,跨越上万公里抵达美国加州山景城,递到了 AI 芯片企业 Groq 创始人手中。仅仅 6 个月后,又一笔 6 亿美元的新融资主动找上门来。 如今,在大洋彼岸, “非 GPU” 芯片公司接连斩获巨额资本注入。这一幕,让国内紧盯
英伟
达
、执着于 “中国版
英伟
达
” 叙事的 “GPU 学徒” 们难掩羡慕。 事实上,国内的“非GPU”芯片公司,也早已被政策性和产业资本默默押注。我们更看重“技术的前瞻性和稀缺性!”一家国内大厂的投资负责人坦言。一场 AI 芯片技术演进的 “派系之争”,正越演越烈。 大洋彼岸的
英伟
达
“挑战者”:非 GPU 阵营崛起 当前,AI 芯片赛道正清晰分化为两大技术派别: 一派是 “共享式集中计算架构”,以
英伟
达
GPU 为绝对代表,凭借成熟生态长期占据市场主导; 另一派则是 “创新数据流架构”,涵盖谷歌、特斯拉及一众独角兽芯片企业推崇的 “分布式数据流架构”和“可重构数据流架构”,凭借 AI 计算中的独特优势,正成为一级市场资本聚焦的新焦点。 开篇提及的 Groq,正是美国非 GPU 阵营的典型代表。一年前,它还以 28 亿美元估值完成 6.4 亿美元 B 轮融资;今年,最新一轮 6 亿美元融资落地后,其估值已逼近 60 亿美元。据 Groq 公开数据,其自研的数据流式处理器(LPU) 在推理速度上比
英伟
达
GPU 快 10 倍,成本却仅为后者的 1/10。公司创始人 Jonathan Ross 更公开放话:“将在三年内实现对
英伟
达
的超越。” Groq 并非个例。一批走非 GPU 路线的新架构芯片企业,正以惊人速度成长。 源自斯坦福大学的 SambaNova,凭借自研可重构数据流芯片,已跻身 AI 芯片领域估值最高的独角兽行列 ——5 年内估值飙升至 50 亿美元。其产品可支持 5 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8 芯片配置的性能可达
英伟
达
H100 的 3.1 倍,而总拥有成本仅为后者的 1/10。商业模式上,SambaNova 提供 “芯片到模型部署” 的全栈解决方案,客户名单中不乏阿贡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埃森哲等知名机构与企业。 谷歌自研的 TPU 芯片同样属于数据流芯片,至今已迭代多代云端产品,广泛应用于谷歌云服务器及自有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今年 7 月,业界传出关键消息:AI 巨头 OpenAI 开始采用谷歌 TPU 支撑 ChatGPT 的推理运算,以优化成本结构。这则动态被解读为 “数据流阵营崛起的重要信号”,标志着非 GPU 架构已获得头部企业的实际认可。 新架构芯片:构建国产算力的长期壁垒 国内 AI 芯片市场,如今也呈现 “GPU 与非 GPU 架构并行发展” 的格局。 从技术路径确定性、软件生态适配度来看,GPU 架构无疑是 “最快落地的国产替代选择”:过去一年,沐曦、摩尔线程等国产 GPU 企业相继启动 IPO;行业龙头寒武纪今年股价飙升,进一步带热了 GPU 赛道的资本关注度。短期内(未来 6-12 个月),生态完善、技术优势突出的 GPU 企业,仍是科技资本重点布局的标的。 但如果将投资周期拉长至 1 年以上,GPU 赛道之外,具备创新架构的企业,才更有可能为国产算力构建真正的竞争壁垒。这些企业虽未上市、尚未进入二级市场的广泛讨论,但凭借战略价值与商业潜力,已成为政策性资本、产业资本的 “重点关注对象”。 上海思朗科技,源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今年初获得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旗下溥泉资本领投的 D 轮融资。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研发的代数运算处理器(MaPU)架构—— 通过指令集与体系结构的底层重构,实现了算力效率的显著突破。 脱胎于清华大学可重构实验室的清微智能,更以 “资本市场稀缺的股东阵容” 展现出强大资本号召力。据公开信息,清微智能已累计完成多轮融资,更获得国家大基金二期(国家级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行业风向标)入股,这无疑是对其可重构计算架构的高度认可。此外,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投资、北京政府引导基金等国有资本也纷纷入局。产业资本方面,商汤、蚂蚁、兆易创新等产业及技术资本已抢先“上车”。 在资本市场中,“高原创性、高门槛、低同质化” 的项目向来稀缺。但除了技术层面的创新性,资本还会关注新架构在商业化上的“成绩单”。综合商业化因素,清微智能无疑是国内非GPU架构AI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 2024 年底,其基于可重构计算架构研发的TX8 系列 AI 芯片正式量产;搭载该芯片的 REX1032 训推一体服务器,单机算力可达 4 PFLOPS,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部署。目前,清微智能已在东北、浙江、北京等多省份落地千卡级智算中心,并在金融、能源、教育等行业完成服务器部署。 此外,清微与同属清华系企业的智谱华章并称为清华AI双子星,在“芯片 + 大模型” 协同上,正在重构国产 AI 生态。对标智谱华章的估值(200亿元),清微智能作为硬件底座,以及在国产替代赛道中的战略协同价值,其市场潜力受到广泛关注。 最新发布的Deepseek V3.1 模型需要 UE8M0 浮点支持时,清微技术团队 72 小时完成适配,这种技术的响应速度,正是一级市场估值持续走高的核心逻辑。 央媒也对国产新架构芯片给予高度认可。称其为“高阶国产替代赛道的长期主义样本”,还指出,清微在中国算力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 “国家队 + 产业链” 的投资结构,更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其技术路线的信任。 突破 “追赶者陷阱”:中国算力的 “新能源时刻” 从 “0 到 1” 的创新,从无捷径可走。与选择 “成熟架构本土化” 的 GPU 企业不同,深耕可重构数据流等新架构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技术挑战与市场风险: 单卡算力:国内领先的非GPU架构的单卡算力已接近
英伟
达
主流产品,但与最新产品仍存在一到两代差距,需要通过综合成本和集群算力来平衡差距。 资金层面:创新架构需要更长的验证周期与更高的研发投入。据行业数据,一款新型架构芯片从研发、量产到生态建设,通常需要 3-5 年,研发和建设投入往往超 10 亿元,且研发难度和失败风险都要高于传统架构; 生态层面:创新架构需突破算法适配、工具链完善等多重障碍 —— 客户迁移成本高,不愿为 “缺乏生态支持的架构” 买单,算法厂商也不愿为 “小众芯片” 投入适配资源,形成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的博弈困境。对于创新技术,生态适配、迭代和培育建设始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至少需要3-5年才能缓解新架构芯片相较GPU架构生态薄弱的困境。 虽然新架构这条路比传统 GPU 架构艰难,但其可能带来的技术突破与产业价值,远超 “跟随式方案”。蚂蚁集团投资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评估前沿科技项目时,“技术的前瞻性和稀缺性(非同质化)”是最核心的考量指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鞠建东将 “跟随式发展” 称为 “追赶者陷阱”——“沿着领先者设计好的路径渐进发展,最多只能达到领先者已完成的成就,永远无法实现赶超。” 正如当年比亚迪毅然押注纯电技术、笃定前行,最终成为中国汽车产业 “追赶变引领” 的排头兵 —— 那些曾嘲笑 “新技术” 的 “跟随派”“复制党”,最终在时代更迭中淡出视野。对于中国算力产业而言,新架构芯片的探索,或许正是突破 “追赶者陷阱”、走出差异化之路的关键所在。
lg
...
金融界
09-05 19:40
碳化硅板块崛起:
英伟
达
的 “小变动” 引发的市场大波澜
go
lg
...
于一则看似普通,实则颇具震撼力的消息:
英伟
达
计划在新一代Rubin处理器的开发蓝图中,将CoWoS先进封装环节的中间基板材料,由硅替换成碳化硅(SiC)。 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器件相较于硅器件,具备高功率密度、低功率损耗、优异高温稳定性等诸多显著优势,在电力转换类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积电邀请各大厂商共同研发碳化硅中间基板的制造技术,更是进一步凸显了这一材料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从相关个股的表现来看,市场的反应相当热烈。板块资金净流入21.90亿。众多企业在碳化硅领域的布局也逐渐明晰:麦格米特参股的瞻芯电子已完成国内首个基于英寸碳化硅晶圆的SiCMOSFET和SBD工艺平台开发;时代电气一直致力于功率半导体技术的自主研究,其主要产品覆盖双极器件、IGBT和SiC等;晶升股份凭借多年研发积累,成功开发碳化硅单晶炉产品并实现销售;蓝海华腾与比亚迪在碳化硅半导体在电机控制器应用方面开展相关技术研发;立霸股份参股的嘉兴君投资合伙企业持有上海瞻芯10.00%的股份,而上海瞻芯拥有超越工规级的碳化硅二极管产品系列,车规级产品更是其重点发展方向。 那么,
英伟
达
这一材料替换的计划,为何能引发碳化硅板块如此大的波动呢?首先,
英伟
达
作为全球科技行业的巨头,其在芯片领域的一举一动都有着极强的示范效应和风向标意义。此次计划将碳化硅用于处理器封装环节,无疑是对碳化硅材料性能的高度认可,也向市场传递出一个信号:碳化硅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这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对碳化硅相关企业的信心。 其次,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5G通信、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碳化硅凭借其优异的性能,成为满足这些领域需求的理想材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英伟
达
的计划,进一步加速了碳化硅产业化的进程,让投资者看到了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 然而,在这一片火热的背后,投资者也需要保持理性。虽然碳化硅前景光明,但目前其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进程。而且,相关企业在碳化硅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拓展情况也存在差异,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在这一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此次碳化硅板块因
英伟
达
的计划而崛起,既是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变革的体现,也是资本对新兴技术领域的积极响应。对于投资者而言,在看到碳化硅巨大潜力的同时,更需深入研究企业的技术实力、市场份额和发展战略,谨慎投资,才能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中,找到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
lg
...
金融界
09-05 19:20
8月行情这么“猛”,绩优主动基金谁赚的最多?
go
lg
...
利因素影响,但当前已出现积极变化。随着
英伟
达
有望重新供货,云厂商资本开支或于下半年恢复增长,先进制程产能和良率也有所提升。除芯片和晶圆厂外,上游半导体设备和下游IDC产业链也具备投资机会,国产化趋势和需求复苏将带动相关企业持续受益。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lg
...
金融界
09-05 19:10
ETF复盘0905-A股三大股指全线收涨,受益固态电池、储能和反内卷,科创新能源ETF(588830)收涨9.24%
go
lg
...
,信达证券指出AI应用政策加码背景下,
英伟
达
上调资本开支预期将带动AI能源产业链景气度延续,建议关注液冷技术领域的科创新源等标的;中原证券则基于锂电池行业四季度策略分析,指出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明确推进,多家车企计划2026-2027年实现装车量产,能量密度目标普遍提升至300-500Wh/kg,同时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增速预计从2024年的51.1%回落至2025年的32.35%,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承压。 行业板块相关产品:科创新能源ETF(588830),场外联接A(023075),联接C(023076),联接I(024157);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 香港医药 消息面上,1)国盛医药指出小核酸赛道受诺华20亿美金引入Arrowhead siRNA资产、Ionis降血脂三期成功及舶望制药与诺华54亿美金BD合作等催化,验证中长期潜力,相关标的包括石药集团等;2)东方财富策略报告显示港股流动性边际改善,因鲍威尔转鸽、港汇走强及Hibor维稳,医药生物等板块估值性价比凸显,或受A股带动补涨;3)兴齐眼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97.75%,研发进展顺利,阿托品滴眼液处审评阶段,销售渠道持续拓展。 券商研究方面,国投证券指出创新药板块国内海外双双突破,全球市场打开成长空间,重点关注已获MNC认证且海外放量确定性高的品种,如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等,其海外估值有望随临床试验推进及数据读出而提升;开源证券则聚焦减重赛道,认为海外MNC加速布局小分子GLP-1RA领域,国内如信达生物、华东医药等具备出海潜力的管线标的或受益于全球竞争格局变化。两家机构均提示生物医药领域国际化进程对相关成分股的影响。 行业板块相关产品:香港医药ETF(513700),场外联接A(021088),联接C(021089),联接I(022844)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以上行业及个股仅供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不代表组合持仓。指数涨跌幅不代表基金涨跌幅。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募集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价值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具体情况。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9-05 17:21
甲骨文 2026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云业务与人工智能能否推动新一轮股价上涨?
go
lg
...
管趋势 人工智能合作伙伴关系:甲骨文与
英伟
达
宣布,将在 OCI 平台上原生集成 NVIDIA 人工智能企业版工具和 NIM 微服务,同时部署 Blackwell 系列 GPU,为推理模型和人工智能代理提供算力支持。不过,这些合作的商业化变现进度,仍取决于 GPU 供应情况和工作负载扩容速度。 产能扩容:OCI 正逐步部署 GB200 级 NVL72 系统,并构建大型 Blackwell 集群。随着新区域和可用区实现稳定的业务使用,这些举措将为 2026 财年云业务加速增长奠定基础。 监管环境:数据主权要求趋严与人工智能治理标准完善,使得分布式 / 主权云解决方案、嵌入式政策控制,以及 OCI 人工智能体系中的可审计性变得愈发重要,尤其是在受监管行业,合规要求可能会延长业务激活周期。 结论 甲骨文 2026 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有望符合市场预期,且存在向上超预期的可能。其增长势头将取决于三大关键信号:新增产能能否转化为稳定的 OCI 使用量、未确认收入(RPO)能否实现增长且合同生效节奏更清晰、以及在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增加的背景下利润率能否保持稳定。若甲骨文的业绩指引和管理层解读能印证上述积极信号,那么 2026 财年加速增长的逻辑将进一步强化,甲骨文股价有望向 250 美元关口迈进;反之,若出现产能供应问题、业务激活受阻、云业务增长放缓或利润率承压等情况,股价可能面临 5%-10% 的回调,需保持谨慎。 立刻体验 原文链接
lg
...
TradingKey
09-05 17:01
【一周科技动态】AWS新叙事,AMZN马上新高?GOOGL如何成为本周大赢家
go
lg
...
数(NDX)$ 也系数反弹。市场此前对
英伟
达
财报高度期待落空,转而投入在 $博通(AVGO)$ 、亚马逊、谷歌等不同AI叙事场景(TPU,推理训练),AI主线仍为市场提供强势支撑。 大科技本周继续保持稳定上行,至9月4日收盘,过去一周 $苹果(AAPL)$ +4.03%, $微软(MSFT)$ +0.24%, $
英伟
达
(NVDA)$ -5.47%, $亚马逊(AMZN)$ +2.86%, $谷歌(GOOG)$ +11.96%, $Meta Platforms, Inc.(META)$ +0.17%, $特斯拉(TSLA)$ -3.17%。 今年以来回报,仅AAPL -3.9%和TSLA的-16.2%还在水下。 影响资产组合的核心交易策略——一周大科技核心观点 AWS的新叙事,可能会助推Amazon新高 本周指数的两大支撑力量,一个是GOOGL(Chrom拆分案的判决利好),另一个就是AMZN。 其中AMZN主要是受到SemiAnalysis的关于AWS在AI云市场的复兴的报告影响。主要观点是:预测通过与Anthropic的深度合作,AWS将加速增长,2025年底年增长率重新超过20%(从Mid-teens回升) 过去两年,AWS在生成式AI里显得慢半拍:Azure吃满OpenAI订单、Google Cloud凭TPU吃下大量推理流量,市场也据此打折Amazon的“AI溢价”,主要的几个关键原因是: 网络架构缺陷:AWS自定义网络架构EFA(Elastic Fabric Adapter)在性能上落后于Nvidia的InfiniBand/Spectrum-X和RoCEv2,导致后端网络延迟和用户体验问题。尽管EFA v4有改进,但仍未追上竞品。 市场策略失误:在“批发裸金属用户”(如大型AI实验室)和“托管集群用户”(如初创企业)两大客户群中,AWS的ClusterMAX评级仅为“白银级”,落后于CoreWeave、Crusoe等“铂金级”云服务商。这削弱了其在多租户GPU集群市场的定价能力和吸引力。 锚定客户缺失:与微软Azure通过OpenAI绑定成功不同,AWS早期未能锁定头部AI实验室,导致收入增长乏力。 而今时不同往日,AWS正在迎来反转,核心抓手就是把Anthropic做成头号锚定客户,并以多GW级Trainium产能正面硬上Nvidia/TPU生态。 Amazon于2023年9月向Anthropic投资12.5亿美元(可扩展至40亿美元),2024年11月追加40亿美元投资,使AWS成为Anthropic的主要LLM训练伙伴。 数据中心大规模扩展:AWS正以史上最快速度建设数据中心,专为Anthropic服务。当前有三个园区(总容量超1.3GW)处于建设尾声,将于2025年底贡献收入。这些设施采用空气冷却设计,内部将部署近百万个Trainium2芯片。 Anthropic虽不如OpenAI高调,但专注于“缩放法则”(Scaling Laws)和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其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与Trainium的优势高度契合。此外,Anthropic是唯一外部大型Trainium用户,类似于Google DeepMind的硬件-软件协同设计模式。 Trainium芯片的技术劣势与TCO优势 算力选择上,Trainium2 单芯规格不如GB200(算力、带宽均落后),但算总拥有成本(TCO)后,Trainium 在“每TB/s内存带宽的TCO”与“每百万Tokens TCO”上更具性价比,正好贴合 Anthropic 强化学习等后训练阶段“更吃带宽、少看FLOPs”的路线;双方已形成深度软硬协同,AWS 的系统路线(Teton PDS/Max + NeuronLink v3 架构)也在向“整机柜横向大带宽”收敛。 短板也很实在。其一,EFA 后端网络在性能与体验上仍落后于InfiniBand/RoCE,虽有新版本改善,但与“金牌/白金”级别云商差距尚在。其二,Bedrock执行受限:默认速率限制偏紧(如 Opus 新账号常见2 RPM),以及对开源GPT-OSS的落地质量不稳,导致企业侧迁移意愿被削弱。其三,自研模型线(Nova、Titan)整体竞争力不强,Alexa 实际也更深绑定Claude。 需求侧,Anthropic 2025年年化收入冲到约50亿美元,且融资后继续扩单;但其总体云支出仍显著小于OpenAI,且推理部分依旧大量在Google Cloud。中期风险在于:到2027年前后,若外部大客拓展不及预期,Trainium可能出现“产能>需求”的悬空,拖累AWS的ROIC。 因此,在2025–2026年,AWS 借Anthropic+Trainium 的“带宽/成本位势”有望扳回一城,训练份额提速最先兑现;但要把这波反转坐稳,AWS 需要同时补上两块:一是 Bedrock 的产品与配额体验,二是除 Anthropic 之外的第二梯队大客户。做到这两点,Trainium 才能从“定制单一大客”走向“规模化通用平台”。 从估值上看,AWS加速不仅将提升运营利润,更将显著影响估值(当前AMZN估值处于2023-2025 区间中部,此前AWS增速降至teens是重要原因),而20%+增速如被证实,或推动其估值回归15-20倍区间 期权观察家——大科技期权策略 本周我们关注:Google本周的买单爆量 谷歌本周涨幅达到了9.11%,在Mag7中一骑绝尘,主要受到几个利好的叠加。 其一是反垄断案裁决出炉,法院裁决允许谷歌继续在搜索引擎服务上与苹果合作过,但前提是不附带排他性条款,这为竞争对手理论上进入这些设备提供了可能。令一个是其AI方面的进展,包括最近大热的Nano Banana的文生图模型,以及在Hot Chips 2025大会上提出的Ironwood TPU核心技术。 Ironwood TPU是谷歌首款纯推理专用TPU,专攻LLM、MoE及复杂推理任务,突破训练芯片传统定位。支撑9,216芯片组成单一SuperPod,创1.77PB全局共享内存纪录,其双芯片架构和能效革命(42.5 Exaflops FP8算力,10MW全负载功耗)被证实超已经大规模集群投入谷歌云。 期权市场的Google本周也发生异动( $谷歌(GOOG)$ / $谷歌A(GOOGL)$ ),隐含波动率略微抬升,但更重要的是大单交易的增加,短期内235CALL有太=较多的建仓,而9月中旬之后的相对还比较清淡。 给个持仓大科技股的理由——为何"TANMAMG"组合总超大盘? 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组成一个投资组合(“TANMAMG”组合),等权重、每季度重新调整权重。回测结果从2015年以来表现是远超标普500的,总回报达到了2833.23%,同期 $标普500ETF(SPY)$ 回报278.69%,超额收益2554.54%,再次创下新高。 今年以来大科技股也完全实现正收益,回报为14.33%,超过SPY的11.42%
lg
...
老虎证券
09-05 15:41
收评:沪指收复3800点、创业板指飙升6.55%,新能源产业链爆发、全市场超4800股上涨
go
lg
...
商中国报道,有消息称,为减少对芯片巨头
英伟
达
的依赖并应对激增的算力需求,OpenAI将与博通合作,从明年开始量产其自研的AI芯片。这标志着,科技巨头自主研发高性能计算芯片已成为行业新趋势。权威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预测,全球以太网光模块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同比增长35%至189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350亿美元大关。 体育产业板块冲高 体育产业板块震荡冲高,力盛体育、华洋赛车等涨停,舒华体育、金陵体育、夜光明、康比特等跟涨。 点评:消息面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30年,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意见提出,做大做强体育企业,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 机构观点: 中金:A股成交较快上行后的短线调整,无碍中期趋势 中金公司认为,成交的较快上涨往往意味着投资者风险偏好快速提升,行情短期易显现“脆弱性”,阶段获利了结压力增加,8月底换手率升至5%以上触发调整信号。但不改中期趋势,当前A股估值合理,PE不足14倍处于全球中等偏低水平;下半年盈利增速有望好于上半年。历史经验显示此类调整后指数多震荡上行并超越前期高点。配置上,关注成长风格的扩散与轮动,红利风格注重阶段性、结构性机会。 中信建投:当前市场并无实质利空,牛市中的调整和暴跌并不罕见 中信建投认为,总体来看,当前市场并无实质利空,此前市场的下跌更多是风险偏好回落的原因,其本质则是前期市场涨幅过大积累了较多止盈需求和技术性调整压力。牛市中的调整和暴跌并不罕见。当前市场和2015年年初较为类似,后市可能走出横盘震荡的行情,并为下一轮上涨积蓄力量。以14年底15年初为例,横盘调整期全A指数首先回踩20日均线,期间最大回撤约7-8%,最终接近60日均线完成调整(不一定跌到60日线,更可能是指数横盘而60日线快速上升)。目前全A指数已经完成第一步20日均线回踩。 浙商证券:利率下行推动本轮A股行情 近日,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主讲上海证券报主办的最新一期“上证首席讲坛”。李超以“本轮股票市场走强的宏观机理”为主题,深入分析本轮A股行情的原因,并对未来市场走势进行预测。李超表示,利率下行是推动本轮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市场短期内或面临阶段性调整,但长期看仍具备增长潜力。其中,硬科技领域的投资价值尤为突出,以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为代表的相关企业,正逐步成长为未来市值组合的核心力量。
lg
...
金融界
09-05 15:20
博通 2025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解读:AI 热潮与 VMware 协同效应助推业绩再创新高
go
lg
...
有 AI 领域的合作也持续推进,包括与
英伟
达
(Nvidia)、甲骨文(Oracle)、戴尔(Dell)等企业的合作项目,在 2025 年 VMware Explore 大会上,这些合作对业务的推动作用得到了重点展示。该业务板块盈利能力依然突出,第三季度基础设施软件毛利率达 93%,这一数据也反映出与 VMware 整合后,公司在运营效率上实现的显著提升。 财务与运营亮点: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率达 78.4%,调整后 EBITDA 为 107 亿美元(占营收比重 67%),这一表现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及软件业务占比提升带来的协同效应。自由现金流达 70.24 亿美元(占营收比重 44%),同比增长 47%;当季股息总支出 28 亿美元,每股股息 0.59 美元。季末现金储备 107 亿美元,总债务 663 亿美元;加权平均固定票面利率约为 3.9%。未交付订单总额约 1100 亿美元,其中至少半数来自半导体业务,这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未来数年 AI 与软件业务需求的稳定性。 业绩指引与管理层评论 2025 财年第四季度指引:营收预计达 1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其中 AI 半导体业务营收预计 62 亿美元(同比 + 66%),基础设施软件业务营收预计 67 亿美元(同比 + 15%)。调整后 EBITDA 利润率预计为 67%;若按 14% 的税率计算,隐含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收益约 1.78 美元。 2026 财年展望:随着 XPU(异构计算单元)产能提升及新超大规模客户合作推进,预计 2026 年 AI 业务增速将超过 2025 年的 50%-60% 区间。非 AI 类半导体业务预计将在 2026 年中期实现复苏。 管理层评论:首席执行官强调,AI 与 VMware 是公司的两大增长引擎,并指出第四季度 AI 半导体业务营收预计将达 62 亿美元,意味着该业务将实现连续 11 个季度增长。首席财务官则重点提及 70 亿美元的创纪录自由现金流(同比 + 47%),认为这一资金实力将为公司持续回馈股东提供有力支撑。 结论与展望 博通2025 财年第三季度的表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 AI 半导体与企业软件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仅实现了营收破纪录,还保持了稳健的利润率与强劲的现金流生成能力,这些资金将用于业务再投资与股东回报。来自定制化XPU 与高带宽以太网的 AI 需求,叠加 VMware 订阅业务的增长,在业绩指引上调及长期需求可见性明确的背景下,将为公司第四季度及 2026 财年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2026 财年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非 AI 半导体业务的复苏时点、出口管制政策变化、晶圆代工厂集中度风险;但与此同时,公司的规模优势、与超大规模客户的深度合作、以及软件业务的高利润率,将对现金流稳定性形成支撑。 目前博通远期市盈率约为40 倍,未交付订单达 1100 亿美元,若能在 AI 业务与软件协同效应上持续实现稳健执行,公司长期发展前景向好;而下一代 AI 网络产品的落地与私有云部署的推进,将成为维持其估值溢价的关键催化剂。 博通 2025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前瞻:检验 AI 增长动能与软件协同效应的成色 TradingKey - 博通公司(纳斯达克:AVGO)将于2025 年 9 月 4 日(周四)美国股市收盘后,发布 2025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并于美国东部时间当天下午 5 点召开电话会议。作为AI数据中心网络硬件与企业软件领域的领先供应商,加之目前已完成对威睿(VMware)的全面整合,博通的业绩被广泛视为衡量 AI 建设进度、云基础设施需求及科技行业整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凭借公司规模优势及与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直接关联,本季度财报将成为反映半导体行业增长态势与机构投资者情绪的关键指标。 来源:TradingKey 市场预期 指标 2025 财年Q3预测 2024 财年Q3实际 同比变化 总营收 158.2 亿美元 130.7 亿美元 +21% 调整后每股收益 1.66 美元 1.24 美元 +34% 非GAAP毛利率 77% 77.4% -0.4 个百分点 半导体业务营收 91 亿美元 72.7 亿美元 +25% 基础设施软件业务营收 67 亿美元 58 亿美元 +16% 数据来源:博通公司、MarketWatch、SeekingAlpha、TradingKey 投资者关注重点 AI 网络与定制加速器:本季度,博通半导体部门仍是整体增长的核心支撑。其中,战斧(Tomahawk)、杰里科(Jericho)等以太网交换机平台,以及为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定制的芯片,预计将继续担任增长主力。该季度 AI 芯片营收预计达 51 亿美元,云服务商的订单流向及下一代产品推出的市场反响,均为市场密切关注的焦点。此外,云客户库存变动或芯片采购策略调整,都可能影响公司本年度剩余时间的业绩前景。 威睿与基础设施软件增长动能:本季度基础设施软件(主要来自威睿业务)预计将占总营收的40% 以上。市场关注点集中在以下方面:成本削减目标的达成情况、推动客户转向订阅模式的进展、全新私有 AI 产品的市场影响,以及客户留存率。随着企业逐步采用混合云与多云 AI 解决方案,威睿软件体系与博通硬件产品的交叉销售,或将成为创造增量价值的关键因素。 供应链与地缘政治趋势:中国市场占博通总销售额的10%-15%,因此本季度美国对中国持续实施的出口限制,以及公司对台积电的依赖,仍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未来,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与台积电之外的制造商建立合作、库存管控及晶圆定价等方面的动态,将决定博通在短期内如何平衡营收稳定性与利润率表现。 利润率与运营表现:本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率预计为77%,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率接近 66%,这一数据既体现了 AI 产品增长带来的韧性,也反映出威睿整合后成本结构优化的成效。通过关注产品结构变化、投入成本趋势,以及宽带与无线业务板块的定价环境,可进一步判断随着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博通利润率领先优势的可持续性。 资本回报与自由现金流:预计本季度博通将维持强劲的自由现金流,为持续的股票回购与股息发放提供支撑。当前现金流创造能力足以支撑研发投入扩张、新产品投资及资本回报计划,有望在2025 年剩余时间内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财务灵活性。 近期动态与监管趋势 威睿与AI 产品发布:在2025 年威睿探索大会(VMware Explore 2025)上,博通推出威睿云基础架构(VMware Cloud Foundation)9.0 版本,新增私有 AI 服务、强化企业安全功能,并深化与
英伟
达
的合作以支持本地 AI 部署。同时,公司还扩大了与甲骨文、戴尔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安全混合 AI 部署领域的地位。 AI 网络与芯片进展:新一代杰里科(Jericho)网络芯片的推出,强化了博通在高速 AI 数据中心连接领域的领先优势。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在面向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下一代芯片平台上进行战略投入。 贸易政策与中国市场风险:美国出口限制及关税不确定性仍在影响博通在中国市场的短期机遇,直接导致其AI 与网络芯片在华销量承压。不过,公司将重心放在美国及盟友国家的云服务商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业务所受冲击。 结论 博通2025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将成为检验 AI 建设增长动能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将揭示在全球格局变化的背景下,市场对网络芯片与定制芯片的强劲需求是否具备韧性。鉴于威睿软件整合有望为公司提供业绩稳定性并推动利润率提升,本季度财报将进一步明确:即便面临持续的贸易与监管阻力,博通能否将快速的技术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增长。若公司能实现稳健运营且 AI 应用持续渗透,不仅有望巩固自身行业领先地位,还可能为年底前整个半导体行业注入积极信号;反之,若出现需求放缓、成本压力加大或监管干扰等迹象,则可能导致市场对整个行业的预期重估。 立刻体验 原文链接
lg
...
TradingKey
09-05 15:02
上一页
1
•••
140
141
142
143
144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美国传来重大利好!全球市场“涨"声欢迎:美股大涨、黄金突破4100美元、比特币冲刺11万美元
lg
...
【黄金收评】黄金突然惊人暴涨的原因在这!美国传大消息 金价狂飙114美元
lg
...
特朗普也放话了:美国政府关门接近结束!全球市场涨声一片,黄金暴拉冲破4080
lg
...
【直击亚市】特朗普政府终于要结束停摆?!全球市场大反攻,美联储降息信号不明
lg
...
中国出口“爆发式增长”!航运巨头警告:中国汽车正加速蚕食欧洲市场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9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5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