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AI重塑企业结构!亚马逊宣布裁员1.4万人,创史上最大企业裁员潮
go
lg
...
示公司正“为AI时代重新定义使命”;
Google
(谷歌) 年初削减多个业务部门,裁撤约 35% 的中层管理岗位,以减少官僚流程。 自从2021年从 Jeff Bezos(杰夫·贝索斯) 手中接任CEO以来,贾西持续推动全公司削减成本。 亚马逊在 2022至2023年间已裁员27,000人,并关闭部分盈利能力较弱的项目。 此次大规模裁员发生在公司疫情后的人力调整背景下。 疫情期间,亚马逊曾为应对电商与云计算服务需求暴增而大举扩张,如今则转向优化组织结构,并计划在今年投入 约1,180亿美元 用于 AI研发与云基础设施建设。 分析人士指出,公司正承受来自投资者的压力,需证明其 AWS云服务与AI业务 未落后于竞争对手。 贾西同时试图重塑企业文化,使亚马逊“像全球最大的初创公司(the world’s largest startup)”那样运作。 去年9月,他要求企业员工每周到岗五天,并在内部提出“在今年第一季度前实现组织扁平化”的目标。 不过,在裁员消息公布的同一月,亚马逊也宣布将在履约和运输部门季节性招聘25万名员工,以满足假日购物旺季需求。
lg
...
Linlin
10-29 01:14
谷歌Q3财报前瞻:广告为基、AI为剑,TPU商业化助谷歌估值重估?
go
lg
...
TradingKey - AI云巨头、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GOOGL)将于10月29日周三盘后公布2025年Q3财报。分析师预计,得益于核心广告业务保持两位增长、AI云需求强劲以及“十年磨一剑”的TPU芯片商业化前景,三季度财报正为华尔街重估谷歌股价提供契机,市值破3万亿美元新高的谷歌仍有进一步上涨的潜力。 SeekingAlpha数据显示,分析师预计谷歌2025年三季度营收将同比增长13.4%至1001.1亿美元;每股盈利同比增长6.6%至2.26美元。 据Tipranks数据,谷歌EPS已连续9个季度超过市场预期,显示出华尔街仍低估谷歌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由于预计广告支出超过预期、庞大的AI资本支出侵蚀利润和更高的研发成本等,分析师对谷歌上季每股盈利的预估较为保守。 【谷歌往季EPS,来源:Tipranks】 分析指出,营收和EPS增长率的细微差异反映成本增速可能超过营收,但对更高成本的预估是合理的,因为这对于谷歌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至关重要。加上公司历来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表现亮眼,新项目的长期回报前景值得期待。 从搜索与广告领头羊到AI巨头,谷歌如今的
lg
...
TradingKey
10-28 21:04
万兴科技2025前三季营收11.42亿元同比增8.5% 收入增长提速经营趋势向好
go
lg
...
示的视频剪辑应用亮相谷歌开发者大会,获
Google
Play全球首页推荐;万兴脑图/Wondershare EdrawMind升级移动端云笔记等功能,推动思维导图向多模态知识管理工具演进;万兴PDF/Wondershare PDFelement移动端V6焕新发布,聚焦创意笔记等核心场景,打造更轻松智能的知识处理应用。 产品加速焕新背后,万兴科技加码“双模驱动”战略。报告期内,万兴科技搭建垂直场景视频特效模型训练体系,万兴天幕大模型算法与底模全面升级,综合得分跻身VBench-2.0评测榜单全球TOP3,摄像机运动和运动合理性关键指标斩获全球第一。同时,公司开放拥抱优质第三方大模型,率先完成谷歌Veo3、阿里通义万相Wan2.5等模型能力的接入。 此外,报告期内,万兴科技及旗下产品品牌全球影响力攀升。万兴科技/Wondershare入选Training Industry发布的“2025全球AI内容创作与开发工具供应商Top 20”,荣获华为云“行业AI应用创新奖”;万兴天幕AI跻身AI产品榜“2025 AI MVP TOP 50”;万兴喵影/Wondershare Filmora、万兴PDF/Wondershare PDFelement分别获评G2 2025秋季的“视频剪辑软件领导者”“PDF编辑软件领导者”。 公开信息显示,万兴科技是中国数字创意软件领域产品覆盖面广、营收体量大、全球化程度高的A股上市公司,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活跃用户突破20亿,被视为“中国版Adobe”。当前,全球AIGC产业焦点从技术竞争加速转向应用创新与生态协同。据Bloomberg数据,2032年生成式AI市场规模有望达1.8万亿美元以上。针对AI历史性机遇,万兴科技将紧抓行业趋势,面向长期构筑竞争优势,持续强化产品与技术等创新,携手创作者迈向AI大时代。
lg
...
金融界
10-28 20:13
谷歌与新纪元能源合作重启艾奥瓦州核电站,为AI基础设施提供清洁电力支持
go
lg
...
tock.com 报道,美国谷歌公司(
Google
) 于当地时间27日正式宣布,将与新纪元能源公司(NextEra Energy) 合作,重启艾奥瓦州的杜安·阿诺德能源中心核电站,以为其人工智能(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电力支持。该核电站曾于2020年关闭,预计将在2029年重新投入运营。 双方签署了一份为期25年的电力采购协议(PPA),目标是通过可持续、稳定的核能发电,满足谷歌在艾奥瓦地区持续扩张的数据中心和AI服务器的能源需求。这一举措表明,美国科技巨头正加速拓展能源布局,以应对AI时代的算力能耗挑战。 市场反应与股价走势 受该消息影响,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两大股票代码GOOG与GOOGL股价双双走强,午后分别上涨3.62%与3.60%。投资者普遍认为,这项合作不仅将提升谷歌在AI基础设施方面的能源安全性,也有助于其实现“零碳运营”目标。 华尔街分析师乔纳森·史密斯(Jonathan Smith)评论称:“谷歌选择核能作为AI基础设施的核心电力来源,显示其在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决心。长期来看,这将有助于其在AI竞争中维持技术与成本优势。” 能源战略与AI基础设施需求 当前,AI模型的能耗正在急剧上升。谷歌内部数据显示,训练大型语言模型的电力需求已较三年前翻倍。核能以其高效、零碳排放、稳定供电的特性,成为科技公司理想的能源替代方案。 能源类型 碳排放水平 供电稳定性 成本趋势 核能 极低 高 稳定 天然气 中等 高 波动 太阳能/风能 零排放 中 下降 谷歌在公告中强调,此次合作是其全球清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助力公司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业务完全依靠无碳能源的目标。 同业对比与行业趋势 近年来,科技巨头纷纷采取措施降低AI能耗带来的环境压力。以下为主要科技公司在能源领域的最新布局: 公司名称 主要能源项目 目标年份 战略重点 谷歌 重启核电站(杜安·阿诺德) 2029年 AI与云计算供能 微软 签署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合作 2030年 AI数据中心清洁能源 亚马逊 扩大太阳能与储能项目 2028年 电商与云服务碳中和 相比之下,谷歌此次选择复用已退役的核电站,具备更高的执行可行性与成本效率,显示出其对AI能源战略的务实态度。 未来展望与政策影响 业内专家预计,随着AI基础设施快速扩张,全球对稳定电力的需求将持续上升。美国能源部近期表示,将支持包括谷歌在内的企业探索“清洁核能复兴”计划,以推动科技行业绿色转型。 未来数年,谷歌或将在更多地区复制这一模式,通过长期电力协议绑定清洁能源供应。虽然核能项目存在监管周期长与初期投资高的问题,但其在可靠性与环境绩效上的优势,使其成为AI时代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编辑总结 谷歌重启核电站的决定,反映出其在AI时代对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考量。与新纪元能源的合作不仅具备技术与经济意义,也标志着清洁核能在科技产业中的战略回归。随着AI模型规模持续扩大,未来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将不仅是算法与算力之争,更是能源与效率的较量。 常见问题解答 问1: 谷歌为何选择核电而非其他清洁能源?答: 因为核电能提供更稳定的电力输出,不受天气影响,且碳排放极低,能满足AI数据中心对高可靠供电的需求。 问2: 杜安·阿诺德能源中心原本为何关闭?答: 该核电站于2020年关闭,主要因经济原因和维护成本上升,但其基础设施依然可重启并符合安全标准。 问3: 这项计划将如何影响谷歌AI业务?答: 重启核电站后,谷歌的AI基础设施将获得长期、低碳、低成本的电力支持,有助于其扩大算力规模并提升可持续性。 问4: 是否存在安全与监管风险?答: 核能项目须符合美国核管会(NRC)的严格监管标准,重启工程预计需通过多轮安全审查与社区听证,以确保运行安全。 问5: 对整个科技行业有何启示?答: 谷歌此举或将引领科技企业在AI时代重新评估能源结构,推动清洁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混合使用趋势,形成更可持续的算力生态。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28 14:10
东吴证券:给予中文在线买入评级
go
lg
...
25Q3FlareFlow最高位列美区
Google
Play与App Store娱乐应用免费榜双榜第一。截至2025/10/23,FlareFlow累计下载量突破1900万人次,上线作品已超3000部。FlareFlow已与北美10余家头部制作方达成战略合作,并协同中文逍遥大模型实现AI内容生成、分镜设计及精准投放的闭环运营,形成AI生成-短剧改编-IP衍生的协同生态。(2)国内业务方面,公司通过AI小说出海及动漫短剧业务持续为海外平台输送IP素材,深化国内外联动布局。(3)《罗小黑战记2》已出海马来西亚和泰国,并将于陆续登录柬埔寨(10月31日)、新加坡(11月6日)、印度尼西亚(11月14日)院线。 海外短剧大盘表现:根据短剧自习室,25Q3印度市场下载量环比大增57.5%至7195万次,但收入仅542万美元,这意味着印度市场的RPD(每次下载收入)只有0.075美元,远低于美国市场(12.57美元)。25Q3美国市场短剧APP下载量合计2348万次,环比下降1.1%,是美国短剧市场首次出现的下载量负增长。而25Q3美国市场短剧收入环比增长8.6%。这意味着:美国市场正从依赖用户规模扩张,转向深度挖掘存量用户价值;先发者已经占据了用户心智和头部份额。二线APP想要从存量市场抢份额,只能靠更高的买量成本和更低的内容价格。市场份额或进一步集中于头部APP。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利润短期将受到海外短剧投入影响,将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0.1亿元下调至-4.9亿元;并维持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8/5.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56/35倍,我们看好海外短剧长期趋势和reelshort的领先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短剧竞争加剧、流量价格上涨、汇率波动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东北证券王璐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19.68%,其预测2025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1.32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150.28。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增持评级2家。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10-28 13:03
ChatGPT MAU下跌6.11%,用户正在逃向Gemini?|2025年9月AI百强榜
go
lg
...
);Gemini(+46.24%)与
Google
AI Studio(+64.13%)是 9 月最明显的增长引擎;Perplexity稳步上升(+14.35%);Grok(-7.44%)与 JanitorAI(-10.01%)出现回调。类别层面,除了“聊天机器人”,教育、内容检测、销售、导航网站、PPT 生成等“长尾业务场景”在 9 月表现出更高的加权环比增速,背后既有“开学季/项目季”的季节性,也有 B 端工具需求加速显性的结构性因素。 国内盘面看 Web 口径:访问量合计约 6.72 亿,Top10 占 86.9%;月活合计约 1.37 亿,Top10 占 77.6%。“deepseek + 夸克/百度 AI 搜索/腾讯元宝”构成“对话 + 搜索 + 助理”的主走廊;公司维度上,深度求索、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位于前列。增速榜里,Qoder、讯飞智作、即梦 AI、百度 AI 搜索等在各自细分下拉出亮眼曲线。 全局规模与集中度:Web 流量继续“头部化” 从 Web 端的总量看,9 月合计101.35 亿次访问,Top10 占 82.2%,Top20 占 88.7%。这个集中度意味着:对多数新玩家而言,单靠泛入口流量很难“抄近道”,必须在类别与场景里寻找更可持续的切口。与 App 生态不同,Web 端更强调搜索/直达与口碑传播,因而头部品牌优势会被不断复利。 类别结构上,“聊天机器人”贡献 76.7% 的访问量,仍是压舱石;其后依次是情感陪伴、智慧搜索、个人助理、图片编辑等。也就是说,用户在 Web 侧最核心的行为仍围绕“提问—获得答案/生成内容”展开,工具链路(改写、编辑、检索、排版)的需求则作为次高频行为分布在尾部。 类别演化:长尾门类的“加速度” 用访问量加权的环比来观察结构性动能,9 月除了“聊天机器人”的大盘稳定外,教育、内容检测、销售、导航网站、PPT 生成等门类的加权环比显著靠前(教育类别的加权环比最高)。这几类有共性: -教育 受“开学季/课程开工”驱动,且AIGC 融入备课、作业、资料理解的需求在走向常态化; -内容检测/改写 则受平台审核与内容发布需求的双重提拉; -销售/导航/PPT 都属于工作流的“临界环节”,一旦带来实打实的节省时间/更高转化,用户愿意留存并复用。 头部产品观察:
Google
系的“爆发期”,ChatGPT 高位盘整 9 月的单点产品动向很鲜明: -ChatGPT仍以绝对规模领跑,但环比仅 +0.98%,10月ChatGPT AgentKit的发布,看看能否带来转变。 -Gemini(+46.24%)与
Google
AI Studio(+64.13%)形成“平台 + 开发者”双轮驱动,说明
Google
系在 Web 侧的反攻节奏已起来:前者做“用户端入口”,后者把开发者/工作流盘活。 -Claude延续稳定增长(+5.72%),节奏一贯;Perplexity(+14.35%)维持“检索即答案”的心智扩张。 -Grok(-7.44%)与 JanitorAI(-10.01%)出现阶段性回调:一个来自“个人助理”竞争区,一个在“情感陪伴”内部的分流加剧。 如果把“增长贡献”拆到来源,9 月最显著的“新增量”来自
Google
系与若干“出海型垂类工具”。例如: -Nano Banana(图片编辑)访问环比 +292%; -DupDub(文本转声音)+209%; -Subject.com(教育)+279%; -MuleRun(智能体)+419%。 这些并非头部规模,但在拉动“结构性增量”上贡献明显。 国内 Web:访问与月活两套刻度,指向“搜索 + 对话”的主走廊 把国内站点拆成两套榜看更清楚: 9 月国内 Web 访问合计6.72 亿,Top10 占 86.9%。聊天机器人贡献 6 成以上访问;公司维度,深度求索(3.21 亿)居前,其后是字节跳动(1.08 亿)、阿里巴巴(0.89 亿)、百度(0.55 亿)、腾讯(0.23 亿)。 增速亮点:Qoder(开发工具,+107%)、讯飞智作(视频生成,+90%)、即梦 AI(图片生成,+27%)、百度 AI 搜索(+20%)等,显示“创作链路 + 检索入口”在 Web 端仍有可持续的拉新能力。 9 月国内 Web 月活合计1.37 亿,Top10 占 77.6%。deepseek、夸克/百度 AI 搜索、豆包/元宝构成“对话 + 搜索 + 助理”的主动线。细分增速里,WPS AI、Qoder、Kimi 开放平台、讯飞智作、阿里通义听悟等在效率与开发者场景表现活跃,说明“从点工具向工作流”的迁移仍在进行。 非凡产研 - 全球AI市场洞察权威机构 非凡产研发布的2025年9月AI Web榜单明细如下: AI网站流量榜:AI Web产品的访问量和月度活跃用户TOP100榜单,区分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 所有排序榜单同时提供增速榜单,方便投资机构发现潜力项目,创业者和开发者发现潜在机会。 我们的影响力与认可: 非凡产研的数据与洞察已获得国内外顶尖投资机构、学术单位及媒体的广泛信赖与引用,成为其进行市场分析、投资决策与趋势研判的重要基准。我们的合作伙伴与引用方包括(但不限于): 券商投行、权威媒体。 我们坚信,唯有经得起行业核心参与者验证的数据,才真正具备长期价值。 我们相信开源和开放的力量,非凡产研特此做出如下三大承诺: 本AI产品榜单永久开源且免费开放,完整方法论及原始数据支持全量复现。 本AI产品榜单数据来源严格限定于独立第三方监测平台,不接受企业自主申报数据作为评估依据。 本AI产品榜单排名体系保持绝对中立,不接受任何干预排名结果的商业合作或付费行为。 如何使用本榜单? 如果您是投资者/分析师: 本榜单为您提供了一份经得起逆向工程验证的、纯净的数据基准,是您构建投资模型、发现水下项目、进行交叉验证的可靠基石。 如果您是AI创业者/产品经理: 您不仅可以精准定位竞争对手,更可深度复现我们的方法论,用于分析自身产品的市场表现与优化迭代。 如果您是研究者/学生: 完全开源的特性使本报告成为您进行学术研究、市场分析的绝佳免费素材库。我们鼓励基于此数据的创新研究。 本文所展示之图表和榜单背后的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并开放免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等非商业用途,如涉及商业场景使用需提前向非凡产研咨询授权。我们欢迎上榜团队在合规使用的前提下,将排名应用于商业计划书、招聘宣传等场景,为您的实力提供权威佐证。 加入AI智库开源社区 非凡产研不仅专注AI行业研究,更期待构建一个推动AI市场数据透明的开源社区。我们邀请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和行业分析师: 复现与验证: 访问我们的飞书知识库,获取完整数据与方法论,验证我们的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共同建设: 参与贡献代码,帮助我们扩展数据维度(如API调用量估算、智能体监测模型等)。 交流洞察: 加入我们的飞书群,与同行分享基于非凡数据得出的独到见解。 一个人的洞察力有限,一群人的智慧无穷。让我们一起定义AI市场的衡量标准。 01.AI网站流量榜 1.1 全球 AI WEB TOP 100 by 月度访问量 非凡产研根据自身对AI产业的独立研究和对全球数千家AI公司和近万个AI产品的持续追踪,根据当月该AI WEB产品的累计访问量进行排序,整理出全球范围内按照访问量排序的前100个AI WEB产品,具体榜单如下: 全样本合计约101.35 亿 次访问,Top10 占 82.2%、Top20 占 88.7%,集中度进一步抬升,说明“入口心智”在 Web 侧仍被少数头部牢牢占据。聊天机器人单一门类就吃下 76.7% 的访问,用户最稳定的行为仍是“问—答—生成”。单品层面,ChatGPT在高位小幅上行,Gemini与
Google
AI Studio拉出更高的增速曲线,Perplexity延续稳步渗透,Grok/JanitorAI在各自细分里出现回调。若把增长按“市场”加权,海外 +9.4% 接近大盘,国内 +6.3% 更稳健,体量较小的出海 +19.3% 成为当月相对增速最快的阵营。对产品方的启发是明确的:Web 端要么占入口,要么把“结果”做得可复用、可验证,让用户有理由反复回来。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9 月的新增动能集中在几类场景:视觉/音频创作链路(图片编辑、音频编辑、视频生成)、教育/改写/检测、以及TTS 与智能体/开发者工具。像 Nano Banana、DupDub、Subject.com、MuleRun、SubEasy.ai 这样的产品,凭“更短的产出路径”或“更直接的可交付成果”在 Web 端迅速放量。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落点清晰、上手快、能把“节省时间/提升转化”的证据摆在前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发布会的热闹”未必能变成使用,而工作流的收益感可以。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1.2 全球 AI WEB TOP 100 by 月度活跃用户 非凡产研根据自身对AI产业的独立研究和对全球数千家AI公司和近万个AI产品的持续追踪,根据当月该AI WEB产品的活跃用户数进行排序,整理出全球范围内按照活跃用户数排序的前100个AI WEB产品,具体榜单如下: 9 月全球 Web MAU 合计约14.54 亿人次,Top10 占 61.7%,集中度低于访问榜,说明榜外长尾在“轻复用”上有一定韧性。聊天机器人在 MAU 侧仍然占大头,但占比低于访问榜,反映出“看一眼”和“留下来用”的差别。单点看,Gemini与
Google
AI Studio的 MAU 增速尤其抢眼;Perplexity、Grammarly、Quizlet等在“学习与写作效率”这一带持续巩固粘性。直白地说,用户对“能把事办了”的工具更愿意形成习惯。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9 月最扎眼的是视觉创作与视频相关的整体抬升,例如 TensorArt、Nano Banana、Vidful.ai、Gigapixel AI,以及与内容分发/社媒场景有关的 VDraw AI。同时,出海型开发者工具如 Comet API的 MAU 也在快速走高。与 Sheet2 相互印证的是:当产品把“从输入到可用成果”的链路压缩到一页之内,MAU 的惯性会跟着上来。这里面的产品多半不是“最强模型”,但它们在 Web 侧把产出效率做到了“够用且顺手”。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1.3 国内 AI WEB TOP 100 by 月度访问量 非凡产研根据自身对AI产业的独立研究和对全球数千家AI公司和近万个AI产品的持续追踪,根据当月该AI WEB产品的累计访问量进行排序,整理出中国创业者面向国内市场的,按照访问量排序的前100个AI WEB产品,具体榜单如下: 9 月合计约6.72 亿 次访问,Top10 占 86.9%,比全球主榜更“头部化”。结构上,聊天机器人在国内访问侧占比更高,“对话 + 搜索 + 助理”构成主走廊:deepseek牢牢占据第一,豆包增速积极,夸克/百度 AI 搜索在检索侧形成双支点,腾讯元宝保持稳步推进。公司维度看,深度求索、字节、阿里、百度贡献了大部分访问量。能跑赢大盘的,多半在“搜索/对话入口”或“短路径交付”上做得更顺滑。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9 月明显抬头的是开发者工具与视频/图片编辑:Qoder、CodeBuddy带出“工程效率”的需求爬坡,讯飞智作、拍我 AI、即梦 AI在视觉生成与编辑侧持续提速;百度 AI 搜索在高基数下仍能保持两位数环比,上限空间可观。简单说,国内 Web 的增量,不是只靠“新的模型卖点”,而是靠把做事的路径再压短 20%–30%。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1.4 国内 AI WEB TOP 100 by 月度活跃用户 非凡产研根据自身对AI产业的独立研究和对全球数千家AI公司和近万个AI产品的持续追踪,根据当月该AI WEB产品的活跃用户数进行排序,整理出中国创业者面向国内市场的,按照活跃用户数排序的前100个AI WEB产品,具体榜单如下: 国内 Web 的 MAU 合计约 1.37 亿,Top10 占 77.6%,相较访问榜的集中度有所下降。deepseek在 MAU 上的领先确立了“对话入口”的主心骨,夸克/百度 AI 搜索的月活说明“检索—理解—生成”的链路在国内形成了较强的复用半径;豆包/元宝在“个人助理/轻办公”这一带稳定扩张。进一步看,写作、图片生成、智能体在 MAU 侧的占比不高,但增速与场景在变得更清晰,尤其是与文档、表格、简报等“可交差”的成果对齐时。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9 月的 MAU 增速主要来自效率工具 + 开发者工具 + 视觉链路:WPS AI、阿里通义听悟、islide.cc把“可交付文档/演示”的价值说得更直白,Qoder、Kimi 开放平台带来工程链路的加速,即梦 AI、阿里堆友在图片生成与编辑里维持高动能,百度 AI 搜索则在高基数下继续提升活跃。它们共同的做法是:用可对比的时间/质量改进建立“复用的理由”,而不是停在“模型炫技”的观感层。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02.研究声明 2.1 数据说明 本报告、文章、榜单或图表中涉及的AI产品收入数据,基于对AI产品官网至支付网关(如Stripe)跳转流量的实时追踪,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深入剖析历史访问量、月度活跃用户波动及价格策略变化,以此构建动态收入评估模型。模型核心参数通过付费转化漏斗监测、企业披露数据逆向校准及行业基准转化率对比的三重验证体系确定,并及时与企业财报、融资公告及权威媒体披露信息对比修正。经抽样验证,预测值与实际数据平均绝对误差率稳定在±10%以内,准确性达行业研究级标准。 本报告、文章、榜单或图表中涉及的AI产品流量数据,基于多源数据整合及非凡产研智能算法处理,监测范围严格限定于用户通过官方应用及网站的直接访问行为。具体而言,本数据仅涵盖用户通过网站及原生应用直接访问AI产品的行为,不包含以下接入方式产生的流量数据:浏览器插件/扩展程序、桌面客户端软件、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生态、Discord等第三方平台内嵌服务、开源模型本地化部署、API接口调用及其他非直接访问场景,本数据聚焦于AI产品的核心端侧访问行为监测,旨在客观反映主流用户终端的直接使用情况。 鉴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复杂性与动态性,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所展示的数据可能包含一定程度的误差与遗漏。因此,本数据应视为研究与分析的参考依据,旨在为用户提供深入理解AI产品市场的一扇窗口,而非直接用于制定具体投资策略或提供咨询建议的确定性依据。 数据覆盖拓展说明: 我们正积极研发并测试以下新兴领域的监测模型,预计将在未来季度报告中逐步纳入: AI智能体(Agents)生态 AI硬件设备销售与活跃度 大模型API调用规模估算 敬请期待。 2.2 概念定义 • 地域维度 海外AI产品:指的是由非华人创业者或团队创立,并主要面向全球市场(包括但不限于其本国市场)推出的产品。 国内AI产品:指的是由中国籍创业者或团队创立,主要面向中国本土市场推出的产品。 出海AI产品:指的是由华人创业者或团队创立,但将主要市场目标定位于海外市场(非中国本土市场)的产品。 • 功能维度 AI原生应用:指的是那些从产品设计之初就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与算法,其核心价值、业务流程或用户体验完全依赖于AI技术构建的应用。这些应用不仅利用AI来优化或增强现有功能,而是将AI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没有AI技术,这些应用将不复存在或失去其核心价值。 AI功能应用:指的是在原有业务逻辑和应用框架的基础上,通过集成或嵌入AI技术来增强现有功能或提供全新功能的应用。这些应用原本可能已具备成熟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定位,但通过引入AI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效率、改善用户体验或创造新的价值点。 AI生态应用:指的是为AI技术研发者、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商以及最终用户等构成的AI生态系统提供支撑、连接或促进交流的平台类应用。这些应用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涉及到市场、社区、资源共享等多个维度,旨在促进AI技术的普及、创新与合作。 2.3 指标说明 • WEB数据指标 访问量(Visits):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如一个月)网站所有访问次数的总和,用于衡量网站流量的规模。页面浏览在连续活跃期内计入同一会话,而用户间隔30分钟以上重新活跃或新日开始时则视为新访问,从而全面而精准地衡量网站流量与访问者活跃度。 独立访客(Unique Visitors):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如一个月)内访问目标网站的独立IP数。如果某人在一个月内的多天访问某个网站,他们只会被计为一名独立访客。 订阅收入(ARR):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例如一年),网站通过向用户提供的订阅服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且这个收入不包括广告收入、交易佣金以及专业服务等具有一次性特点的收入部分。 • APP数据指标 下载量(Downloads):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如一个月)内App被用户下载的次数。通常以单个App在应用商店(如App Store、
Google
Play等)上的下载次数为单位。下载量是衡量App受欢迎程度和用户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反映App推广和营销活动的效果。 活跃用户(Active Users):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如一个月)内进行过一次活动的独立用户数量。活跃用户是衡量特定时间段内用户参与度和活跃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App的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 内购收入(IAP):是指在App中,用户为了获取虚拟商品、额外服务、高级功能等而进行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收入,这里排除了广告收入、用户直接支付(如打赏等)以及第三方安卓应用商店的收入。 2.4 免费声明 本报告由非凡产研发布,本报告版权归非凡产研所有。任何中文转载或引用,需注明报告来源,国外机构如需转载引用,请提前联系授权。如需引用数据,请标注:【数据来源:非凡产研】,如直接引用图表,请标注:【数据来源:非凡产研,图表制作:非凡产研】。 本报告为非凡产研作为第三方机构的独立原创分析,报告内容不代表任何企业的立场,且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因此投资者务必注意,因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非凡产研及其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非凡产研及其关联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的股权,或为其提供或争取提供筹资或财务顾问等相关服务,其员工可能担任报告中所提及公司的董事。 附录:季度趋势洞察摘要 九月的数据把“热闹的发布”转成了“冷静的使用”。大盘层面,入口稳、长尾快、出海猛的三角格局更加清晰: 聊天机器人以约四分之三的访问占比继续锚定用户心智,说明“从问题到答案”的对话式入口仍是 Web 端的第一停靠点;与此同时,教育、内容检测、PPT、销售/导航等可验收结果的长尾门类,以更高的加权环比在底部持续抬升,表明增长正在从“模型观感”迁移到“工作流复用”。 国际对比里,
Google
系形成“用户入口 + 开发者平台”的双轮加速,把流量与生产关系打通;国内盘面,则在“搜索 + 对话 + 助理”的主走廊上走稳走实。更具指向性的是出海:体量占比不高,但在教育、多媒体编辑、TTS、开发者工具等可直接转化的赛道里,呈现出结构性更快的增速,提示未来 1–2 个季度里,“中国能力、海外变现”的路径还会被反复证明。 综合来看,下一阶段的胜负手不在“谁的模型更炫”,而在谁先把工具变成结果、把结果嵌进工作流;当用户回到浏览器,能一键复用、可对比提升、可量化节省时间的产品,将继续拿走真实的留存与收入。 获取更多深度分析,请关注我们的官方专题报告或联系我们的研究团队。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10-28 12:14
从Nano Banana到Sora2:某出海AI抢模型红利增长781%|2025年9月AI百强榜
go
lg
...
模型迭代竟然带来的直接增量,
Google
发布 Nano Banana 模型后,引入该模型的图像生成相关产品的访问与下载有明显回升,AI Mirror 下载环比接近 +781%,收入也直接翻倍了;Lovart、TensorArt、SeaArt AI 等也出现了不同程度增长。甚至有个人开发者直接做了“Nano Banana”同名应用,当月新增约 875 万次访问,模型热度被迅速转化为使用规模。 从图像到视频:能力扩展的下一步 图像产品开始向视频表达延伸。Lovart 与 SeaArt AI 本月接入 Sora2,使生成结果具备更强的动态化与叙事能力;MuleRun 直接上线了 “Sora2 视频去水印” 功能。这一系列接入动作,意味着图像类应用正把上游能力及时落地到可操作的功能位,预计在 10–11 月还会看到进一步转化。 入口与开放:降低使用门槛后的上行 Fellou 在 9 月取消邀请码后,访问与活跃出现同步上行。这一变化与 Qwen 在 9 月集中完成的 6 项模型升级相互印证:入口质量与调用门槛的改善,能在当月就对访问与留存产生影响。 本月可以清晰确认:模型层能力演进,正以更短的时滞传导到产品层的增长。 我们再把 2025年 9 月AI出海数据铺开看看,Web Top100样本合计约4.42 亿次访问,App Top30 的 月下载约 0.83 亿、MAU 约 3.43 亿。Web Top10 吃下 43.3% 的访问量(Top20 为 63.2%),而 App 的集中度更甚,MAU Top10 占 65.4%(Top20 为 90.4%),下载 Top10 也达到 72.9%。 一、结构面:三条主线清晰可辨 从结构上看,9 月的增长主线并不暧昧。Web 侧是“影像创建(生成+编辑) + 陪伴 + 视频生成”;App 侧则是“影像编辑 + 视频编辑 + 聊天/教育”。 在Web,图片生成与图片编辑合计贡献 35.8% 的访问量份额,情感陪伴为 14.2%,视频生成12.2%,聊天机器人7.4%。这解释了为什么以 SeaArt AI、Fotor、PixVerse 等为代表的影像类产品能持续站在流量浪尖,为什么 PolyBuzz、CrushOn.AI 等“陪伴类”能稳定占位,以及为什么 KLING AI、PixVerse 这样的“视频向”不断上探。 在App,图片编辑就拿走 27.4% 的 MAU 份额,视频编辑占14.5%,聊天机器人11.0% 与教育9.5% 分列其后,“陪伴类”也有 8.7% 的稳定盘子。头部格局因此呈现出“影像工具拉动留存、聊天/教育拉动增量”的组合。 二、头部格局:入口与影像分占“面子”和“里子” 把名单收紧到头部,两个端面的风格差异更直白。 Web(按访问量): 前列依次是SeaArt AI、Qwen、PolyBuzz、CrushOn.AI、Fotor、Cutout Pro、Gauth、manus、Nano Banana、KLING AI。其中,Qwen 这样“入口型”的通用聊天,承担了“拉新与聚合”的角色;而 SeaArt AI / Fotor 等影像向产品,则把“内容生产与二次编辑”的需求牢牢接在入口之后。PolyBuzz / CrushOn.AI 证明“陪伴场景”的用户时长与回访频率同样可观,“视频生成”则在爆发拐点前反复蓄水。 App(按 MAU): 前列为Hypic、Cici AI、Gauth、Polish、Seekee、YouCut、Hi Translate、PixVerse、BeautyPlus、VivaCut。这基本是“影像编辑 + 聊天/教育 + 搜索”的三件套。移动端的行为更贴近“工具日常化”,因此影像工具在 MAU 上更容易做成“常驻”。 公司层面,Web 侧合计访问量里 阿里巴巴(以 Qwen 为核心)处于第一梯队,其次是 海艺互娱(SeaArt)、作业帮(PolyBuzz/Gauth)、字节跳动 等;App 侧 字节跳动 的 MAU 合计优势明显,其后是 影笑科技(Polish)、美图、小影科技、莫璃信息(Seekee)、睿琪软件(Picture Bird) 等。这种差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入口与工具的端面分工:入口更偏 Web,工具更偏 App。 三、增速观察:谁在拉动 9 月的新增量 仅看环比榜单会放大“百分比效应”,所以这里同时观察绝对增量的估算(按本月规模与环比推算新增量,便于识别真正拉动盘面的项目)。 Web 增长 相对增速:MuleRun(+418%)、Nano Banana(+292%)、DupDub(+209%)、Aivilization(+206%)、Komiko(+123%)。增速最快的几个点,覆盖了智能体、图片编辑、TTS、教育、图片生成等赛道,说明“效率/生产力工具”在 Web 端的获客成本阶段性走低。 绝对增量:Nano Banana 约 +875 万 次访问、TensorArt 约 +604 万、Gauth 约 +501 万、Qwen 约 +229 万、PixVerse 约 +191 万。这组名单把“百分比漂亮但基数小”的项目和“真带量”的项目区分开来,也印证了影像、教育与入口的“多点共振”。 App 增长(MAU) 相对增速:Picture Bird(+101.8%)、Gauth(+77.2%)、Saylo(+56.6%)、Spellai(+52.4%)、Seekee(+45.1%)、Cici(+43.9%)。品类映射到物体识别、教育、陪伴、图片生成、搜索、聊天,覆盖了“刚需工具 + 高频信息获取 + 轻社交”三类典型用法。 绝对增量(估算):Cici 约 +1,148 万、Gauth 约 +1,082 万、Seekee 约 +586 万,其后是 PolyBuzz 与 Question AI。移动端的量更依赖“日用频次”,因此教育问答、通用聊天、轻量搜索在短期促活上更直接。 四、Web × App 的“联动效应”:做成矩阵比做成单点更有把握 有14 个产品同时出现在 Web 与 App 的榜单中(如 SeaArt AI、Gauth、PixVerse、PolyBuzz、Talkie、PictureThis、VIGGLE 等)。在这些重叠样本上,我们发现能在 Web 侧建立稳定发现与内容供给的产品,更有机会在 App 侧把“使用”沉淀成“留存”;反之亦然。因此,9 月的一个直接启示是:“双端矩阵”优于“单端爆款”,尤其是影像与教育两条线。 五、从“入口—工具—陪伴”的链路看增长机制 如果把用户旅程简化成三段:找得到(入口)—做得完(工具)—留得住(陪伴/情感/社区),那么 9 月的数据几乎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 入口侧,Qwen 这类通用聊天持久抬高了检索与问答的“起点效率”;工具侧,SeaArt / Fotor / Hypic / Polish / PixVerse 等影像工具,持续把“创作→编辑→发布”压缩为几个稳定动作;陪伴侧,PolyBuzz / CrushOn.AI / Saylo 把“停留—反馈—复访”做得更加轻量而频繁。链路打通的结果是:Web 把增量接进来,App 把时长沉下去。这也是为什么 Web 的“影像 + 陪伴 + 视频生成”与 App 的“影像编辑 + 聊天/教育”能形成相互呼应的结构。 六、策略启发 第一,以“影像 + 轻入口”作为双引擎。影像工具在 App 侧的 MAU 贡献最直接,而入口在 Web 侧的聚合效应最明显。两端同时布局,能降低单点投放对结果的波动性。 第二,把“陪伴”做成留存装置,而不是一次性的内容消费。从 PolyBuzz/Saylo 的数据看,轻社交与人格化交互能够为“工具型产品”补上时长与回访,这比继续堆功能更有效。 第三,在“教育/搜索/翻译”类刚需上做长期主义。这三类在不同端面都给出了稳定的盘子,且对品牌心智的塑造最可持续,适合拉长生命周期做复利。 未来几个月内,随着 Sora2、Claude Sonnet 4.5、Qwen等多模态模型的逐步接入,出海AI应用可能还将迎来一轮结构变化。谁能及时把底层能力变成用户可感知的功能,谁就能在接下来的增长窗口中占据有利位置。 非凡产研 - 全球AI市场洞察权威机构 非凡产研发布的2025年9月AI百强榜明细如下: -出海AI WEB榜单:出海AI Web产品的访问量和月度活跃用户TOP100榜单。 -出海AI APP榜单:出海AI App产品的下载量和月度活跃用户 TOP30榜单。 我们的影响力与认可: 非凡产研的数据与洞察已获得国内外顶尖投资机构、学术单位及媒体的广泛信赖与引用,成为其进行市场分析、投资决策与趋势研判的重要基准。我们的合作伙伴与引用方包括(但不限于): 券商投行、权威媒体。 我们坚信,唯有经得起行业核心参与者验证的数据,才真正具备长期价值。 我们相信开源和开放的力量,非凡产研特此做出如下三大承诺: AI百强榜永久开源且免费开放,完整方法论及原始数据支持全量复现。 AI百强榜数据来源严格限定于独立第三方监测平台,不接受企业自主申报数据作为评估依据。 AI百强榜排名体系保持绝对中立,不接受任何干预排名结果的商业合作或付费行为。 如何使用AI百强榜? 如果您是投资者/分析师: 本榜单为您提供了一份经得起逆向工程验证的、纯净的数据基准,是您构建投资模型、发现水下项目、进行交叉验证的可靠基石。 如果您是AI创业者/产品经理: 您不仅可以精准定位竞争对手,更可深度复现我们的方法论,用于分析自身产品的市场表现与优化迭代。 如果您是研究者/学生: 完全开源的特性使本报告成为您进行学术研究、市场分析的绝佳免费素材库。我们鼓励基于此数据的创新研究。 AI百强榜所展示之图表和榜单背后的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并开放免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等非商业用途,如涉及商业场景使用需提前向非凡产研咨询授权。我们欢迎上榜团队在合规使用的前提下,将排名应用于商业计划书、招聘宣传等场景,为您的实力提供权威佐证。 加入AGI智库开源社区 AI百强榜不仅仅是一个榜单,更是一个致力于推动AI市场数据透明的开源社区。我们邀请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和行业分析师: 1.复现与验证: 访问我们的AGI智库,获取完整数据与方法论,验证我们的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2.共同建设: 参与贡献代码,帮助我们扩展数据维度(如API调用量估算、智能体监测模型等)。 3.交流洞察: 加入我们的AGI智库讨论群,与同行分享基于非凡数据得出的独到见解。 一个人的洞察力有限,一群人的智慧无穷。让我们一起定义AI市场的衡量标准。 01.出海 AI WEB 榜单 1.1 出海 AI WEB TOP 100 by 月度访问量榜单 非凡产研根据自身对AI产业的独立研究和对全球数千家AI公司和近万个AI产品的持续追踪,根据当月该AI WEB产品的累计访问量进行排序,整理出中国或华人创业者面向海外市场的,按照访问量排序的前100个AI WEB产品,具体榜单如下: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1.2 出海 AI WEB TOP 100 by 月度活跃用户榜单 非凡产研根据自身对AI产业的独立研究和对全球数千家AI公司和近万个AI产品的持续追踪,根据当月该AI WEB产品的活跃用户数进行排序,整理出中国或华人创业者面向海外市场的,按照活跃用户数排序的前100个AI WEB产品,具体榜单如下: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02.出海 AI APP榜单 2.1 出海 AI APP TOP 30 By 月度下载量榜单 非凡产研根据自身对AI产业的独立研究和对全球数千家AI公司和近万个AI产品的持续追踪,根据当月该AI APP产品的累计下载量进行排序,整理出中国或华人创业者面向海外市场的,按照下载量排序的前30个AI APP产品,具体榜单如下: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2.2 出海 AI APP TOP 30 By 月度活跃用户榜单 非凡产研根据自身对AI产业的独立研究和对全球数千家AI公司和近万个AI产品的持续追踪,根据当月该AI APP产品的活跃用户数进行排序,整理出中国或华人创业者面向海外市场的,按照活跃用户数排序的前30个AI APP产品,具体榜单如下: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完整数据请访问100aiapps.cn获取,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 03. 研究声明 3.1 数据说明 本报告、文章、榜单或图表中涉及的AI产品收入数据,基于对AI产品官网至支付网关(如Stripe)跳转流量的实时追踪,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深入剖析历史访问量、月度活跃用户波动及价格策略变化,以此构建动态收入评估模型。模型核心参数通过付费转化漏斗监测、企业披露数据逆向校准及行业基准转化率对比的三重验证体系确定,并及时与企业财报、融资公告及权威媒体披露信息对比修正。经抽样验证,预测值与实际数据平均绝对误差率稳定在±10%以内,准确性达行业研究级标准。 本报告、文章、榜单或图表中涉及的AI产品流量数据,基于多源数据整合及非凡产研智能算法处理,监测范围严格限定于用户通过官方应用及网站的直接访问行为。具体而言,本数据仅涵盖用户通过网站及原生应用直接访问AI产品的行为,不包含以下接入方式产生的流量数据:浏览器插件/扩展程序、桌面客户端软件、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生态、Discord等第三方平台内嵌服务、开源模型本地化部署、API接口调用及其他非直接访问场景,本数据聚焦于AI产品的核心端侧访问行为监测,旨在客观反映主流用户终端的直接使用情况。 鉴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复杂性与动态性,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所展示的数据可能包含一定程度的误差与遗漏。因此,本数据应视为研究与分析的参考依据,旨在为用户提供深入理解AI产品市场的一扇窗口,而非直接用于制定具体投资策略或提供咨询建议的确定性依据。 数据覆盖拓展说明: 我们正积极研发并测试以下新兴领域的监测模型,预计将在未来季度报告中逐步纳入: AI智能体(Agents)生态 AI硬件设备销售与活跃度 大模型API调用规模估算 敬请期待。 3.2 概念定义 • 地域维度 海外AI产品:指的是由非华人创业者或团队创立,并主要面向全球市场(包括但不限于其本国市场)推出的产品。 国内AI产品:指的是由中国籍创业者或团队创立,主要面向中国本土市场推出的产品。 出海AI产品:指的是由华人创业者或团队创立,但将主要市场目标定位于海外市场(非中国本土市场)的产品。 • 功能维度 AI原生应用:指的是那些从产品设计之初就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与算法,其核心价值、业务流程或用户体验完全依赖于AI技术构建的应用。这些应用不仅利用AI来优化或增强现有功能,而是将AI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没有AI技术,这些应用将不复存在或失去其核心价值。 AI功能应用:指的是在原有业务逻辑和应用框架的基础上,通过集成或嵌入AI技术来增强现有功能或提供全新功能的应用。这些应用原本可能已具备成熟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定位,但通过引入AI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效率、改善用户体验或创造新的价值点。 AI生态应用:指的是为AI技术研发者、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商以及最终用户等构成的AI生态系统提供支撑、连接或促进交流的平台类应用。这些应用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涉及到市场、社区、资源共享等多个维度,旨在促进AI技术的普及、创新与合作。 3.3 指标说明 • WEB数据指标 访问量(Visits):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如一个月)网站所有访问次数的总和,用于衡量网站流量的规模。页面浏览在连续活跃期内计入同一会话,而用户间隔30分钟以上重新活跃或新日开始时则视为新访问,从而全面而精准地衡量网站流量与访问者活跃度。 独立访客(Unique Visitors):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如一个月)内访问目标网站的独立IP数。如果某人在一个月内的多天访问某个网站,他们只会被计为一名独立访客。 订阅收入(ARR):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例如一年),网站通过向用户提供的订阅服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且这个收入不包括广告收入、交易佣金以及专业服务等具有一次性特点的收入部分。 • APP数据指标 下载量(Downloads):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如一个月)内App被用户下载的次数。通常以单个App在应用商店(如App Store、
Google
Play等)上的下载次数为单位。下载量是衡量App受欢迎程度和用户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反映App推广和营销活动的效果。 活跃用户(Active Users):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如一个月)内进行过一次活动的独立用户数量。活跃用户是衡量特定时间段内用户参与度和活跃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App的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 内购收入(IAP):是指在App中,用户为了获取虚拟商品、额外服务、高级功能等而进行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收入,这里排除了广告收入、用户直接支付(如打赏等)以及第三方安卓应用商店的收入。 3.4 免费声明 本报告由非凡产研发布,本报告版权归非凡产研所有。任何中文转载或引用,需注明报告来源,国外机构如需转载引用,请提前联系授权。如需引用数据,请标注:【数据来源:非凡产研】,如直接引用图表,请标注:【数据来源:非凡产研,图表制作:非凡产研】。 本报告为非凡产研作为第三方机构的独立原创分析,报告内容不代表任何企业的立场,且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因此投资者务必注意,因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非凡产研及其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非凡产研及其关联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的股权,或为其提供或争取提供筹资或财务顾问等相关服务,其员工可能担任报告中所提及公司的董事。 附录:季度趋势洞察摘要 基于本期数据,非凡产研分析师团队发现以下核心趋势: 9 月的出海数据呈现出明确的“模型—产品—流量”传导路径。上游模型的集中发布与升级,正在以更短的周期映射到下游产品的访问与活跃曲线。Nano Banana 的推出,直接带动图像生成与编辑类站点的访问回升;Lovart 引入 Sora2,使其从静态图像延展到运动与叙事表达,预计会在 10 月—11 月进一步放大内容传播与回流。阿里在 9 月对 Qwen 系列的多项升级,提升了问答质量与知识压缩效率,结合 Fellou 放开邀请码,带来了可观的访问与留存改善。 结构层面,Web 与 App 的功能分工更清晰:Web 侧承担发现与分发,App 侧承接高频使用与留存。数据上,Web Top10 占 43.3%,App MAU Top10 占 65.4%,集中度仍在高位。这意味着单点产品要突破需要更强的差异化,而形成跨端产品组将更容易稳定规模与波动。 品类上,图像相关能力继续居于核心位置,并向“图像—视频—多模态叙事”扩展。图像生成、图像编辑在两个端口都保持量级优势;视频生成开始进入可见的增长区间,预计随着 Sora2 等方案的更多接入,创作门槛下降将带来更广泛的用户参与。聊天与教育仍然是稳定的需求入口,一方面吸纳新增用户,另一方面为工具类场景导流。 从增长质量看,仅观察环比增速会放大基数偏小产品的表现,因此需要同时关注绝对增量。9 月中,像 Nano Banana、TensorArt、Gauth、Qwen 这类在绝对新增上占比较高的产品,更可能对总盘面产生实质影响。建议在月度复盘中,将“环比增速、绝对增量、跨端转化率”作为并列指标,以避免单一视角造成的判断偏差。 公司策略正在向“平台 × 工具”的组合靠拢。平台型公司通过入口类与交互类产品获得稳定的自然流量与品牌心智;工具型公司在图像与视频链路上通过连续的功能迭代维持活跃与复访。能够在同一条内容链路上打通“生成—编辑—发布—分发”的团队,更容易形成持续增量。 展望下一个周期,模型迭代仍将是主要变量。预计图像向视频、视频向多模态任务的迁移会继续推进,相关应用的新增与回访将受益。聊天与教育场景不会退场,但会与图像、视频能力更紧密结合,形成复合型工作流。对出海团队而言,提升跨端的一致性体验、强化多模态编辑链路、以及缩短“模型接入到功能上线”的周转时间,将直接影响未来一到两个月的增长表现。 获取更多深度分析,请关注我们的官方专题报告或联系我们的研究团队。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10-28 12:13
教育类 AI App 集体爆发:9月MAU增长贡献超30%|2025年9月AI百强榜
go
lg
...
pp在应用商店(如App Store、
Google
Play等)上的下载次数为单位。下载量是衡量App受欢迎程度和用户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反映App推广和营销活动的效果。 活跃用户(Active Users):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如一个月)内进行过一次活动的独立用户数量。活跃用户是衡量特定时间段内用户参与度和活跃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App的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 内购收入(IAP):是指在App中,用户为了获取虚拟商品、额外服务、高级功能等而进行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收入,这里排除了广告收入、用户直接支付(如打赏等)以及第三方安卓应用商店的收入。 2.4 免费声明 本报告由非凡产研发布,本报告版权归非凡产研所有。任何中文转载或引用,需注明报告来源,国外机构如需转载引用,请提前联系授权。如需引用数据,请标注:【数据来源:非凡产研】,如直接引用图表,请标注:【数据来源:非凡产研,图表制作:非凡产研】。 本报告为非凡产研作为第三方机构的独立原创分析,报告内容不代表任何企业的立场,且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因此投资者务必注意,因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非凡产研及其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非凡产研及其关联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的股权,或为其提供或争取提供筹资或财务顾问等相关服务,其员工可能担任报告中所提及公司的董事。 附录:季度趋势洞察摘要 基于本期数据,非凡产研分析师团队发现以下核心趋势: “聊天机器人”仍是下载与活跃的基本盘,但产品间差异已显化。 ChatGPT进入用户深化使用阶段,Gemini在抢占装机位,Perplexity等“问答+搜索型”新品正在切出自己的一条中间路线。一个赛道,三种解法。 教育、搜索、影像,是App端最能承载“高频+刚需”的三类场景。 教育产品稳定增长,搜索产品强力留存,影像产品靠话题拉新。场景逻辑清晰,路径各异,关键在于能否抓住用户的“下一次使用”。 国内市场正在形成“下载四大厂+活跃一极”的格局。 字节、美图、深度求索、腾讯投放系统成熟,是拉新主力;百度靠 AI 搜索撑起日活一极,形成下载与使用割裂的结构性局面。 增长方式分化:从“投放引爆”走向“场景沉淀”。 数据告诉我们,短期增长仍由分发决定,但长期活跃正在回到“任务完成效率”本身——AI App 正在从“爆点应用”转向“工作流工具”。 获取更多深度分析,请关注我们的官方专题报告或联系我们的研究团队。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10-28 12:03
币圈新黑马诞生? Snorter Bot 代币受巨鲸青睐 或成下个百倍传奇
go
lg
...
包之一。 Best Wallet可于
Google
Play与Apple App Store下载。 加入Snorter的X与Instagram社群。 造访官方网站 Snorter Bot Token 了解更多资讯 免责声明: 本内容为通讯社发布的新闻稿,仅供参考。我们未对其中的资讯进行独立验证,亦不对其准确性或所述服务承担任何责任。本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推荐,亦不应被视为此类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在参与任何金融活动或投资决策之前,请咨询合格且受监管的专业财务顾问,以确保自身权益。
lg
...
Business2Community
10-28 10:50
全成 “绳上蚂蚱”,OpenAI 是灵珠 or 魔丸?
go
lg
...
AI 这才找到了后来的 Oracle、
Google
,找了英伟达、AMD 和博通等等。 OpenAI 与微软之间的关系也变味了。当初想要让微软帮建的星际之门项目,2025 年初换了投资方之后大大升级,从去年的 1000 亿美元的总投资额上升到未来 4 年投资 5000 亿美元,目标是打造 10GW 算力的数据中心群。 首先 Stargate 从项目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公司,股东除了 OpenAI 外,换成了 Oracle、Softbank 以及 MGX(阿联酋 AI 投资基金),各自负责数据中心建设运营、能源开发、资金来源,其中 OpenAI、Softbank 分别持有 40% 的股权,Oracle 与 MGX 合计持有剩下的 20%。 这样新成立的公司,从资源禀赋来看,其实就是一个 OpenAI 有绝对话预期的云服务商。这个云服务商数据中心的 GPU 芯片大部分采购于英伟达,尤其是最早开工的 Abilene 是基本全部采用,包括不限于 GB200、GB300 以及 VR200 系列。 9 月底,英伟达又通过分批投资的方式(每部署 1GW 注资 100 亿),总共向 OpenAI“返利” 1000 亿元,并获得相应的 OpenAI 股权(也是分批计算,只要 OpenAI 的估值持续上涨,英伟达持股比例不会大于 10%),来进一步加深了利益捆绑。 而曾经的亲密战友,微软则只是作为其他非参股的技术合作方参与其中,角色地位被明显弱化。 截至当前,部署目标已经规划了 70% 多,主力是美国七个数据中心站点,海外目前有清晰规划主要是挪威地区的站点,大多个数据中心园区的建设都在 2026 年之后竣工。比较快的就是软银主导集群和最先投入的 Abilene 站点,一年后就可投入运营,合计 2.7GW 的算力。 (2)勾搭 AMD:GPU 的 Plan B 10 月初在大家还沉浸在对 OpenAI 与英伟达的甜蜜捆绑津津乐道时,鸡贼的 OpenAI 留了一手,OpenAI 马上宣布未来 5 年将通过云服务商,来部署 6GW 算力的 AMD Instinct 系列 GPU。首批部署为 1GW 的$AMD(AMD.US) Instinct MI450 GPU。也就是通过找备胎的方式,避免因为过度依赖而被裹挟。 作为回报,AMD 向 OpenAI 按照部署节奏分 6 批次发行最多 1.6 亿认股权证(占目前 10% 的股权份额),行权价 1 美分基本等于白送。 同时,行权门槛也不高,虽然只说了首批权证在 1GW 部署完成并供应之后开始生效,但按逻辑讲,后续批次应该也是按照每部署 1GW 可以生效。除了第六批认股权证的行权门槛是 AMD 要达到万亿美金市值(相当于当下股价翻 2 倍)可能会有点难度外,其余认股权证的生效条件,不得不让人怀疑,OpenAI 完全可以通过转股套现来支付采购 AMD 芯片的费用,都不用额外占用太多现金流。 当然,随着 AMD 市值的走高,OpenAI 现金流的支付压力也越小。如果 OpenAI 一直等到 1 万亿,才将所有的认股权证转股卖出,那将获得至少 1000 亿的资金,而 OpenAI 的采购成本估计也就是 1200 亿左右(正常的高端 GPU 功耗下,6GW 对应约 500 万颗 GPU,按每颗 2~3 万美金的综合均价计算)。这样的操作无疑是通过利益捆绑携手做高 AMD 市值为最终目的。 (3)牵手博通:GPU 也有替身 “背刺” 英伟达还不够,OpenAI 干脆找备胎找到底,找到$博通(AVGO.US) 去开发定制 10GW 算力的 ASIC,不过主要用于专有场景的推理。该合作计划从明年下半年启动部署,预计到 2029 年底完成算力建设。 这款 ASIC 设计由 OpenAI 负责,制造、部署和网络集成则由博通提供,和 AMD 一样,这些 ASIC 也将会部署在 Stargate 数据中心以及合作伙伴(如微软、甲骨文)的数据中心中来运行使用。 2、万亿算力投资 “一哄而上”,实则 OpenAI 的平衡术? 结合<1-3>,上述星际之门以及与产业链上游的直接合作,加上最近 9 月刚签的 CoreWeave 合同,OpenAI 给未来的自己累计规划了最高 31GW 算力新增供给(其中 26 亿算 GW 是近一个月新增的),对应产业链总部署价值高达 1.5 万亿。 其中英伟达的 10GW 纯新增,属于 OpenAI 与英伟达直签的租赁合同。预计总租赁成本要比采购芯片便宜 10%-15%,关键从采购改租赁,能帮 OpenAI 减轻资金一次性投入下的现金流负担。 但海豚君认为,甲骨文的 4.5GW 与 AMD、博通的算力规划,只能说不排除有重叠。目前 4.5GW 的新算力需求,甲骨文在 5 月采购过 400 亿美元的英伟达 GPU,这只够对应 1GW 的容量,并且新闻报道了是专门用于得州 Abilene 数据中心的建设。 也就是说,4.5GW 的新增算力,要么从甲骨文目前的存量数据中心挪移算力,要么就是要新建数据中心。这里面涉及到新 GPU 的采购。要么是甲骨文继续从英伟达采购,要么从别处采购。 但 OpenAI 与 AMD、博通的合作也说明了,这部分芯片需要安排部署在 in-house 的数据中心(也就是指 Stargate),或者合作伙伴的数据中心上。这个合作伙伴,应该主要就是指微软、甲骨文。 已知,微软主要负责 OpenAI 的训练算力,甲骨文负责推理算力。因此如果有安排,那么博通的部分应该就是部署在 Stargate(基本都是甲骨文负责运营)或者甲骨文数据中心上。AMD 则可能或许会有几率安排在微软上,这是因为,OpenAI 对 AMD 的合作要求是 2026 年底才会推出的 MI450,旨在用于训练上。 这 30GW 的算力负载,占到了美国 2024 全年数据中心总装机量的 60%。70% 利用率运行下,换算成 Tokens(按照 H100 GPU,7B-70B 不同大小的推理模型来算)大约可以达到 10~378 万万亿/年,是 2025 年 OpenAI 14000 万亿 Tokens/年的 7~200 倍。 虽然 OpenAI 的梦想非常宏大,以后万物皆 AI,算力还会飞速增加,但关键是这又大又圆的算力需求,又为什么急于在一个月之内锁定协议和合作对象呢? 海豚君认为,整个过程完全可以归于利益博弈。但看似是 OpenAI 焦虑算力供给,实则可能是一种平衡术,旨在提前锁死关键伙伴,壮大整个生态。 (1)甲骨文上牌桌:是福,还是祸? 作为与 OpenAI 捆绑最深的一方,甲骨文也是赌上身家了。好的是,未来的收入增长几乎由 OpenAI 决定,OpenAI 也会尽可能把最多的算力需求订单给到它,比如 27 年开始的 5 年 3000 亿订单。这才有了 Q2 业绩会上 “炸裂” 的长期增长指引,以及 AI World 大会上的 “任性” 上调: 但同时作为 Stargate LLC 的股东,为了推动项目要能正常开展,当前期投入的资金不够时(若 OpenAI 未及时融来足够的资金),只能咬碎牙先垫资,尤其是它负责主导建设的两个数据中心园区,不排除需要先自掏腰包去先买下 GPU 芯片以及其他辅助硬件。然而,甲骨文也并不富裕,资产负债率 80%,作为没有现金流主业的数据中心开发运营商,重资产运营下,现金储蓄也并不多。 除次之外,OpenAI 还与英伟达签了直租合同,这就让甲骨文有点尴尬了。而从趋势上看,Stargate 未来的闲置算力不排除会对外出租(30GW 只是峰值需求,并非常态)。 虽然甲骨文握手 Stargate 的少部分股权,但不妨碍业务本身存在竞争,到时候甲骨文很可能会成为 Stargate 的包工头/运维/分销商,彻底锁死 OpenAI,要么就是退出 Stargate 联盟,但无论哪一种,都不是特别好的归宿。 (2)英伟达:与 CSP 巨头争夺产业话语权 此次英伟达于 OpenAI 的 10GW 直接合作,实际上是在谷歌、甲骨文傍上 OpenAI 后,英伟达一种进击式防守,尤其是谷歌还用的是 TPU。在当下的算力产业链中,由于还是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因此中上游正在美美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但二者之间也存在明争暗斗,尤其是各自的巨头,谁也不服谁。 中游 CSP 想削掉上游 GPU 的高昂采购成本,上游 GPU 眼红中游 40% 的利润蛋糕。但若下游需求巨头选择捆绑其中一方,这一方的产业链溢价权自然上升。尤其是当面对拥有 8 亿周活用户的 OpenAI,无论是发展前景还是背后资源实力上,都会吸引芯片巨头锁死利益关系,“一起为梦想窒息!”。 或者说芯片厂商只能相信,OpenAI 允诺的天量订单,给三家芯片厂商带来的营收增量都是史无前例的,如果不去相信,否则如何去讲自己的增长故事?所谓船大、饼大,这个抱团意愿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加上这笔交易本身,对英伟达也是不亏的。不仅仅是 1000 亿的投资是分批投入,就算把这 1000 亿算到成本中,对于英伟达来说也是净赚的,只是毛利低了点: 据报道租赁成本相比采购成本便宜 10%-15%,即 350*85%=300 亿/GW,再扣去 “返现” 的 100 亿/GW,实际净付 200 亿/GW,英伟达正常成本 350*25%=87.5 亿,调整后毛利为 112.5 亿,调整后毛利率 32%,比之前少赚 150 亿/GW。 但是英伟达用这部分让利出去的毛利率锁定了最高 10% 的 OpenAI 股权,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用实物作为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换取股权。 但如果没有租赁模式和这 1000 亿的投资,也不一定换的来 10GW 的订单,订单更多被流入到博通、AMD 等竞对口中。最终这场投资变成了芯片商们 FOMO 的博弈平衡。 (3)AMD:是备胎又怎样?毕竟上船了 AMD 毫无疑问是 OpenAI 的备胎,是 OpenAI 面对英伟达留有的后手,但也注定了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正(MI450 成功推出、额外算力部署)。 从订单总金额与目前的收入规模来看,弹性很高。一边是五年 1000 多亿的收入订单,一边是万亿市值梦,看上去 OpenAI 与 AMD 合作是 win-win。 但 AMD 也是分批部署,一次 1GW,但也需要上百亿的前置投入。这笔钱在完成部署之前,OpenAI 可能并不能预付 100%,这就需要 AMD 垫资了。不过往好处想,正是因为是备胎,因此算力需求不太会立即分配到它,就算垫资,规模也相对可控。 (4)博通:大势所趋的渔翁 虽然市场认为博通的不确定性最高,毕竟合作细节披露得最少。但海豚君认为,产业链中 CSP 与 GPU 芯片巨头之间利益博弈,比如英伟达直接绕过 CSP 与下游客户 OpenAI 签直供合同,等于是要把 CSP 大厂们排除出利益链条外,这必然会加速 CSP 自研 ASIC 芯片的进程。而博通通过多年与谷歌 TPU 的合作,这套程序已经相当熟练,毫无疑问是受益。虽然从目前来看,OpenAI 暂时还不急于依赖 ASIC 的算力,但自研芯片正是渗透到 CSP 的后一步。 三、万亿投资,钱从何来? OpenAI 上述已囤的 31GW 算力峰值,撑起的是 1.5 万亿的产业链价值。但这只是多年之后预计的 “最高” 投入成本,而非短期投入抑或是最终累计投入,导致市场非常担心 OpenAI(2025 年收入可能是 150 亿美金)的支付压力。 实际上,OpenAI 购买星际之门的云服务,其实就相当于星际之门的下游客户,按照实际使用来支付费用。如下图,真正承担投入资金职责的是 Staragte 这个合资公司,虽然 OpenAI 有 40% 的股权,也要承担一定责任,但总归可以找人分担了。 但市场也担心,除了 OpenAI 之外,共同责任人软银、甲骨文、WAX 是否有承付能力,毕竟这几家都没啥巨额的稳定现金流。 海豚君认为,担心并非多余。但实际的承付压力,还得算一算。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缺口,是需要 OpenAI 的商业化或再融资来补上的,甚至是甲骨文等需要长期垫资的。 OpenAI 的整体规划周期基本在 5 年,虽然都是分批付款:英伟达是 5 年租赁合同(跳过 CSP 直租),AMD 和博通都是按实际部署节奏来付款,AMD 还附带送股套现,甲骨文也是 5 年租期,CoreWeave 同样是多年租期。 但似乎叠加起来,对短期的现金支付要求压力依旧不小。 (1)数据中心投入:尤其是按目前计划,星际之门里三个数据中心(得州 Abilene、俄亥俄州 Lordstown、得州 Milam)都将在未来两年内完成部署落地。这也意味着付款周期马上来临,这是整个星际之门背后项目方(OpenAI、Oracle、软银、MGX)所面临的共同压力。 (2)除此之外,英伟达的首批 1GW、AMD 的 1GW 也将在 1 年内完成部署,分别对应 350*85%(租金优惠)=298 亿、500 亿美元部署成本(其中芯片成本 175 亿美元)。 (3)甲骨文的 3000 亿 4.5GW 算力订单,将在 2027 年开始支付 600 亿美元。 上述 1-3 合计,OpenAI 所代表的 Stargate,将于 2027 年需要支付 1600 亿美元。而真正落到 OpenAI 头上的,则是按需租赁算力的费用,以及前置投入中分派到自己头上的成本,合计 600 多亿。 但英伟达的 100 亿投资、AMD 的首批权证转股(2660 股)套现后也有 60 多亿(按当前股价来算,实际降息周期下,估值抬高套现额也会一同提升),减去后最终净支出为 500 亿美元。注意这里仅计算了与新合作伙伴的投入,与微软原本的云服务采购也在继续。(因为实际情况不确定,具体细节不清晰,下图估算比较粗略,仅供大致参考)。 目前 Stargate 首期资金 1000 亿,其中 OpenAI、Softbank 作为主导人,首期 1000 亿资金双方各投资 190 亿美元,甲骨文和 MGX 联合投资 70 亿,剩下的 550 亿计划通过发债融资。 这里面的关键支撑点,就是 OpenAI 未来是否有这样的商业化能力,去兑现这些价值万亿的天量订单? 面对承付能力质疑,OpenAI 的商业化展望是这样的:2025 年预计营收 130 亿(隐含下半年收入 87 亿,环比 100% 增长),2029 年目标 1250 亿,2030 年目标 1740-2000 亿,未来 5 年 CAGR 超过 90%。 在上述 2027 年的支出测算下,预期 540 亿的收入刚好覆盖新增算力成本,但还有研发人员、营销投入以及公司基本运营支出需要覆盖,这部分大约占到收入的三分之一,也就是 150-200 亿之间。 这个缺口只能寄希望于再融资,但问题是,OpenAI 的 5 年 2000 亿的宏大收入愿景能实现吗? 5 年 10 倍收入增长,而且是起点就已经在百亿级别,绝对是难度拉满。换种说法,5 年营收从 0 干到 1000 亿。放眼望去过去几十年,也只有在 AI GPU 领域做到 90% 以上绝对通吃且身处产业链中价值最高的芯片设计环节的英伟达,才有过这样的 “增长斜率”。 不过,正如当初的 ChatGPT 横空出世,从当初的质疑到最后的信服,成为 AI chatbot 的专属代名词,那么 OpenAI 能否复刻 ChatGPT 的神话?下一篇,海豚君将深入探讨 OpenAI 的收入端——商业化前景,以及对现有巨头的潜在影响大小。敬请期待!
lg
...
海豚投研
10-27 20:43
上一页
1
2
3
4
5
6
•••
453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黄金收评】发生了什么!?金价巨震68美元 中国重磅消息一度引发金价暴跌
lg
...
白宫爆发激烈争论!美媒曝“一场被取消的谈判”:特朗普临时叫停英伟达对华芯片计划
lg
...
中俄突发重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寻求促进投资 扩大与俄经济联系
lg
...
【直击亚市】美联储官员最新信号吓坏市场!Palantir引爆不安,美元连涨5天
lg
...
中美突发重磅!白宫:美国将于下周开始暂停向中国船只收取港口费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1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1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