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Meta营收高增净利暴跌83%,美股科技巨头多空交织,英伟达市值首破5万亿美元
go
lg
...
片需求推动市值首破5万亿美元 英伟达(
NVDA.US
)收跌2%,成交361.67亿美元,市值一度超过5万亿美元。AI芯片需求爆发,同时在超算、6G及机器人领域拓展新合作,是其市值攀升的主要动力。 特斯拉Cybertruck频繁召回引发市场关注 特斯拉(TSLA.US)收跌4.64%,成交320.51亿美元。Cybertruck自上市不到两年内已发生十次召回,最新涉及6197辆,原因是越野灯条可能脱落增加碰撞风险。目前公司尚未发现相关事故或伤亡。 亚马逊财报优于预期股价盘后大涨 亚马逊(AMZN.US)收跌3.23%,成交229.68亿美元。第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均高于预期,盘后股价大涨11%。 微软第一财季营收利润稳健增长 微软(MSFT.US)收跌2.92%,成交215.58亿美元。第一财季营收776.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277.47亿美元,同比增长12%,每股收益3.72美元,同比增长13%。 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长 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US)收高2.52%,成交213.36亿美元。第三季度总营收102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3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33%;每股收益2.87美元。韦德布什将Alphabet目标股价上调至320美元。 其他科技巨头股价表现概览 公司 收盘涨跌 成交额 主要新闻 美国超微AMD -3.59% 116.18亿美元 昨日创历史新高 博通AVGO -2.46% 91.28亿美元 暂无特别公告 甲骨文ORCL -6.69% 72.93亿美元 信用违约掉期因AI投入担忧上涨 礼来LLY +3.81% 50.66亿美元 营收同比增长54%,净利润大幅提升 费哲 -7.66% 42.25亿美元 预计2026年有机收入低增长,每股收益小幅下降 波音BA -6.32% 39.47亿美元 777X项目推迟并计提49亿美元减值 编辑总结 近期美股科技板块呈现分化走势。Meta尽管营收增长强劲,但因一次性税费支出导致净利大幅下滑,凸显政策和税务风险对科技巨头盈利的冲击。英伟达受益于AI需求和前沿技术布局,市值稳健上升。特斯拉的产品质量问题仍在拖累市场信心。整体来看,盈利能力、政策因素及技术创新是影响科技股短期波动的核心因素。 常见问题解答 问:Meta净利润暴跌83%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主要原因是特朗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导致Meta一次性计提159.3亿美元非现金所得税支出,使有效税率飙升至87%,同时成本增速高于营收增速,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此次暴跌是一次性税务冲击和运营成本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问:英伟达为何市值能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答:主要受益于AI芯片需求爆发,以及在超算、6G、机器人等领域的新合作。市场对其长期增长潜力和技术领先地位高度认可,因此市值创历史新高。 问:特斯拉Cybertruck召回次数频繁意味着什么?答:说明产品在设计和质量控制上仍存在隐患,尽管目前未报告事故,但频繁召回可能影响消费者信心和品牌声誉,对市场预期和股价形成压力。 问:微软和亚马逊的财报表现如何?答:微软第一财季营收和净利润同比稳健增长,亚马逊第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均高于预期,显示大型科技公司仍具备较强盈利能力和增长韧性,投资者信心相对稳健。 问:波音777X项目延迟对公司财务有何影响?答:777X项目累计减值近160亿美元,并推迟七年,短期对净利润形成负面压力。但公司第三季度总营收和现金流仍高于预期,说明主营业务交付能力仍较强。项目延期提醒投资者关注大型航空项目的周期性风险。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31 08:10
英伟达(GTC 大会):明年出货 “交底”,AI 吃下 “定心丸”
go
lg
...
布局量子计算的处理器; 3、$英伟达(
NVDA.US
) 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建造美国最大 AI 超级计算机,并推出支持 AI 工厂的处理器 Bluefield-4 DPU。英伟达的 Blackwell GPU 已经在亚利桑那州全面量产; 4、焦点信息:Blackwell 目前交付了 600 万颗,预计 Blackwell+Rubin 将在未来 5 个季度(至 2026 年底)创造 5000 亿美元收入,出货 2000 万颗,是 Hopper 生命周期出货的 5 倍。 二、海豚君整体观点 在本次 GTC 大会中最为 “惊喜” 的是,英伟达本次给出了数据中心 GPU 业务的具体指引。 相比于 9 月初英伟达小范围交流时,“2026 年市场目标持谨慎态度”,本次的指引明显好转,而这期间主要得益于 Open AI 对全市场 AI Capex 的 “推波助澜”。 公司在本次 GTC 大会上直接给出了 “Blackwell+Rubin” 至 2026 年底将合计出货 2000 万颗,带来 5000 亿美元的收入。截止目前 Blackwell 已经出货了 600 万颗,从而推测未来 5 个季度将合计出货 1400 万颗,带来将近 3500 亿美元的收入。 英伟达(Blackwell+Rubin)至 2026 年底 的 2000 万颗出货指引,是明显好于市场预期的(1500 万颗),大致 beat 了 30% 的幅度。 由于公司当前数据中心 GPU 的收入基本都来自于 Blackwell,原本少量的 H 系列主要供货于中国市场。在假定中国市场收入为 0 的情况下,英伟达的 Blackwell+Rubin 基本上就是未来公司数据中心 GPU 的收入。 从英伟达的业务情况看,数据中心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接近 90%。数据中心业务中又可以细分为计算收入和网络收入两部分,上述 3500 亿美元的数据中心 GPU 收入属于计算收入范畴,通过计算收入与网络收入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推测公司未来 5 个季度的数据中心收入将达到 4200 亿美元以上。 在 AI 需求的的推动下,数据中心业务在公司业绩中的分量已经提升至九成以上。而公司本次给出了 GPU 出货量预期,也基本给出了公司未来的业绩指引。 英伟达当前市值(4.88 万亿美元),大致对应公司 2027 财年的净利润约为 22 倍 PE(假定收入 +76%,毛利率为 75.6%,税率 15.3%)。当前的估值水平,大致是对应着 2028 财年公司业绩增速回落的预期。如果公司及行业 AI Capex 再次释放 “大利好”,都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未来业绩增速和估值水平。 英伟达在 AI 芯片领域依然是强势领先的。公司再度给出了未来的路线图 “Blackwell-Rubin-Feynman” 大致构成了公司未来 3-4 年 AI 芯片的主体框架,展现了公司的产品迭代能力。公司的 Rubin 芯片将在 2026 年年初开启量产,与 Blackwell 共同构成公司明年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实在本次 GTC 大会前,Open AI 近期与一系列公司敲定合作,直接拉高了市场对 AI Capex 的期待,其中包括英伟达(10GW)、AMD(6GW)、博通(10GW)、甲骨文(4.5GW)等合计 30GW 的订单需求。【关于 Open AI 详细内容,可以阅读全成 “绳上蚂蚱”,OpenAI 是灵珠 or 魔丸?】 在本次 GTC 大会中,英伟达直接给出了未来 5 个季度的出货预期(1400 万颗对应 3500 亿美元 AI GPU 收入)以及未来 3-4 年的路线图。相比于市场对 Open AI 承付能力的担心,英伟达直接地给出了明年的指引预期,更像是给了市场一颗 “定心丸”。而今英伟达、Open AI 和各大 CSP 都已经在 AI 产业的主赛道上,如果后续再度扩大 AI Capex,都将带动整体业绩和估值的提升。
lg
...
海豚投研
10-29 14:24
美股周二行情:英伟达突破200美元创历史新高,AI与科技股领涨
go
lg
...
周二,美股成交额排名第一的 英伟达 (
NVDA.US
) 收高4.98%,股价首次突破200美元,成交额达582.05亿美元,市值逼近4.9万亿美元。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大会上指出,Blackwell处理器和Rubin模型推动销售额大幅增长,公司最新芯片预计在未来五个季度创造5000亿美元收入。 黄仁勋强调:“我们已进入良性循环的转折点”,并展示了与Uber、Palantir及CrowdStrike等企业在AI应用上的合作。他同时介绍了连接量子计算机与AI芯片的新系统,缓解了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推动股价创历史新高。 特斯拉股东投票与马斯克薪酬争议 特斯拉 (TSLA.US) 收高1.80%,成交368.4亿美元。董事长Robyn Denholm表示,“时间将证明”薪酬方案被股东否决后,马斯克是否会离开公司。她强调,目前距离关键股东投票仅剩几天,大部分投资者可能在最后时刻投票,同时认为马斯克是未来十年领导公司的合适人选。 微软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与OpenAI合作 微软 (MSFT.US) 收高1.98%,成交162.69亿美元,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微软与英伟达在GTC大会上展示AI领域进展,并与OpenAI宣布合作。OpenAI完成重组,其非营利实体更名为OpenAI基金会,持有营利部门约26%股权;营利部门改制为OpenAI Group PBC,微软持股27%,价值约1350亿美元。 苹果市值再创新高与交易概览 苹果 (AAPL.US) 收高0.07%,成交111.46亿美元,盘中市值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此次盘中创历史市值新高,显示科技巨头在市场中的持续吸引力。 英特尔聚焦AI与业务整顿 英特尔 (INTC.US) 收高5.03%,成交74.693亿美元。CEO陈立武强调,将重新聚焦工程和AI业务,简化管理层级,应对公司历史困境。他提到与美国总统分享战略后,成功吸引投资支持,并重点发展代工业务。 PayPal与SoFi业绩亮眼及AI整合 PayPal (PYPL.US) 收高3.94%,盘中涨超12%,成交63.89亿美元。公司宣布将数字钱包整合至ChatGPT,实现AI驱动的无缝交易。SoFi Technologies (SOFI.US) 收高5.53%,成交55.64亿美元,第三季度新增会员创历史纪录,贷款发放量大幅增长,季度净营收9.5亿美元,EPS 0.11美元。 高通、甲骨文及AI合作动态 高通 (QCOM.US) 收跌3.54%,成交36.83亿美元,将与英伟达交付新型高级量子计算解决方案。甲骨文 (ORCL.US) 收跌0.20%,成交35.03亿美元,计划与英伟达为美国能源部制造AI超算。甲骨文CEO表示,AI需求远超供应,具有实际价值。 编辑总结 整体来看,周二美股由AI概念股领涨,科技巨头英伟达突破200美元创历史高点,微软与OpenAI合作强化AI布局,苹果、英特尔及金融科技公司表现亦亮眼。英伟达和微软的AI项目、PayPal与OpenAI整合,以及SoFi贷款和会员增长成为推动股价的核心动力。市场呈现出以AI为中心的投资热情,同时个别公司如高通和甲骨文仍受特定业务或供应限制影响股价波动。 常见问题解答 问1:为什么英伟达股价突破200美元? 答:黄仁勋在GTC大会上展示Blackwell处理器和Rubin模型的销售潜力,并强调AI业务进入良性循环,缓解市场泡沫担忧,推动股价上涨。 问2:特斯拉股东投票会对马斯克产生什么影响? 答:董事长Denholm表示,最终结果仍不明,但马斯克被认为是未来十年带领公司的合适领导者。 问3:微软与OpenAI合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微软获得OpenAI营利部门27%股权,并在AI和数据中心领域与OpenAI开展合作,包括技术研发和产品集成。 问4:PayPal与ChatGPT整合有何意义? 答:PayPal将数字钱包整合至ChatGPT,实现AI驱动的无缝交易,助力其在AI电商领域占据关键位置。 问5:SoFi第三季度业绩亮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由于个人贷款、学生贷款和住房贷款需求大幅增长,带动季度净营收和EPS超预期。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29 10:10
优步携手英伟达布局10万辆自动驾驶车队,Lucid同步开发L4无人驾驶平台
go
lg
...
布,将从2027年起扩充一支由英伟达(
NVDA.US
)技术驱动的10万辆自动驾驶车队,旨在降低无人出租车(robotaxi)的运营成本。这一计划基于双方在今年1月建立的合作关系,优步将向英伟达提供驾驶数据,用于训练和优化其人工智能模型与芯片研发。 此外,Lucid Group(LCID.US)同日宣布与英伟达合作开发L4自动驾驶平台,目标打造能够在所有场景下独立运行的乘用车。 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与车队扩张 英伟达发布的新平台Drive AGX Hyperion 10,支持硬件与自动驾驶软件的深度集成,使制造商能够部署高性能自动驾驶汽车。作为合作的一部分,Stellantis将成为首批向优步提供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制造商之一,计划交付至少5000辆用于美国及国际市场。 优步将负责端到端车队管理,包括远程协助、充电、清洁、维护和客户服务。Stellantis则将与富士康合作进行硬件和系统集成,生产计划预计于2028年启动。 合作方 贡献/任务 时间表 优步 车队管理、运营、数据提供 2027起部署10万辆自动驾驶车队 英伟达 提供AI芯片、模型训练、数据处理工具 2025发布AGX Hyperion 10,持续提供技术支持 Stellantis 提供首批500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 2028开始生产与交付 优步还建立了“机器人出租车数据工厂(robotaxi data factory)”,预计收集超过300万小时的专属驾驶数据,用于训练和验证无人驾驶模型。 Lucid合作与L4自动驾驶发展 Lucid计划与英伟达合作开发完全自动驾驶平台L4,实现无需驾驶员监管的乘用车。首批应用将集中在Gravity SUV车型,目标是整合摄像头、雷达及激光雷达传感器,实现全场景自动驾驶。 Lucid临时首席执行官Marc Winterhoff表示:“在外面玩了一晚上,你当然希望能被安全送回家,而不是到某个时候还得自己接管方向盘。我们认为,凭借当下的技术以及这种合作关系,我们可以让这一切成为现实。” Lucid还计划与优步和Nuro合作,在六年内部署至少2万辆无人出租车车队,并同步推进内部研发项目,以加快L4自动驾驶落地。 行业影响与市场前景分析 优步与英伟达的合作有望显著降低无人出租车运营成本,扩大自动驾驶车队供应量,同时优化日常车队管理和维护。Lucid的L4平台布局,表明电动车厂商正加速向高级无人驾驶系统转型。媒体分析指出,这些发展可能重塑城市出行生态,使无人出租车与传统网约车形成互补。 现阶段,优步在奥斯汀、亚特兰大及中东地区已有限试运营无人出租车,与Waymo及文远知行合作,但规模仍较小。此次与英伟达的技术合作,将显著提高车辆部署效率,为未来商业化铺平道路。 编辑总结 优步与英伟达合作扩展10万辆自动驾驶车队,将结合AI芯片、传感器和大数据处理能力降低无人出租车运营成本。Lucid同步推进L4自动驾驶技术,旨在实现全场景无人驾驶。行业趋势显示,自动驾驶与电动车深度融合将加速城市交通变革,同时优化成本结构和运营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广泛的出行选择。 常见问题解答 问1:优步此次自动驾驶车队扩张的规模和目标是什么? 答1:优步计划从2027年起部署10万辆自动驾驶车队,目标是降低无人出租车运营成本,并提升平台整体效率。 问2:优步与英伟达的合作包含哪些关键技术环节? 答2:合作包括提供驾驶数据、训练AI模型、芯片支持以及硬件与自动驾驶软件整合,优步的“机器人出租车数据工厂”将收集300万小时以上的数据用于模型优化。 问3:Stellantis在该合作中承担什么角色? 答3:Stellantis将提供首批5000辆英伟达驱动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并与富士康合作进行硬件和系统集成,预计2028年开始生产。 问4:Lucid的L4自动驾驶计划有何特点? 答4:Lucid与英伟达合作开发完全自动驾驶平台,首批应用于Gravity SUV,目标实现全场景无人驾驶,并与优步及Nuro联合部署无人出租车车队。 问5:此类合作对行业和市场有什么潜在影响? 答5:合作有望降低无人出租车运营成本,提高车队供应量,加速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同时推动电动车与自动驾驶深度融合,为城市出行提供更广泛选择。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29 10:10
英伟达夜盘续涨创历史新高,Joby Aviation自动驾驶飞行技术合作加速
go
lg
...
股夜盘中,多家科技股表现活跃。英伟达(
NVDA.US
)夜盘上涨近2%,隔夜涨幅达到5%,创历史新高;Joby Aviation(JOBY.US)上涨超8%,受益于与英伟达合作推进下一代自动驾驶飞行技术研发;诺基亚(NOK.US)夜盘上涨近3%,隔夜涨幅达到23%,部分原因是英伟达计划对其进行10亿美元股权投资。 英伟达股价与GTC大会 英伟达近期股价持续上行,主要受益于公司举办的GTC大会。CEO黄仁勋(Jensen Huang)在大会上发表演讲,展望人工智能产业前沿发展。他指出,AI应用正在快速渗透各行各业,未来将推动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更多创新空间。 Joby Aviation与自动驾驶飞行研发 Joby Aviation夜盘上涨超过8%,公司与英伟达合作加速下一代自动驾驶飞行技术研发。此次合作将结合英伟达的AI芯片与算法优势,为未来的城市空中交通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飞行解决方案。 诺基亚股价上涨及投资消息 诺基亚在夜盘上涨近3%,隔夜涨幅约23%,市场关注其与英伟达的投资合作。英伟达计划对诺基亚进行10亿美元股权投资,此举被视为加强两家公司在通信和AI技术融合领域的战略布局,有望推动诺基亚在5G及相关技术应用上的发展。 股价数据表 公司 夜盘涨幅 隔夜涨幅 英伟达(
NVDA.US
) +1.98% +4.98% Joby Aviation(JOBY.US) +8.12% -4.23% 诺基亚(NOK.US) +2.95% +22.9% 编辑总结 近期美股夜盘显示,AI及自动驾驶领域相关企业股价活跃。英伟达受益于GTC大会及AI产业前景股价创历史新高,Joby Aviation加速无人飞行技术合作,诺基亚因英伟达投资获得市场关注。整体来看,AI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展正持续提振相关企业的市场表现,为投资者提供了关注科技创新的机会。 常见问题解答 问1:英伟达夜盘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主要原因是公司举办GTC大会,CEO黄仁勋对AI产业前景进行展望,增强了市场对英伟达未来增长潜力的信心。 问2:Joby Aviation股价上涨背后有哪些因素? 答2:Joby Aviation与英伟达合作推进下一代自动驾驶飞行技术研发,市场预期公司在无人飞行领域技术进展将加速,因此股价上涨超过8%。 问3:诺基亚隔夜大涨的原因是什么? 答3:原因包括英伟达计划对诺基亚进行10亿美元股权投资,这增强了市场对诺基亚未来在通信与AI技术融合领域发展的信心。 问4:美股夜盘中AI及自动驾驶相关公司整体表现如何? 答4:整体表现活跃,英伟达、Joby Aviation等公司股价均上涨,显示市场对AI及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进展的积极预期。 问5:投资者应关注哪些潜在风险? 答5:潜在风险包括技术落地进度不及预期、监管政策变化及市场情绪波动,这些因素可能影响AI和自动驾驶相关公司股价的持续表现。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29 10:10
美股科技巨头资本支出激增,AI超级计算中心建设引关注
go
lg
...
力瓶颈。科技公司正竞相建设基于英伟达(
NVDA.US
)AI芯片的超级计算数据中心,以满足庞大需求。OpenAI计划与英伟达、甲骨文和博通等合作伙伴联合投资约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推动整个行业投资门槛提升。 标普全球Visible Alpha Research负责人Melissa Otto表示:“市场将关注公司对投资轨迹的说明,以及这种增长是否会放缓。”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计,科技巨头总资本支出明年将达到近5500亿美元。 投资与回报的平衡问题 巨额资本支出必须得到回报支撑。Impactive Capital联合创始人Lauren Taylor Wolfe指出:“科技七巨头自由现金流有限,尚未从投资中看到显著回报。”分析师将关注微软的Copilot AI是否促进其他业务增长,谷歌AI投资是否捍卫搜索和广告业务,Meta生成式AI技术是否提升广告定位能力。 主要科技公司资本支出计划一览 公司 2025财年预计CapEx(亿美元) 增长率 重点投资方向 微软 (MSFT.US) 913 42% AI超级计算中心、云基础设施 谷歌 (GOOG.US) 824 57% AI实验室DeepMind、云服务、产品支持 Meta (META.US) 684 84% AI基础设施、广告投放优化、AI视频应用Vibes 亚马逊 (AMZN.US) 1170 41% 生成式AI、芯片、数据中心、物流网络 苹果的“混合”投资策略 苹果资本支出规模相对较小:2024财年仅为94亿美元。公司采用从云提供商租赁计算能力的“混合策略”,部分支出计入运营费用。首席执行官Tim Cook表示,“我们也在大幅增加投资”,首席财务官Kevin Parekh称,资本支出将“大幅增长,但不会指数级”。分析师预计2025财年增长28%至121亿美元,2026财年进一步增至144亿美元。 编辑总结 本周科技巨头财报焦点聚集在资本支出数字上,凸显企业在生成式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战略布局。微软、谷歌、Meta和亚马逊均大幅提升投资,建设AI超级计算中心以应对未来需求。苹果采取“混合”策略,资本支出增长相对稳健。整体来看,市场正密切关注巨额投入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资本支出与未来回报的平衡将成为投资者判断科技巨头长期价值的关键因素。 常见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华尔街本周更关注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而非传统财务指标? 答:资本支出反映公司未来增长能力和战略布局,尤其在AI浪潮下,建设超级计算中心和AI基础设施的投资决定企业长期竞争力,而营收和利润仅显示短期表现。 问:AI军备竞赛如何推动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 答:生成式AI需求激增,对计算能力和数据中心提出巨大要求。科技公司为保持竞争力,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建设AI超级计算中心,提升算力和基础设施能力,从而推动资本支出大幅增长。 问:微软、谷歌、Meta和亚马逊资本支出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答:微软投资AI超级计算中心和云基础设施;谷歌支持DeepMind、云服务及产品;Meta布局AI基础设施、广告优化及视频应用;亚马逊投资生成式AI、芯片、数据中心和物流网络,以应对未来业务增长需求。 问:苹果资本支出策略为何与其他巨头不同? 答:苹果不运营公共云服务,而是采用从云提供商租赁计算资源的“混合策略”,将部分资本支出计入运营费用。资本支出增速稳健,但不会指数级增长,体现出谨慎扩张策略。 问:投资者为何关注资本支出与回报的平衡? 答:巨额资本支出若未能带来相应收入增长,将影响企业自由现金流和长期股东回报。因此,投资者关注支出是否能够有效转化为业务增长和利润,以评估科技巨头投资战略的可持续性。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28 10:10
英伟达与德国电信联手建设10亿欧元德国AI数据中心,SAP将成为首批客户
go
lg
...
usstock.com 报道,英伟达(
NVDA.US
) 与 德国电信(ADR)(DTEGY.US) 正计划在德国建设一座价值约10亿欧元(约合11.6亿美元)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该项目旨在支持欧洲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预计将成为推动AI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SAP SE将作为首批客户入驻该数据中心,利用设施提供的强大算力加速企业AI应用。 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数据中心项目将由两家公司共同提供资金支持,并将在未来几个月正式宣布启动。数据中心落地柏林,并计划于下月举行启动仪式,届时包括德国电信CEO蒂姆·霍特吉斯、英伟达CEO黄仁勋、SAP CEO克里斯蒂安·克莱因以及德国联邦数字事务和国家现代化部部长卡尔斯滕·维尔德伯格将出席活动。 欧洲AI投资背景及战略 近年来,欧洲各国政策制定者与科技高管密切讨论建立区域AI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相比之下,美国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已投入数千亿美元建设AI算力。黄仁勋近期表示,欧盟在AI投资方面仍落后于中美,这凸显欧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性。 2025年2月,欧盟委员会宣布推出价值2000亿欧元的“投资人工智能”倡议,旨在未来五至七年内将欧洲运算能力提高至三倍,以提升区域AI竞争力。这也为英伟达和德国电信的数据中心项目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战略背景。 数据中心规模与全球对比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德国AI数据中心预计配备约1万个先进GPU,以满足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需求。虽然规模可观,但与全球“吉瓦级”数据中心相比仍有差距: 数据中心 投资金额 GPU数量 地区 英伟达+德国电信(德国) 10亿欧元 1万个 欧洲 软银/OpenAI/甲骨文(美国得克萨斯州) 未公开 50万个 美国 此外,德国电信此前也曾与其他企业讨论建设“吉瓦工厂”,但进展较慢,这显示欧洲AI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加速期。 主要人物及机构言论 黄仁勋指出,欧洲在AI投资速度上仍落后于中美,并强调加强算力建设的重要性。德国电信CEO蒂姆·霍特吉斯表示,公司将借助数据中心项目推动区域数字化转型。SAP CEO克里斯蒂安·克莱因补充称,该项目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在AI应用上的效率和竞争力。德国联邦数字事务部长卡尔斯滕·维尔德伯格强调,政府将提供必要政策与监管支持,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政策影响与行业趋势分析 该项目反映出欧洲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战略调整。面对中美在AI算力上的领先优势,欧洲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投资快速弥补差距。该数据中心不仅将成为企业AI应用的重要支撑,也将成为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全球竞争者对标的关键节点。 编辑总结 总体来看,英伟达与德国电信联合建设的德国AI数据中心标志着欧洲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的加速布局。虽然项目规模相对全球顶级数据中心仍有差距,但结合SAP等企业的入驻以及欧盟政策支持,欧洲AI生态系统有望在未来数年内实现显著提升。此举不仅体现企业间的战略合作,也显示出欧洲在全球AI竞争中逐步形成的政策和产业响应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问:此次英伟达与德国电信的合作对欧洲AI产业意味着什么? 答:此次合作是欧洲推动AI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增强区域计算能力和技术自主性。虽然项目规模与美国“吉瓦级”数据中心相比仍有限,但通过联合投资和企业入驻(如SAP),欧洲能够逐步构建完善的AI生态系统,为科研、企业应用及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问:数据中心预计使用多少GPU?是否能满足AI需求? 答:该德国数据中心预计使用约1万个GPU,足以支撑企业级AI训练与推理任务。相比美国单一数据中心约50万个GPU的规模,仍存在差距,但在欧洲区域环境下,结合政策支持与企业应用场景,这一规模足以提升区域AI基础设施整体水平。 问:欧盟“投资人工智能”倡议与该项目的关系? 答:欧盟公布的2000亿欧元AI投资计划旨在未来五至七年内将运算能力提高三倍。英伟达与德国电信的数据中心项目正是在该政策背景下进行的战略性投资。政策提供资金、监管和生态引导支持,使企业在建设和运营AI基础设施时降低风险,同时加速区域AI发展。 问:SAP入驻数据中心有何意义? 答:SAP作为欧洲最大的软件企业,其入驻意味着企业级AI应用需求直接与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结合。通过利用数据中心算力,SAP可以加速其企业AI产品开发、数据处理和服务优化,从而推动欧洲企业在全球AI竞争中的竞争力。 问:欧洲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与中美差距有多大? 答:目前欧洲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仍明显落后于中美,尤其在单体数据中心算力规模和投资总量上存在差距。黄仁勋指出,欧盟在AI投资方面需要加速,整体生态系统仍需整合政策、产业与科研力量,以缩小与全球领先水平的差距。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28 08:10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创新高,高通大涨11%引领AI芯片风潮,纳指突破历史新高
go
lg
...
3%;苹果(AAPL.US)和英伟达(
NVDA.US
)涨逾2%;亚马逊(AMZN.US)、Meta Platforms(META.US)涨逾1%。其中,苹果总市值逼近4万亿美元,再创新高。 美股ETF涨幅榜与重点分析 本日美股ETF涨幅榜TOP5如下: ETF 涨幅 成交额(万美元) 类型 德银黄金两倍做空ETN(DZZ.US) 133.06% 4598.02 商品反向 DEFIANCE DAILY TARGET 2X LONG LMND ETF(LMNX.US) 23.87% 50.92 杠杆股 2倍做多QCOM ETF-GraniteShares(QCML.US) 22.19% 10500 杠杆股 2倍做多QCOM ETF-Direxion(QCMU.US) 22.10% 3277.48 杠杆股 Global X MSCI阿根廷ETF(ARGT.US) 18.83% 24700 市场ETF 美股ETF跌幅榜及行业影响 跌幅榜TOP5主要集中在加密货币及大宗商品ETF: ETF 跌幅 成交额(万美元) 类型 2倍做多MP ETF-Defiance(MPL.US) 14.64% 608.77 杠杆股 2倍做空QBTS ETF-Defiance(QBTZ.US) 14.23% 11300 杠杆股 2倍做空SMCI ETF-Defiance(SMCZ.US) 13.51% 2351.6 杠杆股 T-Rex 2X Inverse Ether Daily Target ETF(ETQ.US) 13.41% 199.13 加密货币 ProShares UltraShort Ether ETF(ETHD.US) 13.32% 12300 加密货币 高通进军AI数据中心对半导体板块影响 消息显示,高通(QCOM.US)正式进入AI数据中心市场,推出新型芯片与计算机系统,将直接挑战英伟达(
NVDA.US
)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一举措提振半导体板块,SOXL.US等三倍做多半导体ETF涨幅达到8.55%,SMH.US涨2.51%,表明市场对AI加速器相关企业抱有极高预期。 宏观因素与市场情绪分析 美股整体上涨受多重因素推动: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缓和提振市场信心,纳指涨近2%,标普500首次收在6800点上方。债券ETF及行业ETF同步上扬,其中三倍做多标普500ETF(UPRO.US)涨3.56%,道指30ETF(UDOW.US)涨1.97%。 大宗商品ETF普遍回落,黄金及白银相关ETF跌幅明显,受贸易局势缓和影响,现货黄金触及4000美元/盎司,为10月10日以来首次,下跌近3%。 编辑总结 美股三大指数创新高反映市场风险偏好上升与科技板块强势表现。高通进军AI数据中心带动半导体及相关ETF上涨,凸显AI算力在全球市场的重要性。同时,贸易局势缓和和宏观政策稳定进一步支撑市场情绪。大宗商品ETF回落说明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转移,整体市场短期内呈现结构性上涨特征。 常见问题解答 问:美股三大指数创新高意味着投资者情绪如何? 答:美股三大指数创新高显示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科技股和半导体板块强势推动市场上涨。尤其在国际贸易局势缓和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和企业盈利增长信心增强。 问:高通大涨11%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高通正式进军AI数据中心市场,推出新型芯片与计算机系统,挑战英伟达在AI加速器领域的主导地位。投资者预期其在高速增长的AI算力市场份额将提升,从而推动股价大幅上涨。 问:ETF涨跌幅榜反映了哪些市场趋势? 答:ETF涨幅榜显示科技、半导体及杠杆ETF受到资金追捧,而跌幅榜集中在黄金、白银及加密货币ETF,说明市场短期风险偏好转向成长板块,同时避险资产表现相对弱势。 问:美股债券型ETF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答:债券ETF适度上涨反映投资者对利率预期稳定和风险资产配置的平衡需求。三倍做多20年期以上国债ETF(TMF.US)上涨1.01%,显示部分资金在追求收益与风险平衡中选择债券类产品。 问:科技股和半导体ETF上涨对普通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答:科技股和半导体ETF上涨提供了成长型投资机会,但同时伴随高波动性。投资者应关注个股基本面及行业趋势,合理分散投资,避免过度集中在单一高波动板块,以降低潜在风险。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28 08:10
特斯拉成交额领先股价涨4.31%,高通推出AI芯片挑战英伟达,台积电日本晶圆厂落地
go
lg
...
以475.31亿美元位居第一;英伟达(
NVDA.US
)收高2.81%,成交288.48亿美元;AMD(AMD.US)收高2.67%,成交164.3亿美元;高通(QCOM.US)收高11.09%,成交156.45亿美元;苹果(AAPL.US)收高2.28%,成交119.27亿美元。 排名 公司 涨幅 成交额(亿美元) 重点事件 1 特斯拉 (TSLA.US) 4.31% 475.31 股东投票薪酬方案牵动马斯克职位 2 英伟达 (
NVDA.US
) 2.81% 288.48 计划德国AI数据中心 3 AMD (AMD.US) 2.67% 164.3 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建设超级计算机 4 高通 (QCOM.US) 11.09% 156.45 推出AI芯片挑战英伟达 5 苹果 (AAPL.US) 2.28% 119.27 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7 谷歌-A (GOOGL.US) 3.60% 93.69 摩根大通上调目标价至300美元 8 Palantir (PLTR.US) 2.46% 89.4 加强与波兰国防部网络安全合作 9 亚马逊 (AMZN.US) 1.23% 86.15 计划裁员3万人 12 博通 (AVGO.US) 2.24% 69.12 股价稳步上涨 13 英特尔 (INTC.US) 3.29% 62.18 目标价从25美元上调至35美元 16 Avidity Biosciences (RNA.US) 42.42% 49.48 诺华收购成交,溢价46% 17 台积电 (TSM.US) 1.12% 40.32 日本熊本第二座晶圆厂签约建设 特斯拉薪酬方案与马斯克离职风险 特斯拉董事会主席罗宾·丹霍姆敦促股东支持价值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她指出,如果方案未获通过,可能导致马斯克离职,从而影响公司长期发展和股东回报。丹霍姆强调,公司将更加关注自动驾驶和“擎天柱”机器人研发,并呼吁通过公平的绩效薪酬计划激励马斯克持续创新。 英伟达与AMD重大项目动态 英伟达计划在德国建设价值10亿欧元的AI数据中心,将提升欧洲算力基础设施。而AMD与美国能源部达成价值10亿美元合作,将共建两台超级计算机,用于核能、癌症研究及国家安全等重要科学任务。这些项目显示科技巨头在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布局持续扩大。 高通AI芯片战略与市场影响 高通宣布推出AI200芯片,计划明年开始出货,可作为独立组件、扩展卡或整机服务器,首批客户为沙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Humain。2027年推出AI250芯片,将直接与英伟达及其他竞争对手产品竞争。此举标志高通从移动设备半导体向数据中心AI处理器的战略转型。 生物科技与半导体收购及扩产计划 周一,Avidity Biosciences宣布以每股72美元价格被瑞士诺华收购,总估值120亿美元,为诺华十年来最大收购案。交易完成后,Avidity预计将持有约10亿美元现金。台积电日本子公司JASM与熊本县签署第二座晶圆厂建设合约,总投资约139亿美元,预计2027年底投产,生产6nm制程芯片,服务自动驾驶与AI领域。 市场背景与宏观因素分析 美股科技与高成长股上涨反映投资者对创新企业的持续追捧,同时也受到宏观政策与市场情绪影响。随着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缓解、公司盈利预期改善以及行业重大项目落地,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特斯拉、高通、AMD、英伟达等公司的新闻事件对板块和指数产生显著带动效应。 编辑总结 周一美股主要科技股集体上涨,特斯拉成交额居首,其薪酬方案牵动马斯克职位及公司长期发展。高通发布AI芯片标志其战略转型,AMD与英伟达重大项目推进全球高性能计算及AI布局。台积电扩产及Avidity Biosciences被收购显示行业资本动态活跃。整体来看,科技创新、企业战略及宏观因素共同驱动市场短期上涨。 常见问题解答 问:特斯拉薪酬方案为何对股价影响巨大? 答:方案关联CEO马斯克的长期激励,如果未通过,可能导致其离职,影响公司创新能力和战略执行力。投资者担心核心领导力变动对长期回报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股价有直接影响。 问:高通AI芯片推出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答:高通进入AI数据中心芯片市场,将与英伟达和AMD竞争,标志公司战略转型。此举可能打破现有市场格局,增加半导体行业竞争,同时为AI算力市场带来更多供应选择和价格竞争。 问:AMD与美国能源部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该合作将建设两台超级计算机,用于科学研究和国家安全,显示高性能计算的重要性。AMD通过参与关键科研项目提升技术影响力,同时巩固其在AI与高性能计算市场的地位。 问:台积电日本晶圆厂建设对半导体行业影响如何? 答:台积电在日本建设第二座晶圆厂,将扩大全球产能,满足自动驾驶和AI芯片需求。此举有助于稳固台积电在全球高端制程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推动半导体供应链多元化。 问:Avidity Biosciences被收购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答:诺华以120亿美元收购Avidity,显示生物科技行业并购活跃。此次交易提升诺华在抗体药物和基因治疗领域布局,同时反映投资者对创新生物技术企业的高估值认可。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28 08:10
全成 “绳上蚂蚱”,OpenAI 是灵珠 or 魔丸?
go
lg
...
甲骨文(ORCL.US) 、$英伟达(
NVDA.US
) 、$软银(9984.JP) 等公司做了深度关联,被市场诟病的 “资金循环”、“算力重复叠加” 就在于此。 最早在 2024 年,媒体报道 Microsoft 和 OpenAI 计划投资 1000 亿打造星际之门(Stargate)AI 超级计算机,将配备数百万个专用服务器芯片,以支持 OpenAI 的 AGI 发展。 当时还是 OpenAI 与$微软(MSFT.US) 蜜里调油的时期。微软累计向 OpenAI 投资了 130 亿,除了股权,OpenAI 给到微软一些技术授权、微软独供 OpenAI 云计算需求、独家代理 ChatGPT 的 API 接口等等。 但进入 2025 年之后,随着 OpenAI 重组完成,OpenAI 与 Microsoft 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了起来,不时有 OpenAI 与微软关系破裂降温的传闻。 这里的核心矛盾在于扩大算力供给的问题。微软作为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财务严谨是底线,而 OpenAI 一直要求微软快速扩建数据中心,要求数百GW 规模。这让海豚君想起了今年 Sam 的 “惊人” 发言——OpenAI 的发展在 2030 年将需要 250GW 的算力功耗。 250GW 简直是一个微软怎么都吞不下的天量巨饼。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1GW 功耗相当于 500 亿美金的基建投入要数万亿美金的投入。同时 1GW 相当于 100 万个美国家庭的同时用电,那么 250GW 相当于 2.5 亿个家庭,这美国总人口才不过 3 亿多。。。 眼见 OpenAI 吐槽微软阻碍了它的发展,最终微软让步,将对 OpenAI 推理部分的独家算力供给权放开限制,允许 OpenAI 找别家云平台囤算力。之后 OpenAI 这才找到了后来的 Oracle、Google,找了英伟达、AMD 和博通等等。 OpenAI 与微软之间的关系也变味了。当初想要让微软帮建的星际之门项目,2025 年初换了投资方之后大大升级,从去年的 1000 亿美元的总投资额上升到未来 4 年投资 5000 亿美元,目标是打造 10GW 算力的数据中心群。 首先 Stargate 从项目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公司,股东除了 OpenAI 外,换成了 Oracle、Softbank 以及 MGX(阿联酋 AI 投资基金),各自负责数据中心建设运营、能源开发、资金来源,其中 OpenAI、Softbank 分别持有 40% 的股权,Oracle 与 MGX 合计持有剩下的 20%。 这样新成立的公司,从资源禀赋来看,其实就是一个 OpenAI 有绝对话预期的云服务商。这个云服务商数据中心的 GPU 芯片大部分采购于英伟达,尤其是最早开工的 Abilene 是基本全部采用,包括不限于 GB200、GB300 以及 VR200 系列。 9 月底,英伟达又通过分批投资的方式(每部署 1GW 注资 100 亿),总共向 OpenAI“返利” 1000 亿元,并获得相应的 OpenAI 股权(也是分批计算,只要 OpenAI 的估值持续上涨,英伟达持股比例不会大于 10%),来进一步加深了利益捆绑。 而曾经的亲密战友,微软则只是作为其他非参股的技术合作方参与其中,角色地位被明显弱化。 截至当前,部署目标已经规划了 70% 多,主力是美国七个数据中心站点,海外目前有清晰规划主要是挪威地区的站点,大多个数据中心园区的建设都在 2026 年之后竣工。比较快的就是软银主导集群和最先投入的 Abilene 站点,一年后就可投入运营,合计 2.7GW 的算力。 (2)勾搭 AMD:GPU 的 Plan B 10 月初在大家还沉浸在对 OpenAI 与英伟达的甜蜜捆绑津津乐道时,鸡贼的 OpenAI 留了一手,OpenAI 马上宣布未来 5 年将通过云服务商,来部署 6GW 算力的 AMD Instinct 系列 GPU。首批部署为 1GW 的$AMD(AMD.US) Instinct MI450 GPU。也就是通过找备胎的方式,避免因为过度依赖而被裹挟。 作为回报,AMD 向 OpenAI 按照部署节奏分 6 批次发行最多 1.6 亿认股权证(占目前 10% 的股权份额),行权价 1 美分基本等于白送。 同时,行权门槛也不高,虽然只说了首批权证在 1GW 部署完成并供应之后开始生效,但按逻辑讲,后续批次应该也是按照每部署 1GW 可以生效。除了第六批认股权证的行权门槛是 AMD 要达到万亿美金市值(相当于当下股价翻 2 倍)可能会有点难度外,其余认股权证的生效条件,不得不让人怀疑,OpenAI 完全可以通过转股套现来支付采购 AMD 芯片的费用,都不用额外占用太多现金流。 当然,随着 AMD 市值的走高,OpenAI 现金流的支付压力也越小。如果 OpenAI 一直等到 1 万亿,才将所有的认股权证转股卖出,那将获得至少 1000 亿的资金,而 OpenAI 的采购成本估计也就是 1200 亿左右(正常的高端 GPU 功耗下,6GW 对应约 500 万颗 GPU,按每颗 2~3 万美金的综合均价计算)。这样的操作无疑是通过利益捆绑携手做高 AMD 市值为最终目的。 (3)牵手博通:GPU 也有替身 “背刺” 英伟达还不够,OpenAI 干脆找备胎找到底,找到$博通(AVGO.US) 去开发定制 10GW 算力的 ASIC,不过主要用于专有场景的推理。该合作计划从明年下半年启动部署,预计到 2029 年底完成算力建设。 这款 ASIC 设计由 OpenAI 负责,制造、部署和网络集成则由博通提供,和 AMD 一样,这些 ASIC 也将会部署在 Stargate 数据中心以及合作伙伴(如微软、甲骨文)的数据中心中来运行使用。 2、万亿算力投资 “一哄而上”,实则 OpenAI 的平衡术? 结合<1-3>,上述星际之门以及与产业链上游的直接合作,加上最近 9 月刚签的 CoreWeave 合同,OpenAI 给未来的自己累计规划了最高 31GW 算力新增供给(其中 26 亿算 GW 是近一个月新增的),对应产业链总部署价值高达 1.5 万亿。 其中英伟达的 10GW 纯新增,属于 OpenAI 与英伟达直签的租赁合同。预计总租赁成本要比采购芯片便宜 10%-15%,关键从采购改租赁,能帮 OpenAI 减轻资金一次性投入下的现金流负担。 但海豚君认为,甲骨文的 4.5GW 与 AMD、博通的算力规划,只能说不排除有重叠。目前 4.5GW 的新算力需求,甲骨文在 5 月采购过 400 亿美元的英伟达 GPU,这只够对应 1GW 的容量,并且新闻报道了是专门用于得州 Abilene 数据中心的建设。 也就是说,4.5GW 的新增算力,要么从甲骨文目前的存量数据中心挪移算力,要么就是要新建数据中心。这里面涉及到新 GPU 的采购。要么是甲骨文继续从英伟达采购,要么从别处采购。 但 OpenAI 与 AMD、博通的合作也说明了,这部分芯片需要安排部署在 in-house 的数据中心(也就是指 Stargate),或者合作伙伴的数据中心上。这个合作伙伴,应该主要就是指微软、甲骨文。 已知,微软主要负责 OpenAI 的训练算力,甲骨文负责推理算力。因此如果有安排,那么博通的部分应该就是部署在 Stargate(基本都是甲骨文负责运营)或者甲骨文数据中心上。AMD 则可能或许会有几率安排在微软上,这是因为,OpenAI 对 AMD 的合作要求是 2026 年底才会推出的 MI450,旨在用于训练上。 这 30GW 的算力负载,占到了美国 2024 全年数据中心总装机量的 60%。70% 利用率运行下,换算成 Tokens(按照 H100 GPU,7B-70B 不同大小的推理模型来算)大约可以达到 10~378 万万亿/年,是 2025 年 OpenAI 14000 万亿 Tokens/年的 7~200 倍。 虽然 OpenAI 的梦想非常宏大,以后万物皆 AI,算力还会飞速增加,但关键是这又大又圆的算力需求,又为什么急于在一个月之内锁定协议和合作对象呢? 海豚君认为,整个过程完全可以归于利益博弈。但看似是 OpenAI 焦虑算力供给,实则可能是一种平衡术,旨在提前锁死关键伙伴,壮大整个生态。 (1)甲骨文上牌桌:是福,还是祸? 作为与 OpenAI 捆绑最深的一方,甲骨文也是赌上身家了。好的是,未来的收入增长几乎由 OpenAI 决定,OpenAI 也会尽可能把最多的算力需求订单给到它,比如 27 年开始的 5 年 3000 亿订单。这才有了 Q2 业绩会上 “炸裂” 的长期增长指引,以及 AI World 大会上的 “任性” 上调: 但同时作为 Stargate LLC 的股东,为了推动项目要能正常开展,当前期投入的资金不够时(若 OpenAI 未及时融来足够的资金),只能咬碎牙先垫资,尤其是它负责主导建设的两个数据中心园区,不排除需要先自掏腰包去先买下 GPU 芯片以及其他辅助硬件。然而,甲骨文也并不富裕,资产负债率 80%,作为没有现金流主业的数据中心开发运营商,重资产运营下,现金储蓄也并不多。 除次之外,OpenAI 还与英伟达签了直租合同,这就让甲骨文有点尴尬了。而从趋势上看,Stargate 未来的闲置算力不排除会对外出租(30GW 只是峰值需求,并非常态)。 虽然甲骨文握手 Stargate 的少部分股权,但不妨碍业务本身存在竞争,到时候甲骨文很可能会成为 Stargate 的包工头/运维/分销商,彻底锁死 OpenAI,要么就是退出 Stargate 联盟,但无论哪一种,都不是特别好的归宿。 (2)英伟达:与 CSP 巨头争夺产业话语权 此次英伟达于 OpenAI 的 10GW 直接合作,实际上是在谷歌、甲骨文傍上 OpenAI 后,英伟达一种进击式防守,尤其是谷歌还用的是 TPU。在当下的算力产业链中,由于还是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因此中上游正在美美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但二者之间也存在明争暗斗,尤其是各自的巨头,谁也不服谁。 中游 CSP 想削掉上游 GPU 的高昂采购成本,上游 GPU 眼红中游 40% 的利润蛋糕。但若下游需求巨头选择捆绑其中一方,这一方的产业链溢价权自然上升。尤其是当面对拥有 8 亿周活用户的 OpenAI,无论是发展前景还是背后资源实力上,都会吸引芯片巨头锁死利益关系,“一起为梦想窒息!”。 或者说芯片厂商只能相信,OpenAI 允诺的天量订单,给三家芯片厂商带来的营收增量都是史无前例的,如果不去相信,否则如何去讲自己的增长故事?所谓船大、饼大,这个抱团意愿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加上这笔交易本身,对英伟达也是不亏的。不仅仅是 1000 亿的投资是分批投入,就算把这 1000 亿算到成本中,对于英伟达来说也是净赚的,只是毛利低了点: 据报道租赁成本相比采购成本便宜 10%-15%,即 350*85%=300 亿/GW,再扣去 “返现” 的 100 亿/GW,实际净付 200 亿/GW,英伟达正常成本 350*25%=87.5 亿,调整后毛利为 112.5 亿,调整后毛利率 32%,比之前少赚 150 亿/GW。 但是英伟达用这部分让利出去的毛利率锁定了最高 10% 的 OpenAI 股权,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用实物作为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换取股权。 但如果没有租赁模式和这 1000 亿的投资,也不一定换的来 10GW 的订单,订单更多被流入到博通、AMD 等竞对口中。最终这场投资变成了芯片商们 FOMO 的博弈平衡。 (3)AMD:是备胎又怎样?毕竟上船了 AMD 毫无疑问是 OpenAI 的备胎,是 OpenAI 面对英伟达留有的后手,但也注定了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正(MI450 成功推出、额外算力部署)。 从订单总金额与目前的收入规模来看,弹性很高。一边是五年 1000 多亿的收入订单,一边是万亿市值梦,看上去 OpenAI 与 AMD 合作是 win-win。 但 AMD 也是分批部署,一次 1GW,但也需要上百亿的前置投入。这笔钱在完成部署之前,OpenAI 可能并不能预付 100%,这就需要 AMD 垫资了。不过往好处想,正是因为是备胎,因此算力需求不太会立即分配到它,就算垫资,规模也相对可控。 (4)博通:大势所趋的渔翁 虽然市场认为博通的不确定性最高,毕竟合作细节披露得最少。但海豚君认为,产业链中 CSP 与 GPU 芯片巨头之间利益博弈,比如英伟达直接绕过 CSP 与下游客户 OpenAI 签直供合同,等于是要把 CSP 大厂们排除出利益链条外,这必然会加速 CSP 自研 ASIC 芯片的进程。而博通通过多年与谷歌 TPU 的合作,这套程序已经相当熟练,毫无疑问是受益。虽然从目前来看,OpenAI 暂时还不急于依赖 ASIC 的算力,但自研芯片正是渗透到 CSP 的后一步。 三、万亿投资,钱从何来? OpenAI 上述已囤的 31GW 算力峰值,撑起的是 1.5 万亿的产业链价值。但这只是多年之后预计的 “最高” 投入成本,而非短期投入抑或是最终累计投入,导致市场非常担心 OpenAI(2025 年收入可能是 150 亿美金)的支付压力。 实际上,OpenAI 购买星际之门的云服务,其实就相当于星际之门的下游客户,按照实际使用来支付费用。如下图,真正承担投入资金职责的是 Staragte 这个合资公司,虽然 OpenAI 有 40% 的股权,也要承担一定责任,但总归可以找人分担了。 但市场也担心,除了 OpenAI 之外,共同责任人软银、甲骨文、WAX 是否有承付能力,毕竟这几家都没啥巨额的稳定现金流。 海豚君认为,担心并非多余。但实际的承付压力,还得算一算。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缺口,是需要 OpenAI 的商业化或再融资来补上的,甚至是甲骨文等需要长期垫资的。 OpenAI 的整体规划周期基本在 5 年,虽然都是分批付款:英伟达是 5 年租赁合同(跳过 CSP 直租),AMD 和博通都是按实际部署节奏来付款,AMD 还附带送股套现,甲骨文也是 5 年租期,CoreWeave 同样是多年租期。 但似乎叠加起来,对短期的现金支付要求压力依旧不小。 (1)数据中心投入:尤其是按目前计划,星际之门里三个数据中心(得州 Abilene、俄亥俄州 Lordstown、得州 Milam)都将在未来两年内完成部署落地。这也意味着付款周期马上来临,这是整个星际之门背后项目方(OpenAI、Oracle、软银、MGX)所面临的共同压力。 (2)除此之外,英伟达的首批 1GW、AMD 的 1GW 也将在 1 年内完成部署,分别对应 350*85%(租金优惠)=298 亿、500 亿美元部署成本(其中芯片成本 175 亿美元)。 (3)甲骨文的 3000 亿 4.5GW 算力订单,将在 2027 年开始支付 600 亿美元。 上述 1-3 合计,OpenAI 所代表的 Stargate,将于 2027 年需要支付 1600 亿美元。而真正落到 OpenAI 头上的,则是按需租赁算力的费用,以及前置投入中分派到自己头上的成本,合计 600 多亿。 但英伟达的 100 亿投资、AMD 的首批权证转股(2660 股)套现后也有 60 多亿(按当前股价来算,实际降息周期下,估值抬高套现额也会一同提升),减去后最终净支出为 500 亿美元。注意这里仅计算了与新合作伙伴的投入,与微软原本的云服务采购也在继续。(因为实际情况不确定,具体细节不清晰,下图估算比较粗略,仅供大致参考)。 目前 Stargate 首期资金 1000 亿,其中 OpenAI、Softbank 作为主导人,首期 1000 亿资金双方各投资 190 亿美元,甲骨文和 MGX 联合投资 70 亿,剩下的 550 亿计划通过发债融资。 这里面的关键支撑点,就是 OpenAI 未来是否有这样的商业化能力,去兑现这些价值万亿的天量订单? 面对承付能力质疑,OpenAI 的商业化展望是这样的:2025 年预计营收 130 亿(隐含下半年收入 87 亿,环比 100% 增长),2029 年目标 1250 亿,2030 年目标 1740-2000 亿,未来 5 年 CAGR 超过 90%。 在上述 2027 年的支出测算下,预期 540 亿的收入刚好覆盖新增算力成本,但还有研发人员、营销投入以及公司基本运营支出需要覆盖,这部分大约占到收入的三分之一,也就是 150-200 亿之间。 这个缺口只能寄希望于再融资,但问题是,OpenAI 的 5 年 2000 亿的宏大收入愿景能实现吗? 5 年 10 倍收入增长,而且是起点就已经在百亿级别,绝对是难度拉满。换种说法,5 年营收从 0 干到 1000 亿。放眼望去过去几十年,也只有在 AI GPU 领域做到 90% 以上绝对通吃且身处产业链中价值最高的芯片设计环节的英伟达,才有过这样的 “增长斜率”。 不过,正如当初的 ChatGPT 横空出世,从当初的质疑到最后的信服,成为 AI chatbot 的专属代名词,那么 OpenAI 能否复刻 ChatGPT 的神话?下一篇,海豚君将深入探讨 OpenAI 的收入端——商业化前景,以及对现有巨头的潜在影响大小。敬请期待!
lg
...
海豚投研
10-27 20:43
上一页
1
2
3
4
5
•••
5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周评:AI大屠杀!全球风险资产几乎崩溃,美国政府停摆创史上最长 美联储“摸黑前行”
lg
...
中国最新数据很意外!10月CPI超预期重回增长,PPI连续三年处于负值
lg
...
金市展望:美国停摆创史上最长记录!4000大关成黄金心理防线,关键变量是TA
lg
...
下周展望:政府停摆让市场愈发焦虑!美国经济数据仍“断档”,中欧都有大事
lg
...
日经:在巨额债务下,中国坚持推进国内外的高铁项目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8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4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