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纽约时报观点:西方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努力是一种进步,但仍然空洞而且充满不公

2025-08-08 00:01:11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本文刊发在纽约时报观点版,齐奈达·米勒 (Zinaida Miller) 是萨诸塞州波士顿东北大学法学和国际事务教授,也是全球法律与正义中心的联合主任

随着加沙面临饥荒,法国、英国和加拿大宣布有意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和美国的反应立刻是警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这一举动是在“奖励”哈马斯,而哈马斯要为2023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导致约1200人死亡负责。美国官员也谴责了这一承认计划。

尽管如此,新一轮承认行动,将清晰表达对巴勒斯坦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肯定——在经历数十年外交模糊和以色列长期侵犯巴勒斯坦人民自决权之后,这一点意义重大。

考虑到主权是国际法的核心,这一举动可能赋予巴勒斯坦权利倡导者更多筹码,推动本国政府在以色列问题上遵守国际法。

目前已有147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如果这三个以色列的重要盟友加入,将是关键一步,也会让美国作为以色列主要支持者的地位更加孤立。

然而,这一承认行动既远远不足,也明显为时已晚。对饥荒问题来说,这种回应极其不够——更别说那些人权组织、种族灭绝与大屠杀研究学者,以及联合国特别报告员所指称的“种族灭绝”行为了。在加沙战争持续近两年之后,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已被普遍归类为此。

然而,这些承认仍可耻地附带了前提条件。英国首相斯塔默将承认为一种威胁手段: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性步骤”缓解加沙“可怕局势”、同意停火并承诺和平,他将承认巴勒斯坦。加拿大总理卡尼则将承认条件设定为巴勒斯坦政治改革、哈马斯不得参与选举,以及建立一个非军事化国家。法国总统马克龙虽然没有明言设置条件,但在承诺承认的同时,也提醒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领导人阿巴斯履行改革承诺。

与此同时,尽管国际社会普遍认定以色列违反人权并实施犯罪行为,以色列在获得数十亿美元军事援助方面,几乎没有面临任何限制或附带条件。

这三国的声明,恰逢上周由法国和沙特主办的联合国大会“两国方案”会议。会议包括来自加拿大和英国的代表,最终形成了所谓的《纽约宣言》,提出了解决冲突的若干步骤。宣言要求结束加沙战争、立即提供人道援助、统一加沙与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建立巴勒斯坦国,以及停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定居和吞并行为。

主办方希望,在九月联合国大会年会上,绝大多数成员国能支持这一计划,并呼吁所有尚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尽快承认。

这一宣言,加上可能到来的高调承认行动以及不断壮大的民间社会运动,正使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中愈加孤立。

但这一声明同样清楚地揭示出,主权的游戏对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规则:对一个人口和基础设施正被系统性摧毁的民族,国际社会提出一系列技术性和体制性要求,却对策划这场摧毁行动的一方要求少得可怜。

根据宣言内容,巴勒斯坦人被要求放弃暴力,承诺建立一个非军事化国家,维护一个对“各方”都有利的安全体系,举行选举,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良好治理、透明度、财政可持续性”,以及“公共服务、营商环境和发展”。

相比之下,以色列仅被要求遵守基本的国际规则,公开支持“两国方案”,并从加沙撤军。

这套几十年前的“两国方案”剧本,几乎没有随着这一时代的“种族灭绝”升级而有任何实质变化。1993年,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在一封信中承认了“以色列在和平与安全中存在的权利”,并承诺巴解组织会进行和平谈判,放弃恐怖主义,并修改巴勒斯坦宪章以体现这些承诺。作为交换,以色列仅在“考虑到”阿拉法特承诺的前提下,承认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

但巴勒斯坦主权依旧遥不可及,而以色列的占领继续推进。

这种根本性的不公,贯穿了之后的所有外交努力。在奥斯陆协议规定的极其有限的框架内,巴勒斯坦残存的政府建立起允许的部分制度,与以色列安全部队合作,并继续表态支持一个早已被以色列破坏的和平进程。在前总理法耶兹领导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在2000年代的建国运动,完全遵循以色列及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制定的规则。

然而承认依然停滞,美国阻止了巴勒斯坦获得联合国正式会员国身份——而以色列作为占领方却始终未被附加任何条件。

如今,西方国家却仍要求巴勒斯坦人重复那一套繁复的体制表演,而与此同时,以色列官员则公然谈论让加沙居民“自愿迁移”以及永久吞并约旦河西岸。

宣布支持《纽约宣言》和承认巴勒斯坦建国计划的国家,面临两个直接考验。第一,他们是否会就以色列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地面上的严重违反国际法行为采取措施?这些行为包括种族灭绝、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等指控。

当然,以色列否认这些指控,也否认它正在导致加沙的饥荒。

联合国会议的参与国拥有相关手段:保障人道通道、因阻止援助而制裁以色列、暂停贸易关系。如果他们无法在当下拯救那些最危在旦夕的生命,又如何为未来提供任何希望?

第二个考验是,是否会追究以色列的责任。

宣言中提到“人道灾难”和饥荒时使用了被动语态,仿佛加沙的饥荒是自然发生,而非人为造成——正如许多观察者所指出的那样。宣言中“问责”仅出现一次,“正义”一词则完全没有出现。

这同样令人想起奥斯陆体制,以牺牲问责、正义和真相为前提来推进谈判。

在过去近两年的严重通行限制以及以军事化粮食分发系统取代联合国主导援助机制,已导致13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的背景下,签署宣言的15个国家,至今仍不肯集体承认“以色列要为加沙饥荒负责”。

若连问题都无法指出,又何谈解决?

如今,改革乃至“解决”的语言听起来越来越空洞。宣言承诺迈出“不可逆转”的建国步伐,但对正在挨饿的人来说,唯一不可逆转的就是死亡。

如果承认巴勒斯坦国不能带来实际行动——如武器禁运、制裁、执行国际法,那么将仍是空洞的承诺,更多地是转移视线,使西方国家在加沙毁灭中的共谋角色得以掩盖。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